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缘文化视角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017-01-21 17:17肖如斐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差异影响

摘 要:缘是有亲切认同的固有联系,它像常青藤那样绵延久远,延伸于现在和未来。血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同是以血缘关系为起点的人类社会,东西方文明却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文章以血缘文化为视角,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成因,在阐明血缘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血缘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血缘文化;东西方文化;差异;影响

缘是有亲切认同的固有联系,它像常青藤那样绵延久远,延伸于现在和未来。根据闽籍学者林其锬教授所说,五缘的基础是亲缘,而亲缘是在种的繁衍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其他四缘,即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则是亲缘的衍生,也是顺乎自然形成的。林其锬教授所说的亲缘,就是本文的血缘。

1 血缘文化的起源

血缘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初也是最主要的纽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亲属关系在愚昧民族和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中起着决定作用。”人类存在的300多万年的历史中,约有290万年是处于原始群时期,这期间人类婚姻是实行群婚制,人类群体是原始群,即无任何组织,纯是浑然之群。随着氏族日益发达,氏族在禁止血缘亲属结婚方面起着推动作用。在母系氏族晚期,人们发现没有血缘关系的氏族之间通婚生育出的人种无论在体质上还是在智力上都更加强健,处于野蛮时代的人们必然希望生育出更优秀的后代,在战争中取得上风。由于婚姻禁规日益复杂,群婚制就被对偶制所取代。对偶制使夫妻关系较为稳定,初步形成由夫妻、子女组成的生活共同体。但这种家庭本身还很脆弱,由于生产力低下,靠一个家庭不足以独立生产,也不能使人需要或者希望有自己的家户经济,这种对偶制家庭组成的母系家庭公社仍然是共产制度。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男子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妇女的地位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女方到男方居住的现象产生,专偶制家庭逐渐从对偶制家庭中脱离。专偶制家庭中,男方占据统治地位,为了确定所生育的子女属于父系血统,专偶制家庭的产生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交换,私有制发展迅速,父系家庭公社也纷纷解体,逐渐被独立的父系个体家庭所取代,独立的父系个体家庭之间,也逐渐蜕变成为以血缘为纽带联合和约束各亲属家族的一种宗法团体,即父系宗族。

2 东西方文明差异化分析

同是以血缘关系为起点的人类社会,当今的东西方文明却呈现如此大的差异。

西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一种文明的兴起,自然地理环境是其决定因素。希腊半岛由连绵不绝、陡峭的山脉将陆地阻隔为相互隔绝的小区域,平原的缺少与土地的贫瘠限制了农业的生产,而地处巴尔干半岛南部,三面环海,与小亚细亚和意大利隔海相望,又有爱琴海和爱奥尼亚的希腊两边的多岛屿。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迫使当地人民通过海外贸易的方式维系基本的生存需求,为谋求发展,缓解人地矛盾,改变生存条件,当地居民很自然地选择大规模的海外殖民。因此,希腊航海业发展迅速,商品经济也因此发达起来。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促使各城邦加紧同化和吸收他们统治的非希腊血统的居民,血缘界限逐渐泯灭。跨海迁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同种族体系的融合,他们必须抛弃原始社会里形成的血族关系,一艘船只能容下数十人,而为了考虑安全,如果有许多船同时到异地去建立新的家乡,就要包容许多不同家族的人,这一点与陆地上的迁移不同,在陆地上可能是整个血族的男女老幼家居杂物全装在牛车上一块出发,在大地上以蜗牛的速度缓缓前进。[1] 在这样民族大迁移的过程中形成的政治基础不是以血统为基础,而是以契约为基础;在民族情感方面,习惯用爱替代血缘情感,不同于亲人之间的爱,这种爱是由发达的商品货币交换的契约关系中产生出来的具有更广泛意义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观念。

与西方文明相比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属于另外一种类型。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西方文明具有现代意义的普适价值;而华夏文明却能在长达六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保持其文明的一脉相承,从未间断,这是由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发展道路决定的。

