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中
(寿光市稻田镇畜牧兽医管理站山东潍坊262706)
母牛肥胖综合征的保健与治疗
付建中
(寿光市稻田镇畜牧兽医管理站山东潍坊262706)
母牛肥胖综合征是一种在奶牛干奶期常见的疾病,发病率比较高,病死率更是高达50%~80%,一旦发病给牛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对本病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概括了诊断要点,提出了保健措施和治疗措施,具有很强的理论参考价值。
母牛肥胖综合征;症状;病理变化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目前奶牛存栏量基本在1 500万头左右,但是饲养管理水平过低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并由此导致部分疾病不断发生。母牛肥胖综合征即是一种饲养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疾病,本病又分为奶牛脂肪肝或奶牛妊娠毒血症,是指干乳期过度肥胖的母牛产犊后能量出现负平衡,动员体脂导致肝脏脂肪蓄积和脂肪变性的围产期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食欲废绝、胃肠蠕动停止、间有黄疸、进行性衰弱、神经症状、卧地不起及继发酮病为特征。发病率为25%左右。病死率高达50%~80%。
这是导致母牛肥胖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因素,起因大多是处于干乳期的母牛日粮结构不平衡,饲料搭配不合理,过于单一,而且精料在饲料中所占比例过大,缺乏优质牧草,也有的是奶牛未分群饲养,或奶牛日常缺乏足够的运动量,使母牛在妊娠后期和产犊时过于肥胖。
妊娠后期子宫容积增大;饲料短缺,抗脂添加剂不足;难产、产道损伤,生产瘫痪及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等,易促发本病。
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使得母牛食欲下降或废绝,致使机体围产期能量不足,体脂动员增加,尤其是肥胖奶牛会产生过多游离脂肪酸沉积于肝脏而引发本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
1)急性者,这一类型母牛大多数体况肥胖,一般刚结束分娩后即出现以下症状:①全身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瘤胃蠕动减弱。可视黏膜发绀、黄染,步态强拘。产后少乳或无乳。常伴有拉稀,粪便为黄色,恶臭。②神经症状。有的目光凝视,头高举,头颈肌肉震颤,常于2~3日内死亡,或卧地不起。
2)亚急性者,这一类型母牛多在分娩后3 d发病:①全身症状。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降低或废绝,奶量剧减。粪便干而少,尿酮为阳性。病牛体温、脉搏、呼吸一般都正常,但逐渐消瘦。②伴发症。病程较长,常伴发乳房炎,胎衣不下,乳房肿胀,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内膜炎等。后期病牛卧地不起,呻吟磨牙,昏迷而死亡。
病牛皮下脂肪丰厚肥润,可视黏膜黄染。网膜、肾脏周围脂肪沉着。肝高度肿大呈淡黄色,质地脆软。切面外翻,似油状,小块肝浮于水面。肾肿大、质脆,呈灰黄色,心脏冠状脂肪丰润,心肌质软,色呈熟肉样。
根据高精料、高泌乳和肥胖,产后食欲废绝、胃肠蠕动停止、间有黄疸、进行性衰弱、神经症状、卧地不起及继发酮病等均可做出诊断。
在奶牛干奶期严格执行科学的饲喂制度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最根本措施。
1)在奶牛妊娠期最后3个月,为防止母牛肥胖,应给予优质干草,日粮营养水平要保证满足母牛本身和胎儿生长的需要。
2)妊娠后期和临产前后不应随意变动饲料,避免长途运输、暴风雪侵袭等强烈的刺激,预防应激而诱发本病。
3)分娩前后注意日常健康和食欲的观察。定期检查血糖、游离脂肪酸或β-羟丁酸,有异常立即治疗。
4)分娩和产乳期的常发病应及时治疗,保持良好食欲,维持高产乳牛高能量的摄取,必要时可以酌情投服丙二醇、丙酸钠等药物。
母牛肥胖综合征的治疗要点是解毒、保肝和补糖,对症治疗。
1)供以优质干草,给予含钴和碘的食盐或矿物质添加剂,并每天让干奶期母牛做适当运动,如每天驱赶0.5~1 km。
2)解毒、保肝和补糖。50%右旋糖酐,第1次量1 500 mL,而后500 mL,2~3次/d,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0~1 000 mL,静脉注射。丙酸钠114~228 g,或丙二醇171~342 g,2次/d,投服,连用10 d。尼克酰胺(烟酸)12~15 g/d,或氯化钴或硫酸钴100 g/d,投服,连用3~5 d。
3)对症治疗。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广谱抗生素,如金霉素或四环素,200万~250万IU,一次静脉注射,2次/d。为防止氮血症,5%碳酸氢钠,500~1 000 mL,一次静脉注射。为促进瘤胃蠕动,可采用促反刍液。
1)诊断时,本病除注意与无热、黄疸为主的牛普通病进行鉴别诊断,还应与前胃弛缓、酮病进行鉴别诊断。
2)治疗时,一旦确诊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由于本病与酮病十分相似,按酮病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是常复发。该病病程长,治疗期长,短期难于治愈。因此,需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饮食,必要时可停乳调养。■
10.3969/j.issn.1008-4754.2017.0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