促进古村落可持续发展

2017-01-25 20:35朱宁
浙江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古村落村落浙江

□朱宁

促进古村落可持续发展

□朱宁

村落是人类聚集、生产、生活、繁衍的重要载体。进入现代社会后,一些演进较慢的特殊地域仍保存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某些特性,且村落的环境、形态、建筑、历史文脉和风俗等均保存较好,这种村落一般称为“古村落”。它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与根基,保护古村落是国家、社会、公民共同的责任。

浙江是我国历史文化村落保有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启动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时明确强调:要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与村庄建设的关系,对有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和山水风光进行保护、整治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2013年,浙江启动第一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工作。2012-2015年,浙江先后批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建设村和一般村共779个,这些文化村落或古韵悠远,或景观独特,折射出丰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当前,正值浙江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浙江样板”的重要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古村落保护利用,把古村落培育成为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多方联手,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力量。古村落的保护应坚持自上而下、以人为本、合理整治,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的原则,政府、保护单位、社会三方联手,发挥合力。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民间力量和资本参与和投入对古村落的保护,鼓励开展传统民族文化活动,规范和控制商业活动。

二是重视村民主体地位,努力实现双赢。原住民是古村落活的灵魂。当前在古村落新农村建设及旅游开发过程中,往往忽视村民主体地位。建议古村落旅游开发应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提高原住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对其赋权并鼓励其参与,让村民利益与古村落发展联系起来,使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真正成为自己村落的保护者和受益者。

三是注重顶层设计,确定和落实保护模式。保护古村落,必须对其历史变迁、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建筑面貌等进行深入的调研考察和宏观的整体把握。应对本地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村落进行调查,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落周边生态环境等,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古村落档案体系。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对古村落的保护内容和模式进行论证,在充分发掘历史文化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制定古村落保护的综合规划,建立并落实保护古村落的合理模式,平衡国家、集体、社会资本和村民的多方利益。

四是区分功能和定位,保护好古村落的整体生态环境。要视不同的功能分区和定位,采取有区别的保护措施。如:核心保护区作为古村落村民日常生活所在的村子范围,有建筑群等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风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需严格保护;生态保护区作为影响古村落的水源、植被等村子外围的生态自然环境,需加强保护;发展区是为适应古村内人口的增加、对现代生活条件的需求及旅游开发的需要而设立,用于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和古村落村民新居,要注意与古村落整体环境相协调。

五是因地制宜,避免古村落保护开发中的大拆大建和“千村一面”。要按照因村制宜、彰显特色的原则,注重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利用。有的村较完整地保留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可采用“乡村建筑博览园”模式保护利用;有的村落完整性较差,但历史建筑遗存较多,应坚持“尊重历史、还原旧貌、融入本土”的原则,修复历史建筑与建设新民居,力求格局相容、错落有致、和谐一体;有的村不同时代和时期的建筑不一而足,应根据各历史时期建筑遗存的现状,确定其修复保护风格,建设各具时代特色的历史文化村落。

总之,在各地古村落的保护实践中,应寻求一条“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并最终回归“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初心和本真。

作者单位: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计财处

猜你喜欢
古村落村落浙江
Mother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