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未怡
(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91)
【江西崛起·南昌发展】
南昌起义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郑未怡
(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91)
思想政治工作是共产党的独特优势,反思党史中的重大事件,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经验,就是把历史当作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最好的老师。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进行斗争的新局面,伴随着新式人民军队的形成与成长,也同样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和人民群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南昌起义的酝酿与准备阶段、主政南昌与南征阶段都展现了不同的特征,对于凝聚革命力量、发动人民群众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南昌起义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当今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具有实践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汲取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发展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其中包含着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无论为了使这种共产主义意识普遍地产生还是为了实现事业本身,使人们普遍的发生变化是必需的,这种变化只有在实际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1](P171)南昌起义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起义军和人民群众旧思想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此蓬勃地发展起来,因此,有必要对南昌起义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一个总结和思考。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国民党对共产党步步紧逼,我党面临着严峻复杂的革命形势,究竟我党应如何挽救革命、如何选择正确的方向,成为了共产党在思想上亟需解决的问题,此时,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党中央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想,是选择妥协应对、跪地求饶还是奋起反抗、继续斗争?事实上,在鲍罗廷等人的指导下,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依然对武汉国民政府实行无原则的大退让,而以蔡和森、周恩来、吴玉章、毛泽东等人为代表的党内许多同志都主张武装工农继续革命,虽然主张以武装暴动反抗国民党的正确主张并没有成为党中央的指导思想,但是却为以后中国共产党统一意见,领导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7年7月,集机会主义之大成的7月1日决议案迫于形势的压力特别是共产国际新任代表罗明那兹的即将到达而最后破产。鲍罗廷主持中共在汉口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成立了五人政治局,五人政治局开始了廓清机会主义错误、统一全党思想发起南昌起义的道路。7月13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对政局宣言》,强烈谴责了武汉国民党中央的反动罪行,宣布撤回参加国民政府的共产党员,与国民党公开决裂,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这个宣言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正如蔡和森所说:“此宣言在政治上的影响是很伟大的。当时王荷波同志说:‘我们工人看了此宣言,虽然未扬眉,但觉吐了一口气——晦气’。”[2](P36)从7月13日宣言开始,“中国共产党永久为工农兵学小资产阶级广大的民众利益而奋斗”,“中国共产党永久站在国民革命的最前线”[2](P35-36)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思想代替了妥协退让的思想逐步成为了党和人民的共识。
7月13日之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在武昌连续召开会议,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独立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等决策,确定了党领导革命运动的方针和政策;7月18日,中央召开扩大会议,决定举行南昌暴动,之后开始进行南昌起义前的准备工作; 7月20日之后党中央召开数次会议,并在党内传达会议精神,使得南昌起义的决定成为了全党的共识,[2](P58-59)南昌起义推进到了发动的阶段。
中共在南昌起义军事上的准备,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所能影响的一切武装力量中做思想工作。南昌起义前党所能掌握和影响的兵力主要有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周士第率领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师、蔡廷锴率领的第十一军第十师、贺龙率领的第二十军、朱德率领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和南昌公安局警察队、中央政治军事学校武汉分校学生等[3](P585)。在部队中开展的思想工作主要有两种。
