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东南沿海高水平发展的增长极
——瓯江口及洞头列岛区域发展研究

2017-06-19 16:47:38郭建东余才伟
浙江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洞头瓯江湾区

□郭建东 余才伟

打造东南沿海高水平发展的增长极
——瓯江口及洞头列岛区域发展研究

□郭建东 余才伟

瓯江口及洞头列岛区域是浙江六大重点湾区之一,加强该区域统筹发展,加快形成产业发达、环境优美、开放包容、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有利于深入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国家战略,有利于推进温州市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有利于温州推进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图/黄伟光

湾区经济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的突出亮点,是滨海城市的重要经济形态,也是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瓯江口及洞头列岛区域是浙江省六大重点湾区之一,加强该区域统筹发展,加快形成产业发达、环境优美、开放包容、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有利于深入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国家战略,有利于推进温州市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有利于温州推进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温州全面构筑海洋生态文明。

湾区经济的内涵和关键要素

在国际上,湾区一般是指由一个或者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组成的区域。在区域规划中,湾区则多指围绕同一海域连绵分布,由众多海港和城镇组成的具有较强功能协作关系的城市化区域。湾区经济是指在湾区地理特征和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重要特征的,具有强劲持续的经济发展、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和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统的区域发展高级形态。

湾区经济是国际滨海城市跨越发展的共同经验。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湾区快速崛起,各种要素资源加快向湾区集聚,世界上的沿海港湾地区进入湾区经济发展新时代。目前,世界顶级城市群大多分布在湾区,全球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口主要集中在湾区,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北美的旧金山湾区和亚洲的东京湾区。这些湾区对区域转型升级、高端要素配置、持续创新发展等产生了强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国外湾区经济发展的共性特征。纵观国际湾区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发展阶段。其成功要素和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港口枢纽和制造腹地相结合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前提;要素汇聚、创新引领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统筹、协同发展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开放包容的文化是湾区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

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

统筹瓯江口及洞头列岛区域发展,是主动落实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举措,更是温州抢抓机遇,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湾区经济是加速城市东拓的战略平台。湾区经济是滨海城市的重要经济形态。瓯江口及洞头列岛区域是温州主要生产力承载地,是温州城市东拓战略所在地,是温州未来发展希望所在。聚焦区域发展,用新理念谋划区域新产业、城市新形态和空间新布局,有利于温州加速实现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助推温州加快打造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

湾区经济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载体。湾区经济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关键所在。海洋是浙江省及温州市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空间,瓯江口及洞头列岛区域海洋资源丰富,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区域发展,能够有效促进陆海统筹、三海联动,推进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加快海岛开发开放,实现温州“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转变。

湾区经济是实施创新驱动的战略阵地。湾区经济是区域科技创新策源地。瓯江口及洞头列岛区域拥有温州浙南科技城、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等一批重大战略平台,集聚一批全市高端创新要素,是温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阵地。聚焦区域发展,对于温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湾区经济是扩大开放合作的战略支撑。湾区经济是区域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窗口。瓯江口及洞头列岛区域拥有温州乃至浙南闽北最大范围的开放平台、最为便捷的开放通道、最具活力的开放元素。聚焦区域发展,对温州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湾区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要求。湾区经济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近年来随着海洋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瓯江口及洞头列岛区域海洋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海洋污染造成部分近岸海洋生态系统退化。聚焦区域发展,构筑生态宜居的美丽湾区,对促进人与海洋的长期和谐共处,最终实现海洋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战略思路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突出发展装备制造业、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三大产业”,全力打造温州浙南科技城、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三大平台”,联动发展海港、空港、陆港“三大交通”,大力推进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着力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陆海统筹发展、保护开发协同发展,努力建设创新能力卓越、产业层次高端、交通网络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美丽湾区,打造东南沿海高水平发展的增长极。

