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刚
(武警学院 警卫系,河北 廊坊 065000)
重大活动警卫安全风险因素探析
谢明刚
(武警学院 警卫系,河北 廊坊 065000)
警卫对象自身风险因素、场所风险因素、环境风险因素、管理风险因素、活动本身特性等与重大活动警卫安全密切相关。科学分析重大活动警卫安全风险因素有助于提高警卫方案和警卫安全措施的针对性,确保重大活动警卫安全。
重大活动;警卫安全;风险因素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我国举办的重大活动越来越多,如G20峰会、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达沃斯论坛等。重大活动举办成功与否,安全是关键。为此,需要科学分析重大活动警卫安全风险因素,以使得重大活动警卫安全措施有的放矢。
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导致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是管理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从人群密度、参与者心理、受教育程度、对安全的认知度、行为等多个角度进行识别;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从活动的选址、建(构)筑物和临时建(构)筑物、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识别;管理上的缺陷可以从活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识别。据此,重大活动警卫安全风险因素主要应从人的风险因素即警卫对象自身风险因素、场所风险因素、环境风险因素、管理风险因素、活动本身特性等五个方面考虑。
重大活动必然有警卫对象的参加,重大警卫任务的主要目标即是保卫参与活动的警卫对象的安全。不同的警卫对象,由于种种原因,其自身的风险程度是不同的,从而给重大活动警卫安全带来不同的影响。
一些大国的主席、总统、总理等领导人,因自身关系到本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国际影响力大等原因,风险程度较高,属于高危警卫对象。反之,一些小国领导人或议会副议长、副总理等,因为自身知名度低、影响力相对较弱等原因,风险程度是相对较低的。以俄罗斯总统普京为例,其在国内打击车臣分裂势力和恐怖组织,在国际上支持叙利亚政府打击“伊斯兰国”。据媒体公开报道显示,普京多次受到暗杀威胁。2002年1月普京出访阿塞拜疆险遭炸弹袭击,11月在国内回家必经之路旁发现了由40 kg高能炸药制作的遥控爆炸装置;2004年在莫斯科市安保部门发现并拆除了意欲袭击总统车队的两枚汽车炸弹[1]。受美国树敌较多及其他方面原因影响,美国历任总统也经常受到安全威胁。例如,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奥巴马到访我国时,情报部门都收到过威胁情报。
还有一些国家领导人,尽管所在国家国际影响力较弱,但国内矛盾尖锐,或是本国与另一国处于敌对状态或战争状态,或是处于反恐前沿等,其风险程度往往也比较高。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巴以和谈政策遭到国内极右势力的坚决反对,1995年11月被国内极右组织卡赫运动成员伊加尔·阿米尔枪杀。古巴曾经长期与美国处于敌对状态,为了颠覆古巴的社会主义政权,美国不但策划过多次入侵行动,而且多次谋杀古巴已故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据古巴安全部门统计,暗杀计划多达637次。俄罗斯车臣共和国总统处于打击车臣非法武装、分裂势力和恐怖势力的前沿,2004年5月时任总统卡德罗夫在首府格罗兹尼一体育场参加活动时遭到恐怖袭击被炸身亡。卡德罗夫反对车臣分裂,公开谴责以哈塔卜、巴萨耶夫等为首的车臣非法武装和分裂势力,主张彻底消灭恐怖分子和分裂势力。因此,车臣非法武装多次企图暗杀他。2000年7月他的寓所遭到车臣非法武装分子袭击,8月恐怖分子又在其途径道路旁埋设遥控炸弹;2003年3月车臣叛匪袭击了卡德罗夫的车队,致使7名警卫人员死亡。
举办场所是重大活动进行的工具和载体,对重大活动安全至关重要。对重大活动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活动场所因素主要包括场所类型、建筑安全、临时设施等。
重大活动内容一般既有会议、会谈,又有集体参观、游览、观看节目等,依据不同的活动内容选择不同的活动场所。总体来讲,重大活动类型可分为两大类:受限空间类和开放空间类。以2016年杭州G20峰会为例:工商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多个双边会见等活动都是在室内进行的;峰会期间一些国家政要参观游览,还有一项与会政要集体活动的重头戏——观看“最忆是杭州”大型交响音乐会,地点在西湖岸边,属于开放性空间。受限空间场所具有人员容易控制、防控范围相对较小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紧急情况下疏散困难、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等缺点。开放性空间场所具有紧急情况下疏散相对容易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警卫对象暴露时间长、防控范围广、人员不易控制等缺点。
重大活动建筑安全危险因素有:建筑物的建筑质量是否达标、布局是否合理、疏散能力是否足够、疏散标志是否齐全等,建筑物内部设施如看台栏杆、顶棚、照明等是否安全,供水、供电、供暖、供气、空调、通风等设备设施运转是否正常,消防安全检查是否合格等。此类事故在我国警卫工作历史上曾有发生。1956年9月30日,在北京饭店举行的招待宴会上,因电器检查不严格,麦克风漏电,周恩来总理讲话时手触到麦克风被电了一下;1974年3月29日,北京展览馆对外餐厅招待会结束后,首长和外宾刚离座,一个吊灯灯罩脱落摔碎,险些伤人。
举办重大活动,有时需要搭建临时建筑和增设临时设施,如临时搭建主席台、看台、宣传牌、欢迎标语、飘放氢气球等。由于施工设计、工期或者阴谋分子有意破坏等原因,临时建筑安全隐患突出,是重大活动警卫安全防范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体育场馆的电气线路布置、消防设施安装、安全疏散布置等通常是基于体育活动需要设计的,在体育场馆内举行重大活动时,往往需要重新搭台或者链接大功率线路等,这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场馆原有设施条件,从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由于重大活动具有社会性,其涉及的各种环境因素也就相对复杂。对环境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可以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周边环境三个方面着手。
