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好新时期民政人

2017-01-25 09:22:46李明旺
中国民政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之德立功利民

◎ 李明旺

用心做好新时期民政人

◎ 李明旺

任重道远,使命光荣——这是对民政工作最准确的形容;担起重任快步前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这是新形势下对民政人肩负重任最精准的定位。用心做好民政人,就必须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12”重要讲话要求,大力弘扬博爱博善、为民利民、创优创新、勤政廉政、合作协作、立德立功的新时期民政精神,全力促进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爱心力大,善念力久。博爱博善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民政事业、热爱民政对象,就是善待干部群众、善待服务对象、善待社会各界、善待同事同行。每个民政人都要严格要求自己,都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境界,满怀博爱博善的崇高情感。只有做到博爱博善,才能确保心正心灵。

民本至尚,事业兴旺。为民利民就是为民解困、为民解愁、为民减负、为民增福,就是利于民众享受幸福生活、利于民众参与社会活动、利于民众享有应得权益、利于民众行使应有权义。每个民政人都要牢固树立为民利民的思想观念,每项民政工作都要紧紧围绕为民利民来开展。始终坚持把为民利民作为民政工作的最高标准,始终坚持把为民利民作为民政工作的最高目标。只有做到为民利民,才能确保路正路通。

创优才能提高,创新方能发展。创优创新就是优化政策法规、优化质量标准、优化运行模式、优化工作绩效,就是谋划工作新思路、谋划工作新目标、谋划工作新措施,谋划驱动新方式。每个民政人都要秉持创优创新的发展理念,开拓进取,敢为人先,不断开创新局面。每项民政工作都要致力于创优创新,在更好、更高、更快上下功夫,不断取得新业绩。只有做到创优创新,才能确保航正航远。

业精于勤,政清于廉。勤政廉政就是勤于贯彻落实、勤于攻坚克难、勤于调查研究、勤于解决问题,就是执法廉洁、执纪廉洁、执策廉洁、执事廉洁。每个民政人都要拥有勤政廉政的高尚品德,激情工作、夙兴夜寐,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努力把勤政廉政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为民利民、勤政廉政,方为民政。不能做到勤政廉政,为民利民就无法落到实处。只有做到勤政廉政,才能确保身正身洁。

沙无粘合而散,人无亲和力单。合作协作就是合心同标、合智同谋、合措同举、合力同进,就是相互协商、相互协同、相互协调、相互协助。人心齐,泰山移。每个民政人都要树立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和团队意识,都要发扬合作协作的优良作风,形成团结一致、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紧密协作的良好局面。每个民政部门都要把合作协作作为打造高绩效团队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整体战斗力。只有做到合作协作,才能确保力正力强。

君子重功德,轻名利。立德立功就是立爱民为民之德、立扬善扬义之德、立秉法秉公之德、立倡俭倡廉之德,就是立为党增辉之功、立保障民生之功、立为民服务之功、立发展民政之功。人无志向,难以登高;人无追求,难以致远。每个民政人都要拥有立德立功的崇高志向,都要发扬无私奉献、力创佳绩的执着精神,自我加压,高位定标,奋力拼搏,勇攀高峰。每个民政部门都要把立德立功作为民政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来培育,凝聚力量,建功立业。只有做到立德立功,才能确保业正业旺。

博爱博善是民政人应有的崇高情怀,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坚实基础。

为民利民是民政人应有的宗旨意识,是民政工作的方向标,是做好民政工作的主旨。

创优创新是民政人应有的发展理念,是民政工作远航的风帆,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动力源泉。

勤政廉政是民政人应有的高尚品德,是确保民政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

合作协作是民政人应有的的高尚品格,是做好民政工作的保障。

立德立功是民政人应有的执着追求,是民政工作的价值取向。

学好新时期六大民政精神,践行新时期六大民政精神,是我们每一个民政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一个民政人的使命,用心做好民政人,任重道远,使命光荣。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民政局)

猜你喜欢
之德立功利民
新型捕收剂BK610和BK612在利民选煤厂的应用
选煤技术(2022年1期)2022-04-19 11:15:12
新形势下开展立功竞赛活动的思考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04
儿在部队又立功
老友(2021年12期)2021-01-10 17:08:12
兵团的明天更辉煌
北方音乐(2020年23期)2020-12-24 01:07:32
果树大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
新农业(2020年9期)2020-10-30 10:02:22
伦理生活与形上超越
——亚里士多德arete概念的多重涵义及其内在张力
伦理学研究(2019年1期)2019-12-17 12:46:47
傅利民
心声歌刊(2019年1期)2019-12-07 09:19:38
垃圾分类:虽然“繁琐”但利已利民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38
人生“十不得”
“两德”之德与中华大德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