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视点

2017-01-25 19:19
浙江国土资源 2017年7期
关键词:基本农田国土资源排查

信息视点

国土资源部:构建全国统一的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为进一步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及资源整合共享、强化地质资料公开利用和共享的决策部署, 国土资源部近日印发《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构建全国统一的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系统,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好服务。《方案》提出,依托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和国土资源业务网,在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务平台、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管理与服务平台、地质资料委托管理系统、地质资料汇交信息公示系统、油气钻井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已有信息系统基础上,梳理、整合、构建统一的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信息流程,建设形成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支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之间开展跨地区、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信息共享利用,形成全国统一、动态更新、多级联动、权威发布的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地质资料汇交人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方案》要求,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工作分为方案编制、系统开发、系统试运行、正式运行四个阶段,2017年12月底前完成方案编制,2018年8月底前完成系统开发,2019年7月系统在全国部署完成并正式运行。

北京: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全面完成

近日,北京市召开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市级验收会,全市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的13个区的划定成果均通过市级验收,这标志着北京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面完成。 北京市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约151.6万亩,城市周边划定约14.8万亩,全市签订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约2652份,设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及宣传牌各约2475个。北京市规划国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作为首都,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高质保量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光是为了保障粮食安全,还是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北京市“减量发展”和“功能疏解”的试金石,要通过高质量完成划定工作,彰显北京作为国家首都的模范带头作用,体现首善之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据悉,北京市5月下旬就已初步完成划定工作,随即着手部署后续的管理、建设和保护工作,市规划国土委与市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政策,将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纳入市远程视频监控摄像头覆盖范围;将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案件作为“一号案件”进行严肃查处;对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重点区政府的财政收益进行一定比例扣除,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要加重扣除比例;结合北京市发展实际,研究永久基本农田与高科技农业、现代农业的衔接,进一步促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

湖北:形成党委政府汛期地灾共防共治格局

今年入汛以来,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民生工程及重大政治任务,将不发生群死群伤极端事件作为工作目标,切实增强防灾救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防共治工作格局。7月1日,湖北省省长王晓东在湖北《每日要情》第319期上批示:国土资源厅防灾减灾工作抓得早、抓得细、抓得实,这种积极主动作为和精神状态值得学习。一抓责任落实。提请省委省政府3次下发文件、多次召开防治工作会议,省地灾防治领导小组两次下发文件,省国土资源厅35次书面布置安排,压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和部门共建责任。深化地灾防治“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将全省划分成36个片区、103个单元、20335个网格,全部隐患点落实“区定网、网定格、格定员、员定责”。建立省直部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微信群,省领导重要批示精神、重大地灾信息做到第一时间传达至一线群测群防员。二抓隐患排查。组织各地分级分层分点排查,按灾害等级、威胁程度分类建库,落实数据入库。选派220名应急专家和305名专业技术人员,分区分片提供技术支撑。今年以来,全省4.2万余名专业技术队伍、干部、群众参与排查巡查,其中国土资源系统干部6000余人、网格员2.9万余人、群测群防员7000余人。目前全省共排查隐患点13868处,处置险情5954起。三抓监测预警。联合水利、住建、气象等部门落实日报告、周会商、月评估、季分析、年总结地灾防治会商机制,在全省地灾防治重点区域成立10个监测保护站,指导13个市、87个县建立预警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地灾气象风险预警信息,今年以来共发布38次预警。四抓重点防范。推进三峡库区地灾后续规划实施,强化丹江口库区地灾管控,实现两库连续14年地灾“零死亡”。会同相关部门,对农村居民房前屋后、学校周边、山区公路沿线、旅游景区等重点监测点开展实时监测。安排资金4.1亿元,抓紧实施73个地灾治理项目。五抓应急培训。组织省、市、县、乡、村五级综合应急演练和专业培训,各地累计组织应急演练214场,培训系统干部、监测员、技术员共2.38万人次。采取印制宣传册、扑克牌,制作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防灾知识,共向25万余户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六抓检查督导。国土资源系统分东、中、西三个片区开展汛期检查、巡查、排查,重点对宜昌、十堰、恩施、黄冈等山区、景区、库区、群众聚集区、移民迁建区进行督导检查。入汛以来,先后开展3批次检查督导,实现市、县全覆盖。6月24日四川茂县特大山体滑坡发生后,省政府迅速安排民政、国土资源、住建、交通、水利、地质6个厅局带领专家,分赴17个市(州)开展为期一周的检查督导。

安徽:警示约谈12个土地矿产违法严重市县

7月3日,安徽省政府召开2016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警示约谈会,对土地矿产违法严重的阜阳、滁州、淮南三市以及阜阳市颍上县、界首市、颍州区、颍泉区、颍东区,滁州市凤阳县、天长市、全椒县,宿州市萧县九县(区)政府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派员到会指导。警示约谈会强调,各地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切实增强依法依规用地用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进一步压实政府主体责任,对照问题清单,对违法违规用地用矿整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再落实,逐项整改到位,确保不留死角。要严明工作纪律,对在案件查处中避重就轻、敷衍塞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要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对压案不查、隐瞒不报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各地各部门要集中处理和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对问题突出的地区采取限期整改措施。各地要加强源头预防,下半年在全省开展一次国土资源领域违法专项整治行动。要进一步严格奖惩,今年省政府将继续对违法用地量排名前3位的市,分别按300亩、200亩、100亩标准扣减用地计划指标,扣减的指标用于奖励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成效显著的市。从明年起,要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对连续被约谈的市,加倍扣减用地计划指标。

