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2017-01-25 19:01高清宇
知与行 2017年4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传统文化

高清宇

(南京大学 哲学系,南京 210023)

论大众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高清宇

(南京大学 哲学系,南京 210023)

当今时代,文化构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大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当代中国文化领域中成为一种普遍而突出的现象。进入新时期,中国大众文化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如何发展新时代的大众文化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谐社会追求和谐价值、倡导和谐观念、宣扬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以中国传统的社会行为准则,道德教育作为文化形态载体,将传统和谐观念这一核心内涵置于现代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之中,积极引领正确的大众价值和审美取向。因此,大众文化发展的突破口在于构建和谐文化,要充分吸收和谐文化的有益成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合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实现自身的进步和优化。同时,和谐文化在文化发展角度为大众文化提供科学的方向指引,只有将传统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指导下的优秀时代精神有机融合,利用大众传媒进行传播,形成新型的大众文化,才能够在价值内涵上具体地、历史地、科学地助益大众文化迈向一个新的高度。进而,这种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的新型和谐文化辐射到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体系中,能够引导大众文化消费走上良性发展之路,也能全面提升社会整体的精神文明境界,对现代化发展走向做出正确且严格的规正。

大众文化;和谐文化;文化发展方向

在中国现代化的背景之下和市场化的进程中,后工业社会中的大众文化现象正在迅速崛起,这种新的文化时潮冲击并替换了旧有的文化形态,以一种生动而丰富的形式出现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舞台上,牢牢占据着中国大众生活的时空。面对当今蓬勃发展的大众文化,学界学者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是,毋庸置疑,大众文化的确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领域内普遍而突出的现象,对大众文化新发展的道路之思更要立足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立足于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如何正确引导大众文化消费,不仅是关系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而且更是关系和谐文化建设乃至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1]。很显然,构建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引导中国大众文化走和谐发展之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新时代大众文化的发展

现时代的中国,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百姓的主要消费形式,冲击了现存的文化结构,打破了现行的文化秩序,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众的日常生活对大众文化的认同,表明大众正日益拥有平等的文化主权,并在文化消费中越来越占据主体地位。立足于我国现今大众文化的发展状况,大众文化该往何处去,这一发展取向问题的思考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大众文化发展概况

“大众文化”一词出现于20世纪的美国,其形成与发展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而进行的,文化在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时呈现出一种文化工业的形态,文化成了消费的一种对象,成为一种商品,如同工业生产一样,呈现出标准化﹑集约化﹑流水线化的发展特点。大众文化的形成满足了大众对生活的感官需求,使文化从精英与贵族手中的独占物变为大众共享之物,但是这些因素作为大众文化的优点的同时也成为人们所批判的弊端,当非物质性的文化堕入物质性的现代工业社会时,必然会沾染物质性,文化会如同商品一样成为使人们异化的工具,人们的独立自由思维也因此缺失,文化既缺乏创造性,也丧失了原有的价值导向功能,在当今的中国,大众文化也面临着自身发展的困境。我们可以发现,大众文化是反映大多数人之文化取向的群众性文化,其无论在数量﹑空间以及时间上都极具延展性,而且依靠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这种延展性急剧增长,同时展现出商业性﹑流行性与庞大性的特征,大众文化自身与现代文明的契合使其成为当代主流文化,因此大众文化不仅是文化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大众文化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所以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当今文化发展的诸多问题中必须考量的重大课题。

(二)大众文化的发展取向

我们在思考当今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时必须要充分结合我国大众文化的发展状况。 随着大科技时代的到来,我国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介已经从传统的纸质媒介主导转向电子媒介主导,大众传媒的效率迅速提高,由此带来的是更为及时和广泛的信息传播。从文化创作角度而言,现今的大众文化呈现出多元迅速发展的态势,大众文化产品更新速度快,大众文化形式创新跨度广,能够使大众多样的文化需求得以满足,甚至能够令原有的精英文化突破阶层的限制进入到普通大众的文化消费体制中。辩证来看,这种大众文化的发展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弊病,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使互联网传媒占据了主流地位,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的大爆炸,与此同时大量不良的、虚假的、无用的信息混杂在其中,受众很容易被这类信息所迷惑和欺骗,从而蒙蔽了人们心智,造成了价值取向的偏失。一些投机者为了制造势头、获得财富,频繁地、大批量地发布这样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传统传媒也受到其影响,大众文化的商业化色彩变得越来越浓,文化创作者偏重所得利益而忽视作品本身独立精神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人们丧失了对大众文化作品理性反思的能力,文化对人的正确的精神导向作用发生偏差,这种情况在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不可逃避的现实。面对这种现实状况,我们要积极寻求大众文化新的发展之路,首先,针对大众文化商品化程度过高的状况,要将文化产品本身带有的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区分开,要对大众文化产品的文化属性进行有效的保护和良性的培育,同时弱化文化产品自身所带有的商品属性,这就要求文化创作者具有一种对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将文化创作背后的商业利益进行合理地抛弃,提高对文化作品的文化效益的重视,有机地平衡大众文化所包含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地挖掘文化本身所带有的价值内涵,这才是当今大众文化发展的方向;其次,针对大众文化的流行性和现代性,要将大众文化放置在时代背景中,找出其与时代的关联性,大众文化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与时代精神相互关联,我们要使文化作品真正蕴含时代精神,宣扬正确价值,契合审美意识,从而实现对大众文化的现代性取向的合理扬弃,这也是大众文化发展的一个可取方向;再次,针对大众文化的齐一化,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使大众文化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其更具优秀传统精神,从而增强其本身的民族特质,实现大众文化内在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这同样也是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新时代和谐文化的构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发掘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和谐文化构建的重要基础,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重构当代和谐文化必须对传统和谐文化进行时代性的扬弃,将传统和谐观念的核心内涵融入现代文化消费主体的需求和意识之中。

