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 官玮玮
摘要:人力资源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须要素,文章运用实地调查、信息研究、访谈法,对河南省光山县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梳理,提出了用产业链带动人才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政府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支持等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建议,旨在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促进羽绒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羽绒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开发
1.光山县羽绒业现状分析
1.1羽绒业发展概况及优势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面积1829平方公里,人口92万人。羽绒业以其产业在光山县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产业辐射带动能力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历30年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光山县支柱产业,2012年全县从事羽绒制品产业人员达12万多人,现场充绒户达1.2万家,年加工服装4000万件以上,羽绒制品行业创造的年产值达40多亿元,占全县GDP的1/3强。2015年,光山羽绒在全国服装订制实体门店已有2万多家,产销总量达4500万件,羽绒材料大市场经营户500余户,年产值达60亿元。行业经营者足迹遍及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和上万个重点集镇,被誉为“光山羽绒现象”。
光山羽绒业的特色发展优势促使其成为县域支柱产业之一。光山羽绒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创了特色经营模式即现场充绒,这种经营模式在县羽绒业发展中起到领航作用,是全县羽绒产业的重中之重。每年8月份以后,“充绒户”开始采购原材料,以2-10人为一个单位,带领工人到全国各地开店,量体裁衣、定做翻新,全县在全国各地的现场充绒户达1.2万家,这就是闻名全国的“现场充绒”现象。
以量身定制、现场制作为主要特点的现场充绒经营模式成为大部分羽绒从业者的不二选择,其优势有以下三方面:一、消费者:既满足了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成衣定制服务、现场制作又减少消费者对于质量的疑虑。二、市场定位:光山现场充绒将市场定位于相对落后的县乡镇和大城市郊区的中低档消费者,相对低廉的价格、产品差别化使现场充绒户准确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三、产业集群。光山羽绒制品业的崛起,带动了鹅鸭养殖、服装生产、绒毛加工、布料加工、辅料经营、仓储物流、技术培训、灯箱广告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1.2羽绒业的转型升级趋势
近几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低迷走向和持续的暖冬现象使中国羽绒业整体增速缓慢,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大量企业库存率增长甚至超过四成。而光山羽绒协会数据显示羽绒产业2013年全县经济总量达50亿元,创利润20亿元,这样的成绩在严峻的行业形势下虽是不易,但通过对行业形态的研究发现,经营模式、产品竞争力等方面问题严重制约光山羽绒业的持续发展,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1.2.1转型升级的原因
近年来光山羽绒业已逐渐暴露出发展的短板,这些问题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经营模式。光山充绒户属于小规模的个体户组织形式,羽绒企业规模经济性的实现也依然是低效率状态,属于低效率的小规模生产。充绒户的经营理念进步颇微,缺乏品牌化营销观念和自主创新观念,大部分经营方式、营销手段、工艺技术等同十年前并无变化。
②产品竞争力。光山充绒户满足于每年数万元的利润,没有通过技术创新、款式研发、品牌建立等途径提高产品竞争力,使光山羽绒业生产的低附加值产品在中国整体成衣化率提高的环境下逐渐满足不了消费者对于羽绒制品的需求,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
③产业链结构,表面上看光山羽绒业有着完整的产业链,但其各个环节都有着低端化特点,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销售依然受限。
④电子商务冲击。“互联网+”的浪潮正快速改造和渗透各个传统行业,光山羽绒业在这片浪潮中既受到巨大冲击同样也获得了机遇,传统羽绒业被电商颠覆,转型和融合是必然趋势。电子商务缩短了流通成本,改变人们消费习惯。光山羽绒业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对经济落后乡镇郊区等的目标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
1.2.2转型升级的现状
光山羽绒行业近年来已踏上转型升级道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产业升级。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2013年,县政府壮大羽绒协会规模,任用羽绒行业优秀领先人物投入行业发展的领导工作。二、行业协会发挥价值,县羽绒协会发挥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纵向沟通作用使光山羽绒从业者加强了对政府支持的信任。三、产业集群内企业配合县服装设计研发中心进行特色产品的研发和集群品牌的建立,打造光山羽绒品牌。四、电商发展迅猛。成立县电子商务协会,任用行业优秀者加强对行业领导自律。
2.光山县羽绒业的人力资源开发
近年来在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光山羽绒业人力资源竞争愈发激烈,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是产业经济转型的必需要素,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要有人力资源来支撑。
如何有效的开发光山农村人力资源,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对光山羽绒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1人力资源现状
光山县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贫困县,农业为主工商业为辅,在此背景下许多羽绒从业人员都处于“务农务工又从商”的状态,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亟待开发。在县羽绒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们从人力资源结构方面考察人力资源现状。
一、人力资源数量。根据光山县统计年鉴,2013年全县总人口80.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9.6万人,占总人口的86.67%,农村人力资源规模大数量多,且以青壮年为主,许多农村劳动力务农又经商,供给羽绒行业大部分劳动力,成为羽绒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力资源素质。首先,羽绒从业者总体受教育程度偏低,大部分中年羽绒从业者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学历水平,青年羽绒从业者大多为高中学历水平,大学及以上学历较少;其次,绝大部分羽绒从业者受到正规职业技能的培训时间较短甚至没有经历培训,技能的学习主要由家庭里的从业者进行业余水平的教授,从事羽绒行业工作主要来自于家族或者亲朋的连带介绍关系。
三、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年龄结构上,首先,充绒个体户和企业领导者年龄层大多为35-60岁青中年人群,小部分35岁以下从业者多为被雇佣劳动力,从业者年龄趋向老年化。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就业观念的影响,近年来年轻劳动力对羽绒行业的从事意愿越发降低,也进一步导致了行业人力资源年龄结构的老年化。
