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在《2016―2017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7-01-24 07:22李殿仁
中国领导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斗争挑战战略

◎李殿仁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在《2016―2017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李殿仁

国际战略格局是动态、调整、发展和变化的,是各种国际力量互动、对冲、斗争直至达到平衡的一种状态。应充分把握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动态新特点,分析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思想认识、能力素质、作风建设、军事斗争上必须作好全方位的斗争准备,才能赢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国际战略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机遇与挑战;斗争准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这一论断是党中央在综合深入考察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发展大势基础上作出的,“这句话涵义是很深的”。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一论断,对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强的战略指导价值。

一、充分把握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动态新特点

国际战略格局从来都是动态、调整、发展和变化的,是各种国际力量互动、对冲、斗争直至达到平衡的一种状态。从政治因素看,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两极格局。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一超多强格局取代两极格局。此后,一超与多强、单极与多极之间一直在围绕世界新格局的主导权而斗争。新世纪以来,“9.11”事件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加上美国在中东发动的两场战争,使美国整体实力在下降,处于衰而不落的状态。美国主导和影响世界的能力在下降,特别忧虑和担心别国挑战它的霸权地位和国际秩序主导权和管理权。尤其是特朗普上台,提出反全球化、反权势的口号,打出“美国优先”的旗帜,大国强国角逐发力日益活跃,呈此消彼长之势,加速了当前国际秩序的分化重构,推动着全球战略格局的深度调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日益成为新型国际战略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

从经济因素看,从西方工业革命到21世纪经济危机200多年的时间里,强势的资本主义一直主导着全球分工格局,固化了旧秩序下的资源配置,在带动全球经济繁荣的同时,形成了西强东弱、资强社弱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当前,旧的经济格局和经济大循环被打破,世界经济正在由发展期快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各个国家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力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谋求经济发展方式新转变,力争向产业链上游攀升,呈现出“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态势。全球经济重心正在由西方转向东方,由美欧转向亚太。据有关资料介绍,2016年全球GDP增速仅为2.3%,而我国的GDP增速为6.7%,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多,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发动机”。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到2025年,全球经济重心将像公元1000年时那样回到远东,不过要向北偏移很多。确切一点讲,指的就是中国。到那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总之,全球性的政治与经济两大因素的发展变化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使得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转折点上,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全球已进入“不确定性”时代。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这是最大的国际特点,是必须加以考察的重大国际因素。但是,不管别人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答应不答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正在以“四个自信”的姿态挺进世界中心。正如中央讲的“三个前所未有”的科学论断,即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就在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的坐标上清晰地展示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当代中国人尤其是理论工作者,不能“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们有责任积极研究并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出中国好声音,这是我们的时代担当。

二、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处于“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把握时代脉搏、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从外部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加上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呈现出深不见底的态势,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处于“深度互动”之中;从内部看,中国进入新常态下改革与发展的攻坚期,“行进中国”已经到了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关键的决胜阶段,承载的压力空前增大。国内国外一些人士不断质疑,中国是否还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之中?是否进入了发展的高风险期?这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予以澄清的重大问题。正是基于对这样一种认识的回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同时强调“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3]这就在肯定战略机遇期的同时,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其内涵的深刻变化在哪里?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是就在于挑战和机遇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在持续增大,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讲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说它最好,因为它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世界给中国的机遇确实增多了;说它最坏,因为它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的难度也确实加大了。二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增强,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运筹能力的日益提高,当代中国应对和驾驭国内外各种挑战的能力在逐渐增强。这意味着,中国化挑战为机遇的能力在增强,中国的机遇更多了。总之,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内涵在变化,但并没有失去;是正在变得更加于我有利,是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大好时机。在这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内我们可以大有作为,也必须大有作为。

