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凤
论习近平的调查研究思想
王宇凤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开展深入调研,不仅可以联系群众,为民办事;也可以了解实际情况、推动工作进程;还可以提高领导干部的自身能力和素质。做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要掌握调研技巧,提高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针对性,方法的多样性和成果的有效性;同时也要遵循科学规律,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形成制度化管理。
习近平;领导干部;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决策民主化的重要法宝。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能力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有重要影响,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得失成败。习近平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立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身体力行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的调查研究思想,对于客观认识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方法,谋划新战略,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法宝。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深入群众,开展广泛调研,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等经典论述。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适时地提出:“我们办事情做工作必须深入研究,联系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解决问题。”[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审时度势地提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调查研究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一方面,调查研究必须从群众中来,“任何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3]不同历史时期,群众工作面临不同的情况,面对新形势,要想了解群众之所想、所需,领导干部必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交谈,倾听他们的呼声。“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4]另一方面,调查研究必须回归群众。领导干部通过形式多样的调研活动将群众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讨论研究,化为系统意见,随之再回到群众中去,把党中央的想法和做法交给群众,使之融入群众生活,并在群众实践中检验其正确与否。经过这样不断的循环往复,调查研究才会一次比一次更丰富、更生动。
调查研究也是一个为民办事的过程。调查研究的根本目标是满足群众需求,实现群众利益。只有通过深入调研,才可以使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集中民智,体现民意,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切实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始终和群众保持血肉相连关系,赢得民心,增强执政能力。
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实践中产生的。调查研究的第一要务是掌握实情和最新动态,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应学会用眼睛看,用口问,用手记,还要会谈;既要看“门面”和“窗口”,又要看“后院”和“角落”。只有通过仔细调研,才能了解实际情况,总结基层经验,为作出正确决策创造条件。有些干部忙于“文山会海”,通过看材料、听汇报,靠经验主观臆断地做决策,严重违背了调查研究的本意。
全方位了解情况,还要求调查研究要有“问题意识”。脑子里没有问题,去搞调查,就会搞得没边没际。问题意识是领导干部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只有把问题理顺了,想通了,重视起来,才能在调查研究中了解详细情况,防止被调查,避免走过场。
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其根本出发点在于作出科学的,合乎实际的决策,推动工作顺利开展。每一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光靠从会议到会议、文件到文件,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毛泽东指出:“做领导干部的人要依靠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书面报告可以看,但这跟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是不相同的。”[5]故领导干部应身体力行,带头深入到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及时了解平时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和创造,也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触及矛盾,以利于不断推进和深化各项工作的落实。”[6]
同时,领导干部要在方法上搞试点,搞帮带。调查研究既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也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方面,调查研究要抓典型。麻雀虽多,不必一一解剖,领导干部可集中调研有代表性的一两个例子,深入挖掘其内在表现和特征,了解具有同一体征事物的大致情况,大胆设想,做好试点工作;另一方面,调查研究要擅于推广。坚持做到“点上实验,面上推广,先易后难,先浅后深。”[7]通过将行之有效的决策大力推广,形成对口帮带群,实现调查研究的针对性。
此外,调查研究结束后,还要重落实,抓督查。调查研究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实现“科学进行责任分解,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以责任人制促落实、以责任制促成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8]通过进一步完善巡视督察制度,及时发现倾向性问题,找出调研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因地制宜寻找解决方法,保证调查研究的实效性。
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9]因此,在调查研究中,我们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仅“身入”基层,还要“心入”基层,虚心求教,做群众的学生和朋友;要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全面分析情况,见一斑而窥全豹,获得真知。只有“调查研究多了,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我们的认识就会产生飞跃,我们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10]
调查研究也是提高领导干部能力和素质的过程。领导干部肩负着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重任,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许多领导干部出现“本领恐慌”,习惯于用老思路来应对,结果事与愿违。基于此情况,习近平提出:“领导干部不论阅历多丰富,不论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都应该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11]在调查研究中,领导干部与群众沟通交流,与不同的群体打交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因此,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
调查研究是一门求真求实的学问,也是一项讲求方式方法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领导干部要想做好领导工作,学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就需探索调查研究的内在规律和特点,提高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针对性、方法的多样性和成果的有效性。
调研对象是调查研究的基本要素。增强调查研究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就要在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上下功夫。随着社会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日益突出,局部和个体所具有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有所下降,这就要求增加调查的广泛性,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毛泽东指出,调查会到场的人,“要是能深切明了社会经济情况的人。以年龄说,老年人最好,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有斗争经验的青年人也要,因为他们有进步的思想,有锐利的观察。以职业说,工人也要,农民也要,商人也要,知识分子也要,有时兵士也要,流氓也要。”[12]因此,调研对象的选取要注重点面结合,防止以点概面,以偏概全,不仅要深入基层,调查群众,也要走访机关,调查干部。
提高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仅靠领导干部亲力亲为,实地调研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借助各种媒介,通过各种渠道做进一步保障。因此,领导干部要做好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综合调研部门的动员工作,发挥其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力量,运用现代化科技信息手段,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接触不同层级、不同职业的社会人群。力求扩大调研对象的范围,丰富调查研究素材。
调查研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调查研究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这就要求调查研究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查研究就是依据不同地域的发展状况,理清调研内容,开展有侧重的调查研究。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提出对策建议,做到符合实际,措施具体。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也需及时关注国家方针政策的新变化,既要预见发展趋势和潮流,又能看到“风起于青萍之末”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基于此问题进行调研,积极谋思路、想对策。此外,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既要发现新问题,也要重视老问题。一些“老问题”之所以反复出现,原因不在于没有进行调研,而在于没有把已经意识到的问题和已经展开了的调研及时转化为决策方案,或者是少数领导干部将手段作为目的,把调查研究当作工作姿态而不是有效方法,只调查不研究,缺少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办法。因此,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不仅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新问题,也要通过调研解决老问题。
