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TURNER
磨剑十年,本田终于宣布NSX大功告成,也是时候查明这件体现本田一派工程火候的示范作到底是对手必欲除之而后快的肉中刺,抑或只是白费多年空等待的蜡枪头。
IndvCar传奇暨NSX开发车手达里奥·弗兰基蒂(Dario Franchitti)转瞬之间已掩至Thermal Raceway大直路中段,一如所料绝尘而去。“你若想赶上他,可以试试在3号标距板刹车。”我所载的乘客好心建言。
几秒钟后,NSX高性能开发部总监Jason Widmer突然反口:“刹车点其实放在4号板也许更好。”作为旁观者清的建议,这一改口显然无助于鼓舞信心,反而叫我霎时间手足无措。幸好Jason领导开发计划的功力高于领航,NSX一下子便撤回不必要的速度和变速比,车头继而使出扭矩挪移大法,把我俩一举拉出弯角继续冲锋,尽管这一冲未能动摇达里奥大幅领先的优势。
当天下午较晚的时间,NSX又在大名鼎鼎的棕榈沙漠公路忙于吞吐风雷。这条景色怡人的公路视野开扬,尤其适合连消带打的快攻节奏,车手可以狠狠直捣弯心,然后比平常提前加油破关,NSX的前轮电动机自然会发挥妙用助你拐过弯角,再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摆脱弯口,整个过程不费吹灰之力,一试成瘾,多年开发果然没有白费功夫。
NSX这次投胎真是旷日弥久。九年之前,对,就在九年之前,本田宣布开发新一代NSX,并以自然吸气V10挂帅,其后因为经济情况急转直下而打消计划,直到2011年叉旧事重提,于2012年发表了有关概念作。接下来四年有何进展?不就是在长焦镜前露了几次脸,惹得网民诸般炒作。除此之外,NSX基本上只是作为超跑史上最“吊人”的话题原地踏步。
由于故事发展曲折离奇,就让TG在此略尽绵力拾遗补阙吧。话说最初本田提出V10方案,皆因此举符合公司当时重返F1舞台的大计。其后剧情却峰回路转,本田又一次退出F1,然后又一次宣布卷土重来。这些波折大可按下不表,但必须指出他们后来提出的V6混合动力方案,到头来还是与F1颇有渊缘。
本田最初认为V6应该采用自然吸气和横置布局,不过随着技术与时俱进,他们基于空间应用、重量分布和热力管理等方面的考虑,决定添置两台涡轮增压器,同时把发动机扭转90度。试想下达这道命令的人该如何自圆其说呢?“同志们听好。你们不是花了几年时间开发这辆跑车,悉心设计外形和理顺机械布局吗?其实呢,我们原来需要更多动力……”这样解释不是挺尴尬吗?
不过这番改动并非开发期拖得太久的遗害,而是出于一份根深蒂固誓要令作品十全十美的执着。
NSX现时搭载的3.5L双涡轮增压V6力能产生373kW,发动机和九挡双离合变速器中间夹着一个无刷电动机,以35kW和147N·m电气动力填补涡轮迟滞在低转速域留下的动力缺口,同时兼具发动机启动器功能,藉此降低整体负重。
车头那边另有两台共享一个离合器的内置式电动机,各自为一边前轮提供最多27kW,由是促成NSX的扭矩挪移大法,车尾那边则有赖一个限滑差速器瓜分动力。
三个电动机的电力一律来自一个锂离子电池包,电池包的部分电池以纵向方式藏在车体中轴,部分则横置于座椅下方,构成一个T字形阵式,并由V6和刹车能量再生系统负责充电。换言之我们谈论的对象,其实是一辆综合动力输出达到427kW,计算器处理能力足以令NASA羞愧脸红的四驱超跑。不过拜这些装置所赐,NSX的整备重量也相应增至1725kg,比V10四驱的奥迪R8还要重100kg,比诸法拉利488更多了四分之一吨。
造型是非常主观的玩意,但最初在日本创作,后来由本田洛杉矶设计室接手开发的NSX,一身线条简直锐似折纸艺术,无疑予人东瀛漫画和托尼·斯塔克合为一体的印象,主要用铝合金制造的车身宛如罩在骨架上的紧身衣,梳理气流之余还得兼顾电池和复杂混合动力系统的散热需要,只可惜这手散热功夫未能阻止我那个在“后备厢”熬了一个下午的手提计算器烧坏脑袋。顺带一提,这个后备厢原来足以容纳一只高尔夫球袋,前提是用户不介意七号铁杆略带焦香。
美国风影响所及也不限于造型。毕竟美国是新型NSX的第一大市场,所以开发工作一直以美国队伍马首是瞻,日后组装工作也会交由俄亥俄州的百人部队负责,意味着9挡变速器、后置电动机和其他混合动力系统将于日本生产,再越洋运往本田设于哥伦布的尖端制作中心(Performance Manufacturing Centre),与当地人手生产的V6合璧。在此不妨提供一个线索,好让大家对NSX生产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有一个基本概念——用尽所有产能的话,这支队伍一天顶多只能完成8台NSX,隔壁的雅阁生产线一天却可以交出850辆车。
