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动态
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10月16日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决定自2017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通知指出,土地调查是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当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健全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强化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通知明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对象是我国陆地国土。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状况;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土地条件,包括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状况。通知强调,调查以形成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目标。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第九部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中提出: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二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报告强调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其中,在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中提出,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张德江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作《固废法》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
11月1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做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中提到,检查发现,我国对不同固体废物的产生分布、利用处置、污染特性等方面的专项科学技术研究比较薄弱,专业平台少,技术人员不足,科研经费投入不够。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标准规范体系不够健全、技术水平偏低、技术储备较少。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急需的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滞后,钢渣、磷石膏、赤泥等一批难利用工业固体废物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不足。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集成不够,亟待构建适合不同区域的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垃圾渗滤液和污泥处理先进实用技术有待突破。危险废物监管中存在鉴别单位少、鉴别过程长等问题,相关风险损害评估、事故预警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也有待加强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作出修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一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于2017年11月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其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作出修改,将第三十条第一款修改为:“入海排污口位置的选择,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水动力条件和有关规定,经科学论证后,报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二款修改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完成备案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将入海排污口设置情况通报海洋、海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第七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海洋、海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发现入海排污口设置违反本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的,应当通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予以处罚。”
中办、国办印发《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
2017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文件,规定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规定明确,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应当坚持依法审计、问题导向、客观求实、鼓励创新、推动改革的原则,主要审计领导干部贯彻执行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遵守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决策情况,完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情况,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责任情况,组织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征管用和项目建设运行情况,以及履行其他相关责任情况。规定强调,审计机关应当根据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地区或者主管业务领域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结合审计结果,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变化产生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客观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及《蒙特利尔议定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召开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第11次缔约方大会及《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第29次缔约方大会于11月20—24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来自141个国家以及相关国际组织700余名代表与会。经国务院批准,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民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本次会议。公约和议定书秘书处为表彰中国在履约进程中做出的贡献及保护臭氧层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授予中国环境保护部“保护臭氧层政策和实施领导奖”。蒙特利尔议定书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最成功的多边环境条约。30年来,在各缔约方的不懈努力下,全球淘汰了超过99%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使用,臭氧层耗损得到有效遏制,并实现了巨大的环境、健康和气候效益。蒙特利尔议定书在保护臭氧层的同时,也为其他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树立了榜样。中国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一半以上,提前超额完成了第一阶段履约任务。
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1月20日下午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的意见》《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的工作意见》等文件。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大督察力度狠抓改革落实情况的报告》。会议指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要注意因地制宜,保护、保留乡村风貌。会议强调,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基础上,在湖泊实施湖长制,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遵循湖泊的生态功能和特性,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强化湖泊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开展湖泊生态治理与修复,健全湖泊执法监管机制。
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内罗毕召开
12月4—6日,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联合国环境署位于肯尼亚内罗毕的总部召开。数千名代表参加会议,讨论共同解决全球性的污染威胁。作为全球最高环境决策机构,本届大会以“迈向无污染的星球”为主题,会议通过一系列决议,号召各国采取共同行动应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污染挑战。经国务院批准,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率领由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国家林业局和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署代表处人员组成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与会。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的40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作了“迈向无污染的星球”政策发言。李干杰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携手迈向无污染星球,努力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发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地下水质量标准》
