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提升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2017-01-25 07:34欧广远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现代化法治

欧广远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知识产权与网络法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

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提升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欧广远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知识产权与网络法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

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素养既包括科技素养,又包括法治素养。提升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不仅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而且是推进法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效率的需要。近年来,我国政法部门积极探索利用最新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犯罪预防控制水平。要提升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除了在宣传培训等方面着力加强之外,还必须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犯罪及其保护伞,以形成导向作用。

社会治理;知识产权;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知识产权素养是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知识成果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它既包含法治素养,又包含科技素养,是二者的综合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国家战略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离不开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的提升。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同样也离不开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的提升。知识产权是一种为创新提供激励的产权制度设计。只有具备一定知识产权素养的干部,才可能通过鼓励创新、尊重创新,进一步释放和激活本地区、本部门的创造潜能,才可能合法地通过最新科技手段推动区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1]。要真正做到依靠法治方式以及科技创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对不能忽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面提升领导干部,尤其是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素养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一、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的提升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系

(一)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的提升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是补齐传统文化短板的需要

近现代知识产权制度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案萌芽于英国1623年的《垄断法规》。1709年英国的《安娜女王法》被公认为是现代版权制度的基石,1857年法国颁布的《关于以使用原则和不审查原则为内容的制造标记和商标的法律》则是世界上第一部商标法律。从历史上看,知识产权是由垄断权发展而来的一种重要的民事权利类型,与行政管理权力息息相关。广义的知识产权,可以包括一切人类智力创作的成果;狭义的或传统的知识产权,则包括工业产权与版权两部分[2]。

虽然我国在1987年开始实施的《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三节中就已经列举了几类知识产权,如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但在中国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相对薄弱。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思想观念体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知识产权概念、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文化等,对我国而言,都属于舶来品。在我国历史上,虽然也不乏知识产权制度的雏形和知识产权意识的萌芽,但是,从总体上看,轻视乃至无视知识产权的思想观念相对更占上风。因而,领导干部必须克服传统文化观念中旧的传统观念影响,补齐传统文化的短板,熟悉知识产权基本概念,树立知识产权意识,提升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和社会治理现代化这项工作刻不容缓。

(二)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的提升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

2008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正式颁布实施,这标志着将知识产权工作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统筹推进和整体部署已经成为时代的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加快健全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和形成知识产权文化氛围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保障。科技的进步可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未来世界各国创新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效果。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都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升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关键在于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既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又是示范者、引领者、维护者。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既是形象,又是导向,是影响社会的风向标。加快提升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素养,这一方面有助于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塑造一个具有廉洁、高效管理水平的政府,最终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三)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的提升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是避免盲目决策、推动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政府治理是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没有好的政府就没有好的治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是政府自身的治理要现代化。而政府治理现代化,离不开一批具备较高法治素养、科技素养的现代化干部。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吸取。例如贵州省在引进和发展微硬盘项目的过程中,就因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的缺失而遭受损失,政府在重大投资活动之前没有进行知识产权的评估,好高骛远、盲目规划,吃了大亏,上百亿政府投资化为乌有。江苏无锡尚德、江西赛维LDK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失败,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和程序意识的缺失,在引进项目之前缺乏知识产权评议程序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些重大科技产业项目投资的失败,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形成影响社会稳定的诱因。

与之相对应,近年来,在我国的政法部门,由于重视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的提升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作用,积极探索利用最新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注重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技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犯罪预防控制水平。例如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声纹布控技术、无人机监控和消防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在法治建设和平安建设中都得到了一定的运用。这些高新技术的推广节约了司法成本、减少了警力投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法治建设和平安建设实践表明,谁重视了知识产权素养的提升,并善于利用这些高新技术,谁就能在新形势下,调动多方主体的积极性,从而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把握先机、掌握主动,取得优异成绩。例如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采用了名为“执行阿尔法GO”的系统。“执行阿尔法GO”由资深法官智库、法治智库、人工智能自主学习组成,它可以自动从数据库中调用相关的类似案例和获取学者建议,生成可供法官选择的执行解决方案,这一系统的使用效果十分显著。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尝试推出了“滴滴报警”平台,通过微信发送位置的功能大大增强了报警的便捷性、准确性;报警人员点击微信后周边警力就会采用类似网约车司机抢单的方式,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处置,报警人员还可以实时查看接警人员位置,如果超过一分钟还没有警员“抢单”,指挥室仍然会按照正常流程调派警力。福建省公安厅联合腾讯公司应用大数据平台、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出“牵挂你”防走失平台,现在每月找回数十名走失人员。当然,这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探索经验还不够成熟,需要在社会治理实践之中进一步完善。

二、提升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增强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意识

知识产权意识,是人们对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竞争、知识产权创新等知识产权基本观念的主观认识。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与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对领导干部而言,应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

1.知识产权创新意识。知识产权源于创新,是对创新成果的制度确认与保护。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体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3]。要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不可或缺。如果一个地区的领导干部思想普遍解放,并注重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个地区的创新环境自然就会比较优越,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机会也会比较多;反之,如果一个地区的领导思想保守僵化,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这个地区的创新活力要受到压抑,知识产权成果的创造和运用活动也将大大减少。

