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Editor' s Comment
全球范围内因战争、暴力和迫害造成的流离失所者人数达到历史新高,成为全球关注的新问题。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简称联合国难民署(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UNHCR)]发布报告称,截至2016年底,全球范围内共计6560万人被迫流离失所,较2015年增长30万。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负责登记巴勒斯坦地区流离失所者,UNHCR依据其工作职能为所有流离失所者提供保护。联合国灾害评估与协调系统是突发事件国际应急响应系统的一部分,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阶段为联合国及受灾国政府的救援工作提供援助,并在国家层面或紧急情况下,帮助协调外来救援。本期环球资讯栏目对相关组织进行详细介绍,敬请关注!
本期专家述评栏目,南京医科大学终身教授王一镗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灾害医学研究,提出推进我国灾难医学建设的十点建议,以期在灾难医学建设工作中得到国人的高度重视,并促进中华文化的提升。论著栏目陈彦教授等探讨高校开展灾难救援自救互救通识课的效果,指出由于国内灾难救援知识普及度不高,事故发生后,现场懂得急救并能施救的人很少,导致部分伤员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急救而死亡,提出通过提高学生对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形成区域内高校培训急救联盟,以大学生带动整个社会人群急救健康素养的提高。
在众多重大灾情导致的损伤中,创伤性颅脑损伤是对伤病员危害性最大的一种,致死、致残率极高,及时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是改善伤病员预后的重要手段。论著栏目王凯等探讨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置管在颅脑外科急诊手术中的应用,发现该方法对于急危重症颅脑外科急诊手术患者,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并能有效节约抢救时间,值得在急救一线和临床操作中推广应用。
灾难由于其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使得致伤对象呈群体性且致伤因素呈多样化的特点,并短时间内产生大批量伤员,导致医疗需求陡然增加或异常复杂。因此,灾难医学救援模式的优化和救援力量的建设,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美国、日本在长期的灾害医学救援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灾害医学救援模式。本期专题论述栏目,中国工程院郑静晨院士基于美日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及灾害医学救援现状,依托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应加快构建“现场投送、快速转运、立体救援、军民融合”的灾害医学救援模式。李伟等通过分析美军前沿外科手术队的发展历史、优化组成和训练演练等情况,参考发达国家灾难医学救援力量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对我国灾难医学救援力量建设的几点启示。此外,本期刊登了其他精彩内容,欢迎评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