她东临浩瀚的太平洋,西面是葱岭以东的大面积沙漠,西南是险峻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北面是广阔的蒙古高原,南临印度半岛,地势西高东低,山脉河流多东西走向;南北相隔三个气候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格局迥异的滋生地,东南湿润,西北干旱,相互依赖,相互补充,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大片地区土地肥沃,雨量充足,物产丰富,易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在这里,空间的广阔性,环境的多样性及气候的完备性为中华民族提供了“自然之富,物产之丰”。独特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当地人民选择了自然农业的生产方式,农业的生命在于丰富的水资源,以水为生,以农立国,聚族而居。由于特定的大陆地理环境,远古中国各部落的活动空间彼此接壤,在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和移民扩张产生彼此对抗时,并不像古希腊海上殖民建立独立城邦那样保持彼此地位平等和独立,而是通过不同的人群共同体不断地协作、联合、交流和战争、征服、杀戮的方式,实现着不同的人群共同体融合和发展,逐步形成有统一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这一共同体。与西方殖民地式地向外扩张,不得不淡化与祖先、祖居地的关系的迁徙方式不同,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在于,在不断与自然做斗争,不断迁徙的途中,为了克服困难和免受盗匪和土著部落的侵害,要借助血缘关系的天然纽带,形成群体力量抵御灾害,在这一过程中,血缘亲属关系并得到强化和巩固,形成了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结构与信任系统,即宗法制度。在家族观念的影响下,中华民族的分支都通过根系与主干保持了密切的联系,支脉的繁衍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但祖宗谱系却根深蒂固。

生存环境上的差异塑造出个体人格上的差异,文化实质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环境,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因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基本特征。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加以比较会发现:西方文化以个体为本位,奉行个人主义,强调人权、独立和自由,人际关系靠契约维持,被称为“契约社会”;中华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主流文化,以群体为本位,以家为中心,强调人际关系重伦理、重亲情,被称为“伦理社会”。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了相对独立性,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 血缘文化的特征

血缘文化内涵丰富,它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群体,由血亲、家族、姓氏、婚姻、丧葬、宗庙、祠堂、族(宗)谱、祖墓、宗亲会组织等为载体,包括某些风俗、习惯和观念。血缘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灵魂就是民族成员中血缘观念的根深蒂固,将“文化力”的观念引入的血缘文化中,就是一种新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民族凝聚力上。由于华夏文明的特殊性,血缘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经济的飞速发展,血缘文化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稳固性

因人类生命的生产与再生产而组成的社会关系,具有自然性、本源性和情感性的特点,这种社会关系相对于因生产力发展而变革的物质资料生产关系而言,更具稳定性。血缘文化更多的受制于自然条件,比如人的生理和寿命等。当然,血缘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血缘文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专制的文化了,而是摈弃了专制和盲目服从,保留了传统的亲情联系和血缘关系,变革了的血缘文化加入了更多的民主与合作的内容。这为血缘文化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利于将传统的社会资本向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资本转变,更加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样,血缘文化产业将会更加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延展性

个体要生存就要不断发展。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个体生存需要奋斗,需要抗争,抗争就必然存在对外的“张力”,亲缘文化力附随着亲缘个体的运动以无形、持久、隐蔽的形式向外延伸。比如海外华侨移民的形成,很少由个人独自前往异地他乡,而是连亲带故,接二连三去的。人口迁移的存在是血缘文化延展力的载体,亲缘个体迁移的同时,把根植于中国的血缘关系和血缘文化带到世界各地扎根、生长,发展、壮大。[2] 随着移民经济力量的不断增强,血缘文化的扩张力转化为经济实力向外推进。

(三)黏根性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的迅速发展,与其相应的地球村意识和寻根意识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蔓延。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达,促进信息获得的便利,加之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实施,为海外华人寻根提供了条件,安土重迁的民族性格,怀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许多华人通过各种途径寻访国内的亲人,追踪自己的身家源流,只为能在始族陵前献一烛香烛、添一把新土。正是这种“根”的认同和黏附力,使一个中国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身处何地,编入宗谱,列入门墙,生活于缘文化网络中,得到祖宗的庇护,是他扎根于内心的愿望。无数海外华人正是怀着对家族共同荣誉的追求远涉重洋,回国投资办厂,这种对家族的眷恋和强烈的荣誉感驱动着世界华人家族组织打破国界、意识形态以及政治制度等因素的界限,结成世界性宗亲会组织,推动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

