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沫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浅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咬字吐字
那 沫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音乐与语言共同构成了声乐艺术,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特色鲜明,两者具有共性与个性,但两种唱法都应注重掌握语言的正确发音,吐字清晰明确,声情并茂,做到字正腔圆,使歌唱更加柔和清晰,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音乐更好地表达作品中的情感与思想意义。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咬字吐字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具有共性与特性,两种唱法共鸣位置与咬字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是由于口腔中咬字吐字的方法与位置有所不同。本文首先分析了咬字吐字对于歌唱艺术的重要性,继而分别探究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咬字吐字的不同之处,针对两种唱法咬字吐字的方式进行探讨,对于两种唱法互相吸收、借鉴、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歌唱艺术的完美展现离不开语言,除少部分歌曲中先设定旋律后填词,通常大部分歌曲中的旋律是根据语言内容进行设计创作的。声乐艺术是由语言和音乐共同构成的,传递作品丰富的感情色彩,可以说声音辅助歌曲表达语言意义,语言包含一部作品中的主要思想内容,而声音负责将语言清晰完美地表现出来,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我国传统民族唱法提出“字是骨头,韵是肉”的观点,美声唱法则秉持着“音乐之中,歌词为先,节奏次之,声音居末”的标准,两者同样注重元音辅音在发声时的完整性,两种唱法都非常重视语言对于声乐艺术的作用。
歌唱艺术用语言来打动观众,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它具有独特的艺术形象,通过音乐的方式传递思想感情与深刻含义,使观众在欣赏的同时获得精神放松与享受。因此为追求更完美的艺术成就,要求歌唱者除了具有优秀的音乐素养与技能以外,还需准确地把握乐曲中的旋律、力度、音调,并且能够清晰圆润地发音,这就需要学习咬字吐字的技巧。明朝戏曲家魏良普曰:“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 板正二绝,腔屯为三绝”,可见在古代人们已认识到咬字吐字的重要作用。歌唱课程中十分注重语言的训练与应用。
著名歌唱艺术家兰佩尔第在其著作中写道:“一个歌唱者,要想达到更完美的艺术成就,应把掌握正确的咬字放在第一位。漂亮的咬字促进完美的歌唱艺术的呈现。”如果在唱歌时咬字发音不准确,甚至含混不清,听众难以辨别语言,难以理解歌词含义,旋律歌声再完美也没有用。因此要想把完美的歌唱呈现给观众,首先要让观众听明白歌词内容,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在美声唱法的咬字吐字过程中,着重强调元音的完整与连贯性,对咬字的准确度要求十分严格,规定咬字力度恰当,圆润轻巧,与旋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其中在高音、低音与中音转换的过程中要做到不能僵硬、柔和过渡、注重美感。美声唱法中的咬字吐字受意大利语等其他外语的影响,意大利语音律平稳、节奏鲜明、音调清楚,每个音节腔调圆润均匀,在意大利语的发音中所有元音必须响亮清晰,元音结尾带有明显的重音感觉,意大利人在平日对话便十分夸张,意大利歌剧极富有特色,这样的扩张发声能够扩大歌唱所需的空间,帮助发声明亮清晰。美声唱法要求母音的转换和咬字的唇舌不能影响旋律,字正腔圆,与旋律融为一体。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能够帮助演唱者圆润清楚地咬字吐字。
德语是一种逻辑性、秩序性较强的语言,许多演唱者认为德语歌唱难度较大,语言难以连贯,音调复杂,由于德语的辅音较多,有些辅音在其他外语中不存在,且德语发音没有规律,因此在歌唱时较难保持语言的连贯性,而且想要清晰地发出长段辅音难度较大。从结构上说,德语更接近于英语的发音方法,二者都属于日耳曼语系。德语具有较为独特的歌唱风格,单词之间的词尾及辅音都需清晰地唱出来,相比较意大利语和法语来说,德语张口度较小,共鸣位置低,与汉语拼音相似度较多,但发音方法不等同于汉语。
在演唱法语歌时,歌唱者应注意清晰圆润地发出元音,嗓音位置靠前,与唱意大利语较为相似。法语中有六个元音字母,这几个字母后口腔通常不需要打开,张口度较小,为保证歌声纯正向量,因此在演唱的时候应有力地打开后口腔,将上腭拉起声位略靠后些,平日练习应注重保持正确的发音方法。
