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期郑国强盛之原因探析

2017-01-21 17:35张明阳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郑庄公桓公国力

张明阳

摘 要:春秋初期是昂扬激荡的大变革时代,郑国凭借其强盛的国力叱咤各诸侯国之间,俨然是春秋初期的霸主。本文旨在探析春秋初期郑国地位强盛的原因,基于此对春秋初期的时局进行全面把握。

关键词:春秋初期;郑国;地位;强盛;原因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王室衰微,各国都投入到激烈的争霸格局中去。春秋初期,郑庄公俨然作为一霸主活跃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他挑战王权,出兵攻弱,在这一行为的背后自然要有雄厚的国家实力作为支柱。因此,要想知悉春秋初期郑国的行为动机,是有必要对郑国国力强盛的原因进行深入探析的。

1 郑国概况及其强盛之体现

郑国立国较晚,其始祖为厉王之子桓公友,初封郑地。西周末年,幽王昏庸,政局动荡,郑桓公深谋远虑,听从周太史伯之谏,“寄努于贿于虢、郐之间”,后三年,桓公与幽王一起死于骊山,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洛邑,郑国东迁后以虢、郐十邑为基础,将新都建于“河、洛、济、颍”之间,并命名“新郑”以别于故郑。庄公时期,对内致力于壮大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对外采取团结齐国,争取鲁国、打击宋国的外交策略,最终实现了“庄公小霸”。在春秋初期,郑国在各诸侯国之间享有较高的地位,下文进行具体说明。

据《左传》隐公三年记载,周平王欲削弱郑庄公势力想让虢公与武公一起为左右卿士同掌王事。郑庄公挑战周天子权威,不但厉声质问至尊天子,竟然还胁迫周平王用王子狐与郑太子忽交质,以此钳制周室。随后,他侵卫,伐宋,入许,打着王命东征西讨,俨然一副霸主的模样。郑庄公与周王的矛盾也终于愈演愈烈,最后兵戎相见,桓公五年,“战于繻葛……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通过分析郑国与周王室的关系,笔者认为可以其侧面反映郑国国力的强盛。周王室日渐衰微,但毕竟仍是天下的共主,但是郑庄公却取“温之麦”、“周之禾”,挑战天子权威。“君臣交质”郑庄公已经完全不把周王当天子看待,“射王中肩”则简直是犯上作乱了,但是郑庄公全然不顾及这些。那么他这种狂傲来自于何处?自然是郑国雄厚的国家实力作为支撑。郑国军队可以打败周王率领的诸侯国联军,这更需要雄厚的军事实力作为条件。正是由于国力的强盛,才使郑庄公在周王室面前有采取强硬态度的勇气。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春秋初期郑国国力强盛,并且在诸侯国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郑国强盛的原因何在呢?

2 春秋初期郑国强盛的原因

春秋初期,郑国上述行为背后自然有强盛的国力作为支撑。以下从郑国地理环境之利及桓公、武公二世的奠基,周王室此时衰微以及郑庄公的个人才能进行详细分析。

1.地理环境之利及桓公、武公二世奠基

春秋初期郑国封国最晚,“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所以与周王室的血缘最近,地域亦紧紧相接。幽王命丧犬戎,西周政局一片混乱之时,是郑武公与晋文侯护送平王东迁,因此周王室对郑国十分信任故而郑国两君连任王朝卿士。这在当时王室威望犹存,各国在一定程度上尊王守礼的情况下,无疑壮大了郑国的声威,为庄公时期“挟王命以讨不庭”,争取各方的承认奠定了基石。郑国立国时间虽不算长,但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实力迅速上升,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力量。上文提到郑桓公将新都建于“河、洛、济、颍”之间,该地处中原腹地,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优越的地理环境为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农业发达更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国,交通便利,这更为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而商业的繁荣则对郑国的政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基于桓公、武公二君奠定的基础,春秋初期郑国在郑庄公的大力拓展下,疆域迅速扩大,东临齐鲁,西接周晋,南通荆楚,北连卫燕,地处天下之中。独特的地理位置为郑国成为当时“小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周王室之衰

