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下行期间,各行各业均承受不同程度压力,被衰退浪潮吞没的企业屡见不鲜。在管理运营的各种措施中,科学、合理的财务应对策略,对企业在经济下行期间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尤其如此。本文将通过对我国此次经济下行起因和特征的研究,着重论述上市公司在股权管理、资金成本、投资结构、现金流量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对上市公司在经济下行期间的财务管理,给以明晰的应对策略措施。
关键词:经济下行;上市公司;财务策略
当金融危机在2008年爆发时,本人曾探讨过出口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财务运作。时隔八年,当年的危机已演变成下行的泥淖。了解这轮经济下行与当年金融危机的不同之处,以及对本轮经济下行特征的探讨和对未来趋势的前瞻,并研究股权管理、资金成本、投资结构和现金流量方面的对应方略,有助于上市公司抗击衰退、图新发展,成为更加成熟壮大的企业。
一、本轮经济下行的起因及特征
(一)经济下行周期和金融危机的区别
1.是什么点燃了导火索?
经济下行周期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规律,越是自由化的市场越是如此。当市场经济经过一段繁荣期,并逐渐泡沫化后,随着原先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逐渐变得疲惫无力,资产结构开始出现分化,泡沫破裂,市场进入衰退下行周期。直至出现新兴增长动力,带动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兴旺—衰落—兴旺循环罔替的周而复始,不仅是经济也是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如上世纪90年代,日本在经过近20年的经济繁荣后,其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系开始逐渐不适应市场发展,开始向市场自由型经济体系转变。经济体系转变的震荡,加上金融泡沫的破裂和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导致的购买力萎缩,使得日本进入了漫漫的经济下行周期。
而金融危机是某个阶段因金融衍生品种或经济政策结构出现不合理的失控,导致金融经济链断裂,并产生危机。如美国的次贷金融泡沫破裂,使得房利美、雷曼兄弟等金融大鳄轰然倒塌,所引起的2008年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必然会引起经济下行,但不一定就会使得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也可能是经济上行周期的一个回档阶段。总体而言,金融危机的起因人为因素及可控性更大,而经济下行周期虽然亦有人为因素,但相对因素较少,且不可控性更强。
2.是战役还是战争?
正如上文所述,金融危机是引起经济下行的原因之一,并可能是经济下行周期的组成部分。但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周期的不同成因及性质,使得单纯金融危机的运行周期和经济下行周期的时间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金融危机是场战役,那么经济下行周期则是场战争。
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出经济循环周期的漫长波动。当然在此期间,会有小的经济周期波动组成部分,并不时出现金融、政治等危机的浪花。事实上古今中外,伴随着大国、朝代的兴衰,文明、经济也如波浪般跌宕起伏。
(二)本轮经济下行的起因及特征
1.知道为什么生病很重要
从国际角度讲,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导致这次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的导火索,全球经济的衰退,加之汇改造成人民币汇率升值,使得拉动我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出口大幅萎缩。在国内,三驾马车的另外两项投资和内需也出现了问题。金融危机爆发经济进入下行的初期,政府采取两批近十万亿的投资来拉动经济,但此举只是暂时延缓,而无法起到扭转性作用。前期大量货币的投入,也使得现任政府对大规模量化宽松的方式持谨慎态度,投资拉动效应递减。同时,之前拉动经济的内需,主要依赖房产和汽车需求的快速旺盛增长。但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的拐点出现,以及这两项需求的相对饱和,内需增长因子的推动作用亦在递减。加之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上涨,制造业失去了成本优势,导致销售减少利润萎缩。上述都是造成我国进入经济下行的原因。
2.了解症状才能对症下药
本轮经济下行具有广泛性特征。全球除美国在弱复苏外,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经济体如欧盟、日本、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国家均处于经济衰退下行阶段。尤其对资源出口高度依赖性的国家,在前期经济繁荣时,靠石油矿产等大宗商品的出口赚取大量外汇,国库充盈。但随着经济衰退需求减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暴跌,这些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急剧缩水。
就我国而言,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产能过剩、工业和投资增速放缓、之前经济粗犷发展中的弊端开始显现是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且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产业,如煤炭、铁矿、钢铁、水泥等。这些行业经济效益较往年普遍大面积滑坡甚至连续亏损,预计2016-2017年,这种局面会进一步恶化,去产能、去库存的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在金融层面,资产泡沫膨胀、杠杆高企、债务比率达到临界点的特征。充分体现目前经济面临实业去产能,金融去杠杆的难题。
(2)我国经济在随后两年里仍有继续下滑的可能,某些研究机构预测2016~17年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6.5以下,但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
从这些特征中不难看出:困境中存在着希望,汰劣图新才是发展出路。
二、上市公司的财务应对策略
了解了经济下行周期和金融危机的不同成因及特征后,就会明白经济下行期是一个相对不可抗且时间较长的衰退周期。这就要求上市公司有充分的应对策略,有图新变革的决心,有相对充裕的现金流,才能渡过难关并发展壮大。
(一)股权管理——在股权变动中寻求利益
股权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防止恶意收购和兼并