(一)自然环境
雷雨大风、高温热浪、暴雨内涝、冰雪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可直接或间接造成人员伤亡,势必会严重影响重大活动警卫安全。如雷电容易引发场馆火灾,高温容易引发包括警卫对象在内的人员中暑,暴雨内涝可引发交通阻塞、建筑物倒塌等事故。自然灾害是原发事故,其危害除了自身造成的灾害外,更为重要的是可引发次生灾害,从而严重影响到重大活动的安全。如地震可引发滑坡、泥石流、瘟疫等次生灾害,严重威胁到生命健康和安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吴邦国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灾区视察,阿罗约、拉贾帕克萨、赖斯、施泰因迈尔、潘基文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政要到灾区慰问。执行这一特殊时期重大警卫任务时,大地震后的次生灾害是首要考虑因素之一。自然灾害虽然发生概率很小,但是一旦发生影响后果严重,并且影响范围广泛。因此,自然环境因素是重大活动警卫安全工作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含义宽泛,从宏观上讲,涉及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制、科技、文化、民众支持度等。进一步而言,在社会管理工作中,涉及有无传染病疫情、安全教育是否充分、民众支持程度、社会治安情况等。例如,在传染病疫情严重时期举行的重大活动中,众多与会人员可能会成为病菌的受体或传播者,不但会进一步扩大疫情,而且会威胁警卫对象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我国2003年发生了非典疫情、2009年发生了甲流疫情,疫情时期的警卫工作就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如任务前人员严格体检,任务中建立身体健康监测、监督机制,严格消毒制度等。
在恐怖主义活动猖獗、泛滥的今天,恐怖主义活动对重大活动警卫安全的威胁不容忽视。就我国来说,近些年“三股势力”暴恐活动比较猖獗,他们袭击派出所、暴力抗拒公安机关执法、上街打砸抢烧,造成了多名警民伤亡。据媒体报道,仅2013年武警部队就处置暴恐案件和严重暴力犯罪案件105起,捕歼、捕获犯罪分子1 728人[2]。暴恐活动不但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严重威胁重大活动警卫安全。
民众的支持对重大活动警卫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在我国警卫工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两会、奥运会等重大活动都有众多志愿者参加。这些志愿者为重大活动的安全顺利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专门机关与依靠群众相结合,既要保证安全,又不脱离群众”[3]是我国警卫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群众的支持警卫工作中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做好群众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是警卫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确保警卫任务完成的重要一环。警卫工作必须依靠治保、保安、联防等有关组织带动广大群众,建立健全各种安全制度,使警卫工作与各单位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同群众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
(三)周边环境
重大活动举办场所周边环境主要是指工业危险源、人群密集场所、周边交通环境等。
工业场所危险源聚集,往往储存有数量巨大的各类危险物质,从而形成重大威胁源。一旦发生事故,危害重大。特别是化学泄漏事故,其影响范围甚至能达到数公里。例如:2015年4月,福建古雷腾龙芳烃公司发生二甲苯装置漏油着火事故,导致公司周围居民1.4万人紧急疏散转移;2015年12月,长深高速滨州段槟城出口一辆危化品车追尾,导致丙烯酸乙酯泄漏,方圆10 km范围被危化气体污染,附近人员被紧急疏散。若在重大活动举办时发生周边工业威胁源事故,势必对活动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人群密集场所主要指学校、商场、旅游景点、居民小区、休闲广场以及其他临时聚集场所。这些场所本身人员密度大,而重大活动参加人员多,两者相加,必然进一步加剧人群密度,容易造成人群安全事故、交通安全事故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例如,虽然2016年杭州G20峰会主要活动在杭州市内进行,但是活动地点较分散,而且活动地点周围多学校、商场、热点旅游景点、居民小区等人群聚集场所。为了确保G20峰会的安全顺利举行,杭州市内学校停课休假,企事业单位实行调休放假,同时鼓励杭州市主城区市民休假外出旅游。为此,浙江省政府规定,除杭州市外所有风景旅游景点,休假的杭州主城区市民、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可凭有效证件免费游览。同时,浙江省直各单位被要求在G20峰会时期原则上不再在杭州举办全省性会议。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降低了杭州主城区的人群密度,缓解了G20峰会的交通压力,为G20峰会安全顺利举办创造了条件。
周边交通环境对人群流动、疏散、路线警卫安全等具有重要影响。重大活动参加人员多、动用车辆多,特别是在活动和会议的开闭幕式上,人员、车辆等短时间内骤然增多,如果周边交通环境不良或者交通管制不到位,极有可能导致交通不畅,影响到重大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所以,重大活动举办场所周边交通环境必须良好,而且还应该辅助以必要的交通疏导和管理。例如,2016年杭州G20峰会期间,杭州市部分区域实行临时封闭管理措施。除持有G20峰会通行证、贴有通行标识的机动车经安全检查,以及在封闭管理区域内居住、工作的人员随带贴有通行标识的非机动车外,禁止其他车辆进入、通行[4];提倡杭州市内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上下班等尽量不开车,采取“绿色出行”;杭州市区以外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来省会公务活动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时,杭州市区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5]。