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萌菂
(新疆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2010-2016年河南筝派相关文献综述
徐萌菂
(新疆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本文从2010-2016年期间发表在中国的河南筝曲相关论文入手,对于这一时期的论文进行梳理、总结。为河南筝派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0-2016年;河南筝派
河南筝派主要流行于河南省境内。大调曲子最初是在开封一代兴起,清朝乾隆年间由于自然灾害迫使这一代的艺人辗转到叶县、汝南、上蔡、南阳、平顶山等地,使得这一风格的筝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发展越来越成熟,河南传统筝曲就是长时间经过历代筝人在大调曲子的基础上不断提炼、丰富而形成的。2010-2016年发表在中国知网关于河南筝派的相关论文共有58篇。
1. 2010年共发表8篇论文。
2. 2011年共发表10篇。
3. 2012年共发表9篇。
4. 2013年共发表6篇。
5. 2014年共发表9篇。
6. 2015年共发表7篇。
7. 2016年共发表9篇。
(一)关于河南筝派的发展历史、演奏技巧、音乐特征、代表人物共有9篇文献
对于河南筝派的历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河南筝派以河南南阳为中心,流传范围非常广,因河南地处中原,古称中州,河南筝乐又称中州古调。河南筝曲的形成与河南豫剧、河南大调曲子、河南板头曲、河南曲剧等民间戏曲音乐和民间说唱音乐密切相关。河南筝派的代表性演奏技巧右手有:“大指靠弹”是右手大指弹奏后靠在相邻的琴弦上;“游摇”即大指在弹奏遥指时,从靠近琴码的位置慢慢向岳山的位置靠近;“短摇”就是大指运用托劈的弹法进行快速的遥指,在弹奏时第一个音多带有音头;“倒剔正打”这是曹东扶先生创作的指法,在弹奏时,中指带义甲向外剔。左手代表性指法有:“大颤音”是左手大幅度揉弦的技巧;“速滑音”是左手在右手弹奏完以后迅速按至音位。河南筝派的音乐特征,一是以“河南板头曲”为主,若干民间乐曲为辅的“传统筝曲”;二是河南地方戏曲及民间音乐素材改编的筝曲。代表人物有曹东扶、王省吾、赵曼琴等。
(二)与古筝各个流派相关的文献共有14篇
古筝共有七大流派,分别是河南筝派、秦筝陕西派、潮州筝派、山东筝派、客家筝派、浙江筝派、福建筝派。这些文献对于各个流派的风格特征以及代表人物和乐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
河南筝派,流传于中原一代,也被称为“中州古调”。以具有较强的说唱特征著称,旋律高亢粗狂,极具当地的民风与特征,演奏抑扬顿挫,富有明朗诙谐的性格特征,十分具有地方特色;代表人物:赵曼琴、曹东扶等;代表乐曲:《陈杏元和番》《汉江韵》等。秦筝陕西派,流传于山西关中一带。陕西筝中保存着我国古老的燕乐文化,丰富的调式、音阶、旋法构成了陕西筝派所独有的艺术风格,陕西秦筝的节奏明快,演奏时在悲愤中又夹带温婉之情,大气又不失灵动。代表人物:周延甲、曹正等;代表乐曲:《秦桑曲》《乡韵》等。潮州筝派,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以及闽南地区,以演奏潮州所独有的音乐曲调为特征,音色优美,表现力非常丰富。代表人物:林永之、苏文贤等;代表乐曲:《寒鸦戏水》《柳青娘》等。山东筝派,流传在山东菏泽和聊城一带,具有强烈的齐鲁音乐风格,旋律抒情,节奏采用单一节奏贯穿全曲。代表人物:赵玉斋、赵登山等;代表乐曲:《汉宫秋月》《四段锦》等。客家筝派,主要流传于广东大埔、梅县、韶关、汕头一带,在国外有华人的地方也较为流行,音乐风格以古朴优美,典雅大方见长,典型代表作品:《出水莲》《蕉窗夜雨》等。代表人物:何玉斋、罗九香等。浙江筝派,盛行于浙江、江苏一带,音乐风格古朴悠长,带有江南音乐特有的温婉含蓄,音色较为清秀。代表人物:王巽之等;代表性作品:《四合如意》《海青拿天鹅》等。福建筝派,又被称为闽筝派,音乐风格古朴优美,文雅清幽,代表人物:陈茂锦等。
(三)关于河南地方性特色音乐因素对河南筝派影响的文献共有5篇
三个方面来论述了河南地方性特色音乐因素对河南筝派的影响。第一,板头曲对于河南筝派音韵的影响。在河南众多传统筝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板头曲的古筝声部,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对其再进行加工,形成一首首富有地方性特色的乐曲;第二,板头曲对河南筝派技法的影响。弹奏传统筝曲讲究“右手奏音,左手补韵”,右手在弹奏时,要先“扎桩”,运用大指的大关节和手腕,配合手臂的力量来进行演奏极具河南特色的“托劈”“游摇”“短摇”等技法。左手通过“揉”“按”“滑”“颤”的技法来加强音乐的韵味。第三,板头曲与大调曲子曲牌对于河南筝派曲目创作的影响。大调曲子中的好多曲牌也被吸收到河南传统筝曲中来,如《小桃红》《银纽丝》等。
(四)对于某些乐曲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的文献有7篇
