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东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这些年来,人们的幸福感没有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而增加,相反存在着普遍的焦虑感,出现了整个社会的德行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如小悦悦事件、锦湖轮胎瘦肉猪、化学火锅毒奶粉、染色馒头地沟油、假新假闻华南虎等等事件,引起人们对整个社会人性的拷问。反映出人们道德和信仰的缺失。强大崛起的中华民族却存在着严重的“偏科”——信仰危机。传统美德需传承,传统文化需弘扬,传递正能量,是当下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两德”之德,中华大德,刍议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8-0327-02
仪陇是朱德和张思德的故乡,有“‘两德故里,中国德乡”之称,本文以朱德和张思德1(简称“两德”)之“德”为主线,刍议与中华大德的内涵关系,以便弘德之美。
一、释义 “两德”之德与中华大德
“元帅出仪陇,旌旗满大千”。一个伟大的元帅与一个伟大的士兵都出自同一个县,巧合之中他们的名字中都有我们敬仰和奉行的一个“德”字。朱德与张思德不是因为名字中有个“德”字而名扬天下,而是因为朱德和张思德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毕生奋斗的精神风范和崇高德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流传下来而有益于中华儿女的道德遗产,它包括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等,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此乃 “中华大德”,其精髓就是“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大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主旋律。朱德和张思德的言行方面,集中体现在他们的人格操守和人文情怀方面。可以说,“两德”之“德”就是承中华大德的典型范例。
二、辨析“兩德”之“德”
(一)“两德”之“德”在于“仁”
子曰:“仁者爱人。” “仁”就是“广敬博爱”,就是“仁爱”。
“两德”之仁爱在于其心系他人冷暖。朱德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坚持做人民的公仆。他总是和群众在一起,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在行军打仗中,他经常把马匹让给伤病员和女同志骑,自己跟着队伍行进,帮战士背枪、背行李、挑担子。部队宿营时,他不爱住深宅大院,喜欢住普通民房,常常不顾疲劳,走家串户,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情民意,访贫问苦,和群众交朋友。张思德也是时时、事事为他人着想,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试吃百草抢着尝,把危险留给自己;饭吃半饱为友想,把温饱留给别人;恶风邪雨争信送,把苦累留给自己;舍身救友埋窑洞,把生命留给了别人……。张思德同志总是这样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而亏待自己的人。自从他1933年参加了红军以来,他就以“为天下穷苦人、一辈子为穷苦人做事”为座右铭,心里总是装着老百姓。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第一时间和当地的老百姓融合在一起,了解他们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以至于他走到哪里,哪里的群众就很快认识了他,他也很快就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亲人。
(二)“两德”之“德”在于“义”
义:即“行天下之正道”。孟子说:“义,人之正道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义”从大处讲,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从小处讲就是尊重他人利益。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主张“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
“两德”之义在于忧国忧民,终身向党。朱德一生的曲折革命历程无一不体现其忧国忧民,他的多次重大转折无一不体现其“行天下之正道”,这正是朱德之“义”。朱德9岁时,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马关条约》丧权辱国;12岁时,戊戌变法失败,仁人志士惨遭杀害;14岁,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以《辛丑条约》“赔款”四亿五千万……。外国列强的侵略掠夺,清朝廷的腐败黑暗,官吏差役的敲诈勒索,地主豪绅的剥削搜刮……重锤一样击打着少年朱德的心。母亲的支持,启蒙教育的影响,强烈的救国意识使他不断求学,22岁(1908年)从成都体育学堂毕业后,在家乡县立高等小学堂倡导新式教育,但守旧势力却认为“有伤风化”,竭力诬蔑捣乱,他感觉教育不是救国之道。 1909年,他不得不“投笔从戎去”,千里奔赴云南昆明,投身军旅,以“刷新旧国风”。之后,加入同盟会,参加重九起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但是,中国依然军阀混战,人民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在苦闷、彷徨中,又开始寻找新的救国之路。1922年已是36岁的他,毅然抛弃高官厚禄,远渡重洋,寻找中国共产党,从此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投身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立志终身为党服务,呕心沥血、忘我工作,并坚持“革命到底”。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士小白在赶挖新窑过程中,窑顶突然掉下几块碎土,他意识到危险便立即将毫无察觉的战友小白推了出去,战友得救了,自己却被深深地埋在了窑洞里。张思德舍生取义,为党、为人民献出了自己年仅29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人民服务”的凄婉赞歌。
(三)“两德”之“德”在于“礼”
中华大德之礼系指社会的法典、规章、制度,或者叫道德规范;与现代之礼(是指礼仪、礼节)的含义是不同的。这里所说的两德之礼特取前义,即指规章法则、规矩纪律。
