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白玉
更新理念 创新思维推动“五化”民政建设纵深发展
◎ 唐白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理念、思想、思维对于我们做好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我们的理念是否对头,也将从根本上决定“五化”民政建设和“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成效及成败。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政部门是服务人民群众最直接的部门,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应当在坚持人民立场上率先垂范,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深怀爱民之心,维护好、发展好、保障好民政对象基本权益。
(一)尊重人。作为民政人,要尊重民政对象,尊重困难群众,保障人民群众有尊严地获得民政救助和民政服务。一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党章规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是民政系统每个党员干部践行宗旨的必然要求。二是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务员的法定义务。尊重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是每个民政人的应尽义务和应有情怀。三是要牢固树立权利意识。民政对象申请救助,是其行使权利的体现。我们民政人应当尊重人民群众的权利、保障人民群众权利的实现。
(二)关心人。“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坚持人民立场,不仅要有“心动”,更要有行动。一是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目前,扶贫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党委政府最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在民政职能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参与扶贫攻坚,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二是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的问题。常言道:百姓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看似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琐事、平常事,是老百姓最现实的问题。要通过做好民政相关工作,兜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真正做到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三是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问题。目前,就医和养老等问题是老百姓最迫切的问题。要通过大病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最大限度地帮助人民群众就医。要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保障老有所养,给老年人幸福的晚年。
(三)依靠人。在民政工作中,我们要主动依靠人民群众,善于依靠人民群众。一方面,要集民智。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民政部门要倾听到广大群众的呼声,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在民政决策的各个环节,要广泛开展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做到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另一方面,要聚民力。要把民政法律政策和工作部署贯彻到群众中去,创造性地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注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民政事业,凝聚各方资源形成民政事业发展合力。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管理服务社会组织的优势,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扶贫攻坚。
(四)激励人。在民政工作中,我们应广泛构建各种激励机制。一是要开展评比表彰。对于湖南慈善奖、民政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等法规政策明确的表彰奖励,要广泛宣传,既激励先进,又树立标杆,打造民政形象。二是要开展诚信评估。要总结社会组织诚信评估、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等做法,在更多的民政领域探索开展诚信评估和等级评定活动,形成民政各领域广泛深入“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打造民政服务的品牌。三是要开展绩效评价。既要考核民政干部职工的工作绩效,又要考核社会组织、养老机构、社工等民政管理服务对象的工作绩效。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增加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从而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而民生状况是社会公平状况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公平质量和水平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我们在民政工作中,要始终以社会公平为价值依归,各项工作都要体现公平正义、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公平正义。
(一)依法办事。民政部门必须时刻以“依法办事”警醒自己,加强法治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能力,通过严格执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首先,要全面提升法治意识,让依法办事成为民政干部的自觉行动。要进一步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在动力上由要我依法转为我要依法,在方向上由要求他人依法转为严格自我依法,在内容上由选择性依法转为全面性依法,在层次上由形式依法转为实质依法。其次,要全面规范民政业务,让每项民政业务的办理合法合规。再次,要全面履行民政职责,让每个民政法律条款得到有效实施。要推动权力清单每项职责的履行,促进民政系统由不敢执法到善于执法。最后,要全面强化法治保障,让法治成为民政事业发展的奠基石、护卫舰和助推器。挑选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负责法治工作,聘请民政法律顾问,充分发挥法治机构作用,使法治在民政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事先法律风险防范、事中法律过程控制、事后法制监督保障的功能。
