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建工作 推动社区治理

2017-01-25 07:34陆玉珍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党工委街道网格

陆玉珍

(中共扬州市委党校 基础理论教研室,江苏 扬州 225009)

创新党建工作 推动社区治理

陆玉珍

(中共扬州市委党校 基础理论教研室,江苏 扬州 225009)

社区作为各类居民生活、共驻单位集聚的共同体日益承担着大量群众性、社会性的事务,需要共驻单位、社团组织、各类志愿者等共同参与治理和建设,而社区原有的党建形式难以同共驻单位、社团组织、各类志愿者等进行有效的合作,以致出现了“党建工作协调沟通难、党建资源共享互补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的问题。扬州市邗江区委邗上街道党工委立足实际,主动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创新组织体制、工作机制、服务载体和激励模式,着力推进新形势下社会治理与社区发展。

党建工作;社区治理;目标要求;创新实践;成效经验

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转型的加速,使社区党建工作的范围、对象、内容、任务等也发生了变化,这给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社区作为各类居民生活、共驻单位集聚的共同体日益承担着大量的群众性、社会性的事务,需要共驻单位、社团组织、各类志愿者等共同参与治理和建设,而社区原有的党建形式难以同共驻单位、社团组织、各类志愿者等进行有效的合作,以致出现了“党建工作协调沟通难、党建资源共享互补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的问题。扬州市邗江区委邗上街道党工委立足实际,主动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创新组织体制、工作机制、服务载体和激励模式,着力推进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与社区发展。邗上街道党工委通过组织体制创新,实现了社区党建组织格局从固化封闭到兼容开放的转变;通过工作机制创新,实现了社区党建资源配置从分割到整合的转变;通过服务载体创新,实现了社区党建服务领域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通过激励模式创新,实现了社区党建工作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一、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

1.由纵向党建向区域性党建发展。随着城市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原来直属街道的企事业单位逐步从行政体系内分离出来,与街道的关系由垂直的行政关系变为水平化的治理合作关系;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民营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纷纷落户社区,与社区结成了日益密切的关系。这些变化客观上需要突破原有的党建工作领域,着力在街道社会系统包括社区、“两新”组织、社团组织等各类党组织开展区域性党建工作。

2.扩大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还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会建设要由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社区治理的主体涵盖脱离条块关系约束的各类社会组织和人员,包括“两新”组织、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流动人口等。因此,在新形势下社区党建需要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将流散于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党员、干部、群众凝聚起来,将生活或工作在社区的党员全部纳入党建范围,扩大党员尤其是离退休党员的参与面,充分发挥每一个党员的作用,使之为社区治理和社区发展担当责任、作出贡献。

3.以社区利益整合作为重要任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生活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各种利益群体的诉求和矛盾往往首先在社区中反映出来,使得社区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交汇地,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因此,新的形势对社区党建的利益整合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社区内各类党组织的沟通、配合,构建党组织协调机制,已迫在眉睫。

4.社区党建工作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量的积累主要是从健全组织、摸清党员底数、建立工作载体、制定规章制度等方面而展开的一系列社区党建工作聚合。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应在量的积累基础上更加注重质的提升,重点表现在必须解决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党员组织意识薄弱、党员尤其是离退休党员的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上。通过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为推动社区治理回归自治和服务本位,建设服务型社区、提高社区服务水平而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1.组织体制创新实践。第一,构建社区大党建格局。邗上街道党工委树立开放、互动的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整合凝聚各类资源的核心、枢纽作用,构建以居住区党组织为核心,以驻区单位、社团组织等各类党组织为基础的“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社区、共驻单位、社团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共建共享。第二,优化社区党建组织架构。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建立了“社区党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把支部建在网格,撤销了原小区党支部,在33个网格建立网格党支部,设立“两长四委员”(网格长、党小组长、宣传委员、文娱委员、环保委员、民调委员),照片上墙、电话公开、24小时履职,确保组织覆盖“无缝隙、无盲点、无遗漏”。建立楼栋党小组,着力发挥党员中心户的积极作用。这种管理模式,实现了党组织领导下的政府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社区层面的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使一些矛盾及时化解在楼栋与网格之内,有效提升了社区党建的服务功能。第三,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社区党组织按照“因缘制宜、以人为本、分类管理”的原则,根据党员的理想志向、兴趣爱好、职业专长、地域分布情况分别建立了志缘、趣缘、业缘、地缘“四缘”功能型党支部。这种模式自2011年在辖区范围内全面推开以来,目前已建立木兰义工、诗词协会、夕阳红等“四缘”功能型党支部34个,设立“四缘”功能型党建活动阵地26个。这一党组织设置模式作为全市创先争优先进典型,受到了市、区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并入选中组部基层组织建设学习培训教材。