就机遇来讲,可以列出若干条,最大的机遇,就是“大环境、大趋势”这六个字上。“大环境”指的是,我们有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没有和平这个大环境,在战乱动荡中讲发展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要看到,这个大环境不是天赐神赋的。有些国家、有些人千方百计要破坏这个大环境。由于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有效地遏止了战争恶魔,维护了这个大环境。“大趋势”指的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际力量的对比,持续朝着于我有利的方向发展。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资本主义基因型、制度性的天然缺陷日益显现。比如,西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已经失灵,凯恩斯主义也无力妙手回春,福利制度难以维系等等。西方不少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质疑自己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普世价值和传统观念,如搞颜色革命经常用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多少年来西方人对此奉若神灵,实际上已是不灵的东西,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集体性的信仰危机。这就是为什么欧洲分裂、苏格兰脱英、英国脱欧、美国社会撕裂的主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经过90多年的奋斗,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历史任务。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各项工作和全面建设都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在健康稳步发展,中国这头雄狮早已昂起头来,而且是一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热爱和平的狮子,中国的腾飞正在实现。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历准备、发展、起飞和冲刺四大阶段,现在正处于从起飞向冲刺阶段的历史性跨越,这是无法阻挡的“大趋势”。中国在全球颓势中强势而起,逆袭而上,由原来的追着走、跟着走到现在领着走,由规则的遵守者转变为规则制定的参与者。

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中国模式、中国主张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广泛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深刻表明:在制度和道路选择问题上,不是西方是最好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国的命运以及它在世界中的角色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手里。比如,以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为标志,中国已坐上“全球治理”舞台的主桌,引领全球治理变局,备受世界关注。在今年1月17日的达沃斯论坛上习主席纵论“中国策”,这是有史以来东方社会主义大国领导人首次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论坛的发言。在目前高度不确定性的世界格局下,中国以全球化倡导者、多边主义维护者、自由贸易推动者与世界和平捍卫者的角色向世界提供了“确定性”。尤其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鲜明地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即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好,也要让世界好。这绝不是一些西方国家的零和博弈思维,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下大同的和合思维,也与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如出一辙,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使人成为“完整的人”“真正的人”“自由的人”[4]。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一经提出,就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广泛认同,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同时,中国在理论上有力地回应了特朗普关于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的主张,给世界送上一条最急需的“安全带”,使各国吃下了“定心丸”,有了“主心骨”。中国自信地展现了全球领导力,给世界带来了中美角色反转的观感,这是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从未有过的。当然,这样的机遇不是坐着等来的,也不是别人主动送上门来的,而是通过积极斗争才能获取的。

就挑战来讲,可以断定,中国越往前发展,来自国际的挑战越多。首先是守成大国对新兴大国的挑战。长期以来,中美两国存在着意识形态之争、国家利益之争和国际社会主导权之争。如今,世界上其他国家和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只有中国和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而且呈现出高速逼近美国的态势,这就使得中美两国共同面临着 “修昔底德”陷阱的考验。现在的中美关系越来越呈现出“两加”局面,即合作在加强,竞争在加剧。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美两国会较量中磨合,博弈中合作,斗争中发展。可以想象,中国越往前发展,美国对中国“铆的劲”会越大。这种挑战可能要伴随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全过程。其次是挨骂的挑战。中国日益发展壮大,越来越自信,西方一些国家却步履维艰,面临着“西式困境”和不确定性,信仰信心不断受到质疑。他们绝不甘心社会主义国家挑战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会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企图颠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即使心理认可我们,嘴上也不会承认,那就只能骂我们,向我们泼脏水,暗地里给我们使绊子。大国定力是大争之世的定海神针,作为走向复兴的大国,我们要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战略定力。再次,亚太周边国家带来的挑战。其中大部分国家心态是矛盾的,既希望搭中国便车使自己发展起来,又担心中国发展太快给自己带来威胁。他们采取的是骑墙战略,利益均沾,即经济依华,安全靠美。在安全问题上会追随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布势,消耗我们的战略资源,对中国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干扰。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外部挑战外,党还面临着“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和“八大斗争”(争夺资源、货币战争、争夺市场、意识形态斗争、领土争端、反腐败斗争、网络斗争、反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的考验。所以,在我党进行的“新的伟大斗争”中,无论是斗争对象,还是斗争形式,是全面多样的,既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既有党外的,也有党内的;既有经济、政治的,也有文化、社会的;既有看得见的敌对势力,也有摸不透的敌特分子;既有有形的挑战考验,也有不可预测的风险危险。简而言之,处处可能是斗争的“战场”。总之,诸多挑战对党的生死存亡、对国家的主权安全、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对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重大关联,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来形容丝毫不为过。这就决定了我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必须”二字上,必须进行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丝毫含糊不得。所以,全党应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精准把握机遇,有效应对挑战,科学破解难题,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不断推进。