(二)阳光操作。坚持阳光操作,不仅可以保障公平正义,而且可以化解很多矛盾问题。民政部门应在阳光操作上进一步下功夫。一是加强信息公开。人们对信息公开、政府回应的需求已经升级:不只希望要发声,还要快发声;不只希望公开,还要详细公开;不只希望“表示一下”,还希望知道事件发展的各个节点。民政部门要适应这几种变化,让信息公开升级追上人民群众的期待,不要在具体工作中“慢半拍”。二是创新公开方式。重点做好民政网站的信息公开,让群众看得懂、听得懂。善于使用新媒体手段,进一步发挥政务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积极作用。同时,不能忽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等方式。三是注重社会监督。要畅通民政部门与人民群众的网络互动渠道,注意倾听网民的意见建议,做到真开门、开大门,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找差距、改不足,形成以服务为起点、以公开为媒介、以民主为内核、以理性为品德的现代民政监督格局。
(三)科学评价。科学建立民政各领域的评价评估体系,不仅是客观公正评价民政工作的需要,也是引导各项民政工作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一是要科学制定评估标准。根据“五化”民政事业建设的目标和具体路径,科学确定每年的评估内容和评估标准,增强评估标准对于民政工作的指导性。二是要探索引进评估主体。我们要探索由独立的第三方对民政工作进行评价评估,通过满意度调查、专业评估等对民政工作进行评价,保障评价评估结论的客观性、专业性、科学性。三是要有效利用评估结论。为充分发挥评价评估的推动指导功能,要强化评价评估结论的运用,将评估结论作为衡量每个地方、每项业务完成情况的主要指标,市县民政部门与资金项目挂钩,并通报市县党委政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需要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民政工作需要坚持创新开放,既是民政部门贯彻中央、省委精神的必然要求,更是湖南民政事业转型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以市场化思维推进民政创新。民政部门应当全面树立市场化思维,在民政领域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是要创新机制。通过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创新民政工作体制机制。要引入市场化筹资机制,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民政;要引入市场化支持机制,安排资金加强购买服务力度,通过购买民政事务性管理服务,提升民政服务水平;要引入市场化的民生保障机制,在救灾、养老等民政领域探索购买商业保险,提高救灾和福利水平;要引入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引入经营机制管理和经营民政资产,放大民政资产的使用效益和运营效益。二是要创新制度。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民政事业的各项政策制度,努力优化市场环境。要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要求简政放权,能放给市场的,绝不抓在手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的,坚决让渡,让“五化”民政在多元化、产业化的氛围中运行。要制定适当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要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让不同主体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三是要创新方式。要按照从管理到治理的要求和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要求,创新民政管理服务方式,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参与民政事业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二)以协调平台打造民政开放新高地。我国民政事业的发展实践表明,民政事业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与时俱进。在开放发展中,民政工作对象由特定群体向全体城乡居民拓展,工作目标从主要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存向保障全体公民的生存发展权利和民主政治权利转变,工作重心从以农村为主向城乡并重转变,工作方式从重管理审批向管理和服务并重转变,工作机制从以政府为主向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转变,工作手段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重转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种领导协调小组作用。各级民政部门为推动工作发展建立了各种领导协调小组。这些领导协调小组领导规格高,参与部门多,我们要将这些平台打造为民政开放的新高地。要定期召开会议,发挥好这些小组的作用,借助这些领导协调小组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将其打造为凝聚党委政府及其各部门力量建设民政的平台,并以此吸引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民政事业,支持民政事业。另一方面,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外省市和一些发达国家与地区,在养老、社会救助、慈善、救灾减灾、社会组织、社区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不少地方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借鉴。遵循开放发展的理念,就要有计划地通过走出去考察、请进来研讨、资料收集分析等方式,学习人家的好做法、好经验,并把这些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到我们的实践中去。把学习借鉴做好了,就可以少走弯路,加快步伐,就能迅速跟上先进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民政事业的改革转型发展。
《道德经》有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大事者必以精准思维、精准做法为遵循,方见成效。民政工作涉及民生,关乎公平,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我们应当将精准化理念作为民政工作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民政工作的全过程,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在保障精准的同时,民政工作还应千方百计做到高效。