江苏:绘就矿地融合创新工作路线图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近日印发《关于创新矿地融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创新矿地融合工作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国土资源工作的重点任务。《意见》首次界定了矿地融合的内涵,即促进地质矿产和土地资源在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利用、监测以及成果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协同一体化发展。今年4月,国土资源部在对《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的批复中提出:要探索完善矿地融合地质工作新模式,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生改善等提供基础支撑。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这一要求,江苏厅及时制定出台了《意见》。《意见》提出,争取3年内取得矿地融合创新明显成效,5年内取得矿地融合创新重大突破,形成适合江苏省情的矿地融合发展新格局。根据《意见》,江苏省矿地融合创新工作分三个战略梯级部署实施。首先,在面上统筹推进,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做到“七个深入”:一是实施国土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综合管理,推进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加大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示范力度,推进特色优质土地资源深度开发与应用;二是统筹推进国土规划编制,将地质调查成果、地质资源环境要素纳入国土资源相关规划编制,实现各规划功能互补、相互协调;三是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矿山恢复治理、土地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有机结合;四是完善资源开发准入制度;五是完善地质调查成果转化机制,将地质调查成果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出让、矿业权审批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六是构建矿地一体化发展长效机制,优化矿产勘查开发布局,统筹矿地空间协调发展,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七是拓展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土地资源、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测绘地理信息等各类基础数据库的交换与共享。其次,在局部先行先试,探索矿地融合实现路径。重点实施“六项探索”:一是鼓励徐州等地探索建立矿地融合发展示范区,开展矿区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一体化研究;二是开展国土资源综合调查评价试点;三是完善国土资源环境综合监测体系;四是建立健全建设用地特别是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制度,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五是开展全要素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六是围绕“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探索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再次,探索完善政策标准,构建融合制度体系。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探索完善相关激励政策,二是加强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的系统研究,三是探索构建矿地融合制度和政策体系。

河南: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227万亩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备受社会关注。近日,从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获悉,随着该省第三批县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上报国土资源部,河南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部完成,全省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227万亩,超出国家规定目标21万亩,其中新划入基本农田517.74万亩,全省基本农田保护率由划定前的83.75%提高到84.04%。河南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作为政治性、战略性任务狠抓落实。在划定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同步”:坚持市县同步开展,确保市县划定无缝衔接;坚持城市周边划定与全域划定同步安排,确保基本农田任务落到实处;坚持基本农田划定与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同步进行,确保用地布局优化一步到位。河南省通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增加了基本农田数量并提升了质量,划定后耕地平均质量等级提高了0.04等。郑州等8个报国务院审批的大中城市通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河流、湖泊、山体、绿化带等共同形成了城市开发实体边界,有效防止了大城市“摊大饼”式无序蔓延。对于中小城市,严格按照允建区“鼓励划”、有条件建设区“挤压划”、限制建设区“应划尽划”和禁止建设区“全部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了中小城镇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合理保障了中小城镇建设发展空间。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提速

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政府与中国地调局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地质工作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助推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近日,浙江省地勘局工作人员会同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程首席专家印萍研究员一行,赴宁波市(国土资源局、海洋局)、舟山市(绿色石化基地)、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和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委员会等单位,调研对接海岸带地质工作需求。随着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和国家级梅山新区规划建设,以及绿色石化基地及沿海产业带等一系列战略规划的实施,对海岸带地区地质工作的支撑服务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浙江省沿海的重点产业布局、生态文明和美丽浙江建设、名城名都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农业地质及国土资源规划、海洋功能规划、滩涂围垦利用等领域急需系统、完善的地质工作支撑。浙江海岸带地区软土层较厚,岸带类型复杂,海底基底结构构造、成份及沉积淤积与侵蚀变化多端,台风频繁,海洋地质灾害多发;海岸带海域港口桥梁及重大工程众多、海底管线密布,防灾减灾对地质工作需求迫切,应对基底沉降、风暴潮、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亟待开展长期监测工作。但目前浙江省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进展滞缓,仅陆域1∶5万地质调查覆盖不全面,而海域则刚刚起步,“地质先行”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同时,地质成果转化应用有待进一步挖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当前现状,联合调研组提出,一是加强同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在地质工作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拓宽合作领域和资金渠道,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方式,共同部署工作、成果共享;二是共同完善《浙江省海岸带重点区综合地质调查实施方案(2016-2020)》,抓好“十三五”后3年的海洋地质项目立项工作,尽快提高浙江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程度;三是加快推进浙江省海洋地质勘探队伍组建,切实提高海洋地质工作保障能力,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四川:复查3.8万余处地灾隐患

7月1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召开全省集中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防治工作部署会,厅长杨冬生与21个市(州)国土资源局签订责任状,对已排查出的3.8万余处地灾隐患点进行复查复核,确保排查无死角,对“销号”的1.1万余处隐患点开展“回头看”,对可能成灾的地区进行全面排查评估,做到全覆盖。四川厅要求,对核查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责任事故的将严肃追责。四川厅明确,此次排查工作为期1个月,排查成果以县为单位提交“一图、一表、一报告”。各地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按照“一日一移交”,对排查工作实行台账管理、挂图作战整治,做好长期防灾准备。在排查的同时统筹推进综合整治,将存在的地灾隐患风险降到最低,把对群众的安全威胁尽可能消除在萌芽状态。四川厅要求,排查工作要“讲政治、讲责任、讲科学、讲质量”,要按照“坡要到顶、沟要到头”的原则,确保对地灾易发区内有人居住、有工程活动的地段和区域逐点逐段、分级分层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科学评估风险,不重不漏、不留死角盲区。

猜你喜欢
基本农田国土资源排查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简介
山东省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研究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如何排查并改错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对国土资源政策评估工作的认识
2016年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