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英汉敬谦称谓语对比研究

2017-01-21 19:04刘林杰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摘 要:称谓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用语之一,同时也是沟通人际关系、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对语言习得者而言,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敬谦称谓语并恰当地使用它们,可使跨文化交际更加得体高效。英汉称谓语分属不同语系并扎根于其各自独特文化,因此两者在敬谦称谓语的使用中存在着显著差异。本文尝试通过对英汉敬谦称谓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敬谦称谓语;亲属称谓;社交称谓;跨文化交际

1 英汉称谓语中的敬谦辞对比

英语和汉语是植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种语言形式。中国封建历史悠久,人们的尊卑、等级观念意识相对较强,因此,见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时,往往会倾向于用敬称称人,用谦称称己,以此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而英美国家提倡人性的自由平等,人们没有复杂的等级观念,这种文化影响体现在日常称呼语的使用中,就使得人们在用英语交流时,敬称和谦辞的使用相对较少。

谈到汉语称谓语中的敬谦词,我们可以从影视剧作和文献资料中找出大量的例子。比如,一般民众见到身份高贵的人,比如官员和富商时,都会用“老爷”、“大人”等词来称呼,而同时称呼自己为“小的”、“小人”、“草民”等等;富贵人家的佣人在见到主人时,会称呼对方为“老爷”、“少爷”、“少奶奶”,而用一些低贱的称谓,如“奴才”、“奴婢”来称呼自己。即使是同处于统治阶级,也有着明显的等级划分,相互之间的敬语和谦辞的使用也尤为明显。比如,当大臣们面见皇上时,会称呼他为“天子”、“万岁”、“万岁爷”、“圣上”等等,从而将皇上的身份抬高到无法企及的高度;而同时,大臣们称呼自己时却使用“微臣”、“卑职”等一些具有自贬意味的词语,以此更加凸显皇上身份的崇高。同样的例子还有,官职低的官员也会称呼他的上级为“大人”,而称呼自己为“下官”、“在下”,以此表现出“你尊我卑”的概念。

而在英语的日常交际中,敬称和谦辞就很少了,人们使用的最多的称谓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另一类是在姓或全名或职务前冠以 Mr .、Mrs .、Ms 、Miss 、Doctor 、Professor 之类的表明身份、头衔等的礼貌称谓。第一类称谓中所指的名字是不包括姓氏在内的Given name,或者叫做Christian name。一般来说,英语中的given name只有一个词,比如Tom、Marry等等。而在美国和其他的一些国家,人们会在名字和姓氏之间插入另一个名,这时名字即为first name。因此,人们在称呼对方时,会直接称呼对方的given name或者first name,例如,“Hello, Tom, how are you?”、“Marry, nice to meet you”等等。第二类,是在姓或全名前面加一个表示身份或头衔的词,这类称谓的礼貌色彩和敬称色彩就要浓厚得多。比如,一名成年男子的全名是Ryan Black,对其敬称可以用Mr. Black和Mr. Ryan Black,但一定不能用Mr. Ryan。如果这个人是个教授或者副教授,那么可以都称呼为Professor Black,以示尊重。例如,“Processor Black, how are you?”。

由此可见,就称谓语而言,英语和汉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表达尊敬时会使用不同意味的敬语和谦辞。同时,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所使用的称谓语也大相径庭。而无论是汉语社会还是英语社会,在常用称谓语中,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都占了很大比例,因此,下面将着重分析一下英汉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中敬谦词的不同。

2 敬谦称谓语系统下的亲属称谓

2.1 英语中的亲属称谓

英语中用以表示亲属称谓词的词义划分标准是性别和辈分, 总体而言, 概念较笼统和模糊,原因是在西方文化中,没有像中国那样一套繁琐的纲常伦理,英语民族家庭结构也较松散,家族关系远不及中华民族那么严密,在西方人的观念中, 一般亲属与非亲属没有严格区别, 即没有明显的亲疏远近。这种文化影响表现在亲属称谓上,就使得亲属称谓习惯笼而统之,一个词往往能表达多种亲属关系。