(一)以标准化实现民政精准。民政标准化是新形势下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要进一步强化措施保障,提升民政标准化建设能力和水平,实现“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规划精准、内容精准和服务精准。要用标准化理念确保“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精准实施。围绕基本民生保障、养老服务和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福利等重点民政领域,研究制定一批地方标准和机构标准。通过这些民政急需、社会急用的重点标准的出台,进一步落实落细“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各项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要用标准化建设促进民政工作精准推进。标准是法律法规的细化和有效补充,作为保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重要手段,民政标准化更有利于推动民政工作依法行政,增强民政法规政策的可操作性,实现民政事务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法治民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以信息化实现民政工作高效。民政信息化是新形势下民政事业转型发展的创新引擎和技术支撑,要加快“互联网+民政”建设,提升高效管理、精准服务。一是建成民政综合业务平台。建设省级数据集中的民政综合业务平台,实现民政全业务“单点”登录、“一网”通办、“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二是推进“互联网+”应用。在民政信息系统和数据有效整合利用基础上,推出“互联网+智慧养老”“互联网+精准救助”“互联网+社会组织”“互联网+专项事务”“互联网+阳光福彩”等应用,通过网站、微信、客户端等面向公众提供服务。三是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民政阳光监管。加强民政数据基层标准化采集,强化业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汇集,让大数据成为高效民政、阳光民政、廉洁民政建设的监督利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盛唐时期魏征的这句名言,旨在强调基础工作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引用了这句名言。牢固树立“强基固本”的理念,才能在多元开放的民政工作中把握民政事业发展的大方向,才能在统筹协调中做出最为有利的战略决策。
(一)全面加强民政系统党的建设。民政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落实主体责任。要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健全管党治党长效机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两个责任”,深入推进民政系统行风作风建设。特别是作为民政党员干部,我们要大力倡导,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要走出大院,深入城乡社区,深入各类民政事业单位,到重点工作一线去,到矛盾和问题最集中的地方去,面对面了解情况,实打实解决问题。同时,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注重人岗相适。对那些敢闯敢干、动真碰硬的“狮子型”干部,大胆使用;对那些长期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型”干部,放手使用;对那些在群众中有威望、做群众工作拿手的“领头雁型”干部,大力提拔;对那些群众工作经验缺乏的年轻干部,多方培养;对那些工作不作为、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坚决调整;对那些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经常吃拿卡要的干部,彻底清理。
(二)全面加强民政队伍建设。各级民政部门都要将健全队伍、带好队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特别是基层民政工作直接关系到服务对象权益的维护,关系到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落地,各级民政部门尤其要推动基层民政队伍建设。一是要落实政策。按照国家和省里已经出台的民政干部队伍配备政策要求,努力争取基层民政部门和乡镇民政干部按政策配足配到位。二是要调优结构。根据合乡并村的情况,加强民政部门的配备和调整,配优配强基层民政干部,使基层民政干部配备与民政工作相适应。三是要购买服务。可聘用优秀大学生、社会工作者等从事民政工作。对于凤凰县“一村一名大学生村主干计划”、新邵县“一村一民生员行动”等先进经验,各地可以学习借鉴,大力推广。四是要提升素质。加强民政干部职工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做到人岗相适。要加大培训学习力度,更新各级民政干部职工的理念,提升各级民政干部职工的能力。
(三)全面加强民政设施建设。民政设施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我们要着力抓紧抓好民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是要推动规划实施。根据全省“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统一布局,健全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协调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保障每个规划项目顺利落地。二是要强化要素保障。争取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运用贴息、补助、奖励等多种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民政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协调,按照有关法律政策落实好养老机构建设用地、社区配套建设用地等。三是要建立健全支持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民政设施建设中有关税费、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民政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四)全面推进示范创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以典型示范带动和促进全省民政事业的转型发展和全省“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落实落地,我们要探索开展“五化”民政示范县创建活动。通过示范创建,推动示范县市区率先实现“五化”民政建设,率先实现全省“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通过示范创建,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现实样板,带动和促进全省“五化”民政建设,确保全省如期实现“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通过示范创建,探索破解制约民政事业发展关键瓶颈问题的新措施,民政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更好地发挥民政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系湖南省民政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