其中有2篇是对《汉江韵》这一乐曲演奏技法的分析。作者在创作这首乐曲时运用了许多河南地方性的音乐元素,指法上也运用了河南筝派多独有的演奏技巧,比如“扎桩”“游摇”等。由于河南戏曲在演唱时总会突出音头的咬字,所以这首乐曲在演奏连续劈托时,也非常突出音头的重音。《汉江韵》的演奏中非常强调左手的“以韵补声”,利用左手的“揉”“滑”“按”“颤”来起到润色旋律和加强河南地方性音乐的效果。这首乐曲欢快明亮、热情奔放,表现出来勤劳的河南人民对春天的喜爱和劳动时候的愉悦之情。
有4篇对《高山流水》演奏技法进行了介绍。《高山流水》这首筝曲有三个版本,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浙江筝派都有自己版本。河南筝派的版本源自于《老八版》,这首曲牌历史悠久,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在演奏手法上,右手遥指的时值有时候长,有时候短,密度大、音头强,表现出了“流水”;左手运用“速滑”的手法来表现“高山”。这首乐曲表现出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有1篇文章是对《闹元宵》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的。这首乐曲运用了大幅度的“刮奏”、连续性的“托劈”“按弦”“滑音”“双手交替大撮”和“琶音”,再结合曹东扶先生自创的集中指法,将闹元宵的“闹”烘托了出来。这首乐曲以鲜明的音乐形象描绘了闹元宵时候的热闹场景。
(五)关于河南筝乐与河南地域文化的联系的文献有2篇
两个方面来阐述河南筝乐与河南地域文化的联系。第一河南人的性格对于河南筝乐发展的影响,河南地区人民长期以农耕为主,自给自足的环境造就了他们淳朴、乐观的性格特征,这使得河南筝曲带有古朴淳厚的特色;第二,河南方言对于河南筝乐的影响,听过河南方言不难发现河南方言的“二声”和“四声”运用得较多,所以在筝曲旋律的走向中运用了许多“上滑音”“下滑音”,演奏中频繁的运用“上、下滑音”,听起来旋律的走向基本上和河南方言的走调是一致的。
(六)河南筝乐代表人物介绍的有3篇
曹东扶先生和王省吾先生都是河南筝派的代表人物。曹东扶(1898-1970年),男,汉族,河南邓州市白落乡曹营村人。我国著名的古筝演奏家、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国四大古筝流派之河南筝派奠基人,河南曹派大调曲子创始人。他的板头曲演奏技术精湛,强调左手的“韵”。曹东扶先生还对古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增强了古筝的表现力。
王省吾(1904-1968年),河南泌阳人,出生于音乐世家,其祖父王周南是“泌阳大调曲子”的初唱者,人称“王二胡琴”,精通古筝、琵琶、三弦、胡琴、唢呐等乐器,是《古筝独奏曲集》的传谱者,古筝演奏家、古筝教育家。王省吾先生也参与了古筝的改革,他同时也为收集民间音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七)河南筝派古筝曲创作对于近代筝曲创作的影响相关的文献有1篇
河南传统筝曲对于近代筝曲的创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采用河南筝派特有的演奏手法,使乐曲更加灵动。
(八)关于河南筝派传承的文献有6篇
筝派的传承和发展与每一位古筝演奏家的努力都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对于整个流派的发展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由最初的“口传心授”发展到现在的“学院派”教学。都离不开这些演奏家们的努力。他们不仅传承传统的演奏技法,还在传统演奏技法上进行了创新,使演奏更为成熟。无论怎样创新,大调曲子都是河南筝派有机发展和延续的组成部分。
本文对于2010-2016年河南筝派相关的论文资料进行了一个梳理,更好地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古筝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力量,希望在广大古筝演奏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古筝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1]王珣.河南筝曲与河南板头曲和鼓子曲[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1).
[2]吴倩.山东筝派、河南筝派之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3]郝晓红.山东筝与河南筝艺术风格比较[J].艺术评论,2010(5).
[4]薛亮.曹东扶古筝艺术探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5]吕婷婷.中国古筝山东、河南、潮州三大艺术筝派的传承[J].音乐生活,2010(6).
[6]张心心.山东河南两大筝派的比较研究——浅谈两派筝曲及演奏特点方面的相同之处[J].黄河之声,2010(2).