这些交通管制措施的实施为杭州G20峰会警卫安全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一般较难发现,也较难及时规避。在重大活动警卫工作中,公安警卫部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精心组织、严密部署,建立完善的组织指挥机构,制订完备的警卫方案和应急预案等。但是,重大活动警卫工作涉及单位、人员众多,在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落实、职责划分、人员管理与培训等方面,难免出现问题。例如,在2004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前的“媒体日”,由于安检人员和保安人员职责心不强,虽然有制度但没有认真落实,一名没有“媒体日”专用证件的记者利用管理漏洞,连过三关,进入核心区。
重大活动管理安全因素涉及内容众多,必须引起安全部门的足够重视。不但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各项措施落实规章制度,确保警卫安全。
活动内容、时间、地点、规模等重大活动本身特性,对重大活动警卫安全有着一定的影响。
重大活动内容不同,参加人员必然不同。不同人员由于其职业、年龄、工作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其安全意识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必然会给重大活动警卫安全造成不同的影响。例如:在亚运会、奥运会等活动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多国政要出席开闭幕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共有272位中外警卫对象齐聚国家体育场),同时参加人员还有各国运动员、中外记者、普通观众等;杭州G20峰会与会人员则主要是各国政要、政府官员及其随行人员、记者等。运动员、普通观众、记者等的警卫安全观念相对淡薄,各国政要、政府官员及其随行人员的警卫安全观念则比较强。
活动地点对重大活动警卫安全的影响至关重要。处于繁华区域的场馆所承受的交通压力、突发事件人员疏散压力等要远远大于郊区场馆;处于内陆城市的场馆与处于沿海城市的场馆所面临的风险有较大不同,特别是临海而建的场馆必须考虑恐怖分子从海上侵入的风险。例如,2001年上海APEC会议召开时,“9·11”事件刚刚发生不久,会议很可能成为伊斯兰极端激进分子、国际恐怖分子以及国内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破坏的显著目标,直接危及会议安全的问题和风险因素骤然增多,警卫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空前严峻。上海APEC会议主会场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位于黄浦江边,水域方面的警卫安全措施亟须加强。为此,围绕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安全部门部署了三道防线。同时,还用蛙人多次全面仔细地进行水下安全检查。
活动规模包括活动周期长短、活动场地大小、活动范围大小、活动参与人数多少等。活动周期越长,对场馆方设备设施的性能、安保能力以及对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的要求越高;活动场地越大,需要安检控制的范围越大;活动范围增大,涉及的场地、部门等也就增多;活动参与人员越多,控制难度越大。总之,活动规模越大,不可控因素越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也就越大。
影响重大活动警卫安全的风险因素众多,需要综合考虑、科学分析,忽视其中的任何一点,哪怕一小点,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影响到重大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
[1] “硬汉”普京躲过了八次暗杀[EB/OL].(2015-01-11)[2017-03-08].http://news.163.com/15/0111/04/AFLBMB0V00014AED.html.
[2] 武警2013年处置105起暴恐案和严重暴力犯罪[EB/OL].(2014-03-06)[2017-03-08].http://he.people.com.cn/n/2014/0306/c192235-20716421.html.
[3] 王树友,谢明刚.警卫学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86.
[4] 周六起部分区域实行临时性封闭管理[EB/OL].(2016-08-18)[2017-03-08].http://www.hangzhou.gov.cn/art/2016/8/18/art_812262_2103446.html.
[5] 最全G20杭州峰会交通通行攻略[EB/OL].(2016-08-30)[2017-03-08].http://news.sohu.com/20160830/n466718372.shtml.
(责任编辑 刘彦超)
Risk Factors of Major Events Security
XIE Minggang
(VIPProtectionDepartment,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The security of major eve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isk factors of VIPs and venues, environmental risks, management risk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ent. Analyzing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major events scientifically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of the protection plans and measures so as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major events.
major event; security; risk factor
2017-03-07
谢明刚(1977— ),男,河北沧州人,副教授。
D631.3
A
1008-2077(2017)07-0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