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VS慢

2017-01-24 19:32流沙
特别文摘 2017年2期
关键词:新异乘火车小品文

流沙

杭州到上海,二十多年前,乘火车需要4个小时。铁路提速后缩短为两个多小时。后来有了高铁,将这两座城市的距离缩短到1个小时的车程。

以前我在江苏镇江求学,需在上海中转。途中,我总是带一本小说,4个小时内,可以把一个十几万字的中篇看完。但现在,杭州到上海,你想“慢”下来是不可能了。

“快”起来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最直接的就是票价的提升。这当然非常好理解,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高铁为你节省了那么多时间,自然就贵了。

对于高铁票价,总有人吐槽贵,因为他们留恋以前的低票价时代。我觉得,不是他们不需要快,而是他们没有足够的收入承担“快”的代价。难道他们不知道“朝发夕至”的快捷吗?难道他们不需要高铁动车车厢里的四季如春吗?所以,当我们跑起来的时候,要看看后面有没有步履蹒跚的人。

杭州有一班514路公交车,往返于郊区和杭州主城区之间。这么多年,这路公交车一直提供给大家两种选择:一种是5元票价的,一种是3元票价的。5元的那种车子是密闭的,全程空调,开得飞快,走的是近路;3元票价的那种车子,没有空调,可以打开窗子,开得慢悠悠的,进入杭州后,穿行于交通拥堵的西湖景区之中。

两元的价差不大,但我总觉得两元背后有一种温暖的理念。如果没有这两元的价差,这将是没有选择的“被快”。

因为一个拿着低保,前往省城看病的人,他会在乎这两元的价差;一个零花钱不多的学生去省城读书,他也会在乎这两元的价差;一个挑着自产蔬菜水果去城里叫卖的小贩,更会在乎这两元的价差……还有,一个有着闲情逸致,想打开车窗、吹吹风、看看风景的人,他也不需要“快”。

这个社会到处充斥了“快”,而忽视了“慢”。

前些天,我读到丰子恺的小品文《车厢社会》,这篇文章是丰子恺先生从杭州乘火车前往上海的路途之中写下的,他观察着车外的景致,打量记录着车上的乘客,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浮世绘般的“车厢社会”……如果让丰子恺先生乘坐于密闭的、风驰电掣的列车中,他是否还能写出这样脍炙人口的小品文吗?

“快”,的确给人们带来空间上刹那间改天换地的新异之感。但是当新异成为常态,就会感到大同小异,就有一种被“快”掏空般的空虚。这时,人们又会不自觉地怀念和选择“慢”的生活。这不仅是基于健康的考虑,更是基于安顿和平静灵魂的需要。

“快”和“慢”永远是相对的。有些时候需要快,有些东西必须慢。但当“快”成为主流之后,呼吁“慢”的重要性也就凸显出来。慢,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接地气的民生理念。

(摘自《今晚报》 图/子依)

猜你喜欢
新异乘火车小品文
乘火车穿越加拿大
云南:清明假期近88万人乘火车出行
两种黄酮小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浅谈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转瞬即逝的绝美——例谈小品文《蝉》的微解读策略
小品文的精神
谈谈小品文
论张岱小品文的“以诗为文” ——以《补孤山种梅序》为中心
拓扑性质对视觉新异刺激时距知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