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实体经济 再创竞争优势

2017-01-25 20:35兰建平
浙江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实体制造业经济

□兰建平

振兴实体经济 再创竞争优势

□兰建平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变化,只是制造业自身正经历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变革。信息化、服务化、绿色化、高端化、个性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做强浙江制造,振兴实体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近些年来,随着新工业革命的深化,工业化和信息化逐步深度融合,信息化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正在加剧,实体经济中叠加了更多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的内涵。但是,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变化,只是制造业自身正经历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变革。信息化、服务化、绿色化、高端化、个性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做强浙江制造,振兴实体经济,有助于挖掘发展潜力,实现动能转换,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从国内外振兴实体经济的做法来看,“制造业回归”成为各国最大共识,“政府有为”是普遍做法,新实体经济成为新形态,工匠精神成为新内涵,优势极致化为传统产业指明新路径,技术红利为新兴产业带来新机遇。

(一)最大共识:“制造业回归”

“制造业回归”成为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的最大共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的工业国都在考虑制造业的转型和回归,美国大张旗鼓要重返制造业,推出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计划,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英国推行“工业制造2025”,中国则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些战略的背后意图是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从美国数据可以看出,相对于其他行业,近年来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及就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1970年-2009年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从24.4%降为12%,但此后开始企稳,在2012年回升到12.3%。从绝对值看,近年来美国制造业的增长(扣除价格因素)也快于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等主要工业国家,同日本的增速相近。

“美欧国家正在重新捡起自己放弃多年的制造业,这显然是最佳选择,是对国际金融危机经验教训的最好总结”。全球经济“寒冬”未过,复苏的不确定性上升,外需总体疲弱,发展制造业已成为各国的最大共识,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把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还值得关注的是,不但发达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把制造业的发展作为重要的经济战略。

(二)普遍做法:“政府有为”

以“有为政府”激发有效市场,成为新一轮实体经济发展的最普遍做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能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禀赋,促进产业的潜在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为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各国政府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即便标榜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也曾力促世界上两大航空制造业巨头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的合并计划,从而合并后的波音公司将独占全球飞机市场65%以上的份额。在政策方面,自从奥巴马政府提出重振制造业战略以来,陆续通过推出“买美国货”、《制造业促进法案》、“出口倍增目标”、“促进就业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战略部署来实现制造业回归。

建立有效市场需要配备“有为政府”,建设“有为政府”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有效性,两者相互依存、相伴共生。一方面,激发市场活力,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不能伸得过远、管得太多,在适合运用市场机制的领域适当放权,让行政干预从不该插手的领域撤回来;另一方面,保证市场有序规范健康运行,政府不能当“甩手掌柜”,政府职能要加快从“运动员”向监管市场主体行为的“裁判员”、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供应商”转变。

(三)新的形态:新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在新时期必须要有新形态。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全力以赴地发展新实体经济。新实体经济是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表现出来的应有形态,一是要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二是要容纳足够的就业,三是与先进技术相结合。马蹄工程师、自行车修理工失业的原因,不是汽车工程师更受欢迎、共享单车更实惠,而是因为与马车相比,汽车成为更优质的产品,共享单车能满足更便捷的出行需求。帮助马车、自行车等更多的实体经济找到“面对明天的办法”,汽车、共享单车是探索之一。阿里巴巴把自身定位为新实体经济的代表,构建包含商家、第三方服务商、物流合作伙伴在内的新实体经济生态圈,发展“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也是探索之一。

美国复兴制造业的主要目的不是把“流失”到其他国家的制造业再“请回去”,而是要通过“新工业革命”重新占据制造业发展的制高点。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转型升级已然势在必行,而美国复兴制造业的势头也会倒逼这一进程。新时期,经济必然呈现新形态,生产将会出现新方式,生活也会展现新景象。

(四)文化内涵:工匠精神

振兴实体经济必须更注重文化内涵,承扬工匠精神。既注重技术创新,更注重文化内涵提升,是未来可以预见的一大趋势。中国人聪明而勤奋,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上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产品文化内涵的提升方面、在打造有灵魂的工业化方面却鲜有成效。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中,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而中国仅有9家。打造张小泉、老凤祥这样的百年老店,制造瑞士钟表、德国汽车这样的世界级产品,发展丝绸、黄酒、木雕、青瓷等历史经典产业,是新时期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

提升工业的文化和内涵,就是要把“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一个产业工人和管理者的心灵深处,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体现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产品中去。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促进构建新型的劳资关系,形成基于工业精神的社会共同精神价值,是工业化使命,这也是当今社会价值重构最为迫切的任务。弘扬工业精神,倡导工匠文化,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建设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任务。