(一)和谐文化的内涵

和谐文化作为拥有明确中国传统精神内蕴的文化形态,对当今中国文化发展仍然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和谐这一价值范畴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早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就开始讨论和谐这一话题,“和”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是一种本原性与理想性的价值范畴,是世间万物的协调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和”的概念来源于天人关系,这是和谐观念首要解决的问题,古代先哲们提出天人合一,提出人要敬天知命,人不能不尊敬天即自然,这是人对天的一种责任,同时人对自然规律也应采取尊重与顺应的态度,例如儒家就提出要把仁爱推广到自然万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们看来是“和”的首要因素,之后就是在社会中的人与人的和谐,这是于现实中显现最普遍的和谐样态,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将“和”视为君子之修为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在道家看来,“和”是一种天道的表现,人们顺应天道以实现无为无争。对自身而言,人们要辨别身体需求与精神需求,不可因物欲而抛弃精神追求,其中也蕴含着中和之道,要使身心合一,知行合一,方可实现内圣外王,人才能是完整的人。古代先哲们不仅将和谐观念置于这些关系之中,也将其置于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之中,强调以德行协调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关系,方是对王道的宣扬,才是政治上的正当性的显现,因此在人与自然﹑人之身心﹑人与人以及国与国等关系之中无一例外地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和”这一内涵的阐释与注入。和谐观念通过中国传统的社会行为准则、道德教育来传达,因此和谐观念也依靠这些文化载体成为一种传统文化形态。

(二)和谐文化的当代重构

进入21世纪,我国提出和谐社会这一社会发展新形态,这是对社会未来的合理预期与切合实际的理想,和谐社会承认多元与差异,是在差异之中寻找一种平衡,是对矛盾的一种化解。和谐不等同于纯粹静态的稳定,而是一种有发展内涵的和谐,这就是当代我国所强调的和谐社会所承载的和谐精神。和谐文化的当代重构的关键就在于将时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重构符合时代要求的和谐理念,和谐观念在当代的作用是为现代中国人提供新的价值规范,和谐理念展现出的价值认同与协调和睦正是现代国家竞争力的显现,使人们的目光与格局更加长远,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且公平的整合。这种和谐精神还可以在当下成为发展新中国特色文化的基础。古代传统的和谐观也包含了现代倡导的包容性追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包容性是我们解决一些经济发展难题与经济社会纠纷的一剂精神良药,对今日我们倡导的法治社会的构建也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和谐文化对现如今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极大的,我们要重构当代和谐文化就必须对传统和谐文化进行时代性的扬弃,因此和谐文化的现代重构关键在以传统和谐观念为核心内涵的同时注意将这种和谐内涵置于现代发展迅速的社会需求之中,置于现代的民主法治意识之中,这才实现了对和谐文化的一种重构与批判继承。此外,和谐文化要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始终坚持创新性原则,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传统文化的功能发挥”[2]。和谐文化也是如此,在新的时期要诠释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和谐价值,在自身的创新性发展中不断发挥文化功能。

三、大众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文化大众为社会基础,引导大众走向和谐之路,这是使大众文化获得持久生存与健康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发展在于开发其自身的和谐价值,汲取和谐文化的有益成分;另一方面,和谐文化在文化发展角度为大众文化提供科学的方向指引,要以“和谐”为要旨来规正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