比如英语中的“uncle”一词,在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中的释义是:①the brother of ones father or mother, the husband of ones aunt, or a man whose brother or sister has a child ;②a man who is a friend or neighbor of a small child or its parents;③a man who takes the place of a father, esp. in relation to the children of a woman who is or was married to somebody else。而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中对于“uncle”的解释是:①the brother of your mother or father; the husband of your aunt; ②used by children, with a first name, to address a man who is a close friend of their children。由此可见, 英语“uncle”的语义辐射范围要包括汉语“叔叔”一词的语义范围, 即包括“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和姨夫”等在内的称谓。同样的,英语中的“aunt”一词,也和前面所说的“uncle”一样,涵盖了多种亲属关系,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对于该词的解释为:①the sister of your father or mother, ②or the wife of your fathers or mothers brother。也就是说,“aunt”包括了汉语中的“姑母、姨妈、婶婶和舅妈”等多种称谓。由此可见,相对于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英语中的亲属称谓相对笼统模糊。

2.2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

在汉族人的传统观念里,亲属是被内、外二分的。“内”指宗亲,“外”指非宗亲,包括母系亲和妻系亲,还有姑系亲以及姐妹出嫁后的那一系亲属,每一系亲属都有专门的称谓。《尔雅》中说道:“父之党为宗族,母与妻之党为兄弟。”这就把母党、妻党与宗族区分开来。《礼记.大传》中也提到“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名著而男女有别”。这显然是站在父系宗族立场来述说的。由于实行族外婚,所以外姓外族的母系亲和妻系亲被归入外亲,内外之别显然。汉语亲属称谓不仅重视区别内亲和外亲,而且重内亲而轻外亲,这一点从过去的丧服制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佐证。《仪礼·丧服》即规定:“外亲之服皆缌也。”贾公彦疏:“以其异姓,故云。外亲以本非骨肉,情疏,故圣人制礼无过缌也。”外亲因其“外”而情疏,所以丧服原则上是缌麻一级,而缌麻是五服当中最轻的一个等级,轻视可见一斑。

汉语亲属称谓的内外二分、重内轻外性也体现在汉语的许多具体亲属称谓中,这主要表现在与宗亲相匹敌的外亲亲属往往要加“外”字,以示区别。比如父亲的父母亲要叫祖父母,而母亲的父母亲却称作外祖父母,此外还有“外甥”、“外孙”等称谓。郝兹行疏《尔雅》也云:“言外者所以别于父族也。” 可见用“外”是为了区别内亲和外亲。

整体而言,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以父系宗亲为基点的,以是否属于父系宗亲为标准将汉语亲属称谓分为“内外”两类,重“内”而轻“外”,且不同的亲属关系对应不同的称谓,层次分明。

2.3 英汉亲属称谓中的敬语谦辞对比

提及英汉亲属称谓中的敬语谦词,正如前文所述,英语文化中的敬语谦辞称谓的数量很少,而在亲属称谓中,敬语谦辞的使用更加少见,我们常见的就是前文所提到的那些指称宽泛的词语,如Uncle,Aunt,Grandfather,Cousin等等。可见英语的亲属称谓中并没有明显的敬语谦辞,而由于西方人对于辈分的高低不是很重视,因此很多人甚至直接称呼父母或者长辈的名字,这点在很多影视作品和著作中都可以看到。

而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语和谦辞就要丰富得多,且在与人交往和互相称呼时,表现出明显的“卑己尊人”的意味。如,以前人们往往会习惯称呼自己的妻子为“贱内”、“糟糠”、“拙荆”,而称呼别人的妻子则用“令妻”、“尊夫人”;称呼自己的儿子为“犬子”、“小儿”、“犬儿”,却称呼别人的儿子为“令郎”、“贤侄”;称呼自己的女儿为“小女”,称呼别人的女儿则用“令爱”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此外,汉语的亲属称谓在敬语谦词上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即用家庭亲属的称谓来称呼陌生人,以此来表达对陌生人的礼貌和尊敬,比如常见的“警察叔叔”、“农名伯伯”、“老爷爷”等等,而这种敬语称谓在西方文化中十分的少见,甚至很多西方人对这种用法无法理解。

3 敬谦称谓语系统下的社交称谓

在对比了英汉亲属称谓中的敬语谦辞后,我们再来分析下英汉社交称谓中的敬语谦辞,这里主要探讨两大类,即姓名称谓语和职位称谓语。

3.1 姓名称谓语

英美国家的人们崇尚自由和平等,因此,在其日常生活交往中,同辈之间、好朋友之间以及社会地位相当的人之间,往往倾向于直呼其名,但很少称呼其全名,会称呼对方的given name或first name,来显示彼此之间的亲切、友好和平等。比如称呼Ryan Black为Ryan,称呼John Smith为John等等。而在一些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中,特别是双方第一次见面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通常会在对方的姓前面或者全名前面加上Mr.,Mrs.,Miss等一些敬称词语,比如Mr. Black或者Mr. Ryan Black等等。

