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华林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资料信息中心,太原 030006)
政府加强社会预期管理刍议
梁华林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资料信息中心,太原 030006)
良好社会预期是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的基石。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问题多、社会矛盾多、综合风险多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等客观现实,使社会预期管理难度加大、任务加重。基于当前社会预期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特征,政府应肩负起主导社会预期管理的职责,建立相对完善的制度基础设施和相对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预期管理,有效提升社会预期管理效率。
社会预期;政府;社会预期管理;经济社会发展
“预期”,顾名思义即“预先期待”、“预测与期望”。每个社会成员都会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和自身愿望自觉不自觉地对未知情景作出主观判断,尤其会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自己的生活发展状况作出估计和评价,从而形成个体预期。在众多社会成员个体预期的基础上则形成社会预期,但社会预期绝不是个体预期的简单叠加,而是包括个人、团体、阶层在内的社会预期主体基于一定的社会利益,在诸如重大社会事件触动、重大社会政策调整、重要社会成员影响等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对于未来社会变化趋势的主观判断或推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庞大驳杂的社会处处充满随机性和复杂性,要求社会管理部门担当起社会预期管理的重要使命,利用所掌握的各种政策、工具、手段对社会成员未来预期的形成、变化进行引导和调控,使社会预期向良性方向发展,发挥社会预期管理作为社会风险与危机的减压阀的重大作用。
(一)经济良性发展要求加强社会预期管理
首先,社会预期通过影响经济行为而影响经济增长。社会预期是社会成员基于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所作出的判断,对未来经济变量的预期会影响当前经济行为特别是投资与消费行为。比如,如果人们预期经济发展势头不好,市场需求可能减少,投资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利润回报,就不会积极投资。如果人们预期未来就业形势不乐观,自己可能会面临失业或收入下降,就不敢按照以往的消费方式消费。这种在社会预期指引下产生的减少投资和消费的经济行为在众多投资者和消费者身上得到叠加,自然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增长。
其次,社会预期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而影响经济发展转型。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转型,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同时推动技术进步的人已不再是简单的劳动力,而成为人力资本,从这个角度讲,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归根结底要依靠人力资本积累这个基本驱动力,而社会预期则是推动人力资本积累的深层因素。因为社会成员只有在稳定的社会预期下才能安心从事创造和创新活动。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预期,社会成员就会处于匆忙不定、浮躁不安的拼搏劳碌中,无暇也无平和的心境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更不可能从事短期内无法获得回报的基础性研发活动,人力资本积累就无法获得真正的动力之源。
(二)社会平稳运行要求加强社会预期管理
社会预期是一个时期重要的社会心态,是社会成员心理活动的反映。社会预期是动态变化的,不同时期社会预期不同,同一时期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预期也不同,甚至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状态,可能表现为积极、正面、乐观、理性,也可能表现为消极、负面、悲观、非理性。负面、悲观的社会预期容易使公民个体心理失衡,产生非理性社会情绪和心态。如果这种负面的非理性社会预期得以叠加和迅速放大,必然会激化社会矛盾,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和催化剂,引起社会冲突甚至动荡。近年来,一些处于社会底层的社会成员因各种原因对生活绝望,产生负面、悲观的社会预期并迁怒于社会,从而铤而走险实施犯罪,甚至将矛头指向无辜群众,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破坏。从2008年以来全国公开报道的影响较大的约10起公交纵火案可以看出,纵火者大多持有负面、非理性社会预期。因此,加强社会预期管理,及时有效地引导或干预社会预期,将社会不同预期调整在可控范围内、防止事态恶化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
(三)公民美好生活要求加强社会预期管理
与作为经济范畴的预期管理不同,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社会预期涵盖面更广,除了包括经济方面,还包括生活的诸多方面,如社会公平感、安全感、幸福感、社会支持感、生活压力感等,这些感受都同社会成员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相关联。社会预期是社会成员对未来社会发展状况和个人处境的预测和期待,包含了社会成员对自身未来怀有的希望和对社会发展的信心。为了实现美好预期,社会成员会主动争取机会,积极提高技能,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社会预期是社会成员对自身命运思考和把握的体现,实践证明,社会预期和自由与机会的获得呈正相关关系。社会预期越强的公民获得自由和发展的机会也就越多,反之亦然。所以,加强社会预期管理、引导稳定社会预期形成,有利于激发社会成员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
发展问题多、社会矛盾多、综合风险多是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我国面临的现实困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预期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社会预期管理也面临严峻挑战。
药品是关系患者生命安全的产品,药学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的质量,因此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必须加强。
(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使社会预期管理难度加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适应形势变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意味着对原有利益格局进行重大调整。利益调整具有高度敏感性,是难啃的硬骨头,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各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产生破坏性后果。这就要求事先对利益调整过程中社会预期管理的难度有充分的认识,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储备好各种应对手段,有的放矢地对不同利益阶层、利益群体的社会预期进行引导,通过沟通、交流、协商谋求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使既得利益者降低预期,使为改革作出贡献者得到更多的获益预期,使利益受损者得到人文关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利益调整带来的社会矛盾冲突。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现象。虽然国家努力推进统筹协调发展,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贫富差距等现象仍然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社会利益失衡使社会成员产生“地位恐慌”,导致民众社会预期弱化,焦虑感、不安全感增强,对未来预期不抱有乐观态度。要改善这种状况,发挥社会预期管理的调节功能,就对社会预期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社会预期管理更具针对性,减少发达地区、垄断行业的获利预期,增加落后地区、非垄断行业的获益预期,这样各地区、各行业就会把预期得失作为调整自身行动的依据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使社会预期管理任务加重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主要体现在社会多元化和社会原子化两个方面。