可想而知,这款跑车涉及异常复杂的生产工序。以底盘为例,便是混合了多种物料的结构物,当中虽以铝材为主,某些好像悬挂固定点的关键位置却需要用特殊技术铸造,地板则以碳纤维制成。本田声称这副底盘比所有假想敌的筋骨都要扎实(他们提过的假想敌包括了R8、911 Turbo和458 Italia,NSX酝酿期之长可见一斑),却拒绝披露具体数据,对于空力效率或下压力也只字不提,只肯透露下压力“相当大”。考虑到NSX利用巧夺天工的扰流管道而非机关复杂的活动空力装置产生下压力,从而避免车身设计变得繁复累赘,这一点着实值得嘉许,尽管买家仍然可以额外添置碳纤维尾翼和造型更夸张的车头分流板。这些“补品”皆以哑光编织碳纤维制成,令NSX平添一分锐气,我是买家的话肯定照单全收。
当我靠近NSX,门把马上轻轻一弹迎宾。这扇车门既不懂天鹅展翅,也没有鸥翼噱头,设计思路但求“方便进出”,可是每次戴着头盔钻进去,我仍然难免一头撞上门框,所以这道方便之门不如说是相当“贴身”。
座椅精美舒适,承托力足以牢牢固定身躯。真皮车厢在光影交错的室内照明下饶富摩登气息,起伏如浪的笔触与车身内外呼应。我最关注的问题反而是用料,仿金属塑料居然比比皆是,某些常常触碰的部位却缺乏真材实料的风味,门把、换挡拨片和动态模式选择器尤其如是,难免有损车厢格调。
技术简介
动态选择器提供四种模式,分别是“Quiet”、“Sport”、“Sport+”和“Track”,车主大可根据自己的邻里关系把其中一个定为开车一刻的默认模式。比如使用Quiet模式,你就可以用纯电动方式静静离开家门。如能有节操地控制油门,电力大约够你跑上三公里。Sport模式会混合使用V6和电气动力,不过这是NSX最不讨好的模式,因为V6只会待在低转速域浅唱低吟,错综复杂的混合动力系统又会以相当着迹的手法介入。选取Sport+吗?NSX顿时显得龙精虎猛,第三代磁流变减震器马上绷紧神经,转向和油门反应更趋敏锐,整辆车显得更坚定,意图更清晰,从低转速开始提气的V6也一举摆脱了平板呆滞的唱腔,开始气运丹田眉飞色舞放声咏唱,油电合璧产生的强大推力堪与R8 V10分庭抗礼,换挡意到招到,还有g个变速比听候差遣,车手随时可以借着反复变招让V6徘徊在7500r/min红区。
走在棕榈沙漠公路上,NSX的下盘软功很容易叫人联想到迈凯伦650S,隐藏重量的效果更令我拍案叫绝,入弯之初虽有些微转向不足——大可视之为温馨提示一旦逼近弯心却阴阳调和恰到好处,车上每一部分都显得非常合拍,齐心合力发挥计算机精心计算的强大火力,以惊人速度吞噬柏油路,同一时间犹能予人充分协调感,让你见识到电气和内燃威力的合璧境界何其高超。这手功夫简直令我爱不释手,忍不住在这条公路上反复来回,贪得无厌地享受那股低转扭矩狂潮,领略混合动力系统的高明章法和由此而来的痛快速度。
不过要真正挖出NSX的潜能,还是需要移师至赛道。回到Thermal赛车场,工作人员马上为它换上额外选配的倍耐力Trofeo R轮胎。把模式选择器拨至Track,一个贴近胸部的排气活门立刻打开,进气声浪随之暴增25分贝。
达里奥的领先优势仍然相当明显,不过随着圈数累积,他的贡献以至开发团队的成果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在他带领下,我开始进一步试探NSX的能耐,继而发现可以利用那套附加的碳陶瓷刹车,超乎想象地大幅推迟刹车点。就算下手过了火,系统在下盘开始侧滑时仍然容许相当得体的甩摆幅度,直到最后关头才让电子保姆插手。这辆车掩饰体重的功夫,在大部分时候都非常出色,在弯心尤其功效显著,诀窍在于收起油门,让下盘调整好姿势,然后重新加油,让扭矩挪移大法立下奇功。
你更加关心四分之一英里冲刺吗?NSX的弹射起跑控制系统,是我经验中最平平无奇,却又最有效的同类系统,车手要做的只是在Track模式下用左脚钉死刹车踏板,把Dynamic旋钮拨向右边直到听得哔一声,便代表弹射起跑功能已然启动。接下来就可以催动油门,系统自然会把转速维持在2500 r/min。这时只要收回刹车踏板上的左脚,三台电动机便会同时发功把你射向前方。一待涡轮增压器进入工作状态,V6就会赶上来助拳,油电合璧一招见效,既没有车轮空转,离合器合上一刻也不会硬生生扯掉你项上人头,只有源源不绝的推力席卷而来。
一言蔽之,NSX“复杂而管用”,同一时间却又耐人寻味,实非在下始料所及。刹车、转向以至V6和三台电动机在分工上本来大有机会打断明快节奏,NSX却并无此弊。车手会学懂怎样顺应系统的特性,而不是与之角力,由是换来引人入胜的模拟质感。它是多年优化和测试的明证,是完美融合计算机演算和精制硬件的成果。
NSX把R8和488视为参考基准,可是说来奇怪,这对假想敌硬是有点不对题。驾驶NSX期间,我最常联想到的汽车反而是保时捷918。事实上g18和NSX颇有共通之处,两者同样开发多年,同样善于利用电子法术隐藏额外重量,同样代表着高性能汽车的崭新套路。超跑一向独沽一味讲究台型、声威、性能和剧力,NSX却另有一套。跟918以至宝马i8一样,本田用电子技术为驾驶境界添加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层次,大大增加7NSX的吸引力。更值得庆幸的是本田扬言“NSX并非终点,而是起步点”,可想而知好戏只会陆续有来。不过作为起步点,NSX已不枉你我望穿秋水苦候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