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在增强职工技术创新活力中的作用*
—— 以上海航天工会的实践为例

2017-01-24 18:59吴海中张爱娣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班组航天工会

吴海中 ,李 昕,张爱娣

(1.上海经信和信息化系统工会工作研究咨询会,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 200001;2.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 201108)

[工会研究]

工会在增强职工技术创新活力中的作用*
—— 以上海航天工会的实践为例

吴海中1,李 昕2,张爱娣1

(1.上海经信和信息化系统工会工作研究咨询会,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 200001;2.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 201108)

上海航天工会进入新世纪以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纵横法”准确定位,发挥群众组织优势,立足航天大发展要求,着力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所谓“纵横法”,即纵向贯通,横向聚力。纵向,以班组为载体,把职工技术创新贯穿于科研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通过班组建设活动,助力企业技术、管理创新。横向,着眼企业发展阶段性特点,通过开展专项竞赛活动,聚全员之力之智,助力企业创新发展。这对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职工;技术创新 ;主体责任意识

一、课题提出与综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职工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是当今各类企业求生存、谋发展、增实力、可持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工会(以下简称“系统工会”)联合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航天)工会开展了本课题研究。

课题以推进职工技术创新为目标任务,以实例分析为研究方法,以探寻如何增强职工技术创新活力为主要目的,开展调查研究,提供具有规律性的经验,指导系统内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着眼于此,系统工会从丰富的实践资源中精心挑选了上海航天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案例作为本课题分析的实例。

职工技术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现有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要素的基础上,以广大职工为主体,以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为对象,以发展中突出问题、关键问题为重心,以提升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创造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实施的创造性活动。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在现有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应理解为职工在本职岗位上的工作内容和环境;二是“以广大职工为主体”,应理解为包含研发人员在内的所有职工,是职工技术创新最本质的要素;三是“以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为对象,以发展中突出问题、关键问题为重心”,说明职工技术创新是以解决企业最急需创新的技术为主攻方向;四是强调创新效果,包括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三个方面,应理解为综合效应。

二、基本实践与主要成果

上海航天创建50多年以来,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创新发展,形成了弹、箭、星、船、器全面发展的格局。进入新世纪后,围绕构建中国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更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工会组织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也展开了生动的实践。

(一)基本实践

1.以“纵横法”准确定位

上海航天工会进入新世纪以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纵横法”准确定位,发挥群众组织的优势,立足航天大发展的要求,着力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所谓“纵横法”,即纵向贯通,横向聚力。纵向,以班组为载体,把职工技术创新贯穿于科研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通过班组建设活动,助力企业技术、管理创新。横向,着眼企业发展阶段性特点,通过开展专项竞赛活动,聚全员之力之智,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如以班组建设为平台,自2000年开始至今,组织开展了意在促进质量管理、提升队伍素质,落地企业文化的班组质量达标、班组工程建设、和谐班组创建、创新型班组建设、效益能力提升等一轮又一轮专题活动,不断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提升职工的创新能力,挖掘职工的创新成果,将职工创新活动贯穿于企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培育等各个环节,促进了上海航天科技创新和专业能力的提升。[1]如针对上海航天不同时期的科研生产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开展主题鲜明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五小”活动,并结合上海航天职工队伍的特点,探索各项活动的新形式,形成了以“短线项目、攻关项目、超计划、突击性项目”为重点内容的竞赛模式和以“节点考核、合同签约、系统管理”的管理方法。根据上海航天科研院所为主和科研人员居多的实际,尝试举办以“协同设计”为内容的技能竞赛活动,又在“双创”背景下,组织“领航者”创新创意大赛。推广了基层创造的即时即办合理化建议信息化系统。这些竞赛和活动融入中心,主题鲜明,聚力集智,有力推动了不同时期上海航天的发展大局。[2]

“纵横法”使工会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中找到了准确的定位,既助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又提供了职工施展智慧才华的平台、途径和机会,践行了工会的主责主业。而广大职工通过参加活动,既为企业奉献了聪明才智,又提高了自身的创造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增强了使命感和获得感。

2.以“多样法”营造氛围

职工技术创新的群众性,决定它既需要良好的环境,又会形成浓厚的氛围。上海航天工会长期以来,坚持正确导向,以“多样法”营造氛围。即“多途径造势、多方位发动、多典型示范”,大造声势,营造氛围,扩大影响。