美声唱法要求母音音色要保持一致性,在歌唱时确定声音发声位置与母音发声的响亮度保持相同,不能出现母音不一致的现象,例如有些母音低沉靠后,有些却提前响亮。美声唱法注重声音音调,当唱到高音部分时,会采取忽略某些咬字、降低母音响度的唱法。美声唱法中的母音发音较为靠后,因此美声唱法中的母音不能跟随子音发音部位进行移动,而是在子音完全发出后迅速回到母音发生的位置上,这就导致咬字过程中,声音通过唇舌和牙齿迅速回到口咽的部位。美声唱法的咬字吐字和发音的差异性,在汉语发声中更难以解决,由于美声唱法中的咬字吐字是由发声决定的,在保持两者一致下进行发音吐字。如要保持一致,就需要先打开共鸣腔,为获得更完美的音律会采取把语言融合在共鸣腔的方法。由于汉语与欧洲语言在发音等方面上存在差异性,因此在歌唱过程中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有的歌唱者过分注重咬字,导致咬字太过生硬,不能完美圆润地呈现旋律音乐,严重影响了乐曲的连贯性与流动性,而有的歌唱者忽略咬字吐字的重要性,过分重视声音的美化,结果出现吞字等现象,在歌唱的时候,有些歌词模糊不清,不甚清晰,对语言清晰度打了折扣。以上两种现象都会对歌唱造成消极影响,因此把握好咬字吐字与音乐的协调性,才能达到更高的艺术成就。
中国的民族唱法是由戏曲、地方民歌等音乐艺术种类演变而来,吸收融合各种风格的特色,创新发展成现当代的民族唱法。传统的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最大的差异性在于民族唱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中国民族唱法会伴随着形体表演,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强调民族风格特色,音调洪亮宽阔。民族唱法要求“字正腔圆”。咬字、吐字要清晰,咬清字头,唱清字腹,收准字尾。民族唱法相比美声唱法更注重语言的重要性,主张声韵圆润、腔调平衡。唱声入耳清晰,留有余味。我国汉语在长期实践中已总结出了“五音”“ 四呼” 及咬字吐字的三个因素结构,“ 字头”“ 字腹”“ 字尾”的咬字吐字规律。
(一)字头(声母)
歌唱中的咬字主要说的是字头,字头是指发音开头的部分,咬字则要经过唇舌齿喉等发音的器官,唱字头时要做到不会阻碍唇舌的灵活性,唱得轻巧简短,力度恰当,同时利用声母的阻塞作用把声调移到准确的地方。汉字发音大部分通过辅音开头,每个汉字都有不同的发音方式,注重字头声母音调的准确性,发音时应用力准确,做到有力圆润,清晰明确。依照字领腔行、腔随字走的规则,依字行腔进行发声。汉字中的字音大多不会对声带产生作用,因此字头在发声时时间较短,较为轻盈,但不能因此忽视字头的作用,在发声时力度均匀,不能咬得过紧或者过松,如果字头咬得太松,会导致整个字吐音不准确,使得汉字发音走样,如果字头咬得太紧,会导致后续韵母字腹的发音,这两种情形都不利于歌唱,影响歌曲思想感情的传递与表达。
(二)字腹(延长字腹)
字头由声母组成,字腹与字尾则是由韵母组成。字腹是字音的韵母部分,字腹在歌唱语言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歌唱时字腹的吐字时间较长,占据整个字的发音主题,有的字只有字头跟字腹,因此在歌唱时字腹的发声应进行适当的加长,做到圆润均衡。字腹对于声音的连贯、完整、圆润性等方面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关系到字音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音乐曲调常常会延长母音,起到抒情、感化、绵长的作用,母音发声的力度、音色、响声具有一定的艺术意义,这都由字腹的发音来完成。字腹是需要张大口腔开合度进行发声,并依靠基因与共鸣,因此在歌唱过程中应注重喉咽部的发音方法,加强字腹的延长与共鸣,口腔开合度应恰当合适,唇舌僵硬、口齿不清都会影响字腹的发声,并且要保持良好的口形,均匀、有力、均衡地发声。
(三)字尾(归韵)
字尾是字腹的收尾,同时为下一个音节的发声做准备。字尾是单字发音结束的最后部分。在单字发声中字尾的发音所占的时值很短。因此在字腹发声的过程中,要注意字腹的时长,不能过长或过早,如果过多占用字尾归韵的时间,会导致无法收声。单韵母的字不需要收音,只要元音发音准确即可。如果收声过早,则会导致气息不足,字与字之间连接不顺,影响听觉感受,破坏了歌唱的完整性与连贯性,甚至会模糊词义,导致听众理解失误,因此韵尾必须在音符时值的最后才收声。汉语文字博大精深,每个字都有不同的发音方式,收尾部位也不相同,
字头、字腹和字尾的发声缺一不可,三者互相依存,字头简短轻巧,字腹适当延长变化,字尾连贯有序,要想发好一个完整的音节,就必须协调好三者的发声,灵活运用,准确地向听众传递语言内容,呈现丰富的思想感情与含义。
声乐艺术具有独特的歌唱规律,将音乐与语言相融合,在歌唱时掌握正确的吐字咬字,把握好每一个音节的力度,使声音清晰明确,出声柔和有力,声韵干净利落,前后字连接圆滑,做到抑扬顿挫,歌声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能够进一步提高歌唱水平,将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更完美地表达出来,达到更高的歌唱艺术成就。
J616
A
那沫(1985-),女,吉林长春人,硕士,毕业于意大利莱切音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声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