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大学是这个系统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力的子系统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作为基础性工程,这是高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因此,必须努力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只有高校校园和谐了,才会给人才的培养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才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和谐校园;作用;影响;现状分析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作为基础性工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的主流,需要全社会各个领域配合与支持。高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领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直接性地影响。高校既承担着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研发的重要任务,又是人才的摇篮,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栋梁的阵地。社会所需的大量为祖国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和领导者,几乎都需要高校培养的人才来担当重任,脱离了高校,一个社会要建设成和谐的社会是不可能的[1]。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描绘了蓝图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高校和谐校园应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高校建设的和谐校园,应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标准作为蓝图,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定位了高校和谐校园的功能和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然要由和谐的人才来规划、建设、管理。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和谐校园建设,为培养和谐的人才创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校园就充分接受和谐思想的熏陶,培养和锻炼自身的和谐思维、和谐行为,塑造和谐人格,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活,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在和谐环境里,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智能优势,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
2 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要求和现状分析
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更是一个紧迫的实践课题。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要素应当包括: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和谐发展;建立以民主法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构建公平正义的师生利益和矛盾调处机制;形成风清气正的和谐人际关系;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氛围;建设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学校园。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和现状,以使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更加具有针对性[2]。当前建设和谐校园的工作基础和机遇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想和信念支撑。
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级党委和政府自觉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促进社会和谐,这为大学的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是在大学内部,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高校各级领导班子都深刻认识到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高校已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广大师生职工积极参与的和谐校园建设格局。
但是,我们还必须冷静地看到当前和谐校园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和谐校园建设中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中国高教体制改革以来,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正在崛起。但是,中国大学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差距还十分明显。
二是大学制度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计划经济时代的办学思维和传统在大学体制机制上留下了较深的烙印,使得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显得尤为艰巨。
三是人事分配制度上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人财物、责权利的配置还不科学和合理,在不小的程度上扼制了发展的活力和各方面积极性的发挥。
四是大学民生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大学民生建设中,有一个相对突出和特殊的问题就是贫困生问题。
五是大学精神有待进一步弘扬。由于物质利益刚性原则的影响,以及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思想多元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消极的世俗文化、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急功近利等思想有所蔓延,大学精神正受到新的挑战与考验[3]。
3 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思路和工作举措
第一,努力实现学校发展的和谐,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经济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但并不等同于任何形式的发展都能促进社会和谐。片面的、畸形的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以牺牲多数人利益为代价的发展,不但不能促进和谐,反而只能是破坏和谐。
第二,不断深化改革,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不竭动力。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就在于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切实消除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校园建设不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促进和改善校园民生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从根本上化解不和谐的体制因素,从而有力地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的进程[4]。
第三,努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维系全校师生共同理想和共同信念的基本价值准则。
第四,紧紧抓住和谐校园建设的着力点,努力改善校园民生。在实践中,必须把和谐校园建设的首要着力点定位在校园民生的不断改善上,定位在努力维护和实现师生职工根本利益上,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使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个师生职工。
第五,加强制度创新,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我们要不断提高构建和谐校园的本领,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在公平正义的原则下构建师生职工利益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师生职工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
参考文献
[1] 刘国建,陈年强,高丁元.构建和谐校园的价值理性进路[J].高教探索,2005,(05).
[2] 于晓光. 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5,(09).
[3] 孙立军.试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提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05).
[4] 刘向信,马静玉.构建和谐校园 增强学校软实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5,(11).
[5] 崔东云.对建设高校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9).
作者简介
刘娟(1982-),女,湖北荆州,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讲师,硕士,主要研究高校党建机制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