(二)战略定位

总体定位:东南沿海高水平发展的增长极。着眼于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和浙江省四大都市区建设,围绕温州建设我国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强化瓯江口及洞头列岛区域作为温州联动长三角和海西区的枢纽作用,推进湾区现代化城市形态、高端化城市业态、宜居化城市生态的有机融合,助推温州向“东海时代”跨越,引领温州打造成为高能级的区域重要中心城市。

功能定位:突出“三大示范”。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立足市场机制、民营经济、温商资源等独特优势,适应经济新常态转型发展要求,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成为民营经济生态环境最优、市场主体最活、创新活力最充沛的湾区。

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港口、产业、城市等比较优势,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海港、空港、陆港发展,推进港区、产业集聚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互联互通,促进湾区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从而带动城市综合设施建设和功能提升,推进区域拥湾发展、向湾集聚,着力建成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并重,统筹海洋环境整治和陆源污染防治,推进湾区产业结构转变,加强污染物入海排放管控,实施蓝海整治行动,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提升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设成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三)战略布局

依托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温州浙南科技城等重大平台,全面落实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美丽海港、美丽海湾、美丽海岛建设,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和改革创新,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道路。

“四片”:分别为龙湾片、经开区片、瓯江口新区片、洞头列岛片。龙湾片:以温州浙南科技城板块、都市中心板块、临空经济板块、时尚创意板块等为重点,完善以东部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的综合交通体系,突出科技服务、现代商务、空港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打造生产性服务业优势明显、创新要素集聚的东部发展中心。经开区片:以滨海生活服务区、滨海园区、金海园区、瓯飞垦区建设为重点,以产城融合发展为理念,突出汽车产业、高端装备、现代物流、信息产业等主导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瓯江口新区片:以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建设为引领,统筹协调瓯江口新区二期、灵昆岛区域建设,突出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科技教育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辐射和带动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湾区滨海城市新引擎。洞头列岛片:以环海西湖城市核心区、临港产业区、旅游休闲区建设为重点,按照同城发展理念,突出临港产业、海洋旅游发展,推动海岛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打造美丽海上花园。

“九区”:突出产业特色,强化陆地、海域、岸线的集约利用,重点聚焦温州浙南科技城、温州经开区金海园区、温州经开区滨海园区、龙湾空港经济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核心区、洞头大小门临港石化产业区、状元岙综合港区、洞头海洋旅游功能区、特色小镇等9大产业功能区建设。

“多点”:以培育重要海岛主导功能为方向,按照可持续发展和海陆统筹理念,实施重要海岛分类开发与保护,重点推进洞头岛、灵昆岛、状元岙岛、大小门岛、半屏岛、大竹峙岛、鹿西岛等重要海岛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着力打造重要的综合利用岛、港口物流岛、临港工业岛、滨海旅游岛、现代渔业岛、海洋生态岛、清洁能源岛等,建设一批海岛开发开放的先导地区。

发展战略举措

突出联动“三大交通”,打造湾区开放合作新门户。突出发展“海陆空”三大交通,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瓯江口及洞头列岛区域发展的突破口,以“交通圈”带动区域“经济圈”发展,打造促进区域开放发展新门户。一是巩固提升国家重要枢纽港地位,深化状元岙港区对外开放,加快大小门岛口岸开放,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港口服务集聚区建设,合作建立内陆“无水港”,推动现代航运服务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二是打造现代化国际航空港。实施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扩能提升,引进、设立基地航空公司,积极培育通用航空市场,完善国际(地区)航线网络,争取国际航权开放,争取港澳“自由行”获批和境外旅客入境签注政策支持。三是建设内畅外联区域交通网。按照“外快内畅、互联互通”的要求,构筑以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市域轨道S2线、G228国道(龙湾段)、G330国道(龙湾段)、S215省道(龙湾段)为纵向,以市域轨道S1线(龙湾、洞头段)、G330国道(洞头段)、S215省道(洞头段)为横向的“T”字型综合交通架构。四是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以温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为基础,以申报并建设综合保税区为突破,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与航空、海运、公路、铁路的“区港联动”。五是打造东部综合交通枢纽。深入谋划将杭温高铁、温福高铁等引入城区的大枢纽建设,建设以龙湾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城市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实现高铁、高速公路、机场、城轨的互通互联,推进空港、海港、陆港的“三港”联动。六是合作建立“无水港”。