在汉语中,人们也会大量地使用全名来称呼同辈或晚辈,比如会直接称呼某一个人为“王琳”。但是很多时候,为了表示对晚辈的亲切,长辈会习惯于在晚辈的姓或名字前面加上一个“小”子,比如,“小王”、“小琳”等。但是当晚辈要称呼长辈或者上级时,为了示以尊敬,往往会使用“先生”、“小姐”、“老”等词语,因此有“王先生”“王老”“老王”等称呼。而在汉文化中,“老”表示有威望、资历深,受爱戴的意思,这与英文中的“old”一词有很大差异,因此中文用“王老”来称呼对方,可以表达出对长辈的尊敬和爱戴,同时又显得亲切有礼,但在英文中却不能使用“old”来称呼长辈,否则会很失礼。

3.2 职位称谓语

在社会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职衔称谓,而职位更是人的社会地位的象征,因此,用职位作称谓语,往往能体现对于对方的尊敬和认可。

在汉语中,几乎所有的职位都可以和姓氏或者姓名连用作为称谓,例如“习主席”、“习近平总书记”、“王部长”等等。有时人们还会直接用职位来称呼对方,如“主席”、“书记”等等。

而在英语中,只有少数职位名词可以这样使用,比如captain,professor,president等,例如,President Obama、Captain Smith等等;但是这些词同时也可以和Mr.,Mrs.等合在一起使用,比如,Mr. President,Mr. Captain等等。

此外,英语中还有一类职位作称谓语的,但是这些称谓语多用于对皇族、政府上层、宗教界以及有爵位的人士的尊称。比如我们可以在很多英国影视剧作中见到的Your Majesty,Your Highness,Your Excellency,Your Honor等等。一般而言,对国王或者女王的敬称用Your Majesty,而在向他人敬称国王和女王时,则用His Majesty和Her Majesty。此外,对他人称呼国王或女王时,为了表示尊敬,也可以在其名(注意,并非姓)前面加上King或Queen,比如King Henry、Queen Elisabeth等等。另外,对于像亲王、王子、公主、王妃等皇室成员的敬称,则可以用Your Highness来表示,向他人间接称呼时,则用His Highness或Her Highness,同时,间接称呼时,也可以在其名前加上Prince或者Princess,例如Prince Charles、Princess Anne等等。对于诸如伯爵、侯爵、子爵等贵族来说,尊称可以用Your Lordship,一般的间接称谓形式是在名字前面加上Lord,如Lord Suffolk等。英国贵族中的公爵爵位是授予王子的,例如查尔斯王子的爵位为the Duke of Cornwall,即康瓦尔公爵,对这类人的敬称用Your Highness或His Highness称呼即可。至于女性贵族,一般称号是Lady,直接敬称是Your Ladyship,间接敬称是Her Ladyship,同时,间接敬称也可以用Lady+名(名后面也可以加上姓)来表示。此外,出于礼貌的原因,在英国对于公爵、侯爵、伯爵之女的敬称也用Lady来表示,例如Lady Anne或者Lady Anne Boleyn等等。相比较英国皇族的敬称,英国政府高级官员的敬称就简单的多,一般为Excellency,即Your/His/Her Excellency。

4 结语

称谓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亦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比跨文化视角下英汉敬谦称谓语,使中外读者深入了解英汉称谓语中不同的敬语谦辞,从而真正掌握其正确的使用场合和方式,以有效地降低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进而促进不同国家的人们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参考文献

[1] 徐雪梅. 礼貌原则下的英汉敬谦称谓语系统[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 莫珊. 英语称谓形式的民俗文化蕴涵[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

[3] 骆明弟. 汉英亲属称谓之文化性初探[J]. 贵州文史丛刊,2008

[4]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M] . London: The Pitman Press, 1978.

[5] 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 London: Longman, 1983.45.

作者简介

刘林杰(1994-),男,汉族,安徽铜陵,安徽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13级商务英语4班,大三学生。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