在经济下行期间,股市往往会进入下跌通道。股价的大幅下跌,给予虎视眈眈的资本鳄鱼,以更低成本进行收购和兼并的机会和更强的欲望。上市公司若不关注和做好股权管理,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举牌,大权旁落。最近典型的案例,就是万宝的股权之争和撕逼大战。
2.利用市值变化增加财务弹性
即便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也不会呈直线型下降,螺旋震荡在所难免,同样,股市也不会只有下跌没有反弹。利用股价的起伏和市值的变化,可以进行不同方式的操作,从而增加财务弹性。
首先,可以适时进行增持或回购。股价是否跌破公司自身价值,公司未来是否有新举措,是否有资金注入、机构关注等利好会刺激股价抬升,这些上市公司应该比外界更清楚。上市公司在弱市中增持或回购,本身符合政府提振股市的政策,所以这些操作即便以后有利好出现,也不易落下口实。同时增持和回购,也能让上市公司相对稳定股权,降低被收购资金侵袭的风险。并且方便实施股权激励或以后的套现。
其次,可以适时进行减持或质押。上市公司增持的股票都会有一段锁定期,若在锁定期解除后,股价处于反弹上涨阶段,可根据股权结构、流动资金等情况,将在底部增持的股票做战术性减持,以增加现金流量。若增持后,仍处于锁定期时,股价随大盘出现大幅反弹,公司可酌情将所增持股票进行质押获现增加现金流量,待锁定期结束后再赎回卖出或继续持有,从而实现低风险套利。
(二)资金成本——挖掘融资及结算中的资金成本减少机会
经济下行期间,利率、汇率、杠杆、融资结构的变动都会给融资和结算带来风险,但同时也是机遇。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善于抓住这些变动来规避风险,减少融资和财务成本。
1.减少融资成本
适度宽松是经济下行期间政府较为通用的货币刺激政策。上市企业在经济下行、降息周期开始初期应减少银行贷款金额和比例,并在利率成本相对较低的时候,分批次分周期取得贷款。上市公司一般都具有较好的银行授信,所以在经济下行期银行利率较低的情况下,将银行贷款作为资产负债的主要构成之一,是降低资金成本良策。
2.减少财务成本
现在上市公司大多都有国外业务,减少结算财务费用,最主要是表现在汇兑结算上。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至今的经济衰退,人民币经历从升值通道到今年的连续兑美元下跌。此外,除美元相对稳定外,日元、欧元、英镑、澳元等都经历大起大落的过程。
当对外经济往来处于汇率较大幅度波动时,用什么货币结算和什么时候结算,都会对上市公司的资金收益带来一定影响。这要求财务人员尽力把握汇率变动,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力求在本币贬值过程中减少结汇损失,降低结算成本。
同时 在经济下行期,货币汇率波动大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地区货币的变动情况,来考量进出口及融资渠道来源,同样可以减少结算成本,降低汇兑风险。
(三)投资结构——重构资金分配和投资方向以求新图变
1.优化产业结构
包括优化产品结构,以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市场结构,改变营销模式和目标,形成“互联网+”思维,并积极重视新兴市场的开发。中国现在大力推广的“一带一路”,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是这个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大的上市公司通过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参与各级政府推出的PPP项目,利用市场行业动荡之际,实时进行国内外的企业整合、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中小企业则要对市场和产品做专做精,在技术和产品上加大研发力度,争取做到差异化、个性化并有局部特色和领先优势。
在这次全球性经济下行过程中,我国上市公司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要为企业长远发展制定策略。经济下行期实际上也是经济持续重构的机会,上市公司的财务资金应向创新变革方向倾斜,从而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2.减少成本投入
在经济下行期,产业局面困境时,上市公司更容易发现拖累企业发展的短板之处,这些地方为公司带来较小的利润却有更大的损耗。因此,上市公司应以企业全局作为成本管理的对象,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和各项耗费,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同时应改善资金分配结构,在改进技、产品水平,完善产业链、实施产业升级等方面倾斜资金,尽量减少在人工、管理、财务、生产、原材料等费用成本方面的资金分配。
(四)现金流量——稳健的财务策略是主基调
1.慎重增加库存
从金融危机到经济下行,许多原来一路飙升的商品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从暴涨到暴跌的剧烈震荡,其中原油的跌幅更是巨大。因此对价格波动剧烈原材料依赖性大的上市公司,应谨慎行事决不盲目大量增加库存,包括原材料和成品。流动资产中,库存比例不应超过10%。按订单投料生产,按终端需求控制库存。通过加强安全库存的考核,缩短制品的交货周期来降低存货库存;并采用多频次的方式进购原材料,减少存货资金的积压。
2.提高现金流量
在经济衰退期间,上市公司应比经济上升阶段提升现金流量比率。因为很多时候,上市公司不是因为没有盈利而难以为继,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所以在上市公司应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盈利、支付能力以及现金流预算进行检测评估,并作为现金流量、库存量是否合理的判断依据之一。在危机下为了生存和将来更好的发展,上市公司必须果断调整现金、流动和固定资产的比例,放慢投入,加快回收。既要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又要避免流动性风险。
总之,上市公司应正确面对当前的经济下行,从中看到危机所潜藏的新的出路和机遇,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和资源,制订符合本企业的财务应对策略,从而突破外部环境束缚,增强企业竞争力,来迎接衰退过后更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思雨.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财会学习,2015(16):23-24.
[2]覃澧芝.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企业家天地,2012(05):90-91.
[3]周亚梅.关于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5(16):125-126.
作者简介:
秦勇(1968.03- ),女,福州,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