10月1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第26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发布《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在内的425项国家标准的公告。《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正式发布,将于2018年5月1日实施。新标准将指标划分为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结合我国实际,将原标准的39项指标增加至93项,其中有机污染指标增加了47项,所确定的分类限值充分考虑了人体健康基准和风险。该标准可以作为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依据。
三部委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10月19日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规划落实“水十条”编制实施七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兼顾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西北诸河,将“水十条”水质目标分解到各流域,明确了各流域污染防治重点方向和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水环境保护重点,第一次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在全国1784个控制单元的基础上,规划筛选了580个优先控制单元,进一步细分为283个水质改善型和297个防止退化型单元,提出了优先控制单元主要防治任务,实施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规划提出了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流域水生态保护、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保障等5项重点任务,确定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五大类项目,采用中央和省级项目储备库相互衔接、动态管理的方式推进实施。规划要求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法规、健全市场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监督管理、弘扬生态文化等方面做好实施保障。
工信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10月24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20年,要在每个重点领域支持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规范企业,培育十家百亿规模龙头企业,打造千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若干个带动效应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将达到10000亿元。意见从五个方面对环保装备制造业提出了发展的重点方向:一是强化技术研发协同化创新发展,二是推进生产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三是推动产品多元化品牌化提升发展,四是引导行业差异化集聚化融合发展,五是鼓励企业国际化开放发展。从重点领域来看,意见紧紧围绕绿色发展以及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有效供给的双目标,聚焦环境治理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对环保装备提出的新要求,涉及大气、水、土壤等八个重点发展领域的污染防治装备。为了保障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意见提出,要积极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加大对环保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设立产业基金,投资环保装备制造业。
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10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建设50个左右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基地服务区域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30%以上,探索形成一批与城市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废弃物处理模式,切实为城市绿色循环发展提供保障。意见指出,各地循环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环卫要会同国土、规划等部门做好基地选址,统筹基地建设规划,科学布局项目建设,将基地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优先保障土地供应。建设资源循环利用基地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意见明确,积极推行PPP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引进专业化的投资主体和运营服务商,推动建立各运营主体利益共享机制,分类保障投资运营收益,实现基地的高效、持续运营。支持商业模式创新,鼓励政府、企业联合管理与经营模式。
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衔接相关工作的通知》
11月14日,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衔接相关工作的通知》,就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有机衔接相关工作做出了规定。通知指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是申请排污许可证的前提和重要依据,要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和《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的衔接,按照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实行统一分类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部门要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查,结合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核定建设项目的产排污环节、污染物种类及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等基本信息。分期建设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以及审批文件应当列明分期建设内容。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将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作为现有工程回顾评价的主要依据。建设项目发生实际排污行为之前,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要求申请排污许可证,不得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国家将分行业制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建设项目涉及“上大压小”“区域(总量)替代”等措施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部门应当审查总量指标来源。环境保护部负责统一建设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信息申报系统,并与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充分衔接。
环境保护部发布《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
11月20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贯彻落实新修改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自主开展环境保护验收的程序和标准。环境保护部在公告中指出,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水、噪声或者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的,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生效实施前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改完成前,应依法由环境保护部门进行验收。
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11月24日,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要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立足先行区土壤环境问题和工作实际,在模范落实“土十条”的基础上,开展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总结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土壤污染防治模式。指导意见确定了全面建立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制度、构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机制、实行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全过程监管、综合提升土壤环境监管水平、创新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投融资机制、研究解决突出土壤污染问题等六大任务,还明确了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的6项基本条件和8个方面量化要求。
三部委联合印发《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
11月2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水利部联合印发《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办法规定,自2017年12月1日起在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宁夏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在办法中明确规定水资源税的征收对象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实行从量计征;对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贯流式冷却取用水也应征税;对取用地下水、特种行业取用水和超计划取用水要从高确定税额;对农业生产生活取用水需从低确定税额。办法还规定对跨区域调度的水资源,由调入区域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征收水资源税。
