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作为社会的主体,其社会活动同社会的整体发展密不可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企业承担起应负的生态责任,不仅是社会对企业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为解决企业生态责任缺失问题,引导企业勇于承担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责任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中奉行工业文明征服自然的理念,正是由于缺乏“生态文明理念”,随意污染和破坏生态,只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成为常态。因此,不改变传统的文明观,生态文明建设将缺乏生成基础。近年来,中央提出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对一批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火电等工业耗能和污染大户的落后产能进行淘汰。扩大淘汰落后产能范围,提高部分行业淘汰标准,以减排的倒逼机制推动落后产能的淘汰是推动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不断强化项目准入门槛和环境保护约束,落实差别电价、资源综合利用等政策,形成了落后产能的约束机制。同时,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激励机制,强化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考核也在进行之中。企业作为经济领域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其他社会成员无法比拟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在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前提下和多年从事环保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拟结合当前不断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就如何支持和引导企业为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对策。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工业企业实施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工程。通过对工业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生产线、设备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优化产业结构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节约利用效益,使工业经济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二是继续加大科技发展支持节能减排的财政资金投入,开展雾霾监控预警系统技术与应用示范等一批核心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发重大环保新装备、新产品。三是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经费投入,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环保科技成果、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与示范。
二、落实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增值税返还政策。对销售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实现的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50%的政策。二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同时,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等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三、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促进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过去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我们强调的是物质文明,当前在奠定了基本的物质保障后,需要用环保生态来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下发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和申请国家试点,建立起一种激励机制,将极大地提高企业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针对目前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技术升级转型困难的情况,将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改革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整合和优化财政预算中现有支持企业资金,并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向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倾斜力度。
四、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倒逼企业环境自觉
在现代社会,企业是物质财富的最主要的创造者,是变革生产方式的最主要的载体,所以,企业对环境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信用评价,确定信用等级,向社会公开。通过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让守法企业得到实惠,让违法企业受到鞭策,以环境信用倒逼企业环境自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对基层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绩考核,也应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纳入重要参数和评估评价,相应增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的指标,增加其考核权重,使这些地区真正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主要精力用于生态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才能进一步解决企业生态责任缺失问题,引导企业勇于承担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高宜新.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绿色责任的辩证思考[J].生态经济,2010(02):65-67+74.
[2]李瑞芳.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生态社会责任培育[J].党政干部论坛,2009(06)
[3]宋华安.企业如何反哺生态文明建设[J].法人,2009(07)
[4]陈红心.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责任[J].党政论坛,2010(10)
[5]李瑞芳.生态文明建设视阈的企业生态社会责任提升[J].现代企业教育,2009(20)
作者简介:
战卫民,辽宁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