“多途径造势”:即目标造势、活动造势、过程造势。制定职工素质工程规划,提出职工队伍技术技能的提高目标,鼓励职工岗位创新,服务航天发展;开展创新型班组建设和各项竞赛活动,提出“以创新为理念,以实践为抓手,以能力为核心”的创建思路和活动要求;坚持在竞赛和活动的策划、检查、总结、评估、评选、表彰、展示等各个环节营造声势,扩大影响。“多方位发动”:即策划时发动、部署时发动、启动时发动、推动时发动。开门搞策划,年度活动主题、竞赛活动主题、班组建设主题的确定,发动基层工会和职工共同参与;注重主题释义,让职工充分了解活动的意义,把活动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重理念先导,加强宣传,层层宣贯,力求人人皆知;把检查、考核、评比作为宣传的深化,不断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促使职工从被动到主动参加。“多典型示范”:即多层面挖掘、多方面选树、多媒体宣传、多内涵培育。既培育工人发明家、创新新人、各级工匠等创新个人典型,又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示范班组、创新示范单位等集体典型;既出人,又出成果,多年来,选送评选了全国、上海市、集团公司等各个层面的科技创新奖、职工技术创新金、银、铜奖以及发明专利等一大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坚持典型挖掘、培育、树立、宣传、示范形成回路,循环推进,使职工始终保持参与技术创新的热度。

“多样法”的坚持运用,使上海航天工会在推进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中锻炼出总体谋划能力,具体落实能力,构建平台能力,形成工作网络能力,为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3.以“连网法”构建机制

上海航天工会在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中一直致力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而建机制最突出的做法,是有效运用的“连网法”。所谓“连网法”,即在构建机制的过程中,注重组织体系的上下勾连,互相协同,使所有的工作都在网络之内运行,形成闭环。如组织保障机制。不仅完善了从院工会到工会组长各个层面的组织网络,还与职能部门形成紧密的横向协同关系,通过组织体系的上下勾连,组成专项工作网络,为活动开展提供了全覆盖的组织保障。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工会一方面形成调研、策划、组织、落实、推动、总结的工作回路,另一方面抓好基础工作,协同职能部门制定工作流程、考核体系、检查标准等,实现群众性和专业性的有机结合,建立了营造声势、培训指导、试点推动、全面推广、制定规范、总结调整、循环提升的工作网络,确保活动要求落实到位。又如培训指导机制。工会搭建班组建设平台,设立班组长创新沙龙,行政提供培训资源,开展职工技术创新知识的培训,并协同深入基层一线,从不同角度对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予以指导协调,总结经验,复制推广,形成职工技术创新知识的交流网络。再如表彰奖励机制。工会坚持对职工创新项目和个人、团队进行评选、宣传,表彰,实施奖励,让职工获得价值感,职能部门通过记入档案、技能晋级、身份转换等方式扩大激励效应,形成互相勾连的激励网络。再如成果转化机制,上海航天工会与行政协同践行“让技术落地,形成产业链”要求,在职工创新项目和建议提案中选择具有产业化价值的创新项目,予以扶植、孵化培育,推动职工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

以“连网法”构建工作机制,不仅有效保证了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近年来,借助“互联网+”契机,上海航天工会建立以信息传递为导向,成果推广为重点,技术服务为手段,提高质量、效益、效率为目标的职工科技创新互联网平台(APP),开启互联网时代职工创新活动的新实践。[3]

4.以“分层法”用活载体

上海航天职工技术创新具有丰富的载体和平台,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以“分层法”用好载体,创造载体,避免了工作落实上的“上下一般粗”。所谓“分层法”,即从院到单位到班组(团队),因层面不同而运用不同的载体,将一般性、全面性的要求逐层转化为具体化、个性化的实践,体现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院工会层面:既坚持运用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五小”活动、技术比武等传统载体,又积极借助上级工会新载体,参与上海市职工科技节、全国职工科技周以及职工技能竞赛、劳模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室创建等,并根据创新型班组建设开展的实际,创立班组长创新沙龙、职工读书日、“领航者”创新创意大赛等新载体。

基层工会层面:在落实院工会总体部署过程中,用活用好并创造新的载体。如509所工会贯彻“求新、求深、求用”企业创新理念,建立“博士论坛”,推动科研人员学习交流,激发创意;805所工会助建“星天地”创客空间,助力“机器人创意创新大赛”;航天机电工会着眼精益生产,创建“精益百人”课题改善平台;801所工会建立“班组+”创新平台,推动全员创新。