一是在军中成立教导队或讲习所,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党团员。
以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和第四军第二十五师为例,中共非常重视对这只“铁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二十四师成立了教导队。不到半个月,就有了一千多名学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党、团学员”,“除了上政治课以外,还经常请负责同志如周恩来、恽代英、瞿秋白、叶挺等同志来做报告”[2](P88)。周逸群在北伐时期就带领一个宣传队到贺龙率领的第二十军中开展思想工作,不仅促成了贺龙在思想上真正接近共产党,还在部队驻扎的常德招学生,在部队中挑选干部,开办了两千多学生的政治讲习所,宣传马克思主义[2](P92),在共产党人的教育影响下,贺龙率领的部队,越来越向往革命。朱德自一九二六年底回国后,在南昌主持创办了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对一千多名学员进行马列主义教育,曾天宇、邵式平、方志敏等革命家都在军官教育团讲过课,引导学员参加工农运动;并在“教育团中发展了一大批共产党员,使教育团成为一支非常活跃的革命力量,成为南昌革命活动的基地和堡垒”。[2](P108)
二是领导干部亲自带头宣讲,激发广大官兵的革命斗志。
随着革命形势的严峻,贺龙在七月十七日亲自召开了全军军官大会,对全军军官做思想政治工作,号召全体军官坚定“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要为工农劳苦大众的解放而战斗!我们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我们要坚决跟着共产党走,走到底!”[4](P29-30)贺龙在这次会议上反复强调全体官兵要站在工农革命一边,坚持革命,坚决拥护共产党,跟共产党走。坚定的讲话使全体官兵不同程度上下定了跟着共产党继续革命的决心。随着革命形势的推进和前委的决定,在7月29日,贺龙又在军部召开了师团长会议和全军连长以上军官大会,对官兵进行形势教育和战斗动员,号召全军官兵动员起来,把革命进行到底。叶挺在7月30日召集第二十四师四十余位青年军官开动员会,亲自传达了党的决定,分析了当前形势,要求到会军官坚决拥护党的决定,并坚定了军官对革命胜利的信念。
8月1日,选举产生了革命委员会,并在革命委员会之下设置了宣传委员会,郭沫若为主席,恽代英为代理主席,廖乾武、方维夏、黄日葵、童汉章为委员,专门负责政治宣传工作。为了宣传革命的纲领和主张,先后发表了《中央委员宣言》、 《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宣言》、《叶挺告第二方面军同志书》、 《江西省政府代理主席姜济寰布告》、 《执监委会对时局宣言》等一系列重要的宣言和文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继续为反帝国主义与解决土地问题奋斗,一洗武汉少数中央委员妥协迁就之怯弱态度,须正确而勇猛的以此种革命主张号召天下,唤起民众”[3](P18)、“继续为解决土地问题,解放农民,打倒乡村封建地主之反动势力而奋斗”[2](P254)、“为最苦人民的奋斗,也就是为自己利益奋斗”等口号。
一是充分利用报刊媒体,宣传革命纲领。报刊媒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革命的纲领和宣言需要报刊媒体传播给群众。南昌的《民国日报》在8月1日刊登《中央委员宣言》,《工商报》 在8月3日刊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令》、 《叶挺告第二方面军同志书》等文件并详细记载了革命委员会就职的盛典,汉口的《民国日报》 在8月16日报道《南昌十日记》, 《贯彻日报》 在起义期间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还有《革命委员会委员就职盛典记》、《南昌市军民联欢大会》、《江西省和南昌市各团体联席会议纪事》、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的《执监委会对时局宣言》等一系列重要宣言和文件,都是以报刊为阵地来宣传南昌起义的政纲。在南下广东进入汕头后,革命委员会还接管了原来的汕头报纸《民国日报》,将它改名为《革命日报》,用周恩来1926年任东江行政主任时亲笔题的‘革命’两字作报头,由郭沫若任主笔,撰写了《红军进入了汕头市》 一文刊布于报端,[5](P125)宣传起义军的革命意识。《革命日报》还“发表了《八一革命宣传大纲》和《土地革命宣传大纲》,响亮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和任务”。[2](P285)
二是重视群众团体,采取多种形式动员群众。张贴标语口号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载体,据参加南昌起义的中共党员彭文回忆,8月1日清晨,他们就走上街头张贴各种标语布告,开展宣传工作。中共江西省委准备了各种标语、口号、传单送到江西省各群众团体,各群众团体在南昌全程张贴标语口号,南昌城到处都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宣传标语。[6](P120)在起义军南下途中,在很多地方都组织宣传队写贴标语或者到街头宣传,揭露蒋、汪反动派的罪恶,宣传中共要把国民革命进行到底的主张。[3](P388)
除了张贴标语口号,党和各群众团体还及时召集群众,召开各种集会。八一起义后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妇女会等革命群众团体,用开会和举行集会游行等形式欢庆胜利[6](P122)。8月2日下午,工农商学兵各界的四百余个单位群众和五万余名群众在皇殿侧广场参加南昌市各界革命群众庆祝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聆听贺龙的演说,观看宣传队和文艺单位演出的歌颂起义胜利和庆祝革命委员会成立的文艺节目,会场上群情激昂,各界人士都以高昂的热情欢庆胜利,革命歌声响彻南昌城。
