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父辈的赡养观的调查研究

2017-01-21 11:28梁世民胡永建邬智伟丁勋李晨王义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

梁世民+胡永建+邬智伟+丁勋+李晨+王义昌+张俊景

摘 要:目的 调查当代大学生对父母的赡养观,作为以后对赡养观念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新乡四所高校的566名大学生进行有效问卷调查,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当代大学生认为赡养父母需要更多的精神赡养,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赡养;63.6%的大学生愿意在父母晚年后和他们居住在一起;80.0%的大学生认为居家养老这种模式是赡养父母更好的选择;62.25%的大学生不认同养儿防老的观念;父母为公务员的大学生对政府制定的养老政策评价略高于父母不是公务员的大学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7.332,P<0.05)。结论 多数大学生选择在家中赡养自己的父母,也就是传统的居家养老。其他的赡养方式无法取得他们的信任,即使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观念先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们已经不再具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他们认为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应该对赡养父母负责。

关键词:大学生;赡养观;父母养老

近几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急剧增加,人口结构的这一发展趋势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更关系到社会许多问题[1]。大学生作为现在青年中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赡养父辈的想法不仅涉及到现在,而且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大学生对老年人的赡养态度代表了年轻一代的赡养观,他们对赡养父母的观念和亲身实践,将影响中国未来的养老方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问卷可信度测试

将问卷让五十人填写,两周后再让其重复填写,测得问卷可信度系数为0.79,证明问卷可信度较高。

1.2 研究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如性别、家庭一般状况以及一般养老观、对父母的赡养观念与方式、对有关政策的了解等方面。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新乡市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各抽取15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80份,收回率96.7%,其中有效问卷566份,回收有效率97.6%。

1.3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11个大专业,涵盖专业广泛。在有效的566份问卷中男生304人,占总人数的53.7%,女生361人,占总人数的46.3%;居住地为城市的有288人,占总人数的49.1%,农村的有276人,占总人数的50.9%。

1.4 统计学处理

对问卷进行统一编码后应用 Excel 建立数据库,应用 spss.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对父母赡养的基本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63.6%的大学生表示以后会与父母居住在一起,13.9%的大学生则选择不与父母居住在一起,22.5%的大学生则是根据以后的经济状况再作出自己的选择。在赡养自己父母模式的选择上,被调查者中有68.4%的大学生选择了“居家养老”,15.9%的大学生选择了“社会保险养老”,15.7%的大学生选择了社区养老。这表明很多大学生还是会选择更为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其他的养老模式无法取得大多数大学生的信任。在对待养儿防老这个陈旧的观念时,20.0%的大学生仍然选择支持,17.8%的大学生不再赞同此观念,剩余的62.2%的大学生认为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应该对自己的父母负责。

2.2 对现阶段养老政策及基础设施的认知

在被问及“政府制定养老政策时的优惠力度”时,15.5%的大学生选择“没有”,73.3%的大学生选择“有但是不多”,11.2%的大学生选择“非常多”。而在被问及“老年公寓,养老院的建设”时,23.5%的大学生选择“不好”。65.7%的大学生选择“一般”,9.7%的大学生选择“好”,1.1%的大学生选择“特别好”。

2.3 精神赡养与物质赡养比例的选择

将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比例分为七种供大学生选择,结果见表1。

2.4 养老政策及基础设施认知可能的影响因素

将调查根据性别、父母是否公务员、是否是独生子女这三个因素分成不同的样本组,并据此与各认知进行统计学分析。见表2。在对待“政府制定养老政策有无倾斜”这个问题上,父母是公务员大学生与父母不是公务员的大学生选择比例略有不同,经过χ?检验,发现父母是否公务员对“政府制定养老政策有无倾斜”这个问题产生了统计学差异(χ?=7.332,P<0.05),而性别和独生子女两个因素则没有产生。对于“养老院、老年公寓的建设”这个问题,男生与独生子女认为它们建设的更好一些,经χ?检验是否独生子女与性别这两个因素对这个问题产生了统计学差异(χ?的值分别为8.464、7.863,P<0.05),父母公务员是否这个因素则没有产生统计学差异。