西周政权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的一长段时间里并没有保持在平稳的状态。西周晚期西北方向的猃狁、犬戎、狄人等少数民族所带来的外部压力和周王室内部政治派系的斗争更促进着周王势力的衰颓和崩解。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势力开始衰退,地位也随之下降。有学者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缘于土地赏赐和王室财产的缩减。也就是说,“西周政府的运作实际上是以恩惠换忠诚原则为基础的”,“只要土地继续流向贵族家庭,那么这种土地赏赐政策就会极大地缩减王室财产的规模,从而破坏西周国家的经济基础”,“当这种现象发生时,西周王朝就濒临崩溃了。”

隐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周天子的疏漏直接告诉我们春秋时期礼乐文化是如何被蚕食掉的。在王室衰微之际,“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乱世也随之到来。隐公十年为我们记录了几场并不是很大的军事行动:鲁隐公“败宋师于营”和“郑师入郜”、“郑师入防”都是以王命讨不庭。同年又有“蔡人、卫人、郕师不会王命”,于是“冬,齐、郑人入郕,讨违王命”。上述军事行动透露给我们的信息,不仅是鲁、齐、郑等国在认真维护周王的权威,而且说明宋国甚至营、郜、防、郕这样极易被忽略的春秋小邑也敢违抗王命,可见周王之衰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正是周王室势力的衰微,才给了郑国“挟王命以讨不庭”的机会,不断在国际舞台上扩大其影响。

3.有为之君——郑庄公

郑庄公是春秋早期被施以重彩的人物,内政井井有条,外交步步为营,军事上更是几乎战无不胜。正是在郑庄公的治理下,郑国才能够于春秋初期称霸诸侯。

隐公元年,共叔段依恃母宠,聚敛兼并,发展到企图袭郑夺位的地步,郑庄公欲擒故纵,诱使其陷入泥淖。在各种势力的挤压下,郑庄公没有坐以待毙,也没有养痈遗贵,可见其清醒的头脑和精明的政治策略。平定共叔段之乱,稳定国内形势,君主方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调动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对外战争。“攘外必先安内”,当郑庄公安定国内后,便开始对外扩张攻伐。郑庄公采取“远交齐鲁,近攻宋卫”的外交策略。宋卫郑三国唇齿相接,同处中原中心地区,国土资源有限,共同局限于方寸之地难以突破。要想扩张领土必须侵占他国资源,势力此消彼长,因此此三国长期互为敌国。郑庄公兴郑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宋卫集团。面对宋卫联盟,郑国利用与齐国有“旧好”的关系,与齐国结成盟友关系。对于鲁国,也是极力拉拢,使鲁国弃宋卫而结交于郑,由此可见郑庄公手段之高明。郑庄公深谙国家发展之道,不仅个人拥有杰出才能,还能够知人善任。郑国执政蔡仲在庄公称霸过程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春秋初期,郑庄公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以前两代君主的积累为基础,凭借庄公个人的杰出才能,运用出色的外交手段,把郑国发展为春秋初期中原地区的大国。所以,春秋初期郑国实力的上升与郑庄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综上所述,春秋初期郑国在中原诸侯国中享有有重要的地位,叱咤各诸侯国之间。但郑国称霸的时间有限,短暂强盛不足以支持其大肆扩展领土,开拓自己的领域。国家盛极而衰,伴随着郑庄公的陨落,留下了一个充满国内矛盾,卿大夫专权,统治者君位争夺激烈的混乱局面,使得国力大大耗损,国家也在短短二十年时间内迅速衰落。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3]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4][美]李峰:《西周的灭亡》,徐峰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郑庄公桓公国力
我谈郑庄公
从《左传》《史记》《东周列国志》看郑庄公人物形象的流变
齐桓公现象
语言与国力
蔡桓公讳疾致亡的责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