三、赢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必须作好全方位斗争准备

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准备。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筑牢信念的压舱石,是做好全方位斗争准备的根本前提。经过近百年的奋斗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形成了制度体系、道路体系、理论体系和文化体系。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的主脉,是根本的体系。四者以其严谨的逻辑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日益显现,这是两种主义斗争以来的一个新特点。1956年毛泽东同志指出:“进入21世纪,中国的面目要大变,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5],有的人已经觉醒了,有的人在质疑、观望和茫然。在这个问题上,一方面,加大对全社会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讲清楚走这条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光明前景,使全体人民筑牢信仰,坚守信念、强化信心,不断增强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定力。另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展开积极斗争,激浊扬清,澄清是非,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创造良好氛围。

二是能力素质上的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于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这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所谓的“新”和“高”是指,在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基础上的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铁一般的执行能力等等。不管什么能力素质,归根到底就一条,就是要善做善成,积小成为大成,把我们想办的事办成。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核心习近平同志以非凡的理论创新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韧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把握时代大势,回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战略和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一个新境界,为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就要求全党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能力素质要跟得上习总书记的节奏步伐,跟得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跟得上党中央的决策战略部署,确保能攻得上去,拿得下来,完得成任务。我们经常强调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但不能停留在空洞的表态上,体现在自身的能力素质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成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五大发展理念的行家里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赢取未来的关键。

三是作风建设上的准备。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自身能力素质过硬外,还要作风过硬。党的作风建设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正因为如此,党的历任领导人都把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上,当作党的生命工程来抓,亲自推动。从本质上讲,作风建设属于党同自身的矛盾和问题作斗争的范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必须决战决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是以八项规定入手,以作风建设开局的。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习总书记在不同阶段、不同场合,围绕作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先后作出61次重要批示指示,政治局43次开会专门部署改进作风。经过近五年的正风肃纪和反腐倡廉,辅之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最突出的标志就是,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作风建设与我们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与我们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要求相比,还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所以,中央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更没有什么纸牌屋,归根到底是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四是军事斗争上的准备。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最保底、最靠得住的斗争准备。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着眼世界发展大势,坚持把国家安全放在当今世界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思考,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运筹,提出了“三个重大危险”[6]的战略判断(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被打断的危险)。这为中国的新军事斗争准备打开了更为广阔的视角。虽然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尚未明显成形,但种种迹象已显示出“示强好斗”的态度,中美虽然不会爆发全面对抗,但因局部争端擦枪走火的可能性还不能排除。所以,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同时,争取中美关系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做到斗而不破。环视周边,中日关系面临考验,中韩关系节外生枝,朝鲜半岛阴晴不定,台湾问题充满变数,南海问题悬而未决。在中国国家安全压力如此大的情况下, 习总书记向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7]“中国的发展,为亚洲和世界带来的是发展机遇而不是威胁”[8]。中国致力于同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同周边国家奉行“亲诚惠容”的相处之道,致力于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夙愿,但总有那么一些带着有色眼镜和花岗岩头脑的人渲染“中国威胁论”,甚至挖空心思地威胁破坏中国的国家安全,干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好局面。中国不去威胁别人,不信邪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因此,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人民军队坚定按照习主席的指示要求,心无旁骛地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军队调整改革,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升应对各种复杂斗争的能力和本领,做到能够在关键时刻有关键作为,有效应对各种国际变局,更好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坚强柱石,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单行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2015年10月30日。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新华网,2015年11月3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1/03/ c_1117027676.htm。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9页。

[5]《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6-157页。

[6]《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人民日报》2014年4月16日。

[7]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9月3日,《人民日报》2015年9月4日。

[8]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10月4日。

(本文作者:国防大学原副政委兼纪委书记、教授、中将军衔)

责任编辑:李冬叶

D616

A

2095―7270(2017)07―0006―05

猜你喜欢
斗争挑战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第52Q 迈向新挑战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