班组(团队)层面:创造了适合于自身特点的载体。如806所班组着力于提高职工岗位创新能力,首创“项目老师”制;800所、八部三个班组依据生产链建成创新型集成团队等。

不同层面运用不同的载体,并结合实际不断地创造新的载体,有力地支撑了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能力,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局面。

(二)工作成效

1.助力型号任务圆满完成

上海航天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为上海航天从“十五”到“十二五”期间航天产品型号研制生产任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班组建设从质量管理到技术创新,推动班组从完成任务型向能力提升型转变,增强了学习创新力,激发了职工的首创精神,涌现出一大批QC小组、先进工作法、发明专利等创新成果。主题竞赛从型号技术攻关到完成批产任务再到“创新、创效、创优”,优化管理体系;合理化建议从“我为航天献一计”、“万人献万计”、“转型发展立新功,融合提效献新招”、“人人献计献策,个个创新提效”等专题活动到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即提即办的日常运行,为提升上海航天型号研制生产效能、保障质量,优化经济运行效益起到了基础保障和促进作用。[4]10多年来,上海航天从研制生产几个型号到几十个型号,从几年发一颗卫星、发一发箭到一年10多次发射试验,从主要研制火箭、导弹、卫星,到弹箭星船器齐头并进,参与神舟、天宫、天舟、嫦娥卫星等国家重大工程,攻克对接技术等航天前沿技术,型号发射试验成功率几近百分之百,长征二号火箭被评为优质金牌火箭,一大批导弹产品装备部队,并多次参与国庆、抗战胜利70周年和90周年建军节阅兵仪式。这一切离不开职工技术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

2.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中国航天自创立以来,立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不断地推动创新,而上海航天同样有着重视创新的良好传统。因此,推动职工技术创新一直是工会组织一项重要的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上海航天工会形成了一系列好的做法,持续推动职工创新活动的开展,尤其在国家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后,更是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强化航天自主创新意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如最具群众性和基础性的班组建设,培育了以唐建平、汤卫平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代表的一大批创新示范班组和团队,引导班组普遍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和方法,职工的创新活力不断迸发。[5]有位班组长撰写论文,论述了班组在开展技术创新中的独特作用。他认为班组处在科研生产的第一线,对创新课题、创新项目的确立最有发言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申报、运用最直接,对小规模、小项目、小革新、小改进的创新活动最有能力组织。作为班组长,经过这些年专题培训和班组建设的推动、QC活动的锻炼,在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能力。他最后得出结论:班组相对于部门来说,在组织开展职工的岗位创新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只要发挥好班组这个细胞级组织的优越性,一定能在推进单位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上海航天的班组建设,对全员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3.推动职工素质不断增强

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推动职工树立“把学习作为生活习惯,把学习作为终生追求”的航天学习观,深化了学习型组织创建,引导职工由个人学习向团队学习发展,由个人创新向团队创新发展。引导班组创新学习理念,强化自主意识,从“老师讲,大家听”的培训方式转变为“今天我主讲”等鼓励班组成员自己当老师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新方式,坚持“多能工”培训晋升活动,提升职工的多岗位能力。团队学习或细化到小于班组的“圈”,由兴趣相同的职工在同一个“圈”里学习培训交流,或延伸到班组结对,由唐建平班组(数控加工中心)与同一型号线上的设计、工艺班组首创成立跨部门、跨单位,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艺和辅助操作的集成团队,开展学习创新互助共享活动。经推广,集成团队成为依据生产流程、管理流程和专业平台联结班组的新形式。据统计,上海航天现在共有18家单位成立了120多个集成团队。由于集成团队组建形成与科研生产流程相协调,学习创新目标清晰明了、成果易于转化,成效切实可见,广受欢迎。各单位在长期的活动中也建立了一系列的活动载体活动方式。如806所推广班组创造的“项目老师制”这一职工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好方法;509所开展“数字化协同设计”、“软件设计”、“设计师眼中的美-专业与工程图”、“聚星杯”质量提升等竞赛,激发“设计师”们的创造力,探索科研人员能力提升的竞赛方式。805所响应军民融合战略,协力创办创客组织,举办创意大赛,增强职工的创新创业意识。