[7]周璐.我国南方筝派与北方筝派艺术风格的对比[J].大众文艺,2010(22).
[8]吕婷婷.中国古筝山东、河南、潮州三大筝派的艺术传承[J].音乐生活,2010(6).
[9]陆媛媛.河南筝派的艺术风格及演奏特征[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
[10]齐晗希.浅谈河南筝派[J].大舞台,2011(3).
[11]马姗姗.河南筝曲的音乐特征[J].大众文艺,2011(10).
[12]刘相君.浅谈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演奏技法的不同[J].大众文艺,2011(16).
[13]张庆华.浅谈河南弦索乐中的古筝音乐艺术——以河南筝曲《高山流水》为例[J].科技风,2011(3).
[14]蔡丹丹.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1.
[15]包春吟.浅谈中州筝派[J].成功(教育),2011(1).
[16]兰庆炜.河南板头曲传承研究——以传承人宋光生为个案[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1.
[17]云茜.浅述古筝流派的风格特点[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3(10).
[18]汪莎.古筝流派与民间音乐的流源关系初探[J].音乐创作,2011(5).
[19]佟桂影.河南筝派的演奏方法与艺术风格探析[J].黄河之声,2012(3).
[20]徐颖.河南筝的音乐特征及乐曲分析[J].大众文艺,2012(21).
[21]刘宇.河南筝曲《高山流水》两种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2.
[22]金亚迪.古筝五大流派艺术特点研究及其教学实践[J].大众文艺,2012(10).
[23]王丹.略论大调曲子对河南传统筝乐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3).
[24]王燮.古筝流变刍议[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2.
[25]李秋莳.简析九大筝派的传承关系[J].音乐生活,2012(8).
[26]刘芳.论古筝流派的价值体现与传承[J].湖北社会科学,2012(7).
[27]徐雅静.筝乐流派之比较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28]宋曼.河南筝派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法[J].教育科学论坛,2013(10).
[29]曹依依.河南筝的演奏技法和特点——以曹东扶先生所作《闹元宵》为例[J].乐器,2013(8).
[30]但丹.古筝主要流派及其风格特征研究[J].群文天地,2013(1).
[31]张晓璇.北方地域文化对北派筝乐的影响[D].太原:山西大学,2013.
[32]杜华一.从地域性文化特点看古筝的主要流派[J].赤子,2013(8).
[33]付娜.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J].艺术科技,2013(3).
[34]朱晨雯.河南筝曲《汉江韵》的演奏技巧[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35]胡融融.浅谈河南地域文化与河南筝乐的联系[J].音乐时空,2014(9).
[36]黄思佳.河南传统筝曲演奏风格与教学方法研究——以教授青少年学习传统筝曲《陈杏元和番》为例[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4.
[37]薛嫚.曹东扶先生订谱的板头曲技法特点和风格成因[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29(5).
[38]孙娇.论河南筝乐及其对近代筝乐创作的影响[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39]边疆.古筝的艺术流派[J].音乐生活,2014(9).
[40]杨梦.关于当代中国古筝九支艺术流派的调查[J].黄河之声,2014(18).
[41]詹皖.中国古筝的演变及其流派特色[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5).
[42]刘清明.由曹东扶的音乐作品观其音乐美学思想[J].兰台世界,2014(2).
[43]王盈.河南筝派的传承发展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44]王建.浅谈中州筝派的演奏特点[J].艺术教育,2015(11).
[45]王昆普.大调曲子对河南派筝乐的影响探究[J].音乐探索,2015(4).
[46]芦阳.传统筝派作韵技法研究[J].艺术教育,2015(12).
[47]吴琨.各派筝曲〈高山流水〉的比较分析[J].大舞台,2015(4).
[48]何依璇.南阳地区板头筝曲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J].音乐时空,2015(5).
[49]冯彬彬.曹东扶大调曲子艺术特征[J].中国音乐,2015(3).
[50]钱源源.河南筝曲地方性风格及其成因之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51]王帅.南阳板头曲中的古筝艺术[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6.
[52]袁姗姗.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J].戏剧之家,2016(17).
[53]苏杭.王省吾《古筝独奏曲集》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6.
[54]周海媚.南阳筝乐自然生态特征浅论[D].贵州:贵州大学,2016.
[55]王新如.浅谈古筝流派的风格特点[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9).
[56]欧海群,姚惕.论古筝主要流派与风格特征[J].黄河之声,2016(12).
[57]冯彬彬.曹东扶的筝乐教育思想[J].乐器,2016(3).
[58]韩笑.古筝《高山流水》流派风格论——以河南、山东、浙江为例[J].焦作大学学报,2016(3).
J60-5
A
徐萌菂(1992-),女,汉,河南人,硕士研究生,新疆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