(五)提升路径:优势极致

发展实体经济应将已有产业优势做到极致。实体经济的发展不是摒弃现有产业,另起炉灶;把已有产业优势做到极致,是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选择。几十年形成的传统产业,不是区域发展的包袱,而是区域转型的基础,更是实体经济振兴的希望。浙江省委、省政府选择绍兴作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既有稳增长的考虑、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考虑,也希望看到绍兴把纺织、化工、黄酒、珍珠等产业多年积累下来的基础转化为下一步振兴实体经济的优势。

作为国民经济之本,传统优势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力源泉和成长土壤,不能“一刀切”地简单放弃。鼓励企业“专精新特”发展,支持民营经济继续做大做强,从严格产业政策导向、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等方面着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六)发展机遇:技术红利

发展实体经济应把握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当前全球正处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阶段,信息科技、材料科技、生命科学与生物科技、生态环保科技等领域,都酝酿着激动人心的重大突破。以3D打印为例,它将颠覆传统制造业,使商品将不再通过制造和物流的环节到达用户的手中,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产品生产和供应方式。聚焦新IT技术领域的新华三,致力于打造高度融合的新IT生态圈,帮助各行各业实现传统IT向新DT的融合与演进,推动全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变革,是中国引领信息技术发展的弄潮儿。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新兴产业发展更加紧密融合、互相推动促进,给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引擎、带来了新机遇。西方各国都在对本国科技和产业发展进行新的部署,开始了新一轮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的竞争,并以此作为迈向新繁荣的“强力引擎”。能否抓住机遇把这个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决定着未来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命运。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和认识,未来应强化思想、转变观念,在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内涵的同时,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提升制造业水平。这是当前振兴实体经济的必由之路。

(一)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浙江的根本依托,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所在,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依照中央和全省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总抓手和核心战略,拿出扎实有力的举措和办法,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支持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大力引进和培育大型骨干型先进工业制造项目,加快推动“浙江制造”迈向“浙江智造”。

(二)创新实体经济支持方式

在持续推进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专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出台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政策,从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提升质量和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产业空间支持、财税金融支持等方面,打出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广大企业实现更好发展。实施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引进计划,新增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引导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投资和并购,提升国际竞争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三)加快产业层次优化调整

主动借力“互联网+”,发展八大万亿产业。实施好信息、时尚、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八大万亿产业发展规划,更加注重围绕“互联网+”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坚决打好中低端产业“去产能”攻坚战,探索开展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目录管理,系统推进国家、省级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任务的完成,深入实施“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十百千万”计划。扎实推进高能耗行业节能减排,实施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行动,发布一批重点用能行业“领跑者”标准,推广一批节能节水新技术、新产品,建设一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企业、绿色园区。

(四)加强产品内涵塑造提升

努力营造新的商业文化,同时注重把“工匠精神”“浙商精神”渗透到每一位企业家及其创新团队、技术工人的心灵深处,做到“由工人向创客、工匠,由数量向质量,由快节奏向雅时尚”三个转变,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体现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产品中去,把现代科技的硬实力和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注入到更多的浙江制造中,体现现代企业家的时代魅力。围绕“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十一大重点领域和八大万亿产业,继续开展“浙江制造精品”认定,提升“三品”,打造被市场广泛认可的大国品牌、知名“四有”品牌(即有文化底蕴、有个性表征、有历史传承、有时代气息的品牌)。

(五)持续做强优势主导产业

立足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加强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联动推进“机器人+”“互联网+”“标准化+”,加快推进纺织、服装、鞋业等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努力建成以先进装备为核心的智能制造集聚区,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找准主攻方向,推进产业集聚,围绕当地的优势产业招商、围绕重点企业招商,着力引进与集聚区内的项目有关联的企业,延长产业链条。鼓励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大力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与传统产业结合,促进民营企业兼并重组,推动民营企业结构性战略性调整。着力在引育高层次人才上下功夫,落实好“人才新政”,以平台招引人才,以项目集聚人才,为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智力保障。

(六)主动部署前沿新兴领域

围绕八大万亿产业发展,重点在信息经济、节能环保、时尚、高端装备等领域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着力培育一批万亿级新兴主导产业。继续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生物、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新兴产业,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深度结合,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深入推进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工业强县工业设计基地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建设。

作者为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博士、研究员

猜你喜欢
实体制造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