四、人力资源职业结构。根据管理幅度原理,企业中主管职位与非主管职位应有适当的比例。企业中的组织结构、岗位职能和人员配置必须具有协调性合理性。而目前县羽绒企业大部分存在人力资源职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如:管理控制幅度太宽导致分工不细化;岗位职能和人员配置不匹配,高级技术职位空缺只能由初级技术工人担任导致生产质量的低下等。
2.2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素质整体偏低。县域人力资源素质总体低质化根本原因在于受教育程度及培训程度的低下,而且存在着知识老化的现象,人才的整体素质层次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有着同等重要性的直接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大部分还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加工型企业对于人才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偏低。二是光山县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的偏僻地域,县域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地方有差距,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不够。
二、人力资源知识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不协调。当前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对人才需求的趋势由简单劳动力转变为拥有技术、管理、创新等多种才能的复合型人才,还有适宜转型升级中的企业为了生产高质量产品所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以及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下尤其需要羽绒业和网络营销兼通的高层次人才。但从知识结构上看当前羽绒业的大部分人力资源文化基础薄弱,受到专业技能培训尤其是电商培训较少,高层次人才稀缺;简单劳动力及基础性操作人才较充足,拥有多方面技能素质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稀缺。总体上人才知识结构与当前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不匹配。
三、人力资源引进困难流失严重。首先,光山县属于地域偏远的贫困县,县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缓慢,人们享受的公共服务有限,再加上工资水平较低,企业福利制度不完善,对于人才来说吸引力较低。其次,人才市场不健全,商业信息获取不便不能满足人才对于自身配置的需要。县域产业很多属于需要转型升级的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企业,人才进入企业发展空间较小,不利于职业生涯发展。最后,教育结构的不合理使人才的培养发展和下一代的培养受到制约,更加速了人才的流失速度。
四、尤其缺乏适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机构。县域羽绒行业以农村劳动力为主,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至关重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主要有三种培训机构,即政府认定的转移培训机构、职业技术院校和劳务中介。首先,目前县域的职业培训机构主要面向城镇居民以及下岗失业人员,适宜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构非常少。其次,光山本地缺乏高等院校,正规职业技术院校也只有少许几所,且院校开设的课程与农村劳动力的特点脱节,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
3.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第一,企业方面。企业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主体。首先树立爱才惜才的人才观是前提,其次,企业要以自身资源为依托为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创新技能劳动者培养模式;最后,企业要和行业协会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协会引领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第二,职业院校方面。职业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首先要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加职业院校数量,提高职业院校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其次职业院校要根据县域特色产业羽绒产业进行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因地制宜培养专业人才。最后职业院校要建立与其他培训机构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使职业教育与就业发展紧密相连。
二、以产业链带动人才链。光山羽绒的产业链总体松散低端,可以从产业链入手提高各环节的质量,延伸产业链打造更有竞争力的复合型行业体系。只有产业链具有竞争力,配合政府的政策环境,人才开发大环境才能有所提升,以此吸引与本地羽绒产业契合度高的人才,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三、加大三类人才引进力度。可以通过多样化途径来有序科学地进行专业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在于三类人才的引进力度:高层次、复合型和高级技术人才。通过羽绒行业协会与全市乃至全省高校的联系合作来实现高质量人力资源的共享,弥补本地缺乏高校的不足;。政府及协会要提高对“引智工程”的重视,把构建人才高地作为羽绒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通过家乡情感来吸引人才为行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四、重点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作为目前羽绒行业从业人员的主题,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对人力资源开发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在政府发挥领导作用,对劳动力进行多方面素质技能的培训,还要包括就业观念的引导,鼓励农村劳动力受培训的积极性,而不仅仅是开办电商培训班进行网络技能培养,还要对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通过减税贴息等政策进行扶持。其次,职业院校发挥主渠道作用,尤其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入学培养,以课程为基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结合农村劳动力的基础文化水平和身心发展水平进行职业教育,使农村劳动力的实际素质和技能水平适宜转型升级下行业的需求。最后,市场培训机构要响应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号召,规范自身竞争。
参考文献:
[1]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羽绒制品)光山县政府信息公开网.
http://xxgk.xinyang.gov.cn/guangshan/guanduhegongyeyuan/QH760-0101-2012-00001
[2]光山在线热点资讯光山羽绒产业呈现转型升级新趋势创业的“孵化器”创新的“试验田”.
http://www.guangshan.ccoo.cn/news/local/4131637.html
[3]周燕.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服装业的 S W O T 分析及对策.希望月报,2007.
[4]张飞,尹清合,吴联营.浅析煤炭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代经济信息,2011(17)
[5]罗建华,胡汉傈,许小宁.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