2.工作机制创新实践。第一,创设“同心圆”社区党建工作法。按照社区大党建格局的要求,邗上街道党工委对辖区的党建资源进行了系统化梳理。街道党工委率先在五里社区进行试点,把社区党组织定义为“核心层”,把共驻单位党组织定义为“连心层”,把社区的文体类、服务类、自治类等志愿组织进行融合,使社团党组织成为“贴心层”。以“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为原则,形成了3类主体“同心所向、同轨运作、同脉相连、同享和谐”的“同心圆”社区党建模式。为了使“同心圆”党建发挥作用,针对共驻单位,社区党组织打造了“社区党组织会议”“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社区居民协商议事会议”的平台,构建了“社区义务委员”“社区党建联络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的管道。针对社团组织,考虑到“失地农民党员”“离退休老干部党员”“青年党员”等特殊对象,分别成立了“老乡亲”党支部、“夕阳红”党支部、青年党支部,尤其注重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发挥余热。社区党组织根据离退休干部党员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建立了“诗词协会”“党员365”“木兰义工”“七色花义工”等16个社团,进一步凝聚团结了离退休干部党员。离退休干部党员根据自己的特点、特长和意愿,在社区认领了心理疏导、法律咨询、民事调解、治安巡逻等服务岗位。第二,做实党建网格管理和服务。街道党工委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将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把辖区内的各类党建资源全部纳入到网格化管理之中。一是队伍建到网格。通过建立党建网格化分片包干责任制,把辖区的保安、民警、党员志愿者骨干等吸纳到网格内,精心打造以党员网格长、党员楼栋长、党员信息员为主要架构的网格党员管理服务队伍。二是管理落到网格。确立网格“示范引领、组织协调、关爱党员、联系群众”的4项主要职能,对网格内的党员推行在职党员“双管”、离退休党员“接管”、下岗失业党员“直管”、流动党员“联管”、待业党员“暂管”的“五管”,实现党员管理全覆盖。三是服务融进网格。深入组织民情恳谈、民情走访活动,重点为低保、重残等人群建立民生档案,开展党员奉献在网格、党员义务巡逻等活动,推行民政、残联、计生、劳保等组团式服务,努力促进社区服务的精细化、长效化。党建网格化实现了基层服务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初步形成了“全员覆盖、资源共享、上下互动、快速反应”的格局。目前,街道辖区的网格服务面已达80%,联系居民1.5万户,并逐步向商贸圈、城郊接合部、外来人员集中地覆盖。

3.服务载体创新实践。第一,探索智能化党建的新路子。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邗上街道党工委主动借助扬州市于2012年在全省率先建成的覆盖城乡、联通区县的社区便民服务网络,运用“移动+互联”相结合的综合信息化手段,探索智能化党建的新路子。2016年为街道辖区的党员干部提供了掌上学习微平——“邗上学堂”手机APP。通过在门户网站建立网络连接、政务短信群发、微信平台推送、政务微博发布、通知发文等途径,向1400多个党员干部推广“邗上学堂”。目前,“邗上学堂”已改版为“邗上党员e家亲”,进一步整合了党员服务的资源,为党员提供了更立体、更多元的服务。2017年街道党工委又开发了辖区云服务平台,尤其是对党员、居民领袖、帮扶对象、关注对象4大类32项重点对象实施了分类管理。通过数据的输入、编辑、存储和管理,形成了街道辖区常住人口信息库,真正实现了“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第二,筹建“红立方”楼宇工作站。如何在商务楼宇中拓展党建工作,凝聚和发挥党员作用,是新形势下推进基层党建的一大现实课题。为此,2015年街道党工委把推进商务楼宇党建作为辖区党建的重点项目,在联合广场A座5楼、6楼共120余平方米的公共活动空间建立了楼宇工作站,取名“红立方”,既寓意党建主旋律又凸显楼宇经济本质。楼宇工作站将以服务企业、服务党员、服务员工为着力点,同时整合派出所、综治办、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开展“组团式”服务,实现党建工作、行政事务、社会管理职能有机融合,构建了党务、政务、社务“三位一体”服务模式,打造了“城市金色楼宇”和“党建红色阵地”。第三,建立民情联络站。建立健全党组织服务网络,让党员和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党组织的关心服务。例如,兰庄社区通过由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组成的“三代表一委员”民情联络站,定期倾听居民意见,搭建了“民意连心桥”。社区还开展了“青蓝结对、党群结亲”的帮扶活动,社区老党员与年轻党员结对互学联学,社区爱心党员与社区各类帮扶对象结成对子进行生活、情感上的联系。这一做法着力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从细微处构建了和谐党建关系。

