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浩+王强
摘 要:根据儿童少年身体发育阶段性特点的不同,教学工作作出相应调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谨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与创新意识;教师应注意教学模式的选用,正确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字:儿童;武术套路;模式
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散打为主要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中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宝贵遗产。随着冷兵器时代的消亡, 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武术的强体健身、防身自卫、娱乐观赏、修身养性等功能日益突出, 并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与参与。如今的武术不仅具有自娱、他娱的娱乐性,更具有现代竞技体育的价值。从全国锦标赛和全运会的武术比赛, 到亚运会、东南亚运动会以及世界锦标赛,武术均按照现代体育的规范进行,成为跻身国际体育运动的新兴项目。
武术教学逐渐在体育运动中兴盛起来,尤其是在儿童体育教学中应用广泛。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深度探析儿童武术套路的教学模式,加以分析并进行合理教学运用,有利于增进儿童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有利于武术套路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与运用;有利于中华武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推广与传播。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对儿童(主要针对6-12 岁正处在小学阶段的儿童)武术套路教学模式的研究,结合儿童自身发展规律,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笔者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大量有关儿童体育教学模式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为文章提供理论支撑。
1.2.2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法和其他分析方法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研究资料进行逻辑梳理,最终得出结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以基本功为基础,重视基本动作的练习
基本功是武术教学训练中基础的部分,是对身体各部位进行专门练习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对于学习武术套路、攻防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内脏器官的运动能力均有显著的效果,犹似高楼大厦的地基一样,否则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拳谚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打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练拳不练腰,终究艺不高”等。基本功一般概括为: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肩、臂、腰、腿以及跳跃、平衡、跌摔等内容。实践证明:经常进行基本功的练习,可以增强各个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弹性,对于提高动作质量,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基本动作是指各种拳、械的基本技法,是套路运动的基础,不论是什么拳种、器械,尽管风格特点不同,但都具有“三型” 、“四法” 、“平跳翻”的基本内容,具有动、静、起、落、站立、转折、缓、快、轻、重的节奏要求,具有由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段落——构成整套的结构特征。因此,基本动作是各种拳械的基础,抓好了基本动作的练习将对套路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 以直观教学为主,强调动作规格
武术套路具有动作多,路线方向变化多,一个动作包含的因素多的特点,外形要求手、眼、身、步的配合,内在有精神、呼吸、意志、劲力统一的要求。另外,各种拳械均有不同的特点与风格,给教学带来了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依据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组织教学。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感受到教学中的具体事物,从而获得感性知识。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初是以视觉为主导,它能确定动作的形式、身体的位置、空间的变化、用力方向等一系列参量。因此,运动技能形成初期,教师准确、连贯、规范的示范,合理的组织教学对于建立动作概念尤其重要。
感知到了的事物只是表象,必须通过亲自实践,多次重复,运动技能才能形成,认识才能不断深化。因此,在完整示范的前提下,还必须依据教学的主要任务结合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采用完整示范、重复示范、模拟示范、对比示范,辅之以语言讲解、提示等形式,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肌肉感觉逐步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动作规格是根据武术运动不同拳种的特点与风格提出的具体要求,拳种不同,风格不同,特点不同,动作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动作规格是体现拳种特点与风格的重要内容。同时,在教学评价与现代竞技运动中,动作规格是评价教学效果与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在武术教学中,强调动作规格必须贯穿于教学训练的始终,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以单个动作为例,首先应强调动作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的方向路线正确;其次,要强调该动作姿势、步型的准确与工整;第三,要强调手、眼、身、步变化部位的细节,克服紧张、僵硬、不协调等现象;第四,要强调动作连贯、协调、完整,体会“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演练技巧;第五,经过反复实践练习,逐步提高,达到动力定型的教学要求。由此可见,强调单个动作的规格是练好套路的基础,是武术教学的重点。
2.3 优化武术套路课程设置
通过合理改进武术套路课程设置,如普修课、专项课和选修课相配套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学习机会。课程设置也可向课外合理而有效地延伸,如俱乐部制。不仅可以使学生把课内所学习的武术技术通过课外练习得以掌握和消化,而且可以通过俱乐部会员之间的交流,得到升华。从而达到高校武术教学工作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发展。
2.4 加强武术专业教师素质与水平的培养
武术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武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必须加大培养和提高武术专业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力度,不断改善高校武术师资队伍结构。要积极举办各种武术师资培训班,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武术教学、科研的活动,使教师重视武术专业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主动发现武术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的基础上及时科学地解决问题,提高武术技术技能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习武的自觉性和兴趣,从而提高武术课的教学质量。
3 结语
在进行武术教学时,应根据儿童少年身体发育阶段性特点的不同,时刻注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便对教学工作作出相应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谨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与创新意识;在教学模式的选用上,教师应注意选用正确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青.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属性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2(2)
[2]陈青山.论武术套路教学的基本特点[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