2.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知识产权制度可以“为天才之火添上利益之油”。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遵循国际公约的法定义务,更是培育、保护创新能力的应有之义。只有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提升了,带头倡导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才能更好地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李克强总理2014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保护知识产权实际上是保护创新的火种,是激发创新的热情。我们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处理一定会依法进行,要让创新者感到创新是有价值的,不能允许被别人非法窃取。”

3.知识产权竞争意识。现代社会,知识产权已经不是单纯的确权工具,而是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利器。只有更多投入市场、投入商用,才能充分体现其实际价值。因此,领导干部不仅要鼓励知识产权的创造,更应当重视知识产权产出的质量和效率。在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要体现和保持竞争意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市场效益。在推动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过程中,要从战略高度统筹谋划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注重把知识产权作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核心资源。因此,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的提升,需要率先形成知识产权的竞争意识,才有利于整个社会尽快形成尊重创新成果的良好氛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才会风起云涌。

(二)完善和丰富领导干部知识产权教育培训

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在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培训的效果不佳。建议从培训范围、培训方式方法、培训师资等方面加以改进;探索更为合理的培训方式,设置更为科学的培训内容。一是知识产权培训的内容范围要广。在培训中,要设置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重视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中的有关指导思想、立法依据、基本原则等方面的设置。在培训内容的上,要重视知识产权法律基础理论以及法律文化的教育,逐步将知识产权的保护融入领导干部的观念和行为之中,内化为他们的自觉选择。二是培训要切合实际。结合知识产权案例,让学员学习和探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各方面的主要模式,思考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和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存在的切实问题。三是丰富和完善培训的方式方法。将先进的、抽象的知识产权理念、理论和丰富多彩的知识产权社会实践、司法实践相结合,将知识产权法律文化的培育根植于社会现实环境之中。实践中,要制定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对象,设置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层层推进,以增加知识产权培训的实用性和吸引力[4]。四是形成多学科、专业化、特色化的师资队伍。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的提升,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特色化的师资队伍。要加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知识产权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同时善用社会智库和中介机构的师资力量,组建一支专兼结合、专业结构合理的培训师队伍,唯有如此,才能对领导干部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的提高提供高质量的师资力量。

(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知识产权文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知识产权文化是法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刘华、周洪涛教授认为,“知识产权文化是关于知识产权法律的传统或习惯性思想和行为,是共同制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并且决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地位的价值与观念”。领导干部也是生活在社会之中,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们不可能游离于社会的整体文化氛围之外。因此,弘扬知识产权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对提升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素养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

1.注重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宣扬知识产权精神,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意识。当前在一些文艺作品中,存在着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以及追求知识产权运营的巨大收益而忽视知识产权存在的巨大风险等方面内容的宣传。这种做法是与知识产权精神相违背的,不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意识,因此,文艺工作者和相关人士要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创造出反映知识产权精神的好作品,这样有利于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有利于提升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素养,领导干部也必须加强这方面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意识。

2.采用多种形式,发挥知识产权文化在提升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中的作用。各相关部门应当通力合作,办好每年的知识产权宣传周。发挥“五个一”工程奖和各级文化产业基金的作用,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扶持优秀知识产权文化作品的创作,鼓励将知识产权文化活动与平安建设、法治宣传等活动主题相结合。办好“中国知识产权宣传海报创意设计大赛”等全国性的知识产权文艺作品征集大赛。争取通过多种形式,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技创新、自觉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知识产权法律实施效果评估、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的打击力度、防范知识产权大案影响社会稳定的良好风气

近年来,我国在制定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已经基本与世界接轨。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实施状况还不甚理想。一是在行政管理方面。知识产权事业多头管理、多头执法,而且行政机关相互之间职能存在交叉、分工较为模糊,行政执法的标准不一,弹性较大。二是在司法保护方面。知识产权诉讼因为其专业性较强等因素,导致出现了诸如诉讼周期过长、证据取得难度过大、判决执行困难等问题[5];这些都增加了知识产权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三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领导干部由于知识产权素养提升得不够,造成了在知识产权问题上认识有缺陷,有些领导干部甚至错误地认为,仿冒名牌商标,窃取专利技术是落后地区的“后发优势”、是“弯道超车”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的实施,简化诉讼程序和缩短诉讼周期,加强对当事人的私法保护,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和犯罪行为,做到以真实的案例教育、引导干部。只有这样,才能使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素养的提升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相结合,最终形成重视知识产权法律实施效果评估、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的打击力度、防范知识产权大案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局面。

[1]杨朴.刍议知识产权文化[J].法制博览,2016,(3).

[2]李安东.高职院校大学生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教育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3]胡神松.当代大学生知识产权素质提升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1).

[4]欧广远.文化法治建设:原则与战略[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6).

[5]欧广远.论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反垄断法规制[J].中州学刊,2008,(6).

G644

A

1671-6701(2017)05-0039-04

2017-08-20

2016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162400410303)、2016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编号:2016B082)、2017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基本科研费项目(编号:17E16)阶段性成果

欧广远(1978— ),男,河南郑州人,博士,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与网络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理事,最高人民法院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 王亚伟]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现代化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