思想政治工作要具有针对性,要避免大而化之,必须根据时势的发展,分对象做工作,南昌起义过程中分别以部队和农民为工作对象,思想政治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一是统一部队思想,鼓舞官兵的革命情绪。
起义军在南下广东的途中遇到不少挫折,官兵的革命积极性受到损害,部队发生了严重减员的现象。究其原因,周逸群认为除了新兵较多、行军艰难这些客观因素之外,还因为缺乏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叶挺认为“军队骤经变故时候,未作适当的宣传,故逃亡颇多”。[2](P327)可见不经过思想政治上的改造和整顿,部队是不容易巩固的。除此之外,由于起义军过早地离开了南昌,也没有对南昌起义中的俘虏兵进行思想上的争取和改造,导致俘虏兵在起义后依然回到了国民党的方面,等于是放弃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成果。对此陈奇涵回忆:针对这些俘虏兵,当时曾经受到党的感召,是可能争取到革命队伍中的。但是南昌起义时没有针对俘虏兵做出明确的指示政策,导致一部分国民党军官对中共的政策抱有怀疑态度,没有到革命队伍中来。
中共及时发现了这些问题,采取了几种方式开始整顿部队。第一,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自身的乐观、艰苦奋斗的精神感染部队。他们这种迎着困难依然乐观前进的革命精神不仅影响和教育了参加此次行军的陶铸、胡毓秀等人,也使得革命阵营外的普通群众为之感叹,王唯廉在文章《南昌暴动外史》将随军的谭平山、彭泽民、林祖涵、廖乾武、方维夏、徐特立、高语罕、姜济寰八人称之为“老当益壮的八仙”。[7](P119)在南下过程中战况激烈的会昌战斗中,朱德、徐特立等领导亲上火线,鼓励战士们只能进,不能退,带动战士们士气大振、越战越勇,最终以少于敌人的兵力取得了胜利。第二,加强对各级军官和战士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临川、广昌先后召开军官会议,周恩来、恽代英、澎湃、郭沫若等都深入连队,亲自上阵给干部战士讲话,做思想政治工作。[4](P72)此外还选派了优秀的共产党员在部队中从事政治工作,加强了部队的政治领导,对内进行宣传鼓动工作,向各级军官和战士宣传南昌起义的宗旨和南下广东的意义。第三,各连队具体情况具体操作,采取多种方式。有的连队动员战士学唱革命歌曲,战士们在行军途中唱《国际歌》、《国民革命歌》、 《工农兵联合起来》 等歌曲[4](P73),在行军过程中和几次战斗中都发挥了鼓舞士气的作用。
二是联系农民,注重农民需求,开展广泛宣传。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中共在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起义军在南下的过程中,关于起义军的谣言很多,有些农民对起义军的了解很少,一开始并不欢迎起义军,部队遭遇了给养供应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中共采取了两种措施。
首先通过严肃军纪,做到对农民秋毫无犯,用事实澄清谣言。起义军所到之处,与农民的一切接触,都严格遵守上级的规定。据在二十军教导团任队长的赵□记述,在行军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白拿农民的瓜果鸡鸭充饥的现象,贺龙对此十分愤怒,枪毙了一个捉鸡的司务长,宣布“如有发现无故鸣枪及乱入民室者,就地枪决”[2](P347),从此军纪得以改善,战士们树立了不扰民的观念,一种新的军民关系在这个时期诞生了。此外,为了避免给贫苦农民造成负担,改变了以往旧军队每到一城即行通过旧政府或旧商会提款、派款和借款的方法,采用了征发地主粮食、没收劣绅反动派财产、对土豪劣绅罚款等新的财政政策。
其次是结合农民最为关心的土地问题,沿途进行宣传。中共在起义军群众基础比较好的临川开始以各种形式开展政治宣传工作,此后又在沿途张贴标语传单,宣传“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等口号。据记载,起义军在瑞金时开展了一些打土豪的活动,张贴一系列诸如“万户欠我钱,千户不管闲,百户跟我走,月月八块钱。愿来的跟我去,不来的在家就种田”、“抗租抗债”[6](P168)的标语。起义军进入潮汕后,派出宣传员到农村宣传,没收占地50亩以上的地主的土地,捉拿了一批土豪劣绅,点燃了大革命时期在潮汕留下的革命火种,给潮汕地区广大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P176)。起义军发布了《兼代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告全体官兵书》,阐明了部队和农民的密切关系,“我们此次革命的行动,既是为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问题而奋斗,自然就是为解决我们自身问题而奋斗。”[2](P377)通过这些措施,起义军成为了一支新式的部队,在沿途撒下了革命的火种,得到了农民的拥护,为之后部队进入山区,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张侠.南昌起义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3]南昌八一纪念馆.南昌起义[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4]黄霖.南昌起义亲历记[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5]龚济民,方仁念.郭沫若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
[6]李弘.放眼看南昌起义[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
[7]中共党史教研组.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一)[A].1980.
[责任编辑:钟 晟]
K263.1
A
1672-4445(2017)04-0050-04
2017-06-27
郑未怡(1990-),女,浙江兰溪人,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意识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