4 血缘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美国社会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一个群体的成员共有的一套非正式的、允许他们之间进行合作的价值观或准则。如果该群体的成员就会相互信任,信任能使任何一个群体或组织的运转变得更加有效。[3]社会资本体现在社会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中,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它对于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资本对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正是由于无形的社会资本的差异性,决定了世界上许多有着相似物质资本的国家和地区,其经济的发展却存在着天壤之别。中国由于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社会资本更多地表现为以血缘,以及在血缘的基础上衍生的地缘、文缘、商缘和神缘等纽带为基础所构成的“传统社会资本”。

血缘资源是指以血缘、血缘关系和血缘文化为主体而构成,通过一代代的自然繁衍和扩大,形成可再生的,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特殊的社会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血缘资源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文化的交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的推进,利用外资积极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血缘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因此,血缘文化产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血缘文化产业化是以血缘、血缘关系和血缘文化为主体而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为基础,以特定的价值认同和亲近感为纽带,转化为经济网络,从事生产经营,开发建设,管理服务的行业。血缘文化可直接成为两岸文化产业的经济主体,比如开办血缘文化学院,讲授中国的传统家族文化,广泛的将血缘文化传播给世界华人,将中国的民族风俗,优良的道德传统这样的优秀文化做深做广。另外,血缘文化在两岸价值认同中的柔性纽带作用,增强了两岸之间的向心凝聚力,成为维系和沟通华人社会的一条无形的纽带和桥梁,利于祖国统一,社会稳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华人居住的地方,传统的家族文化仍然根深蒂固,并根据时代的发展而进行不断的自我调整和适应。投资国内的华人华侨企业,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种力量。据统计,中国的海外华商遍布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人脉资源以及拥有的财富和金融资源更是不计其数。华商即使远在海外,仍愿意对其母国的经济发展给以如此的投入,在世界上,只有华族群体能这样。境外华人的投资不断为中国经济发展输血,而且为中国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能,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优化。随着华人社团的经济化、国际化,华人经贸网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延展,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利于推动国与国间的地区合作。除了海外华人,与中国大陆血缘关系至深的是台湾同胞。福建与台湾仅有一水之隔,具有天然的地理联系,台湾居民的祖先主要来自福建和广东,闽台人民本是同根所生,血脉相连。闽台人民之间的亲缘关系,形成了特有的凝聚力。两岸“大三通”的顺利实现、近些年举办的各种研讨会,加强了两岸在休闲农业、互联网产业、旅游产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两岸贸易迅速发展,两岸关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5 总结

儒家的伦理观的核心是“亲”,它是建立在天然的血缘亲情的基础上。作为中华文化主流学说的儒学对于民族性格的塑造起了关键作用,除了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外,也体现在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抒情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家庭中的血缘关系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家庭伦理原则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当我们因此取得一定成就时,也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一方面,过于保守的文化态抵御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从根本上却使自己在文化价值转型中处于异常被动的困难境地;另一方面,有一部分群体过于忧患,加之现代化的紧迫感,往往容易滋生全盘否认传统文化和全盘西化的文化心态。但是,要发展市场经济,加速现代化进程,必须经过原始积累、自由竞争等阶段,结合本地的实情有选择的借鉴西方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经验。传统的社会资本过多,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法治为前提,强化制度、规范和程序,使传统的社会资本向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资本转化。当前我国正在提倡制度创新、精神文明建设、以德治国、建立信用体系,血缘文化应该保留传统的亲情联系和亲缘关系的自然性,摈弃专制和盲目服从,加入更多的民主与合作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英)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等130页。

[2]吕良弼:《五缘文化力研究》,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2年,第55页。

[3]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重建》,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8页。

作者简介

肖如斐(1984-),女,湖北郧县,闽南理工学院,助教教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福建省石狮市闽南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差异影响
相似与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收入性别歧视的职位差异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