首先,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导致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多元化。改革开放前,“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干部和知识分子阶层构成社会结构的三大主体,这样的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三大主体基本利益大致趋同,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个体户、外资企业高管、私有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应运而生,使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变得更加多元,社会结构也转化为由众多不同利益诉求群体组成的复杂多样的阶级阶层结构,而且同一社会阶层内部也产生了社会地位和利益诉求的分化。阶级阶层群体的多元化导致利益诉求和社会预期的多元化,有时甚至会大相径庭,由于利益获取模式不同,彼此之间的摩擦冲突也会加剧。
其次,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促使社会成员原子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公社、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等“单位”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单元,每个社会成员都隶属于某一“单位”,国家通过“单位”分配社会资源、传达高层指示,借助严密的单位组织系统强化社会生活的政治化、行政化,从而实现对社会的全面而有效的控制。社会转型加快了“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的速度,大大减少了原有“单位制”下“单位”对个人的各种束缚,个人对单位不再具有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社会人”,“社会人”的大量存在使原有单位管理模式失去作用,加速了社会成员的原子化和社会关系的松散化,加剧了社会整体性疏离。社会原子化直接造成政府管理半径的扩大,以前政府直接面对“单位”,现在则需要直接面对无数分散的个人,社会治理与服务成本大幅上升,社会治理任务加重,对社会预期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互联网时代使社会预期管理趋于复杂
线上网络空间的形成是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变化,这个网络空间脱离了地理边界、地方规定性、物理条件等限制,具有高度传递性、流动性、灵活性、不确定性。传统社会中政府控制和垄断了信息传播,信息处于高度封闭状态,互联网打破了这种状态,改变了信息传播和扩散方式,具备使信息迅速传递和快速扩展的功能。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进入这个快速流动、没有边界的网络空间,非常便捷地表达观点、开展信息交流,交流内容不仅包括情感沟通、意愿表达,而且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网民在线上网络空间里接受着无限丰富的社会信息,同时受到网络空间中快速流转的传递经验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对社会演化趋势的判断和对社会生活目标的追求,即形成自己的社会预期。可见,网民的社会预期从根基上具有与线上网络空间相同的性质,线上网络空间的脱域性、无边界性、高度灵活性、流动性、传递性、不确定性等特殊性质,都直接影响或改变着网民的社会预期,进而使社会预期更加复杂、分化,相应地社会预期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加大。
基于当前社会预期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特征,政府加强社会预期管理、有效提升社会预期管理效率需要多管齐下,体现社会预期管理的整合性和系统性。
(一)政府应肩负起主导社会预期管理的职责
在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多发易发的情况下,冲动、易变、浮躁的“羊群效应”极易产生,理性稳定的社会预期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需要政府发挥稳定和引导社会预期的主要作用。政府应通过高层表态等方式向社会释放积极信号,尤其要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理,要求新闻媒体在引导社会预期的过程中把好方向,充分发挥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引导社会预期能力强的功能。新闻媒体要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所思所想和心理预期,然后根据大众的心理预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通过新闻媒体的视角和方式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客观报道和正确评价,注重“解人之疑惑、化人之心结”,从而有效引导社会预期,形成社会共识,产生巨大正能量。
(二)政府应建立相对完善的制度基础设施
建立相对完善的制度基础设施关乎政府履行社会正义之责,社会预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自我权利的敏感度,能体现民众的生活信心。对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来自预期,如果没有积极乐观的预期,生活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所以,政府有责任保护每个社会成员的正当预期。要建立明晰、严格而公正的司法体系,为社会成员生成稳定预期提供制度环境和正当程序。要以客观条件为依据,在尊重和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社会政策,政策体现了政府对公众的承诺,能有效引导社会成员形成合理预期。
(三)政府应建立相对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相对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关乎政府履行社会公平之责,尽管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处于保障水平低、覆盖面不足、基金规模有限的格局中,社会公众对医疗、养老等问题存在担忧心理,难以产生乐观的社会预期。所以,建立相对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政府实现良好社会预期管理必须完成的使命。
〔1〕刘尚希.稳中求进的关键在稳定预期〔J〕.求是,2017(1):46-47.
〔2〕王俊秀.居民需求满足与社会预期〔J〕.江苏社会科学,2017(1):67-74.
〔3〕林致远.以治理转型促进社会预期的稳定〔J〕.国家治理,2015(29):9-16.
责任编辑 方 舟
C913
A
1009-1203(2017)03-0064-03
2017-04-25
梁华林(1976-),女,山西浮山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资料信息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