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引企入校探索与实践

2017-01-24 18:44陈晓梅
职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入校县域校企

陈晓梅

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是在20世纪90年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它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是县域经济发展人才供给的主要载体,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落地”人才,是当前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的主要任务。引企入校就是把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的资源与企业的资金、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校企紧密和深入的合作机制,加强县级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和产业的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发挥县级职教中心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引企入校的动因

1.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发展的内在需求

2008~2010年,南宁市在实施县级职业教育攻坚期间,六县由县人民政府统筹规划,整合县域内教育、人社、农业、卫生等部门的职业教育资源,均建设了一所办学条件较好、集学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同期,南宁市共投入约两亿资金,大力支持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的建设。攻坚后的县级职教中心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尤其是学校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至此,南宁市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发展进入内涵提升阶段。

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要求职业院校必须深化教产结合、校企合作,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校企合作是县级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但又是实现县级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必由之路。引企入校办学是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机制,对创新县级职校办学模式,促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善实训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技术发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均有现实意义。现阶段,引企入校是破解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办学困境、实现校企合作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2.县域经济发展需要

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是县域经济发展人才供给的主要载体。引企入校,可以加深校企合作,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创新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发展,增强实用人才的培养能力,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术人才。引企入校,尤其是引进县域的企业进行合作,加强职校与当地经济的联系,职校直接对接当地的企业和行业,能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保障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3.县域企业发展需要

近年来,南宁县域经济有较大发展,总量明显扩大,县域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县域工业化的步伐加快,县域特色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都需要技术人才支撑。县域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小、弱、散”特点较明显,所以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尤其缺乏大量的适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管理型、技能型人才,县域企业面临“技工荒”的局面。依靠当地职业教育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成为县政府和当地企业的迫切需要。

二、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引企入校的实践

1.企业的选择

企业的选择是引企入校的一个关键环节。各县级职教中心立足于学校的资源优势,把握市场的需求,精心选择合适的企业合作。所选择的企业应与学校开设的专业相同或相近,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生产过程要跟专业培养目标贴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设备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引入的企业的规模和效益也是应考虑的内容,应把县域的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作为选择企业的首选。

2.运作的模式

引企入校涉及专业建设、基建后勤管理、利益分配、合作管理等方面,所以首先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引企入校的全面工作,主要工作包括统筹、组织、督促、协调、监督和审查校企合作协议的落实情况。其次,根据引企入校的目的、内容和管理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涉及引企入校的目的和任务,合作原则、条件和内容,具体的管理办法,完善的引企入校的申报流程和审批程序,较为完善的合作考核办法。

3.引企入校的模式

一是租赁式。这种形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引进的企业与学校开设的专业关联度不大,即学校出租场地给企业,学校不参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企业为学校学生和教师提供实习、实践的便利条件。比如南宁市宾阳、武鸣县职教中心引进驾校,企业租用县职业教育中心场地,驾校由企业自主管理,驾校为汽修专业的老师、学生到驾校驾驶实习、训练提供便利。这种形式既能解决目前南宁市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校园资源闲置问题,又为学校未来专业发展规划打下基础;另一种是引进与学校专业相关和相近的企业,学校出租生产场地,企业投入生产设备,或是学校出租场地和设备,企业投入技术和市场。学校不参加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企业在学校建设生产车间,接受学生在课外时间到企业参加生产,勤工俭学,提高技能。这个类型的引企入校既解决了设备闲置的问题,又培养师资,为学校开设相关专业积累经验,做好准备。例如武鸣县职教中心有加工中心、铣床、车床等数控实训设备,因没有数控专业师资,一直无法开设数控专业。为盘活学校资产,服务农民工培训,满足在校学生学习需要,学校决定引进企业,合作办学。2012年6月,学校与腾飞机械加工厂洽谈合作办学。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企业提供市场、技术和管理,在学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机械加工生产。合作期间,企业承担学校数控加工技术兴趣班教学和农民工培训的任务。2012年的9月至2015年6月,共培训学生80人,培训农民工300人次。

二是专业产业一体化合作式。学校开设与县域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引进当地龙头企业,学校与企业商定出资比例建设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实习基地既是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也是校企产品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合作期间,企业派能工巧匠指导学生实习和实训,学校为企业开展在职员工培训,学校专业教师科研团队与企业合作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校企开展较深度合作。例如横县职教中心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与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就是这一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以花茶加工与生产为重点,在校内建设茶业生产实训基地,共建茉莉花茶加工实训室和茶叶审评实训室等实训室,并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共同研制的茉莉白茶窨制技术开发、有机茉莉花红茶加工方法、浅度发酵的红砖茶的生产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推动了横县茉莉花产业向标准化迈进。以茶叶专业建设为契机,横县职业教育中心这几年跟当地企业的联系和合作越来有成效,茶叶、农艺、计算机、汽修、烹饪、学前教育等专业都在横县当地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安排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

三是冠名班式。冠名班模式是指学校引进企业,学校与企业签订用人协议,按企业用工标准,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考选若干学生组成一个冠以企业名称的班级。例如横县职教中心正在建设“维珍妮班”项目,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校企在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合作期间,企业承担在校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培训任务,不定期培训学校教师。这种引企入校的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培养方式、教学内容,企业将新设备、新技术引进学校。