调查研究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深入细致的调研内容,还要讲求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调研过程中形成了召开调查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解剖麻雀等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习近平在继承传统调研方法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提出了适应当下形势的调查研究方法,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安排性”和“随机性”相结合。当下,搞调查研究大多属于事先安排,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使调查研究取得预期效果,对拟调查地点和人物进行“包装”和“彩排”,使调研结果失真,调研成了走过场。为此,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应将安排性和随机性相结合,“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做安排的随机调研。”[13]
第二,点和面相结合。一方面,调查研究要抓住重点,发扬下马看花的精神,认真分析一些“花”,解剖一些“麻雀”,搞好典型调查。另一方面,调查研究也要综观全局,全面铺开,麻雀虽多,不需要分析每个麻雀,否则就会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三,传统调研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在过去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调研工作,大多是身体力行,亲自下到农村、工厂中与群众谈心来了解情况。在网络信息化大力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对调查研究的影响和依赖越来越大,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开展调查研究,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与网民群众对话,了解民意,收集意见,也可以亲自去调研,将两者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
调查研究由调查和研究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调查,是一个获得感性材料的过程,重在为研究做准备。研究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通过将大量琐碎的材料系统化,条理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症结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做到“研以致用”。
调查不仅要调查问题,关键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习近平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14]习近平十分重视调查之后的研究,他强调:“目前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有调查不够的,有研究不够的,而后一个问题可能更突出。”[15]他告诫领导干部,调查过多,研究分析过少,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事倍功半的。调查研究必须讲求“效”,在调研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坚持将调查和研究结合起来,善于做“制造工厂”,将原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加工制造,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争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推动工作发展。
调查研究是一项延续性长、实践性强的社会活动,是探究事物本质和寻求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做调研,不仅要掌握调查的内容和研究方法,还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作风,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科学的完整的调查研究体系。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提高调查研究质量和成效的保证。习近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16]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的真功夫就在于通过亲自调查,获得对事物真切的认识。陈云强调,弄清“实事”,要做到“交换、比较、反复”。所谓交换,就是走下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换意见,既听群众报喜,也要听群众报忧,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所谓比较,就是要全方位考量,既要左右比较,从周围的环境来权衡事物的真实情况,又要前后比较,将以前和现在串联起来,纵向比较分析,认清事实。所谓反复,就是对事情初步判断后,还要听听不同的意见,即使没有不同的意见,也要自己设想可能出现的反对意见。只有多次调研,把上级和领导的建议作为参考,才能把客观事实作为判断认识的唯一根据。这既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过程的根本要求,也是调查研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作风,也是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必然要求。所谓求真务实,就是求客观实际之真,务执政为民之实,调查研究是求真务实的主要方式。
求真是一个“眼睛朝下,讲真话,说真情”的过程,“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17]做调查研究,就要本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和甘做小学生的精神,拜群众为师,带着真感情,用质朴的言语和群众聊天,拉家常,问寒问暖,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问计于民。务实是一个实打实干,办实事的过程。务实就是要做到“当县委书记尽可能地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18]就是要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坚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公务接待,不封路,不清场,不搞特殊化,悄然而至,融入群众生活,与群众近距离接触;务实就是干实事,抓落实。“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实干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19]坚持确定好的解决方案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的工作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常抓不懈,坚信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制度建设和管理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习近平指出:“制度建设要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切实抓好落实,使调查研究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20]调查研究涉及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加强调查研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下几种制度。
第一,决策调研论证制度。调查研究是一个科学决策的过程。陈云指出:“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21]每一个科学的决策都建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实施政策,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实际情况,总结调研经验,切实做到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第二,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调研制度。毛泽东指出领导干部的作用之一就是出主意,主意出的合不合理,决策做的对不对,事关全局的发展和稳定。这就要求作为领导干部,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必须要亲自出马,拿出一定的时间做调研纲目,亲身参与调研过程,亲眼观察实际情况,亲手把调研结果记录下来。领导干部只有和广大被调研者产生共鸣,才能在领导集体中达成一致认识和意见,做出科学决策。
第三,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是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领导干部要想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工作质量,就必须要吃苦耐劳,多跑点,多调研,走在基层的第一线,摸实情,掌握第一手材料,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为群众解难答疑,形成自己的调研经验。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必不可少的武器。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合理制定和贯彻实施;才能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水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3.
[2]习近平.加强对改革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科学性[N].人民日报,2013-07-25(1).
[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8-219.
[4][6][8][11][13][14][15][20]习近平党校十九讲(内部使用)[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260-261.225.226.257.260.261.262.262.
[5]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53.
[7]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54.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26.
[10]习近平.干到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和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534.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6-117.
[16]习近平.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脚踏实地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3-07-24(1).
[1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89-790.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40.
[19]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
[21]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9.
(责任编辑 马树颜)
王宇凤,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邮政编码 100875)
D2-0
A
1672-6359(2017)04-00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