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柳晨
摘要: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实现稳增长的首要任务就是扩大内需,提高消费。鉴于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文章建立了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AIDS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需求支出弹性和需求自价格弹性的分析。并分别就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等七类消费品对城乡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居民消费 消费结构 AIDS模型 需求弹性 城乡差异
一、引言
2015年经济数据显示,中国实现GDP67.61万亿元,增长6.9%,出现1990年以来的新低水平。GDP中第三产业比重继续增长,已经占到50.5%,比第二产业高了10个百分点①;另外,需求结构也在不断改善,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达到了60%以上,居民消费支出对GDP 增长率的贡献为44. 47%②,但还是要远远低于美国的68.38%③。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之一,消费结构是指消费中不同商品和服务占总消费的比率。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务等八个方面④。央行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61万亿元,同比多增9301亿元;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5.41万亿元,同比多增1.26万亿元⑤。这样的扩张力度,反映出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很大,稳增长依然是目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进行中国城乡消费结构的动态研究对中国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有现实性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关于消费结构进行了广泛的实证研究,早期的研究没有对理论的关注,而是广泛使用以围绕弹性度量的单方程方法。Stone的研究是第一个一直使用理论来定义和修改应用于数据的方程,并且Stone从一般线性表示出发,建立了第一个完全基于理论的实际模型---线性支出系统,使这个模型应用到6组商品,用的是英国从1920~1938年的数据。更一般的试图用来检验理论的方法,一个被称之为Rotterdam模型,首先由Theil和Barten提出的,Barten和Deaton等人都做过相关的检验。对于Rotterdam模型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例如Philips的论证,虽然Philips的论证有不足的地方,但是我们发现Rotterdam模型并不是那样完美。例外,Diewert提出的弹性函数形式的方法,Christensen ,Jorgenson and Lau提出的间接对数转换模型的方法都是为了寻求一种更好的模型。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Deaton在1980年的文章中从Working-Leser模型出发,建立了一种被称之为几乎理性的需求系统(AIDS),并利用了1954~1974年英国的数据进行了相关的实证分析。之后,Green and Alston 提出了修正的LAIDS 模型,对AIDS模型中的具体细节进行了扩展。Wan 对AIDS 估计方法进行了相关分析, 并给出了改进的方法和可以考虑的建议。
在国内,利用AIDS模型进行相关研究的文献也不在少数。郑绍镰,张文达和朱建中利用非线性的几乎理想的需求系统进行了食品补贴政策和消费结构的中长期预测;张冬平等,姜百臣和范金等利用几乎理想的需求系统分别对河南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吉林省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以及上海城市居民消费进行了实证分析;穆月英对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的地域特性进行分析,侧重于地区之间的比较;黄容等使用1992~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重点检验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陈波运用AIDS 模型对我国城镇七个收入层级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不同收入层级家庭消费结构分别进行有序演进。
中国是城乡结构差异较大的国家,对于城乡之间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促进现阶段的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而对这方面的有关研究文献较少。穆月英等运用1995~1999年的数据采用AIDS模型的两阶段消费系统分析方法,对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进行了比较分析。该文主要采用以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为基础,时间维度较短,对模型的动态变化缺乏讨论,显然这种分析对七大类商品以及服务的城乡消费结构差异不够详细。笔者通过建立了消费的AIDS模型,研究了消费行为演化的动态特征,比较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七大类商品以及服务的异同之处。
三、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一)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1列出了中国城镇和农村1995~ 2015年的八大类消费品支出比率。其中食品消费的比率称为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富裕的一个标准,从历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城镇从1995年50%的小康水平到2000年39%的富裕水平,2015年降到30%。中国农村从1995年39%的温饱水平,到2000年49%的小康水平,而2015年更是降到了33%,达到了富裕的水平。
再分别考察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其他七类消费品中的消费结构变化状态:城镇居民的衣着消费从1995的占比14%降到2015年的8%,农村居民从7%降到6%,没有大的变化;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居住消费分别从1995年的占比7%和14%上升到了22%和21%,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在1995~ 2015年之间城镇和农村的交通和通讯支出比率分别增加了9和10个百分点;城乡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从1995年的3%,分别增长到了2015年的7%和9%;家庭设备及服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和其他商品及服务占比的波动性不大。
(二)AIDS模型原理
AIDS一般的线性近似估计模型为:
