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光
国家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党校姓党这个党校工作根本原则,更加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更好地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实践深化对党校工作的新要求,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党校要改革发展,承担大规模的干部培训,为胜利完成党校新任务,适应党校工作新常态,对党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校教师同时作为一名社会人,在党校改革进程中,面临来自工作和自身发展带来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党校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1、培训对象的变化带来的困境
根据新形势下 “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总体要求,党校的培训对象已不仅限于党政干部,而是涉及到企事业单位及其它行业和部门。首先,教学对象的广泛性导致他们的教学需求的多样性。其次,由于学员的来源不同,他们的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结构、社会背景、成长环境和个人素养参差不齐。第三,目前教学对象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普遍较高,他们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第四,网络的普及和运用,使他们的信息渠道更加宽泛。因此,党校教师在备课、讲课中既要坚持主基调(党性),又要兼顾其他(可听性),使所有人都受益,这给课程增加了诸多难度,使教师陷入教学不能全面兼顾的困境。
2、教学内容的变化带来的困境
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指引下,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加之一些党员干部固有思想根深蒂固,一方面思想不够解放,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全面、系统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受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世界观、人生观发生变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产生动摇;再者,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中,一些党员干部金钱至上,生活腐化堕落,不能自律和自醒。所以,党校的教学内容既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紧跟中央和同级党委的意图,不断提高其思想修养。这些变化自然而然地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3、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多样性带来的困境
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出现,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提供了可能,也为教学内容的丰富提供了强大的载体。一个专题所承载的信息量大增,这无疑为教师备课增加了难度。另外,近年来体验式、讨论式、案例式、现场教学式等教学方式活跃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课堂上,已成为一种趋势,对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与之同时,也对教师驾驭这些教学方式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学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指导者,应适应这种角色而转变。
4、科研方面的困境
基层党校教师科研方面的困境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方面,课题研究和教学挂不上钩、科研只是纯科研,科研上不了讲台,讲课时讲不出深度和广度,只能是找资料,去拼凑,形不成自己的见解和完整的课题体系,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是科研与职称,职称要求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基层党校教师由于资讯、资金的缺乏和交通的闭塞,没有条件深入基层调研,给科研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造成苦闷情绪。
2 党校教师自身心理变化面临的困境
1、来自政治社会地位方面的困境
首先,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基层党校教师中也同样存在。基层党校教师不论学历、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政治素质等方面均不亚于同龄人,但其政治社会地位并不高。就教学内容而言,处于政治中心地位,而实际上却身处其外,即心在其中,身在其外,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其次,受官本位思想和当前中国社会权力至上的现实状况的影响,使基层党校教师不能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做学问和搞教学工作(年轻教师尤其严重),产生一些心理冲突,不安于现状,而又无能无力。第三,党校的教学工作又常常和组织、宣传、人事劳动部门合作,时常和党政领导干部同台讲课,极易产生心理冲动和自卑情绪,久而久之引起职业倦怠。
2、来自经济待遇方面的困境
党校不是经济部门,教师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财政供给,其收入水平与公务员大体持平,相对稳定。但由于目前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性,不同行业和部门收入差距较大,党校教师一般没有资产收入和投资性收入,更没有劳务性和服务性收入,所以相比之下收入偏低。
3、来自自我发展方面的困境
目前基层党校办学经费不足,导致教师进修机会变窄,知识更新不够,眼光和思维不开阔,新专题开发能力不强,生涯发展受到限制。劳动人事制度过死,教师的合理流动困难,导致升迁机会的不平等,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师晋级、晋职机会少,县级党校中、高级教师的岗位设置比例甚至不高,致使老教师排队等岗位,青年教师看不到希望,产生眇盲情绪,不安心工作。
3 党校人姓党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出路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党校教师,必须用党性修养来武装自己,战胜自己,解决问题,走出困境。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本职、恪尽职守
党校是个神圣的地方,党校的神圣、神秘和令人神往,源于她崇高的政治地位和特定的培训对象。能够走上党校的三尺讲台,要时时不忘自己的责任、时时不忘组织的信任、时时不忘岗位的重要、时时不忘学员的期盼,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2、甘于寂寞、乐于奉献
人们在习惯上把教师比作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我们应该赞赏和钦佩蜡烛的这种奉献精神,但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蜡烛。要做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党校教师,要放出更多的光和热。要做节能灯,点亮自己、照亮别人;要做孺子牛,勤学习,苦钻研,踏踏实实授课,认认真真做一名马克思主义“布道者”。
3、淡泊名利,尊重岗位
岗位是每个人生存的基础,无论什么岗位,既然选择了它,就要尊重它。尊重岗位,就是尊重自己,只有这样,将来才有可能做成大事。作为党校人,首先要“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育人为乐”。党校教师,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但是,党校人要不慕名利,甘为人梯,乐教勤业,以平常的心态去从事不平常的事业。
4、不断进取,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既是日益深入人心的学习和生活理念,又是中华民族流传久远的尚学思想精华,更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干部培养、教育工作中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有专家预言,终身学习已成为21世纪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度和评价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标志。作为党校人,面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审时度势,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不断的学习中汲取营养,充实知识,提高本领,胜任工作,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5、人生价值,弘扬“三平”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三平”精神蕴含着对人生的深沉感悟,体现了主流的世界观、价值观,它既是一种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也是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人、每个岗位都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底线。我们党校人要大力倡导和弘扬“三平”精神,在平凡中创造价值,在平静中酝酿激情,在平常中奉献精彩,为“开拓新局面,实现新突破”营造风正气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