4.促进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

自2000年加强班组建设以来,上海航天QC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共有7551个小组注册,312个QC课题获上海市及以上优秀成果,其中创新型约占35%。5年的创新型班组建设,有830个(次)班组被评为上海航天金银铜牌班组,有6个班组被评为上海航天创新示范班组和上海市创新团队。工会坚持组织职工参与活动参与上海市科技节和全国“科技周”等各项活动,坚持做好创新项目的推荐申报,近5年共推荐项目300余项,其中,获得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银铜奖和职工创新项目金银铜奖共计近200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引起上级工会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上海市职工技协为充分发挥航天工会的作用,由其牵头组织上海市职工数控专业委员会,还两次组队代表上海职工参加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分别获得团体第二、第三名以及个人第二名等骄人成绩。8篇数控技术专业论文在上海市获得一、二等奖。有2名技术工人获得首届“上海工匠”称号。在10多年的时间里,上海航天更是涌现了职工技术创新的典型:有以全国劳模唐建平为代表的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9人;有以上海市“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彭福军为代表的获上海市职工科技创新标兵称号的5人;有上海市创新新人6位,上海市职工创新团队3个,上海市职工创新基地(单位)3个,有上海市五一巾帼创新奖3个;上海市技师工作室5个,有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和航天科技集团联合以劳模名字命名班组2个——“唐建平班组”和“汤卫平班组”。上海航天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真正达到了出项目、出人才、出经验的境界。[6]

三、职工技术创新的特点

上海航天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性”和“四方”。在“双创”背景下,这些特点对助力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组织开展职工技术创新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四性”的具体内容

1.发展的“持续性”

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主题竞赛,是工会履行主责主业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上海航天工会在开展主题竞赛活动中表现出强大的持续性。既坚持传承传统,又不断创新。从“十五”期间开展的战术型号技术攻关和立功竞赛、“我为航天献一计”合理化建议活动,到“十一五”期间开展的“促型号、保批产、增效益、比贡献”劳动竞赛和大力推动QC活动等,再到“十二五”期间的“万人献万计”、“创新、创效、创优”等系列竞赛活动,不断创新内涵,不断掀起高潮,有效地促进了航天型号任务,推进了管理体系的落地运行,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仅以2016年为例,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技术架桥活动累计创效达2个亿。上海航天工会被评为上海市总工会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评为劳动竞赛先进组织单位和优秀组织奖。[7]

2.高度的“活跃性”

上海航天持续不断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活力还表现为高度的活跃性。即创新活动的全员、全域、全程。10多年的班组建设活动,奠定了全员参与技术创新的深厚基础。特别是2009年以创新为主题的班组建设,不仅让班组灵活运用了改进质量、破解技术难题、推进成本工程的QC小组、JJ小组、成本管理、技能提升等一系列活动载体,又摸索建立了班组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流程、评审奖励制度、评选创新明星、建设学习型团队等新的机制,职工技术创新从“星星点点”向“蓬勃生长”发展,并融入企业创新体系、管理流程、人才培育等方方面面,体现出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的特点,为航天型号研制生产流程的顺畅高效,设计、工艺的更加优化,制造质量的更高更优,发明专利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和持续的动力。

3.广泛的“带动性”

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对提升职工队伍素质起到了广泛的带动作用。从改变职工队伍青黄不接状况到传承航天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工会在党委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提出了对策措施,实施了职工素质工程,持续开展了“我读书、我创新、我快乐”、“劳动、创造、价值”、“百万图书进班组”读书活动,推广班组建设中创造的职工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好做法,举办了“劳模大专班”,构筑了学习论坛、创新沙龙、班组园地、职工期刊等多层面的学习平台,协同职能部门推动“名师带高徒”、“职工职业生涯导航”等工作。在职工中涌现出一大批读书小组、兴趣协会等自发式学习创新团队,促进了职工队伍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创新素质的提升,为构筑上海航天“中国航天最具综合优势的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培育人才队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4.强大的“拓展性”

近年来,上海航天工会在“双创”时代背景下,继续深化职工创新活动,拓展了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范围和运行方式,引入创业理念。把原来主要定位于岗位创新拓展到“激发创意,注重创业”,通过举办“领航者”创新创意大赛活动,为职工创造更多展现创新能力的机会,为企业“海选”创新项目提供了平台。把原来主要循环于内部拓展为内联外通。即内联相关职能部门,外邀创客组织,引入市场化概念,对职工创新活动进行产业化引导,打破了航天人注重创新,淡薄创业的思维定势,引入商业模式,探索在“开放、合作、共赢”理念下,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推展力和创新项目产业化的新路子,取得一定成效。首届“领航者”创新创意大赛,吸引了近千名职工参加,16家单位165个创意项目团队参赛,创造了上海航天在2016年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军转民大赛中,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1个优胜奖的佳绩,受到多方肯定。