式中:是消费品的居民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率,是消费品的价格,是居民人均总消费支出,是Stone价格指数,是误差,、和分别是代估计的回归系数。其中Stone价格指数由如下等式给出:
这个新的需求模型是由Deaton and Muellbauer利用Working和Leser提出的模型估计了恩格尔曲线,并用包含价格效应的成本函数将其推广,使这个模型可以用于时间序列分析⑥。为了和需求理论一致,AIDS模型的参数必须满足以下三个限制:
上式均由效用最大化导出,并要求成本函数的齐次性。
AIDS的参数决定商品是否奢侈品。当时,商品的预算份额随着总支出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商品是奢侈品;而时,商品对应的是必需品。另外,根据AIDS模型我们可以计算出相对应的弹性系数:
(三)消费结构的AIDS估计
按照AIDS 模型, 需要搜集的数据主要是:1995~ 2015 年我国城乡居民对八大类消费品的历年消费支出比率⑦、八大类消费品的历年价格、历年居民总消费支出金额、历年总消费价格指数等。其中,我国城乡居民对八大类消费品的历年消费支出比率、历年居民总消费支出金额来自于万德数据库,八大类消费品的历年价格用历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代替,并以1994年价格为100 , 全部进行指数化处理。
AIDS 模型是一个多方程系统,虽然各方程之间的变量没有内在联系,但各方程的扰动项之间存在相关性,所以选择似不相关回归(SURE)方法。根据Breusch-Pagan LM检验得到城镇和农村的统计值分别为118.265和45.912,P检验值分别是0.00和0.0013,结果强烈拒绝无同期相关的原假设,故SURE比单一方程OLS更加有效。表2为似不相关回归估计AIDS模型的参数结果,表3列出了5年的各消费品的自价格弹性系数和支出弹性系数。
(四)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表2估计的AIDS模型参数,对于城镇居民,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服务是必需品,居住、交通和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务是奢侈品;而对于农村居民,食品、家庭设备及服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是必需品,其他为奢侈品,其中衣着作为奢侈品的参数β非常小,接近于0,总支出与衣着消费支出变动的百分比相同,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支出比率基本不变。下面对各类商品的弹性系数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对于食品消费,1995~2015年城镇和农村的支出弹性系数均大于0且小于1,且逐年减小,这就说明了食品作为居民的必需品, 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不强, 不论是城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对食品的消费基本稳定。农村居民的支出弹性系数要略大于城镇,说明收入越高,食品消费支出对总支出变动的敏感度越低。同时,城镇居民的食品自价格弹性系数绝对值均小于1,且逐年减小,说明食品是缺乏弹性的,价格对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小;然而农村居民的食品自价格弹性系数绝对值略大于1,且有增加的趋势,说明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农村居民正常的食品消费,随着生活成本的提高,这种影响越明显。
第二,对于衣着消费,城镇的支出弹性系数明显小于1,而农村的支出弹性系数略大于1,说明农村居民在满足基本的食品消费需求的同时,对于衣着的消费支出比率基本不变,城镇居民的衣着消费对收入变动的敏感性不强。从衣着的自价格弹性系数绝对值均大于1来看,城乡居民对衣着的价格变动非常敏感,当价格较低时,对衣着的支出会急剧上升,说明消费者更偏爱在有促销活动的时候对衣着进行消费。
第三,对于居住消费,城乡居民的支出弹性均大于1,这就说明了在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购买住房可以作为一种货币的保值手段,所以当居民的收入增加时会在住房上消费更多。从城镇居民的自价格弹性系数均小于0且绝对值大于1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不是很大,对价格的变动比较敏感;而农村居民的自价格弹性系数在2010年之前均大于0,但逐年减少,直到2015年降为-0.0585,说明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作,解决住房成为了首要问题,对住房的需求极大,但是现在逐渐趋于饱和,造成当下房地产市场处于库存过剩的状态。
第四,对于家庭设备及服务消费,城乡的支出弹性系数均大于0且小于1,但是农村要明显大于城镇,且有增长的趋势。说明城镇居民基本上已经满足于现有的消费需求,收入的变动对其影响不大,从价格弹性小于1也可以看出家庭设备及服务消费在城镇居民中是缺乏弹性的,对价格的敏感性不强。对于农村居民,家庭设备及服务却有很大的市场,而从自价格弹性为负且绝对值小于1可以看出,农村居民虽然想要提高家庭设备及服务的标准,但是对价格却异常敏感,说明农村居民对新颖、精致、多元化以及更加便宜的家庭设备及服务有着迫切的需求。
第五,对于交通和通讯消费,从城乡居民的支出弹性一直大于1可以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供,出行变得越来越频繁,通讯设备如手机的普及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交通和通讯消费的支出随着收入的增加也越来越高。虽然随着收入的增加自价格弹性系数的绝对值慢慢变小,但是居民对交通和通讯消费的价格仍然十分敏感,对于农村居民尤其如此,所以需要大力发展交通和通讯行业,降低成本,拓展市场,从而拉大居民的消费力度。
第六,对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从支出弹性来看,城镇的系数大于1,且不断增加,而农村的系数小于1,呈现波动的状态,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从自价格弹性系数来看,城镇的绝对值小于1,缺乏弹性,而农村的绝对值大于1,富有弹性。根据以上的结果可以说明城镇居民对教育以及娱乐活动有较强的意识,已经将其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比率在不断的增加。农村居民却对这方面缺乏消费的意识,对价格的波动较为敏感。
第七,对于医疗保健消费,从城乡居民的支出弹性系数均大于1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对于医疗保健均拥有较高的意识,随着自身的消费水平增加,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于医疗保健消费的支出也随着增加。但是从自价格弹性系数来看,拥有较低收入的农村居民是缺乏弹性的,而拥有较高收入的城镇居民是富有弹性的,乍看之很难理解,但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拥有较低收入的农村居民对于小病会选择自己买药的方式治疗,尽量避免到医院支出较高的医疗费用,而药品的支出是缺乏弹性的;但是拥有较高收入的城镇居民,在没有生病的情况下会选择消费一些保健产品,希望得到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的效果,由于保健品市场的多样性,因此拥有较高的价格弹性。
四、结束语