突出发展“三大产业”,打造湾区高端产业新形态。以“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指引,立足区域产业基础,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三大主导产业,提升湾区产业竞争优势。一是打造全国先进装备制造重要基地。突出装备制造业主导地位,以绿色化、智能化、超常化、融合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加快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激光与光电产业等装备制造业发展,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装备制造产业链。二是打造辐射浙南闽北科技服务基地。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加快研发设计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科技服务发展,区域科技创业创新能力位居全省前列。三是打造全省重要现代物流基地。以连接长三角与海西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科学开发海陆空交通资源,合理规划物流设施建设,重点发展港航物流业、航空物流业、保税物流业,打造全省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四是推进三次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积极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推进“互联网+”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全面融合发展,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发展。

突出建设“三大平台”,打造湾区产城融合新样板。集中全市优势资源,倾力打造高新区(温州浙南科技城)、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三大龙头平台,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湾区大平台,凝聚成为东南沿海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大平台。一是高新区(温州浙南科技城)。按照“一心一轴、两核七片”布局,重点发展激光与光电、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科创产业,配套发展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金融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成为“立足温州、辐射浙南、影响全省”的科创要素集聚新高地和科技金融融合新平台。二是瓯江口产业集聚区。以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建设为引领,按照“北生产、中生态、南生活”布局原则,统筹协调东侧瓯江口新区二期西区、西侧灵昆岛两大协调区块发展,辐射和带动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整体开发。三是浙南产业集聚区(经开区)。以环金海湖城市核心区建设为重点,全力构筑“一核引领、三区并进、四带联动”的空间格局,推进金海园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建设、滨海园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四是打造湾区公共服务高地。五是提升湾区生活居住品质。

突出推进“三海联动”,打造湾区生态文明新示范。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加强区域内滩涂、岸线、海岛、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打造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一是优化利用岸线资源。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节约高效、合理利用,明确港口岸线、工业与城镇岸线、农渔业岸线、旅游岸线、保护区岸线五种功能类型,加强岸线开发引导,实现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错位布局港口资源。厚植湾内各作业区建港条件,秉承后方陆域优化开发原则,推进状元岙港区、大小门岛港区、瓯江港区差异化路径发展,加快推进港区航道建设,构筑功能相异错位空间布局。三是合理开发海岛资源。坚持海岛分类开发与分级保护,突出海岛主体功能培育,合理安排开发时序,集约、节约利用各类海岛资源。四是科学推进海涂围垦。组织开展区域近岸海域和重要海岛水动力环境动态数模试验,合理划定近岸和海岛滩涂可围区、限围区和禁围区,分期分批有序推进围垦造地工程建设,真正为用而围,围而能用。五是统筹陆海污染防治。严格实行陆源污染规范达标排放制度,严格控制入海排污总量;健全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构建海洋生态红线保障体系;强化海洋污染联防联治,提升海洋环境监测能力,构建完善陆海污染防治体系。

作者单位: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猜你喜欢
洞头瓯江湾区
A new species of the gudgeon genus Microphysogobio Mori, 1934 (Cypriniformes: Cyprinidae) from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房地产导刊(2021年8期)2021-10-13 07:35:10
洞头:三无村变身“桃花源”
科学导报(2020年61期)2020-09-29 09:15:51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绿色公路创建实践
上海公路(2019年3期)2019-11-25 07:39:26
《瓯江丛韵》在浙首发
中华诗词(2018年7期)2018-11-15 10:38:00
“意外”的插曲撞击出数学思维“火花”
东方教育(2017年9期)2017-07-19 14:12:36
洞头近海养殖水域沉积物碳含量空间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