(二)“四方”的具体内容

1.方向上“坚持价值导向”

上海航天工会推动职工技术创新,做到了“两个始终坚持”,即“始终坚持以航天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创新、始终坚持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相一致”。航天核心价值观是“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价值观是创新的不竭动力。坚持价值导向使职工在创新上以国家为重、以企业为重、以发展为重,具有大胸怀和使命感,高尚的价值追求,使职工充满创新的不竭动力,为创新活动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而作为工会组织,则坚持贯彻“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相一致”的价值导向,在思想教育和政策扶持的过程中,坚持创造有利于职工开展创新活动的环境,丰富载体和平台,满足了不同群体开展创新活动的需求,最大限度激发职工的创新潜力,通过制度和政策充分肯定职工的创新价值,有效保护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促使职工不断地迸发出创新的热情,创造创新成果。

2.方略上“坚持文化引领”

航天注重创新文化的培育,于2011年提出了创新文化的核心内涵,提出了“国家至上、技术引领、勇于攀登、追求卓越”的创新方针、“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包容自励”的创新理念、“以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创新推动富国强军、以创新实现科学发展”的创新价值等内容。[8]工会以此为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班组建设组织体系和职工读书活动、文体活动相融合,进行航天创新文化的不懈引导,层层渗透,培植了深厚的职工创新文化土壤,形成了富有时代特征、航天特色、单位特点的职工创新活动品牌。广大职工能够心情舒畅地在“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环境和氛围中开展创新活动,并不断地从中感受到创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不满足于完成日常工作,喜欢动脑筋,想办法,出新意、搞创新的精神状态和行为习惯,保持了长盛不衰的创新活力。

3.方针上“坚持成果共享”

上海航天工会坚持“两个结合”,贯彻创新成果共享机制。即“实现企业长远利益与个人价值相结合、实现劳模创新和普通职工创新相结合”。在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尊重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尽可能为每个职工提供发展自我的空间。为给基层一线职工创造更多的技能登高平台、培育更多的航天工匠,上海航天工会整合多方资源,开辟各种渠道,坚持组织一线职工参加行业职工创新活动和上海市职工技能比武,开阔视野,搭建更上层楼的台阶。在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室等引领作用的同时,积极为广大职工提供形式新颖、内容多样、兼容并蓄的创新展示平台,将创新意识、创客文化融入到班组、调动和激发职工个体的创新潜力,让广大职工能够共享创新机遇、共享发展成果。如组织职工参加上级工会举办的数控技能比武,率先协同上海市职工技协成立数控专业分会,由全国劳模,高级技师、技术工人的模范代表唐建平担任分会会长。这两年,工会积极落实激励职工创新的政策,坚持做好市总工会建立的职工专利成果奖励政策申报工作,并配套资金,让职工创新成果得到更多的奖励,共享机制使职工有更多的获得感,也是活力来源之一。

4.方位上“坚持创以致用”

上海航天工会坚持职工技术创新与航天技术发展相同步,贯彻学以致用的宗旨,找好方位。如:上海航天811所有一个由国家第六批“千人计划”和上海市首批“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领军的团队,在创新型班组建设的推动下,从成立到获得命名,被评为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仅仅5年时间。[9]主要也是他们致力于航天技术、型号发展的需要,奋斗拼搏于军民两大领域,在锂电前沿技术、锂电材料研究及锂电工程化应用三个领域取得近20项技术突破和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在带动锂电产业发展中体现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了“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努力打通锂电发展产业链;着眼国际先进水平,推动军用电源关键技术发展;加速军民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化领域新突破”的三大目标任务,不仅为航天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因此,以产业发展、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职工技术创新获得的成果更易于转化为产业,更易于让职工获得成就感,以维系持续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四、相关思考和对策建议

上海航天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在工会长期不懈的推动下,持续不断,蓬勃发展,体现出生生不息的活力。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归纳,课题组对职工技术创新以及活动的开展,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引发了相关思考,形成了对策建议。