本文利用AIDS模型,基于最新的21年数据对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动态比较分析。分别就八大类消费品的支出份额以及支出弹性系数和自价格弹性系数进行了横向的城乡之间比较和纵向的年度之间比较;对现阶段中国的消费结构进行了有效的说明。由于最新的不同收入消费情况的数据难以搜寻,本文没有分别对城乡居民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结构变化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另外AIDS模型在估计需求分析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比如社会环境文化和个性等方面,但对于整体的动态演化影响不大,对结论不会造成太多影响。
注释
① 详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② 居民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居民消费支出占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③ 详见WIND。
④国家统计局进行消费性支出调查时进行的可操作分类。
⑤详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
⑥ 限于篇幅,推导过程未在文中列出,感兴趣的读者可与作者联系。
⑦ 各类商品消费支出比率各类商品消费现金性支出消费现金总支出。
参考文献:
[1]Stone,J.R.N..The Measurement of Consumers Expenditure and Behaviour in the United Kingdom[J].1920-1938,Vol.1,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4.
[2]Stone,J.R.N..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s and demand analysis: an application to the pattern of British demand[J].Economic Journal,Vol.64,1954:511-527.
[3]Theil,H..The information approach to demand analysis[J].Econometrica, Vol.33, 1965:67-87.
[4]Barten,A.P..Theorie en empirie uan een uolledig stelsel van vraagvergelijkingen[J]. Doctoral dissertation,Rotterdam:University of Rotterdam,1966.
[5]Barten,A.P..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of a complete system of demand equation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Vol.1,1969:7-73.
[6]Deaton,A.S..The estimation and testing of systems of demand equation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Vol.3,1974:390-411.
[7]Phlips,L..Applied Consumption Analysis[J]. Amsterdam and Oxford:North-Holland,1974.
[8]Diewert,W.E..An application of the Shephard duality theorem:a generalized Leontief production function[J].Journ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79,1971:481-507.
[9]Christensen,L.R.,.D.W.Jorgenson,and L.J.Lau.Transcendental-logarithmic utility function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65,1975:367-383.
[10]Deaton,A.S. and J.Muellbauer.An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0,1980:312-336
[11]Green R. and Alston ,J..Elasticities in AIDS models :a clarification and extens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1991(73):874 -875 .
[12]Wan G.H..Linear estimation of the nonlinear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 a Monte Carlo study[J].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1998(5):181 -186.
[13]郑绍濂,张文达,朱建中. 中国消费结构的非线性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1(4):20-24
[14]张冬平,潘向东,李翠仙.食品消费的几乎理想需求系统分析[N].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35(2):163-168
[15]姜百臣.中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需求实证分析——基于吉林省的微观消费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 2007(7):37-44
[16]范金,袁小慧.上海城市居民消费行为演化的动态研究——基于几乎完美的需求系统的分析[J].开发研究, 2005(2):73-77
[17]穆月英.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系统分析——侧重于地区比较[J]. 经济问题, 2007(10):70-73
[18]黄容,潘明清.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基于LAIDS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4(3):116-120
[19]陈波.不同收入层级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需求变化趋势——基于AIDS模型的研究[J]. 社会科学研究,2013(4):14-20
[20]穆月英,笠原浩三,松田敏信.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系统的AIDS模型分析[J]. 经济问题,2001(8):25-28
[21]Working,H..Statistical laws of family expebdi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Vol.38,1943:43-56.
[22]Leser,C.E.V..Forms of Engel functions[J].Econometrica,Vol.31,1963:694-703.
[23]迪顿·A,米尔鲍尔J.经济学与消费者行为[M].龚志民,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6-80
[24]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468-478
[25]博德里亚尔.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杜,2000
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