在军纪的建设上,朱德强调铁军铁纪。1931年7月朱德写的《怎样创造铁的红军》一文中指出:“红军的纪律是根据整个的阶级利益、革命利益和革命斗争的必需而制定的。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精神的养成和提高,就是使各个指挥员战斗员的忠实勇敢,服从纪律,汇合成为全军的忠实勇敢,服从纪律。有了这样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红军,就是铁的红军。”在党纪建设上,朱德强调“我们的党只有一种纪律,绝不允许任何不受党的纪律约束的独立王国的存在。” “不管任何组织或个人,只要违反了政策,违犯了纪律,我们就去检举、纠正。”朱德认为,党员在党的纪律面前要一视同仁,反对党的纪律只是要一般党员遵守的,党的干部自己可以例外,法律只是给老百姓遵守,自己可以不遵守。朱德严格要求别人的同时,自己首先做到了遵纪严规,以身示范,严于律己。endprint
张思德同志是有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的。服从组织工作的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从不讲条件,从不问原因,乐于奉献一切,乐于做好一切。叫他当班长,他就当一个好班长,叫他当战士,他就当一个好战士,叫他去烧炭,他就烧好炭,多烧炭……,他总是为党奉献,为他人着想,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朱德和张思德党性强、讲政治、懂规矩,他们在维护和执行党纪、军纪、国法方面堪为当今党员干部之楷模。
(四)“两德”之“德”在于“智”
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孟子讲“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从这个意义上讲,智是指知识、智慧、技能、谋略,是辨别善恶、美丑、真假、是非的能力和心智的法宝。
朱德的智慧是大智慧。老子说:“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总是让别人开开心心的,自己落落寞寞、无所事事,像个没有家的孩子那样游荡。这是大智若愚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不喜欢出风头,宁愿躲在角落里,被人遗忘。朱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朱德对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古今中外屈指可数。在十大元帅和十大将中,有很多元帅和将军都是朱德在井冈山时期手把手教出来的,包括林彪、粟裕等人。从外貌上看,你根本看不出朱德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貌似“伙夫”,形如“农家翁”,但他是个大军事家,有大才能。他专门到德国、俄罗斯学过军事,也在国内的军校里学过军事。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就源于朱德,比如“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等游击战战术。朱德的行为与处事哲学特别符合老子的一些智慧,尤其是永远不对抗,永远不咄咄逼人,永遠不让人觉得不舒服,永远像个“伙夫”,功劳都是别人的,见人就呵呵地笑。大智若愚,大家风范,方能成就大事业。
张思德之智慧,体现在心灵手巧。部队转战关中强行军,很多战士的鞋都磨坏了。张思德就利用行军间歇,用马刀割马蔺草带在身上。晚上宿营后,他一连打3双草鞋于第二天送给三位鞋子最烂的战士。后来很多人从张思德那里学会了用马蔺草打草鞋,保障了部队的行军。张思德从小过着十分贫穷的日子,缺吃少穿,寻找能吃的野菜自然也是充饥的办法之一。穷苦的童年生活练就了张思德识百草的本领,在长征途中,他教战友识百草的方法,带领大家寻找能吃的野草为战友充饥。
张思德的智慧不仅仅体现在“编草鞋一绝”“识百草一绝”两方面,还体现在他平时工作的细节中。如智擒陈自轩、活捉匪首胡子贞、编织桦树皮当草鞋穿、绳子送信过河、泥潭救战友等。
(五)“两德”之“德”在于“信”
中国乃礼仪之邦, 中华民族更是推崇诚信的民族。所谓“人无信而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乃为人之本”等信条,都出自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孟”的著作。
朱德和张思德之信在于“忠”与“信”。他们对党忠诚,诚信于世,宽以待人,有口皆碑。
朱德同志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特别要求自己所带的官兵都要讲诚信,守信用。朱德3000多名官兵曾驻扎在一个村,吃饭吃菜成了一件大事。当时由于地主老财造谣惑众,加上村民对红军并不了解,许多人弃家躲避,来不及逃的人关门闭户,筹集粮菜一时陷入了困境。朱德军长严明纪律,让战士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一天,两名战士到村南一户人家,大门紧锁,听说已逃到外村亲戚家中。只见其家门口有一个南瓜棚,棚上挂着两个大南瓜,小战士心想:人家又不在,怎么买呢?大个子战士说:“把两个南瓜割下,我写一张纸条,钱以后送来。”说完割了南瓜,写了一张字条:“买两个南瓜,以后付钱。----红军。”朱德知道后,他让人叫来那二位战士,给他们一块银元,叫他送到农民家,说:“人不在,也不能白吃呀。”瓜农回来看见纸条和银元后,感动不已,把“一个银元”的故事告诉所有村民,村民们都说红军最讲诚信,是人民的军队,同时也消除了对红军的误解。
张思德对党忠诚,忠于职守,乐于助人,甘于奉献,为民服务,是“信”的最高表现,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
“两德”之“德”,既是朱德与张思德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范,也是我们共产党员队伍中的典型代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张思德同志只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的确,在我们共产党员这个队伍中,像张思德这样的同志是数不胜数,他们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铸成了全党乃至全军永远的丰碑。
“两德”之“德”,承韵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唱的是中华千古文明的时代强音,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 “两德”之“德”的熠熠光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传承的结果,是儒家美德的文化精髓和中华大德本质内涵的光辉典范,是厚德载物、弘德则昌的典型案例,弘扬和传承“两德”之“德”,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基本的德行,也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最基本的义务。
参考文献
[1] 李后强. 弘扬“两德精神”,做合格共产党员[N]. 企业家日报,2016-12-05(001).
注释
1 朱德与张思德同是四川仪陇人,仪陇故有“两德”故里之称,本文引用之。endprint
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