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本初
(景德镇市浮梁县委党校,江西 景德镇 333400)
从“严”上深刻领会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
凌本初
(景德镇市浮梁县委党校,江西 景德镇 3334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新时期如何治党,从 “严”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可简要概括为 “五严”:一是思想建设 “严”—“补足钙”;二是组织建设“严”—用 “好”人;三是作风建设 “严”—纠 “四风”;四是反腐倡廉建设 “严”—“零容忍”;五是制度建设 “严”—扎 “笼子”;从 “严”治党,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党的建设;从 “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的高处,出于实现中国梦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了一系列治党的“严”思想,这些“严”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对治党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在当今,认真学习并深入研究习近平治党“严”思想,对于凝聚人心,推进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重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建设的一贯做法,也是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心任务的首要前提。而思想建党的最核心问题是理想信念问题。崇高的理想信念之所以能使我们无数共产党人建立不朽的丰功伟绩,就在于理想信念有着巨大的感召力,正如习总书记所说“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共产党人要始终把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然而,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理想信念的淡化在我们党的思想建设中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现阶段,一些党员干部由于受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党性观念淡化,宗旨意识淡薄,理想信念危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持“过时论”、“悲观论”、“渺茫论”等观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了他们奉行的人生哲学。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什么不断有人沦为腐败分子,走向犯罪的深渊?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1](P339)习总书记也曾生动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2](P159)因此一些党员干部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思想建设上治党,重在解决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总开关”问题,这个“总开关”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才会像连环一样逐一打开。那么,如何解决“总开关”问题?关键要在“补足钙”上发力。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必须时刻铭记自己曾经在党旗下宣过的誓言,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只有这样,才能筑牢思想防线。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用坚定理想信念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1](P349-350)
“补足钙”是党的思想建设方面提出的“严”要求,“补足钙”,共产党人的骨头就会硬,就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最终会不断凑响共产党人的壮丽凯歌。
中国共产党是由8800多万党员组成的政治组织,因此,党组织建设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用“好”人,用好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至关重要。习近平曾明确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治国之要首在用人。”[1](P336)
用“好”干部,必须明确好干部标准。对此,习总书记曾指出:“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概括起来说,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而“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1](P337-338)习总书记这番话,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明确了方向,必将有力地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用“好”干部,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干部的一贯表现,反对“唯票”、“唯GDP”等盲从做法,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习总书记曾明确强调“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1](P343-344)近些年来,由于干部考核机制不够健全,GDP考核干部在一些地方盛行,劳命伤财的“形象工程”攀比成风,导致经济发展“虚胖”。尤其是现阶段我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抵制不住权力、金钱、美女等诱惑,最终陷入了违法犯罪的泥潭。
用“好”人,要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疏通党员队伍出口,对那些丧失党员条件的、蜕化变质的党员,要坚决清除出党。习总书记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数量应该没什么大问题,难的主要是提高质量。党组织要严格把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政治合格。”[1](P351)习总书记关于党员队伍的精辟论述,找准穴位,切中要害,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队伍质量指明了方向。
总之,党的组织建设所包含各方面的问题,追根溯源无不是“人”的问题,因此,习总书记关于用“好”人,用“好”党员尤其党员领导干部,可以说是敏锐地抓住了组织建设的关键,必将为我们执政党不断走向成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新时期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也不同程度地侵袭到了我们党内,作风问题在党内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对此,习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1](P310)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2](P166)
如何纠正“四风”?2013年以来,我们党开展的以聚焦“四风”问题为主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实践证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问题,抓住了作风建设的根本,使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受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党风政风民风出现好转,党的执政根基更加坚实。欣喜之余,我们也要看到作风建设具有反弹性,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前全党上下聚焦“四风”问题,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抓,要来个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取信于民,推动我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定制了量身服,是针对“四风”问题把脉问诊的良方。2017年1月,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再次强调:“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实里做,紧盯老问题,关注新动向,坚决防止反弹回潮”。
因此,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从执政党建设的高度要求自己,对照检查自己。只有这样,“四风”问题,才能得到根本好转,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从纠“四风”问题中看到希望,最终才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腐败是社会毒瘤和影响国家长治久安的致命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表明了惩治腐败“零容忍”的决心,为新时期我们党反腐倡廉建设亮出了底牌。
当前,我们党内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导致亡党亡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明确指出:“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党的十八大以来,许多省部级以上高官相继落马,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等事件,都给我们党敲响了警钟。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庄严宣告:“要以猛药去疴、重风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3]腐败现象与我们党的宗旨相背离,对腐败现象亮明“零容忍”的态度,彰显了我们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体现了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现阶段,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必须着力在反腐败体制机制上创新,关键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量化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切实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管是谁,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加强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要求。建国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我们党在制度建设上的认识逐步深化。邓小平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上曾明确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4](P333)必须“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4](P336)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各方面发展的加快和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性问题逐渐显现,党内一些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现象,已成为当今党的制度建设方面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制度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制度建设“笼子论”新思想,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5]“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6]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笼子论”新思想,富有创意,引人深思,我们必须加以正确领会。
首先,“笼子”扎出来得管用。严防牛栏关猫似的“笼子”。现实中要加强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综合考量制度的系统性、科学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从制度上为我们党的建设绘就了蓝图。
其次,“笼子”扎出来得会用。扎出好看“笼子”不会用,如同政策执行不到位,目标照样无法实现。习总书记曾经指出:“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度建设“笼子论”思想,寓意深刻、生动形象,震撼了我国几千年来的人治观念和特权思想,必将使我们党的制度建设走向成熟并产生质的飞跃。
综观习近平治党思想,可谓“严”字当头,“严”中所蕴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在新的历史时期,从“严”上审视习近平治党思想,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深化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解,同时,也为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⑵.
[3]习近平在八十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1-15.
[4]邓小平文选: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388.
[6]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责任编辑:钟 晟]
D616
A
1672-4445(2017)04-0006-03
2017-05-01
凌本初(1969-),江西浮梁人,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委党校副校长、讲师,主要从事党建理论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