四是校办工厂式。由学校的专业部与企业合作,成立与专业相关的公司(工厂),建立生产车间和生产线,学校专业教师兼任公司(工厂)的管理人员,专业学生是公司的员工。例如宾阳县职业教育中心采用了这种引企入校的模式。学校提供场地、部分设备,企业投入技术和部分设备,学校与合作建立了汽修厂,汽修厂一边对外营业,一边接纳学生的实习、实训和教学。学生到校即到厂、上课即上班,学生一方面作为校中厂的员工,缓解和解决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实践,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引企入校的成效

1.增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为当地经济服务的能力

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只有适应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才有生命力。引企入校,尤其是引进县域内支柱企业,促进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在专业结构上与当地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学校的专业设置上以为经济服务为切入点,依托县域的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培植骨干专业,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实用型“落地”人才。同时这种深入的校企合作,促进产——教——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建设,学校与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实现校产联合,让专业和产业共发展,充分发挥了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

2.促进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内涵的发展

引企入校深化了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进行教学计划、课程开发、专业实习、教学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价,推进“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改革,初步实现实训基地建设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3.解决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实训的相关问题

一是引企入校吸引企业资金、设备进入学校,加强了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同时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真实的生产环境,实现了学生岗位实训。二是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主要由县财政投入,而职业教育需要大量的实训设备和设施,设备和设施的更新和维护以及实习、实训耗材需要大量和持续的资金投入,仅依靠县财政是不够的。有针对性地引进那些与学校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企业,减少学校实训设施的投入,降低办学成本,是解决实训设施匮乏和后续发展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4.解决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和实训教师不足的问题,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引企入校的模式下,学校可以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挂职锻炼。通过实践,专业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以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指导下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从而从“教学能手”转变成“行业能手”。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聘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任兼职教师,拓宽兼职教师聘请渠道,建立起与学校专业建设相适应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使兼职教师有一个稳定的来源,有效缓解实习实训教师缺乏的局面。

4.初步形成校企双方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合作共羸的格局

引企入校促进了校企深入合作,校企在合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双方利益的平衡点。随着技术发展,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员工技能和素质是潜在的生产力。引企入校让学校与企业有更多、更直接、更深入的接触,企业不仅可以接收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还可以依靠学校解决技术难题,开展员工培训。学校则通过与企业合作,共享企业的资金、设备设施及人力资源。引企入校实践证明,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就业的人数逐年增加,稳定率在所有企业中最高,就业学生的事业成就感也较强。同时学校得到来自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越来越多。

5.校企文化互补融合,提高学生就业素质

中职学校有学校的文化,企业有企业的文化,引企入校为这两种文化的融合带来可能。学校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管理学生和生活和学习,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加企业生产,在走出社会前就了解企业文化,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观念,提高了职业素养。

6.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

2008~2010年,南宁市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期间,各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基础建设得到了显著改善,学校校园和校舍资源丰富。引企入校可以解决目前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少、场地富余的现实问题,盘活学校资产,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的生存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7.为贫困学生解决在校期间生活费不足的问题

在县级职教中心就读的学生中,贫困学生占很大的比重,引企入校可以在校内为贫困生提供工学结合的岗位,一些合作的企业给学生颁发奖学金,这既减少了贫困生外出务工的风险,还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为贫困生提供上学、就业的机会。

四、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引企入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面临的问题

一是县域内大型、规范的企业少,小企业标准不够高,管理不够规范,自身的成长也有局限性,企业的技术、生产工艺在行业中不具有领先地位,用工标准较低,学校可选择的企业有限,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有所局限。

二是在引企入校过程中,学校教师在校企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企业的技术、智力的支持,将企业技术与文化传递给学生,都要通过教师团队来完成。近年来,多数职校由于招生难,导致恶性循环,无法引进学校发展急需的师资,师资严重失衡: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结构不合理,文化课教师比重偏大;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的主要来源是普通师范类毕业生和普通中学教师,多是从学校走向学校,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缺乏企业生产经历。这些 “硬伤”使“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校企合作的基础较薄弱。

三是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由于受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的制约,与城市职校仍有较大的差距,内涵发展、办学规模、合作条件距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够。

四是引企入校办学模式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学校引进企业后,与企业在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不够深入,合作的人才效益、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发挥。

2.对策

首先,引企入校需要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如何保持模式运行的成长性和持续性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建立健全引企入校运行的有效机制,才能使引企入校办学模式成功建立并良性运行。

其次,找准校企合作共羸利益平衡点,充分发挥引企入校办学模式的成效。引企入校是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形式,学校与企业是类型和职能不同的单位,引企入校只有找准合作的基础(即双方的利益平衡点),才能实现合作的双赢。在合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调整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的关系,让企业在高效经营的同时发挥兼顾教学的作用,实现企业生产与人才培养的良好结合。

再次,通过引企入校增强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作用。引企入校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另外,县级职校引企入校办学主要是以学校为主,所以发挥学校作用、加强县职校能力建设,是实现引企入校科学发展的关键一环,县职校要从学校内部入手,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立足县城,拓宽与相关企业行业的合作。立足县域企业,拓宽县外、市外、区外知名企业合作领域,大力推进具有县域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共同培养学生,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组织顶岗实习等,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结合县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主动与地方产业对接。

(作者单位: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入校县域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北京大学:“刷脸入校”闸机西南门试运行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我校省内外护理新生入校适应情况调查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