(一)相关思考

1.职工创新意识须不断强化

上海航天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践告诉我们,职工的创新意识需要不断加强。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群众性的活动,其根本特点是职工的自发自觉,与企业创新有着管理上完全不同的方式,因此,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需要不断地强化意识。从上海航天的实例分析,由于航天工程、型号研制生产的系统性、复杂性和风险性,新技术的运用需进行反复验证,尤其强调技术状态的固化性,对一线职工来说岗位创新并非易事。航天产业又有较强大的研发力量,重视研发创新,忽视一线职工创新是经常可能发生的事,也容易让一线职工满足现状。尽管这一现象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在许多单位,尤其是科研院所都会有所存在。因此,要让职工激发出创新热情,就需要不断地强化职工的创新意识,而不能强一阵、弱一阵,创新活力的生生不息需要不断的注入活水才能不衰。

2.职工创新潜力须多方发掘

上海航天工会善于针对实际,解决职工技术创新活动面临的困难。一是以基础性平台和丰富的载体、活动,为不同群体职工参与创新提供切实可行路径;二是以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加强与行政职能部门的协调协同,增强工会组织的推进力,为广大身处骨干岗位的职工减少时间上、管理上的障碍,更好地发挥他们身处一线和关键岗位的重要作用,关心和助力他们的职业发展,使其创新潜力由内而外地得到开掘。这一实践经验,使我们认识到,职工技术创新的潜力挖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只有把职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职工的创新活力才能不断的迸发。[10]

3.创新成果转化须探索新路

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关系到职工技术创新创业热情和行为能否持续的重大问题。如果一方面职工的创新活动愈来愈活跃,而另一方面职工的创新成果始终不能得到有效转化,鼓励政策不能满足职工愿望,将会极大地影响职工的创新热情,影响职工创新活动的持续发展。近年来,上海航天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出现的创客空间和创新创意大赛,为创新成果的转化开拓了新的途径。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市场化观念的引入。在这新的方式途径的拓展中,工会组织找寻着新的定位,进行着内联企业职能部门,外联社会创客组织,实现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的新尝试,并积极引导职工在注重创新的同时,树立创业的观念,这对“双创”落地和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4.共享机制完善须综合推进

上海航天两级工会组织始终重视共享机制的建设,坚持从履行工会基本职能出发,不断满足职工期望。从做好职工创新成果推荐评选,到重视表彰奖励,再到与职工职业发展相挂钩,付出了很多努力。但这一机制的联动性,使这些努力达到理想的效果。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工会组织也实施了不少奖励制度和项目,对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认为,这些政策的实施还需综合施力。作为工会组织在其中,做好政策的了解和掌握、宣传协调督促工作,并加强落实十分重要,这也是工会履行主责主业的重要体现。[11]

(二)对策建议

1.工会组织地位作用的再认识

上海航天工会持续推进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实例体现了工会组织在职工技术创新的地位和作用。由此我们建议工会组织要进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一是工会在推进职工技术创新上应该大有作为。中国工会是工人阶级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这一基本性质与职工技术创新的全员性相一致,职工长远利益的维护与企业发展相关联,工会肩负着组织动员职工开展技术创新的天然职责,应该大有作为。二是工会在推进职工技术创新上具有独特优势。即组织优势和方法优势。工会组织体系完整,可深入至基层班组,有着强大的群众性基础。坚持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的方法,能使活动融入职工之中,创造有利于职工创新的宽松环境。三是工会在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中须不忘初心。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正在从管理为主向开发为主转变,成为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体。工会也须立足于维护职工权益和发展上当好职工技术创新的“服务员、宣传员、组织员”,加强服务型工会建设,提升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号召力,强化群众基础,做到职工组织得起来、活动开展得起来、成效表现得出来,体现出工会组织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2.职工技术创新氛围的再营造

工会推进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传统载体和方法曾经并现在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面对以80后、90后甚至是00后为主体的职工队伍,如何创新载体和方法,是当前推进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最紧迫的任务。而上海航天开展的创新创意大赛以及具有商业化模式成果转化方式,对年轻职工来说,有很好的吸引力。特别是工会组织通过打造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指尖上的职工之家”,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体现了时代特征和职工的特点,为职工尤其是年轻职工参与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载体,是工会实施“互联网+”的有效举措。建议上级工会可以就此入手,研究探索一些新的形式和方法,在实践中逐步打造成工会经济工作的新品牌,吸引广大职工参与进来,唯有广大职工的充分参与,才能营造出“人人创新、处处创新、时时创新”的良好氛围。