3 讨论与建议

3.1 精神赡养与物质赡养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认为赡养老人不应该只注重物质赡养,而是需要精神赡养与物质赡养并重。甚至有些大学生认为精神赡养比物质赡养更加重要。(见表1)。传统的孝道学说是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为主自觉不自觉地将老年人定位在“受体角色”的位置上[2],很大程度上只给予老人物质赡养,认为只要让老人吃得饱,穿的暖就是尽了孝,而现代大学生认为在物质赡养基础上,还需给予足够多的精神关怀。这表明现代大学生的孝道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他们更加注重老人的精神赡养,精神赡养是一个需要在老人身上付出真实情感,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耐心的过程 [3]。也许是社会上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的出现使他们受到了警示,让他们认为精神赡养比物质赡养更重要,要对老人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大学生更加注重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是一个良好的社会现象,大学生孝道观念的塑造上,要引导他们形成精神赡养与物质赡养并重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父母更好的安享晚安。

3.2 对父母的基本赡养态度

本研究显示,在赡养自己父母模式的选择上,被调查者中有68.4%的大学生选择了“居家养老”,15.9%的大学生选择了“社会保险养老”,15.7%的大学生选择了社区养老。由此可见,家庭养老仍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这可能与我国传统道德文化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虽然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但是他们依旧认为家庭养老是最适合赡养父母的方式,这可能是家庭养老为赡养父母提供了时间、经济、空间、自由度等诸方面的保证,也体现了大学生对其他养老方式的不信任。其他的养老方式如社会养老保险虽然已经覆盖了大部分的城镇居民,但是对于社会养老保险的公共性而言还远远不够,而且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不同,导致待遇呈现地域化[4]。而社区养老模式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服务站设施不够完善、服务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服务内容比较单一、资金有限、服务力量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大学生还是选择风险较低的家庭养老模式。这种情况非常不容乐观,而且这对于我国的养老的建设体系十分不利。我国应尽快健全当前的养老体系,完善当前的养老政策,思想观念相对较为开放的大学生都单一的信任家庭养老,更遑论其他群体了。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理念和消费水平,在选择赡养自己的父母的方式时,应选择最合适自己家庭的赡养方式。对于养儿防老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民众认为“养儿防老”就像“积谷防饥”一样天经地义[5]。但是大学生显然不这样认为,只有少数(20.0%)的大学生认为儿子应该对老人负更多的责任,大多数(62.2%)的大学生认为无论男女都应该对老人的赡养问题负责,这表明新一代大学生已经摒弃养儿防老的陋习,对赡养父母有了全新的认识。

3.3 养老政策与基础建设的态度

在表2中显示,只有少数大学生(10.8%)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满意,这表明现有的养老院与老年公寓的建设很不理想,无法达到大学生的期望,他们以后很难将自己的父母送到这些地方安度晚年。现有的养老机构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像许多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资金管理不够科学。国家应加大对养老院等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努力建成服务周、态度好,设备全、专业化高、能开展多元化服务的养老院与老年公寓,有些农村地区的建设情况,根本无法达到国家的标准与民众的期望,希望以后能够建设成老百姓满意的养老院。对于社会保险养老制度,国家应该实现统筹制度。这方面政府首先要负担起责任,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对所有的公民一视同仁,坚持社会养老保险对象的公共化,保障我国所有公民晚年的基本生活[6]。许多大学生(73.3%)认为政府制定养老方面的政策还是有一定倾斜的,这表示了对政府的肯定,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父母为公务员的大学生认为政府对养老政策的倾斜度较高,在公务员退休后,他们退休金发放比一般企业发放更加稳定,退休后的待遇也比一般企业人员退休后的待遇好,也许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大学生认为公务员的待遇更好。在养老政策方面,政府一定要无差别对待,保证政策落实到每个普通民众身上。颁布新政策的时候,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不应只注重物质。

4 结论

当代大学生不仅只注重父母的物质赡养,而且更加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从以往单一的物质赡养变为了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并重,甚至精神赡养比物质赡养更加重要,这表明大学生的赡养观念已经改变。这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不认同“养儿防老”就像“积谷防饥”的观念,在他们看来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有赡养自己父母的义务和责任。在赡养自己父母方式的选择上,无论是社会养老保险还是社区养老都无法达到他们的满意,他们并不信任这两种养老方式,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让自己的父母居家养老,让自己的双亲在家中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1]宗强.论养老方式选择与保障体制的建立[J].商情(教育竞技研究),2008(1):137-14

[2]熊汗富.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精神赡养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

26(6):91-95

[3]穆光宗.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J].2004(4):124-129

[4]马文杰.浅谈社会养老保险的公共性缺失,企业改革与管理[J].2016(6):204

[5]肖群忠.传统孝道的传承、弘扬与超越,社会科学战线[J].2010(3):1-8

[6]姜玉.浅析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J].2013(11):8-9

作者简介

梁世民,在读本科生,从事医学学习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