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女总理默克尔的成功之道

2017-01-24 07:22张松旭
中国领导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政治家科尔默克尔

◎张松旭 董 晗

德国女总理默克尔的成功之道

◎张松旭 董 晗

默克尔连续三届当选联邦德国总理,成为当今著名的女性政治领袖。深刻分析其独特的性格特点,总结默克尔的成功之道:以无私对非难,以低调显卓越;以原则对感恩,以求和获赞誉;以“无为”求“有为”,变弱势为强项;以柔情显本色,以挚爱赢尊重等,对各级领导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默克尔;非典型;领导者;成功之道

如果为当今著名的政治领袖编写传记,那么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定是典型的教材,因为她不擅于同媒体打交道,也不是那种魅力四射的“明星政客”,在她身上看不到领导人那种具有魄力的、果断决绝的气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相貌平平、低调内敛的前东德女人,三次当选为联邦德国内阁总理,随之成为欧洲的领袖。对女性领导来讲,默克尔的成功之道,很值得借鉴。

一、以无私对非难,以低调显卓越

初入仕途的默克尔,给人的印象是矜持和不苟言笑,有时甚至显得拘谨和腼腆。2000年4月,默克尔在埃森党代会上,当选为基民盟主席。但当时许多人并不看好她,甚至有人认为她不过是一个靠他人提携而走上权力巅峰的“政治花瓶”,或者是一个临时收拾“烂摊子”的过渡人物。特别是党内一些新生代政治家,私下里都在打着取而代之的如意算盘。然而,默克尔并没有把精力用在取悦党内大佬和整合党内集团利益上,而是提出“我愿为德国效力”的口号,表明心迹,从思想上统一全党认识,消弭歧见。此举不仅彰显出境界胸襟的“高大上”,也让那些存私心的政客们相形见绌。默克尔不仅这样说,更是这样做。时时处处事事以国家的利益为最高追求,她的作为逐渐赢得党内多数人的支持,博得德国民众的好感;她那拘谨和腼腆的性格,甚至被看成一种特点和优势。

2005年11月22日,正式当选为德国第一位女性联邦总理。当选总理后,默克尔在行事作风上,依然故我,不走寻常路,保持一贯的低调和内敛,不求出镜,不搞排场,不靠说教和文宣彰显主张,而是靠脚“说话”,通过一步步、一点点的行为,展示她的理想与信念。

2007年8月28日,默克尔访华期间,下榻在南京索菲特银河大酒店的普通套房,吃早饭时,她谢绝了工作人员的服务,坚持自己到自助餐台取食物,并亲手切割法式长棍面包。当时一不小心把麦片面包掉在地上,她不让赶过来的餐饮经理帮忙,而是自己将面包捡起,放回自己的盘中,坐下来津津有味地吃起来。默克尔总理低调自然的动作、谦和朴实的态度,赢得中国网民一片赞叹。

事实上,正是这种不作秀,不张扬,默默无闻,却又执着坚定的信念,让默克尔“无心插柳柳成荫”,赢得一片赞誉,并声名远扬,更加助其在德国政坛不倒。

二、以原则对感恩,以求和获赞誉

当初,作为政坛上的后起之秀,默克尔背后也有大佬力挺。默克尔的“伯乐”,正是著名的德国前总理科尔。在两德统一后的第一次大选前,默克尔就得到科尔的青睐,科尔视其为“潜力股”,并给予无私援助和道义支持。默克尔也因此成功地获得了格里门选区的直选席位,成为联邦议员。不久,又被科尔选入内阁,在德国政坛中崭露头角。

正是在科尔的关照下,默克尔才在基民盟内平步青云,因此,称为“科尔的小女孩”。科尔对默克尔,可谓有知遇之恩,然而,就是这么一对情同父女的政治盟友,在基民盟收受非法献金的问题上,默克尔不偏袒,不遮掩,敢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带头与科尔划清界线,默克尔没有借口感恩而丧失原则,没有借口“师恩永驻”而为科尔百般辩解。但正是她刚正不阿,不图私利的举动,为自己赢来了尊重,并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红利。德国民众没有人为此责骂默克尔,他们深知,国家利益至高无上,是对政治家的基本要求;知恩图报,则是对平常人的道德体现。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卷入漩涡中政治人物必须具有足够的情商智慧。以原则对感恩,不是不讲感情道德,而是对不以情感影响原则,不以个人私利干扰公众利益的最好取舍。一码归一码,这方面,默克尔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

其实,默克尔并不是一个不讲感恩的人,不是一个“铁面无私”的“冰块”和“冷血动物”,而是一个能审时度势,能屈能伸的政治家。她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对科尔的感谢和知遇之恩,并一直寻找机会与科尔和解,向科尔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所作所为,并试图取得恩师的理解。默克尔认为,和解,非一定只有男性政治家才能做到,女性,一样可以做到。为此,她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不矫饰,不做作,一次又一次向科尔表达和解之意。最终,默克尔成功地化解了与恩师的矛盾,取得了恩师的谅解。正是公正无私,恩怨分明,进退有度,国家利益至上原则,使得朴实无华、性格内敛的安格拉·默克尔,在德国政坛变得卓尔不凡。

