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瑛 杜伟杰 邱靓
创新驱动发展的杭州实践
□应瑛 杜伟杰 邱靓
杭州作为创新活力之城,具备创新实力强、创新要素全、创新环境优的发展优势,以及独特的人文基因、市场基因和政务基因,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创新发展实践之路,将为建设创新强省作出更多的杭州贡献
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赞许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这是对杭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的充分肯定,也为杭州创新发展实践作了一个生动的诠释,已成为杭州的又一张金名片。
近年来,杭州市始终坚持把创新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效需求减缓的大背景下,走出了一条由创新强力支撑的经济发展“微笑曲线”:GDP增速在由2010年的12%下降到2013年的8%之后,触底上扬,2015年杭州成为国内第10个万亿级城市,增速更是达到10.2%。
创新实力强。根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17中国城市创新力排行榜》显示,杭州成为“中国最具创新力的新一线城市”Top 5首位,位列全国19座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第5位。一是新产业快速壮大。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372.92亿元、812.07亿元,增长12.5%和11.6%。信息经济持续快速壮大,2014年至2016年杭州市信息经济增速分别为18.6%、25%、22.8%。2016年信息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4.3%,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50%。其中,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数字内容、软件与信息服务、云计算与大数据等五大产业增速更是高达45.2%、45.1%、35.0%、28.8%和28.2%。二是新技术异军突起。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前沿新技术上率先布局、抢得先机,2017年2月公布的“2016中国人工智能企业Top100”榜单前二十强中杭州占了6席。阿里巴巴以“强化学习”和“刷脸支付”两大技术上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2017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一改多年来被Google、微软等国际公司独占的局面。海康威视凭借创新的前瞻性技术以及由其转化出的全球领先应用技术和产品,连续六年蝉联IHS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第一。此外,杭州数字安防已成为我国三大安防产业集群之首,在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系统集成等方面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创建了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和基地。三是新模式不断涌现。电子商务领域,杭州以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契机,全力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发展。目前杭州市运用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接近4000家,全市跨境电商产业园达11个。创业服务领域,杭州未来科技城开发了“O2O”云服务平台,依托线上线下服务体系,以新模式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城市治理领域,在2016杭州·云栖大会上,杭州市政府公布“城市数据大脑”计划,以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为抓手,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对依托人工智能进行社会管理进行前瞻性探索和实践。四是新业态加速集聚。“互联网+”新业态应用水平领先,2016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峰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和蚂蚁金服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335个城市的“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排名,杭州市以383.14的总分位居总指数和月均增速的榜首。在“互联网+金融”领域,2013年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业务,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标志性事件;2015年国内首个互联网金融大厦落户杭州;据《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显示,杭州已连续3期稳居互联网金融发展榜单之首。2017年6月底,杭州市主城区近5000辆公交车全部实现移动支付,“无现金社会”成为杭州“创新活力之城”的又一新注脚。
创新要素全。杭州市积极构建全区域协同、全要素配置、全链条融合、全方位保障、全社会动员的全域创新格局,形成了相对齐全的创新要素,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创新链条。一是创新主体多样。杭州市拥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注重创新的龙头企业,以及浙大网新、中天微、中控集团等一批创新型企业。二是创新平台健全。2015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大“国字号”招牌先后落地。谋划建设了“一区两廊两带两港两特色”重大平台。2016年未来科技城和阿里巴巴入选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35家、孵化器30家,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三是创新人才汇聚。海外高层次人才、浙大系人才、阿里系人才、浙商系人才等各类人才资源集聚。仅以2016年为例,杭州新增国千专家19名、省千人才55名、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3名、市“521”人才49名,累计自主培育国千专家108名,25人入选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培养高技能人才3.5万名。
创新环境优。为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杭州以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为目标,先后出台科技创新“30条”、深化改革“杭改十条”、“人才新政27条”等政策,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一是政策体系完善。以“一号工程”信息经济为例,2014年以来,杭州不断完善信息经济政策体系,目前已基本建成了包括信息经济统计、考核、法律、人才、政策等5大制度保障体系。二是注重先行先试。为适应信息经济创新性要求,杭州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信息经济12大产业分类统计体系,制定出台全国领先的人才新政27条,市级层面全国首创设立了20亿元的信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率先制定实施了《杭州市智慧经济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017年5月20日,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正式成立,单独为数据资源的管理而成立一个部门在全国属首创。6月26日,杭州市获批设立全国首个互联网法院,在率先形成互联网审判机制、抢抓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上再次先人一步。
创新已经成为杭州这座城市的气质,融入成为杭州发展最不可或缺的新基因。在这基因背后,除了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地理区位优越、生态环境优良,具有集聚资源要素先天优势等客观因素外,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杭州独特的人文基因、市场基因和政务基因。
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人文基因。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涌现了宗庆后、鲁冠球、徐冠巨等实业“神话”,马云、丁磊为代表的互联网“奇迹”,以及如今数以万计的创业草根,他们善于“无中生有”,敢于“小题大作”,勇于创业创新。以创新创业为特征的“创客”文化已经成为杭州的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草根创业蔚然成风,全民创新已成常态。
坚韧顽强、灵活多样的市场基因。杭州是全国民营经济和民营资本最活跃的地区,是名副其实的民营经济强市。2016年,杭州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586.0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9.6%。杭州的民营经济“一有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韧性十足,生命力顽强,不仅孕育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知名巨头,还拥有国内十分之一以上民企500强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数量连续14年蝉联全国第一。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形势下,杭州民营市场主体仍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末,杭州市私营企业40.0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9.7%,个体工商户42.60万户,增长10.3%。
包容开放、服务为本的政务基因。杭州政府采用的既不是“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也不是自始至终的“政府推动”模式,而是坚持企业和政府“双轮驱动”。企业是主体,政府是牵引;企业是内因,政府是外因。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意识及“店小二”精神,已经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政府甘当、善当“店小二”,下好政策的棋、搭好要素的台、念好服务的经,从不抢市场的戏,但也从未缺席,始终把主角留给企业、把主体留给市场。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注重包容性,对新生事物包容开放,注重前瞻性,善于顺势而为而后全力推动。阿里成长为今天的阿里,信息经济“一号工程”的确立,都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这或许也正是马云多次表示没有杭州就没有阿里巴巴、徐冠巨评价杭州是孕育企业家沃土的原因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单方面的优势都不足以让杭州成为“创新活力之城”,更重要的是这些优势因素之间的有机交融,政产学研用的有机协同、人才资本和企业的有机融合、“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有机协作,以及这些因素在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之中不断迭代、持续演化形成的独特生态——一个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生态系统,这才是杭州成为“创新活力之城”的根本所在。
作者单位: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