3.职工技术创新基础的再夯实

班组是企业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上海航天开展的创新型班组建设为企业全员创新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由此表明,作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特点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必须要根植于企业最小细胞,加强班组的创新活动,值得在广大企业中借鉴推广。而上海航天工会组织开展的一系列鼓励班组开展创新活动的创新示范班组、创新示范基地的评选、命名,对班组和团队以及单位开展职工创新活动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12]为此,我们建议要加强创新型班组创建活动,各级工会可通过建立创新指导站、设立创新基金、树立创新示范点和示范基地,组织协会等方法,通过资源集聚下沉班组,推动班组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化,形成机制、培育人才,由此带动全员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将上海航天在科研人员中开展竞赛活动的经验予以推广亦可推动在科研院所更好地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值得关注和研究。

4.创新成果转化方法的再探索

上海航天工会的尝试成果转化新方法表明,工会和行政在职工技术创新方面互相合作、协同推进可以获得“1+1〉2”的效果。工会的优势在于做好创新创意征集这“最前一公里”的工作,行政在于对具有产业化价值的创新项目进行资源配置,纳入孵化体系。同时上海航天目前设想筹建“上海航天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以下属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为广大职工搭建一个技术创新和创业孵化的平台。工会参股投资,分享入孵企业股权收益。并将收益投入“职工创新基金”,资助或奖励职工创新。同时通过参股方式,维护创新成果所有者应有利益。这一设想符合“双创”精神,值得关注。建议上级工会给予重视和指导并展开研究,以拓展职工维权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的拓展。

5.创新活动组织能力的再提升

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提升职工素质、助推企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长期性工程。[13]尤其是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百年”的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工会的责任更重,任务更艰巨,更需要改革创新,提升组织能力。上海航天工会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工会工作综合效应的实例,有力地说明,工会在新形势下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工作不能削弱,只能增强。但就目前改革后上级工会的职能部门情况,经济工作部已不再是独立部门,职能和人力及资源分散至多个部门,在指导下级工会开展工作中也带来不连贯、不集中,多头管理的问题,希望引起重视。上海市总工会将大量职工技术创新的管理工作调整至职工技术协会应当是一个好的办法。建议能否在协会中建立一个创新分会直到发展成职工创新学院,更好地提升职工的创新能力,探索出一条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和能力提升的新路子。

[1]吴海中.深入推进班组建设,服务航天发展战略[J].上海质量,2012(4):16-18.

[2] [4] [5] [6] [7] [9] [12]郑锦光,王枫.“四个一”为职工创新注入源源活力[N].劳动报,2013-5-24(06).

[3]王劲,李仕婧.“护航工社”指尖上的职工之家[J].上海工运 ,2017(7):6-10.

[8]王朝晖.以航天企业文化提升软实力 推进航天事业跨越发展[J].中外企业文化,2008(11):20-21.

[10] [11] [13]弓素芬.工会工作在推进经济技术创新中的作用[J].山西科技,2008(3):111-115.

The Role of Trade Unions in Increasing the Vigor of Workers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actical Examples of Shanghai Aerospace Trade Union

WU Haizhong, LI Xin, ZHANG Aidi
( Shanghai Academy of Spacef l ight Technology, Shanghai 201108, China )

Since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Shanghai Academy of Spacef l ight Technology (SAST) insisted on centering on the centrality, serv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ositioning accurately by the method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eveloping the advantages of mass organization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space development, and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activities of worker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method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eans longitudinal transf i xion and lateral cohesion. Looking vertically, with the team as the carrier,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the workers is carried through every link of the scientif i c research production process. Through team building activities, assisted the enterprise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novation. Looking horizontally, focusing on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t is essential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rough carrying out special competition activities, gathering the wisdom of all the staf f members, and helping enterprises to innovate and develop.

staf 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ity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D412.6

A

1673-2375(2017)06-0096-09

2017-10-15

吴海中(1954—),男,江苏江阴人,研究员级高级政工师,上海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工会工作研究咨询会会长,曾任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工会主席;李昕(1973—),男,辽宁本溪人,研究员级高级政工师,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工会主席、上海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爱娣(1958—),女,江苏靖江人,高级政工师,上海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工会工作研究咨询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刘 晴]

猜你喜欢
班组航天工会
数读·工会
班组“5米经理”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强班组建设 促企业发展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工会动态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逐梦航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