(一)大众文化对和谐文化的需求

“全球化进程并没有否定中国过去百余年现代化进程所追求的文化转型的目标,即确立现代理性主义文化模式”[3],这种文化模式转型摒弃了传统自然和经验主义的文化结构,正如前文所讲,和谐文化的构建在于走出传统,融合现时代所要求的新的文化精神,实现其自身的合理化扬弃,培育新的和谐价值。当今大众文化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走出大众文化发展困境、实现大众文化新的发展的根本之策就在于开发大众文化的和谐价值,为大众文化引入和谐文化所要求的精神内涵。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流行文化,拥有广泛的文化消费受众,是社会日常生活中文化消费个体最直接、最容易、最普遍接触到的文化,它的传播效率极高,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很显然,大众文化不会轻易走向消亡,反而在蓬勃发展,大众文化要正确发展自然对审美意识的提升、心理结构的优化、价值内涵的升华产生要求,与此同时,大众文化与生俱来又所特有的商业和娱乐特征也必然会阻碍其对和谐文化的接受,但是随着现代文化不断朝向多元整合态势发展,一些具有经典传统文化意蕴、体现高雅审美特征的作品陆续通过新媒体登上大众文化的大舞台,同样得到了广大文化受众的接受与好评,我们不难看出现代大众的文化需求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正在发生全新的转变,例如,人们开始向往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化,经典文化也被大范围地纳入大众日常文化需求之中,这恰恰表明社会大众正在某种范围内对原有的商业和娱乐色彩浓重的大众文化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此外,人们对和谐政治与和谐经济的理性认知,推升了大众文化对和谐文化的接纳需求,在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在和谐政治与和谐精神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充满和谐氛围的观念形态,这种观念形态就包括了对兼容并包、求同存异和绿色可持续的理念的追求,新型和谐文化正是对这种观念形态的阐释,大众文化的新发展方向就在于吸收和谐文化的有益成分,将自身存在的糟粕加以清除,融合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达成自身的质的飞跃。

(二)和谐文化对大众文化新发展方向的指引

前文已经对中国古代传统认识中的和谐观念进行了阐释,这种和谐观念注重对天人关系、人人关系以及身心关系的理解,在当今社会表现为绿色持续、兼容并包和知行统一的新观念,这种融合了当今时代精神的新型和谐文化对大众文化的新发展方向有重要的指引作用。首先,从天人关系的角度而言,和谐文化旨在绿色可持续,面对当今人被技术理性所统治,价值理性受到冲击,生存幸福感降低的现实状况,当今大众文化的发展正是要解答人与客观世界、主体与客体能否和谐统一的问题,进而真正面向人本身,关切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因此,大众文化要发展成为一种绿色可持续、提升幸福感的文化表现形态才能保持其自身的文化活力。其次,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而言,和谐文化旨在兼容并包,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导致了文化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当今大众文化的发展要尊重不同文化的异质性,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其他优秀文化的先进要素,做到兼容共生,和谐发展。同时,大众文化的发展更要注重解决个体之间、个性与群性的矛盾,进而追求推动人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文化责任,这才是大众文化新发展的内在生命力。再次,从身心关系的角度而言,和谐文化旨在知行统一,现今一些大众文化生产者们无法平衡文化作品的经济利益和精神价值,大众文化的受众不能理性地审视和鉴别文化作品而随波逐流,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和谐文化要求文化生产者和文化受众处理好身心关系,做到知行合一,前者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重视文化作品的精神价值导向作用,引领和谐的社会风尚,后者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与人文素质,使精神与身体步调一致,加强对大众文化作品的理性审视,选择有利于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形式,在精神上向着更高层次的追求进发。只有这样,和谐文化才能为大众文化的价值内涵增加深度,并在具体化中助益大众文化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四、结论

大众文化虽然是商业以及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其产品化的异化形式,但大众文化本身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可以实现自身改造的,文化本身没有所谓高低贵贱之分,而是要将自身对社会有益的价值传达出来,大众文化有广泛的受众,传播媒介多样且迅捷,可以为社会大众所共享,只要为其注入合理的价值内涵就可以产生引导社会文化发展的效用。和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哲学价值范畴,是一种至高理念,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将其用文化载体加以传达,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正如前文所说将传统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指导下的优秀时代精神有机融合,借助大众传媒的高效传播,形成新型的大众文化,摒弃原有的充斥于其中的弘扬纯粹功利和过分庸俗的不良形态,这才是大众文化与和谐文化发展的正确趋向。

[1] 吴世彩.大众文化的和谐价值[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171.

[2] 高清宇,张继军.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J].学理论,2016,(6).

[3] 衣俊卿.文化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339-340.

〔责任编辑:屈海燕〕

2017-02-17

高清宇(199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G02

A

1000-8284(2017)04-0074-04

文化创新研究 高清宇.论大众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J].知与行,2017,(4):74-77.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