环境保护部印发《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
11月25日,环境保护部印发《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进一步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规定提出,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受污染的环境要素,分为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声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以及其他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五类,同一家企业事业单位因排污种类不同可以同时属于不同类别重点排污单位。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企业事业单位应明确所属类别和主要污染物指标。据了解,环境保护部将负责建立和运行全国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信息管理系统,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信息维护管理。规定还明确了各类重点排污单位的筛选条件。
环境保护部印发《环境保护部关于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公告》
11月27日,环境保护部印发《环境保护部关于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公告》。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确保各项改革措施有效落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涉及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做好法规清理工作的函》的要求,对截至2017年6月底印发的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经过清理,环境保护部决定废止21件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决定废止的规范性文件自公布之日起废止。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在京正式成立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11月28日在京正式成立,将推动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六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黄润秋出席成立活动,与湄公河国家代表共同启动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并致辞。黄润秋在致辞中指出,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首次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领导人会议上倡议“共同设立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标志着澜湄环境合作成为本地区共商、共建、共享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润秋表示,“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是建设澜湄环境合作中心的基本动力。未来依托澜湄环境合作中心,澜湄国家将共同做好环境合作顶层设计,积极开展《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战略》编制工作;推动区域环境政策沟通与对话,开展务实项目合作,围绕优先合作领域,实施“绿色澜湄计划”旗舰项目;逐步形成区域合作新模式,为区域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
国家能源局和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开展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改试点工作的通知》
12月4日,国家能源局和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开展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改试点工作的通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强固废和垃圾处理。通知指出,组织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改试点项目建设,旨在发挥世界最大清洁高效煤电体系的技术领先优势,依托现役煤电高效发电系统和污染物集中治理设施,构筑城乡生态环保平台,兜底消纳农林废弃残余物、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处理厂、水体污泥等生物质资源,破解秸秆田间直焚、污泥垃圾围城等社会治理难题,克服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利用污染物排放水平偏高的缺点,增加不需要调峰调频调压等配套调节措施的优质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促进电力行业特别是煤电的低碳清洁发展。通知将环境治理与能源革命相结合,优先选取热电联产煤电机组,不会形成新增煤电机组。严格限定两大试点类型,严格试点项目的审核、评估,严格项目监管技术手段与监管惩罚机制。试点项目扶持政策优厚,有利于保障企业合理盈利,激发企业积极参与热情。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科学与技术年会在厦门召开
10月20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科学与技术年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与环保人士等约2000人参加了此次大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润秋在会上强调,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要更好地推进环保科技创新,强化绿色发展。本届年会主题为“创新驱动助推绿色发展”,年会组织开展了近30场环境学术交流、科技论坛以及“2017年度环保科学与技术创新应用示范项目权威发布”“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创新成果展”等多项技术推介活动。在开幕式上,主办方还颁发了“2016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环保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7)光大环保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11月2—3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顺利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以及全国多个省、市的环科院、规划院(所)的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届年会以“‘两山论’与环境经济政策的创新与应用”为主题,分设了“两山论”理论与探索、环境经济政策评估与实践和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erformance三个分会场,共有30位专家学者就“‘两山论’理论发展”“环境经济政策国内外实践”“环境经济政策框架模型构建”等方面展开充分的探讨和交流。
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项目召开结题研讨会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11月22日在京召开了“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框架及案例研究项目”结题研讨会。项目由环境保护部和能源基金会资助。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别涛司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环境保护部有关司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以及环保部环境规划院、能源基金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是对环境政策制定或实施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费用及效益进行科学评估,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课题组形成了《环境政策费用效益分析的国际经验报告》《环境政策费用效益分析技术导则》《关于加强环境政策费用效益分析的指导意见》《京津冀黄标车淘汰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等成果。
中国首届节能环保创新应用大赛在徐州颁奖
中国首届节能环保大赛颁奖仪式暨2017中国(徐州)绿色发展高峰论坛11月25日在江苏徐州举行。今年7月份以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节能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联合主办,徐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节能环保创新应用大赛在北京启动。比赛以“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为主题,旨在搭建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的优质社会化服务平台,发掘并推广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与创新成果。经过四个月的海选、预赛、决赛的一系列精彩角逐,36个具有科技性、创新性、成长性特点的科技环保项目,从来自全国700多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其中,科技研发、节能环保、环保基金等31个项目现场签约落户徐州。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在惠州举行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12月2—3日在广东省惠州市举办。本次年会以“生态文明 绿色引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出席开幕式并在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李干杰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本次论坛年会同时举办了13个专题分论坛,还向全社会发布了《中国省域生态文明状况评价报告》《中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报告》《2017美丽山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