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言教学必须结合文化教学,而词汇作为语言要素之一,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最能反映出文化的各个方面,文化差异在词汇层次上体现得也最为突出。本文依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探讨文化词汇的教学及翻译问题。
关键词:语言教学;文化词汇;翻译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历经最近一次改革后,翻译题目由过去的单句汉译英改为段落汉译英,要求翻译的内容也变为与中国文化,特别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内容。改革后翻译题目在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翻译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面以及用英语传达汉语文化信息的能力。很多学生面对考题中出现的文化词汇茫然无措,以至该题失分严重,由此反映出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滞后于四六级改革对学生翻译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具体来讲就是学生的文化词汇翻译能力没有达到四六级考试提出的新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拟对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词汇教学及翻译等问题进行探讨。
1 进行文化词汇教学的必要性
四六级翻译新题型要求学生能用英文把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的中文段落表述出来。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结构体系,因此在两种语言转换的时候,面对文化的差异,学生们时常感到无从下手。例如,汉语中的“精神文明”、“八卦”、“风水”等词就很难用英语准确表达出来; 中秋、端午节、重阳节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关于这些节日的来源、节日风俗和庆祝方式,都是翻译时的难点; 中国的建筑风格、历史演变、饮食文化、茶文化等,这些事物可以说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却是西方文化中却很少涉及甚至没有的话题。
在翻译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依照汉语的思维方式希望寻找到一一对应的词汇, 但事实并非如此;某种事物为一个民族文化所特有, 而反映这种事物的概念的词不能在别的民族文化中找到等值的形式,这样便产生了词汇的不等值现象, 即词汇缺项,如中国人早饭习惯吃稀饭、油条、包子, 而在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这些都是学生在汉译英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
另外,文化差异会带来理解上的困难,由于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特性,各自的联想意义或感情色彩就存在差异,翻译过程中词汇负载的文化意义常常被忽略。例如,“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 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因此,我们应该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以西方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讲述中国的‘龙, 要告诉他们中国‘龙与西方‘dragon 的区别。 所以,当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授英语单词, 特别是那些具有文化差异的单词时, 我们不应该忽视我们自己的文化而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化差异的情况下,更多地知道如何利用所学的单词,把中华文明推向世界,消除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误解。
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文化词汇的教学很有必要,这也是有效化解学生文化词汇翻译难题的一种途径。
2 进行文化词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不但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使学生对来自不同文化的信息有很高的领悟能力与接受能力。在进行文化词汇教学时,首先要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中心、逐步提高学生对于文化词汇负载含义的兴趣。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
(1)导入法。教师结合教学中出现的文化词汇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利用课前几分钟,对比讲解相关的中西方文化。这种课前进行导入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渗透法。这种方法可以随时运用。如在课文讲解过程中遇到一些具有英语文化特色的词汇,教师可结合文章补充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如果在中国文化中有对应或类似的文化现象,可以进行相应的扩展补充。
(3)比较法。教学中对比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如通过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对同一形象的不同反应,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的负载语义。
2.重视平时积累,充分利用资源
学生必须有意识地积累和背诵一些和中国节日、历史事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词汇。鉴于大学英语翻译教材的缺乏,教师应该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和翻译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文化,并且要善用教材,学会挖掘现有教材,可以在相关课文内容里,在背景知识、导入、知识扩展等环节穿插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再有,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该置于外语教学的系统之中来认识。每逢重要的节假日,都可以把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来源的故事、节日习俗,庆祝方式等系统化地给学生讲授。不仅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而且要结合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教学,教给学生用英语传达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历史渊源、风土人情等知识的技巧和方法。
3 四六级视角下的文化词汇翻译
汉英翻译的技巧很多,但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目前没有必要系统地去学习和训练全部的翻译技巧,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经常性训练,并让学生整理归纳出实践心得。就文化词汇的翻译来说,有些文化负载词汇在中西方语言中都存在,且内涵一致;有些词汇在两种语言中都存在,但是内涵意义不同;还有一些词汇在一种语言中缺失。以下是文化词汇英译的一些常用技巧:
1.直译法
直译法针对对应词汇, 即在两种文化和语言中对应存在的词汇。比如样题中的“剪纸”、“舞狮”可译为Paper-cutting,Lion-dance,再如四级真题中的“中国结”译为Chinese knot,“中餐”译为Chinese food或Chinese cuisine等。直译法是普遍使用的翻译策略,很多饱含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的词汇都可用直译法处理。“孝道”可译为filial piety,“中药”译为Chinese herbal medicine,“春秋时期” 译为Spring and Autumn Period,“老人节” 译为the Elders Day,等等。
2.意译法
直译法针对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词汇, 直译的结果不为英美读者所理解。意译法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把真正的含义体现出来。如“阴历” 译为lunar calendar,“元宵节” 译为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 译为Tomb-sweeping Day。再如“滥竽充数”可意译为make up the number,而无需解释这则成语的来源。
3.借用法
汉英语言和文化有共通之处。借用法多用于习语类,指借用同义英语习语翻译汉语习语。如用burn ones boat译“破釜沉舟”,用a drop in the ocean译“沧海一粟”,用gild the lily 译“ 画蛇添足”, 用fish in troubled waters 译“ 浑水摸鱼”,等等。
4.音译法
音译法主要针对的是词汇空缺现象,如人名、地名及其他在英语中无对应的词汇,如 “功夫”、“饺子”、“太极”等,可音译为Kongfu,jiaozi,Tai Chi。此外,很多由英语音译过来的词汇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用语中,如咖啡(coffee),吉普(jeep),沙发(sofa),沙龙(saloon)等。
5.综合法
把文化色彩浓厚的汉语词汇译为英文时,提倡灵活变通,达到交流的目的。翻译实践中多为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如富含中国特色的“唐装”一词就有多种翻译方法,其中Tang suit不失为较好的译文,“唐”可以直译,因为西方人士早用“唐人”指中国人(如China Town“唐人街”),而suit是西方通行的服饰, 此处就是音译和意译的结合。再如“京剧” 译为Being Opera,就是音译和直译的结合。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因此必须关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表现在从词汇、句子到篇章的各个层面。其中,词汇是语言表达的基础。由于四、六级段落翻译的选材特点是有关“中国文化”,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因此应鼓励学生平时多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资料,多看英语新闻和报纸,积累相关词汇,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
4 结语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段落翻译是对考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想在短时间之内有明显提高可能性不大。但是考虑到其选材特点以及评分标准,考生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积累相关词汇,多读地道英文,在扎实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并且注意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多进行一些翻译训练,一定可以取得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沈锡伦.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杨全红.汉英词语翻译探微[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
[3]宋天锡.翻译新概念:英汉互译实用教程(第4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4]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5]刘小平,王菲菲.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新题型解题策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6).
[6]田品德.大学英语教学翻译的能力培养与文化疏导[J].教育教学,2013(11).
[7]闵睿.CET翻译测试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反拨效用分析[J].外语研究,2014(1).
作者简介
宋方奇,男,河南新乡人,33岁,硕士研究生,助教,郑州科技学院外语系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