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党性锻炼的宝贵精神给养

2017-01-25 01:52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梁家知青总书记

靳 铭

共产党人党性锻炼的宝贵精神给养

靳 铭

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黄土高原上偏僻贫穷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落户,一干就是7年,他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是干部教育的珍贵教材,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也是我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读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领悟总书记的“心路历程”和“思想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加完整、深刻地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认识来源、实践根基和精髓要义,更加自觉、坚定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通过回顾“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生动的场景、蕴含的精神力量,再联想这些年多次到梁家河的学习感受,我深受教育和感染。

一是感悟总书记在艰苦磨砺中始终不渝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和共产党的政治灵魂,因此,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视察时强调“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总书记自己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就是在艰苦磨砺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十五岁的习近平从首都北京来到落后偏僻的陕北农村,人生的失落感可想而知。但是面对逆境,年轻的习近平并没有被打垮,而是积极面对现实,调整心态,转变思想观念,自觉的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七年”,“年仅15岁的我,最初感到十分的孤独。但是,当我想到陕北的黄土高原曾经养育了我的父辈,我想她也能以她宽大的胸襟接纳我这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于是,我真诚地去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练。几年中,经过了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他先后写了8次入团申请、10次入党申请,终于以坚定的追求和出色的表现被组织批准入团、入党,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在梁家河乡亲们中确立了威信,被推选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七年知青生活磨练了总书记的意志品格和奋斗精神,对他后来的成长乃至整个人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厚重的黄土地上,总书记传承了父辈的红色基因,继承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作风,始终对党忠诚,坚定信念信仰,不断增强个人修养,使他度过了艰难困苦的经历、战胜了挫折曲折的考验,从一名知识青年成长为乡亲们爱戴的村支书,从一名支部书记成长为心系百姓的优秀干部,从一名优秀干部成长为全党拥戴的领袖。习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为党员干部树立了一心向党、以身许党的信仰旗帜。这也启示我们,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不渝坚定信念,必须对党绝对忠诚,党员干部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锤炼党性,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能力,才能有强大的政治定力,才能培育和昂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精神,才能在艰难环境的锤炼中不断成长,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挑重担、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二是感悟总书记在干事创业中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讲的一句赢得如潮好评的话。通过学习,我们就会发现总书记自梁家河插队时起,就把这一奋斗目标和神圣使命牢记在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答什么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怎样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重要问题,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比如,习近平担任村支部书记后,就带领大家在正沟里打坝,因此梁家河有了更多的良田。又如,在那个年代,农村里很少有人买成衣来穿,大都是自己买块布料,回到家里自己裁剪缝制。在贫苦的陕北,群众生计艰难,缺医少穿更是一件很平常、很不起眼的小事,可习近平却看到了群众疾苦里面共产党人应该肩负起来的责任。他带领村民办起了缝纫社,不仅方便了村民,也解决带孩子妇女没法挣工分的问题,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再比如,那个年代的陕北普遍缺柴少油,燃料和照明是生活中最大的问题。山上光秃秃的,没有柴禾,一年四季只能烧些杂草,煤油更是奇缺,好多农户点不起煤油灯,地处山沟沟里的梁家河村更是缺柴少油的典型村庄,习近平则是一心想着如何解决村民们的这些问题。当有一天他看到报纸上介绍四川推广利用沼气时,就自告奋勇到四川取经学习,既当指战员,又当技术员,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沼气村,让梁家河的村民在全省率先用上了沼气做饭照明。正如总书记追忆时所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15年春节,总书记回梁家河时满怀深情地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家乡每一点发展变化都让我感到高兴,家乡每次灾害事故也都让我牵肠挂肚。” 同样启示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就是要以总书记为榜样,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风,深入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就是要学习总书记与人民群众有真感情的赤子情怀,心系人民、造福人民。

三是感悟总书记在砥砺奋斗中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总书记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但他带领群众打淤地坝、建沼气池、修通村路、办扫盲班……干成了许多前人没有想到、没有敢干、没有干成的实事难事好事。就像武晖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他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干一件成一件,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义无反顾、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啃最硬的“骨头”,涉最深的“险滩”,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落实,在短短五年时间内使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今天,我们重温总书记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就是要以总书记为榜样,在党的事业、在人民的期盼中彰显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也启示我们,在干事创业中,既要志存高远,心系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福祉,又要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用情、用力做实事、办成事。

四是感悟总书记在博览群书中治国理政的理论素养。在2016年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对与会的专家们讲到,“我当年就是在梁家河那所学院里博览的群书。”在梁家河的村民记忆中,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习近平总书记能够利用繁重劳动的之余时间坚持读书。他自己也曾经感叹到:“农村知青生活可真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高度结合呀!”小山村里的书籍极端匮乏,经常为借一本书,他不辞辛苦步行几十里的山路。在低矮的土窑洞里,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他研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等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正是这种如饥似渴的阅读,使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提升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多个场合讲过:“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些由衷的话语,正是他从自己读书学习经历中得出的深刻体悟。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就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今天,我们重温总书记在梁家河发奋读书的经历,就是学习总书记追求真理、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理论修养和理论品格。这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重视和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启示我们,学习是共产党人的终生使命,必须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只有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理论和思想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实践中,才能有所贡献、有所作为。

学是基础,做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中锤炼出的坚定信念、培养成的为民情怀、锻造出的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与积淀下的理论素养,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给养,成为党员干部教育的生动教材。我们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中学习领悟总书记的“心路历程”和“思想历程”,汲取思想养分和精神养分,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思想观点、科学方法,联系思想工作实际,不断锤炼党性和作风,提高素质和能力,自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党的干部教育事业中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梁家知青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走进梁家河
知青岁月
A new diagnosis strategy under the PMC model and applications①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读《梁家河》有感
梁家河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沉淀过的知青岁月是首歌——第一届长三角知青文化出版工作联席会议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