4.激励模式创新实践。第一,“星级化评定”夯实党建工作,促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常态化。邗上街道党工委通过确定星级标准,开展支部创星评优和党员星级评定。支部评优每年评选一次,原则上以党员满意度测评为标准,其中满意度在95%的为五星,满意度在90%~95%的为四星,满意度在85%~90%的为三星,并对星级党支部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第二,采取政治学习积分卡、志愿服务积分卡、组织活动积分卡3卡积分的方式对党员进行管理和评优,公开表彰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员志愿者。第三,各社区辅以党员先锋笑脸墙、党员先锋榜等激励措施,发挥党员先锋的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对党建活动进行常态化跟踪、测评和鼓励,有效地激发了各类党组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社区党建工作创新的成效经验

1.以创新组织体制来实现社区党建组织格局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基于社会转型期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结构内在契合性下降的特点,社区党组织必须进行组织体制创新,从而构建具有一定社会整合力的区域化组织体系。社区大党建格局的构建,包括组织“社区党组织会议”“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社区居民协商议事会议”等,由此形成一个以社区党组织为中心支撑点,联结纵横、整合各方的社区党建工作新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社区党组织动员社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整合凝聚各类资源的核心和枢纽作用。“社区党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不仅实现了社区党建的组织覆盖,而且为实现社区党建的工作覆盖打下了必要的组织基础,使社区党组织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格局基本形成,从而夯实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随着大量退休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进入社区,社区党建工作需要在组织设置上灵活应对区域化党建的形势。邗上街道党工委在已有新经济组织建支部、社团组织建支部的基础上,创新推出“四缘”功能型党组织设置模式,打破了居住区条块分离的传统格局,逐步实现了党的组织覆盖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延伸、由单位向区域延伸、由党的基层组织向其他组织延伸,把社区的党员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纳入党组织服务和管理的体系。

2.以创新工作机制来实现社区党建资源配置从分割到整合的转变。社区党建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造成了不同类型党组织工作的不平衡。一些经济薄弱的单位党组织由于经济条件限制,组织党员集中活动受到制约;一些规模小、人数少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甚至存在空转现象。因此,推行“小区域、大党建”的社区党建新模式,有利于整合社区内不同领域的党建资源,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建共享。“同心圆”社区党建模式的创建,适应了社区党建区域化、社会化的特点,是传统组织构架中党组织工作覆盖的延伸,具有鲜明的横向组织协调特征,解决了“两新”组织中党的力量薄弱、党员作用难以发挥等一系列问题,有效整合了各类资源,提升了组织功能,拓展了工作局面,是新时期社区党建的有益探索。通过建立党建网格化分片包干责任制,把支部建到网格、把管理落到网格、把服务融进网格。这不仅解决了“社情民意不明了,服务管理不到位,诉求渠道不畅通,矛盾化解不及时”的困惑,而且充分发挥了党员骨干的作用,加强了联系沟通,掌握了基层情况,摸清了群众的想法、困难和问题,能解决的尽量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做好沟通联系工作,从而构建了强化治理服务职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使社区党建工作较好地适应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新趋势。

3.以服务载体创新来实现社区党建服务领域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致力于做好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是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体现了社区党建工作从管理到治理、到服务的理念转变,由此推进了社区党建工作实现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的转变。探索社区党组织服务智能化,切实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是信息化时代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邗上街道党工委适应新形势,主动转变工作手段,从以往的主要依靠开会、授课等传统的工作手段向综合运用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转变。通过“社区云服务平台”“手机APP”等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党员信息的适时更新,从群众的诉求中开发党建服务的内容,极大地增强了党务网络宣传、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功能,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效率。针对党员和群众的服务要求多样化、差异性的特点,社区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灵活多样、快捷便利的方式为党员和群众服务。“民情联络站”“结对帮扶”等做法,着力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解群众之所难,从细微处构建和谐党建关系,在充分发挥退休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作用的同时,又为每一个党员提供了服务。

4.以创新激励模式来实现社区党建工作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对党组织和党员个体实行荣誉激励是增强党组织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邗上街道党工委将志愿服务领域的星级评定激励模式运用到对党支部和党员的激励,这是社区党建激励模式的创新。这种有效的党组织群体激励和党员个体激励方式,调动了广大党员在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中主动担当、争取荣誉、展示作为的积极性,实现了党员作用发挥常态化、长效性的目标。

D267.7

A

1671-6701(2017)05-0019-04

2017-07-20

陆玉珍(1971— ),女,江苏扬州人,硕士,中共扬州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副教授,扬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 陈 静]

猜你喜欢
党工委街道网格
山西农谷党工委第十次会议召开
热闹的街道
兄弟联手“上演”贪腐戏——长沙市雨花经开区党工委原书记杜旭辉兄弟腐败实录
追逐
街道生活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加强管理,确保电子政务安全
风居住的街道
位居“美丽西郊” 打造“梦里银湖”——访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党工委书记羊献民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