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莹
(吉林警察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杨莹
(吉林警察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恩格斯关于历史合力论的贡献就在于:它认为历史事件是由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所产生的合力造成的。文章从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角度,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发展其实也是主客观合力作用的结果。借此来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以望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历史合力论;合力
思想政治观念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在政治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过程,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行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好的,但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会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而,从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视角解读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发展的原因,找出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无疑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9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一些青年研究者们感到困惑不解的理论问题以及回击资产阶级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曲解,恩格斯主要在两个地方讨论了“历史合力论”。第一次是在1886年发表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文章中阐述了其合力论思想:“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合力,就是历史。”第二次是在1890年9月给约·布洛赫的信中,恩格斯写到:“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我们看到:“历史合力论”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如下三点:第一,历史的发展是许多单个人的意志和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正是由于每个人所处生活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人们的意志、动机和愿望的不同,于是就形成了各种意志和力量的交互作用。历史正是人们各种意志和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第二,历史事件是由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所产生的总的合力造成的。恩格斯借用力学中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图解无数个人意志的交互作用情况,从而把一个复杂的历史事变清晰地勾画出来了。当然,这种合力,并不是各种意志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交互作用。正是这种平行四边形力的法则,使所出现的历史事件、历史状况并不是所有人共同希望的,它并不以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三,每个人的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恩格斯认为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的和不自主的起着作用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出现过的事物。然而从这一事实中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无疑也会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
(一)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即客观因素,也叫外部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各种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反映。“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我国古人也有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亦说明外部环境的重大影响。
从整体而言,一个人从记事时起,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就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传媒、社会风气等。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趋向于信息化,加上社会正处于大变化大改革时期,这种影响正在加大。因此,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某种决定性的意义。由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在其各方面的影响是各种各样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有显而易见意识到的,也有潜移默化意识不到的;有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也有大学生不乐于接受的。这些不同影响综合作用于大学生的结果,势必造成大学生个人在知、情、意、信、行诸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因而也就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观点的形成发展。从理论上讲,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的教育和影响,作为一种信号刺激,只能起着外因的作用。但是这种外部环境的作用,也是千万不能忽视的。
(二)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即主观方面的因素,也叫内部环境。从主观上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又依存于内在的知、情、意、信、行诸心理要素的和谐发展,是通过自身内部思想矛盾斗争的发展,逐步形成认识并向行为习惯转化的过程。“知”指思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关系以及关于这种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的理解和认识。“情”指思想政治情感,是人们对现实的思想道德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爱憎态度。“意”指思想政治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的而作出的自觉的顽强的努力。“信”即思想政治信念,是人们发自内心地对某种思想政治原则和规范的真诚信仰。“行”指思想政治行为,就是按一定道德规范采取的行为,是大学生主观态度的外在表现,是衡量思想政治的重要标志。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知、情、意、信、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没有知,情、意、行就没有正确的观点指导,会产生盲目性;没有情,知难发展到坚定的信念,行和意便缺乏巨大的力量;没有意,知易动摇,情难控制,行不能坚持不渝;没有信,知、情、意便难以达到统一;没有行,知、情、意都无法表现和检验,很难得到发展。因此任何一种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都包含有知、情、信、意、行几个心理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难以形成完美的思想政治观念。知、情、信、意、行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只有当上述几种心理因素都得到辩证发展时,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才能形成。
从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内外因素看,我们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发展其实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须使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主客观因素达成一种以正向力量为主导的合力。
(一)促成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客体合力
在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体系中,客体因素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是唯物史观的根本立足点。从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发展的因素来看,外部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作用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客体合力作用的结果。因而,要促成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必须形成一种客体合力。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它们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功能,并且它们的教育思想应统一,教育目标应一致。只有彼此之间相互配合,综合作用,才能形成较大的教育合力。如主管教育的党政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应统筹规划本地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一套较完善的体制和机制来保障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实施;努力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机制,构建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逐步使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在环境在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和最优化结合,充分发挥叠加效应。
(二)促成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主体合力
在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体系中,人的主体意志力一直都是历史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种主体意志力本身也是指社会历史进程的人们之间意志相互作用而对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作用的合力。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既定的条件下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另一个人的妨碍,最后在各种不同力量和意志的相互作用下构成一种合力推动历史的发展。
从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发展的因素来看,内部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作用的过程是不是也是一种主体合力作用的结果?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由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主体自身的知、情、意、信、行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因而在一般情况下是相互平衡的。但是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和主体内在心理因素的复杂性,很多时候,大学生的知、情、意、信、行诸要素在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上并没有形成一种合力。因此,要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要求自己。端正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积极践行良好的行为。如大学生在校要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以便抵制来自校内外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同时,又要求在各方面对自己负责,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每件事。
(三)促成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总合力
从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看,如果说主体因素之间和客体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各自形成了主体意志合力子系统和历史客体合力子系统的话,那么,在更高的层面上,主体意志合力和历史客体合力二者之间交互作用便形成了恩格斯的总合力系统。由于历史主体以历史客体为自己活动的基础和对象,历史发展既不是脱离主体活动的纯客体的过程,也不是不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的纯主体的过程,而是主体和客体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总合力推动的,即“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因而也内在要求了主客体之间必须形成一种合力。为了促成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除了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因素合力和主体的内在因素合力外,我们还需要构建一种整的合力。即客体合力与主体合力相互之间形成一种总的合力。由于力的交互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发展的总的合力的形成需要尽量规避一切不利的因素,积极发挥有力的条件,而这种在更大范围内形成的最大的合力则需要整个社会和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梅宗奇,顾英,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问题的若干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6).
[3]郑永廷,刘社欣.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与实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
[4]洪晓楠.略论恩格斯“合力”思想的方法论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0(3).
(责编:张清雅)
G641
A
1008-8431(2017)01-0059-03
2016-11-25
杨莹(1981-),女,吉林警察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