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绩效审计之我见

2017-01-23 20:09范枫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财务收支财政支出财政资金

范枫

一、对财政支出实施绩效审计的意义

(一)财政支出绩效审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公共财政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标的,是否能有效的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实现社会总体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需要绩效审计来保驾护航。通过对节能环保、支农、生态保护方面的财政支出进行绩效审计,对财政扶持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揭示影响项目绩效的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提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可行性建议。

(二)开展财政支出绩效审计是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需要

审计机关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开展财政支出绩效审计,揭示由于违反决策程序实施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导致的损失浪费、损害群众利益、破坏环保环境等问题,有利于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对行政成本、三公经费等财政支出开展绩效审计,从成本效益、成本效果角度,衡量行政成本的合理性、有效性,有助于促进行政机关改进管理方式、优化行政资源、节约行政成本,从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开展财政支出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由于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特殊时期,各级财政部门财力增长放缓,财政支出刚性增长与财政收入小幅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财政面临的支出压力将越来越大。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分配使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结构,让财政资金发挥最大使用效益,是财政管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注重支出的真实合法性,无法解决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难题,必须通过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加以解决。

(四)审计机关自身发展的要求

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2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要开展绩效审计.去年8月份刘家义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中央财政审计工作报告也通篇体现了绩效审计的观点。纵观各国审计发展历程,绩效审计是审计自身发展的高级阶段,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政府职能向法制政府转变转变,财政管理向公共财政管理体制转变,而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必然向财政支出绩效审计过渡,财政支出绩效审计是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现阶段开展财政支出绩效审计面临的困难

(一)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使财政支出绩效审计面临无章可循的地步

由于财政支出范围广泛、财政支出绩效多样性等特点,导致难以建议一套科学有限的财政支出的评价体系。正是由于缺乏一套标准可靠的评价指标,导致审计人员在开展绩效评价时,缺少一个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尺度,陷于无章可循的地步。

(二)重视程度不够,形式主义严重

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对各级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而言,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很多审计人员对它的认知,仅仅局限于这个名词,而对审计重点是什么、如何操作等,了解很少。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一是财务审计任务较重。审计人员目前疲于应付各类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调查等审计项目,而对没有硬性要求的财政支出绩效审计无暇顾及。二是认为财政支出绩效审计是出力不讨好,财政支出是政府资金,没有经济效益之说,或者经济效益不如国有企业和盈利性组织审计体现得明显。

(三)财政支出绩效审计需要的多元化审计人员比例较低

财政支出涉及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范围广泛,政策多样,提出的审计结论也需要极强的建设性,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广泛的知识面,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还需要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而目前,我国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财务审计专业占比较高,而开展绩效评价需要的工程、技术、法律、电脑、管理、信息等其他专业人员较少,无法满足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需要。

(四)审计结果利用程度不高

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多为事后审计,财政支出所实施的项目已完成,财政资金也已使用,绩效审计结果无法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另外,由于受目前领导干部业绩观的影响,有的财政支出政策为追求短期效益的政绩工程,即使审计结果表明财政支出所实施的项目绩效较低,由于领导拍板的原因,审计结果往往不会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审计结果难以发挥作用。

三、今后开展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确保审计质量和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可以按照公共财政支出的功能分类,建立涵盖政权建设类、经济建设类、事业发展类、转移支付类等四大类的财政支出评价体系,重点对财政分配、公共投资、转移支付和行政成本等支出的效益、效率及效果情况进行评价。

(二)明确财政支出绩效审计依据,提升绩效审计重视程度

首先完善审计法,明确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审计依据,对开展财政支出绩效审计提出硬性要求。其次,强化财政支出绩效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并非独立的审计项目,是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进行的,审计机关安排年初审计项目时,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重点支出进行绩效评价。

(三)加强审计人员建设,引入绩效审计人员库

优化审计人员结构,逐步提高计算机、法律、工程、环保等领域的专业人员比例;利用好外部人员力量,建立由工程、技术、环境保护、法律等覆盖全部专业领域的人员组成的专家库,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从专家库中选择不同专业的人员编入审计组中,从而对开展绩效评价提供专业知道;另外,加强审计人员的后期培训,通过到审计院校参加系统性培训、到兄弟审计单位学习先进审计经验等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还可以针对某一项目开展特定领域或行业的审前培训和边审边训,拓展审计人员实务操作能力和审计思路。

(四)创新财政支出绩效审计手段,加大财政支出绩效的跟踪审计和审计公告力度

通过对财政支出政策进行事前和事中的监督,跟踪财政支出的实时效果,随时纠正财政支出的损失浪费和绩效低的问题,提高财政支出绩效审计成果;另外,随着我国关于建立民主法制政府步伐的加快,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因此,加大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公告力度,将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公诸于众,也将会大大提高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结果的利用程度。

猜你喜欢
财务收支财政支出财政资金
地方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重庆新增财政资金撬动研发投入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建议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
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内部控制
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监督的法律建议
关于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