三、以“无为”求“有为”,变弱势为强项

默克尔给人的印象好像就是一个常常忘记了讲话提纲的人,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默克尔的弱点就是不同于一般的政治家,她没有口若悬河的演讲口才,没有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应变才能。一句话,没有足够的“气场”。但默克尔偏偏选择不走寻常路,顺势而为,变弱势为强项,化腐朽为神奇。

默克尔平时总是克制自己的情绪,深知“沉默是金”的道理,因此,力图以“无为”求“有为”。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她从不会大发雷霆,表达气愤的方式就是冷淡。如在一次会议中,默克尔对一些数字和事实不甚了解,于是向一位官员请教,但此官员不着边际的回答让默克尔很不满意。“真是一番了不起的评论。”默克尔说话时脸上挂着嘲笑的表情,语气中尽是讽刺。官员的脸先红后白,剩下的时间里他一直呆坐在那。会议结束后,默克尔走向官员,对他说:“你回答得没错,只是对我毫无帮助。”说话时,她的表情温和而友善,言语间充满着安慰。这时,那位官员才仿佛又活了过来。虽然性格略显犹豫、迟疑,但作为一名政治领袖,默克尔深谙个中道理,那就是不把事情闹得太僵,以“无为”求“有为”,不走寻常路。既准确表达意见,又适时给别人台阶下,刚柔相济,恩威并施方为上策。

默克尔善于变弱势为强项。面对刁钻的提问,往往会摆出一副非常难看的脸孔。她眯起双眼,双唇紧闭,由于太过用力而让嘴唇显得没有一点血色。然而等到回答问题时,她的态度却又变得非常友好,即便是遇到富有攻击性的问题也不例外。接触过的她的政治家都讲,和默克尔交流,遇到敏感的政治话题,她的面部表情总是很让人费解,就像她的大脑和脸部动作无法很好协调一样。她自己也知道这点,被问及此事时,默克尔回答说:“这就是我原本的样子。”正是这种“原本的样子”让默克尔掩饰了自己不善言谈的劣势,规避了政治场合“言多必失”的风险,客观上也显得独具特色,与众不同。可以说,默克尔在困境中走出了便捷,在平凡中彰显出了传奇。默克尔从不张扬,但却是一个善于扬长避短的人,是一个优秀的中间派,这样就能拉拢住每一个人,这正是她成功的关键。

四、以柔情显本色,以挚爱赢尊重

默克尔是驰骋世界政坛的女性政治家,给人的感觉是,日理万机,即便有些闲暇,也是和其他政治家们,纵论世界形势,探讨国际战略。但默克尔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她常在政治家与家庭主妇之间实现华丽转身,让世人侧目。

生活中,默克尔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给丈夫阿希姆·绍尔准备早餐,好让他在出门前有美味可口的食物填饱肚子。“准备早餐这件事”,是她2011年7月在从尼日利亚飞往柏林的飞机上讲的。在与尼日利亚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的一次午餐中,默克尔问他会不会自己在家做饭。乔纳森身为堂堂大总统,一个彻头彻尾的大男人,怎么会干做饭这种事?但默克尔却说,她很喜欢烹饪,会为她的丈夫准备早餐。乔纳森听后起身举杯,说:“尼日利亚女性应当以德国总理为榜样,每天清晨为自己的丈夫准备早饭。”

尼日利亚总统大概不知,默克尔回到家里,就是不折不扣的家庭主妇,她最喜欢的事情,正是为丈夫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为此,她时常评价自己的厨艺:“我的丈夫很少抱怨,他唯一抱怨的事情是他喜欢的蛋糕中太少面包屑。毕竟,他是面包师的儿子。”默克尔还透露:“我是个充满激情的园丁,我在自己的花园中种蔬菜。尽管数量不多,但足够偶尔做顿饭。”

她深爱在大学从事化学研究与教学的教授丈夫,深爱自己的家庭,在丈夫面前柔情尽显,两人谈得最多的是家庭琐事。默克尔十分尊重丈夫,并且竭力保护丈夫,因此,凡是关于她个人的报道提到她的丈夫和继子,都让她很恼火。在她眼里,丈夫是个教授,应该有一个安静的教学、科研环境,而媒体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让丈夫的名字人尽皆知,实在是太糟糕了。

尽管绍尔和默克尔的行事风格大相径庭,但是外界公认这对夫妇相处得非常默契和融洽。有时,人们见到夫妻俩在柏林市中心“博夏特”饭馆相会。两人相聚时,多半是默克尔滔滔不绝地讲,绍尔默不作声地倾听。此时,一个是款款深情的妻子,一个是豁豁大度的丈夫,和谐的场景,全然没有了冰冷的政治和严谨的讨论。谁能说,默克尔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呢?不也正是这种真情流露,适时的角色转换,让她赢得了更多德国民众的尊重吗?

(本文作者: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江生亮

F592.7

A

2095-7270(2017)07-0076-03

猜你喜欢
政治家科尔默克尔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科尔摩根伺服在数控钻铆机床中的应用
真假爱人
特蕾莎·梅——英国版“默克尔”
周公作礼
挽衣留谏
科尔:“走出去”带动纺织业升级
政治家与鞋 ——艾马德(约旦)▲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节日聚会 开怀畅饮
默克尔即将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