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沙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探讨
杨沙
目的研究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护理治疗中的效果良好。
神经内科护理;脑卒中;康复护理效果
脑卒中也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英文缩写为CVA,属于一种急性脑血管类疾病,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脑部血管的突然破裂,或是血管阻塞使得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而造成的脑组织损伤[1]。据相关统计显示,中老年人是脑卒中疾病的高发人群,而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2]。脑卒中是导致成年人残疾甚至死亡的病因之一,针对脑卒中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此类疾病的应对方案还是以早期预防为主[3]。急性脑卒中常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多数患者的症状以肢体偏瘫为主,此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家庭和社会也造成了很大负担。为了快速、有效的解决这一临床医学难题,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率,减轻患者痛苦,康复护理模式逐渐被学者们发掘并应用到脑卒中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国际医学上也由此出现了诸多涉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比较2015年9月—2016年9月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应用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9月—2016年9月的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49~67岁,平均年龄(54.6±5.1)岁。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共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1~63岁,平均年龄(55.9±7.8)岁;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49~62岁,平均年龄(52.6±8.7)岁。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均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以及护理方法等均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应用康复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的被动功能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增强其主动训练的积极性,进而使患者积极参与到康复护理活动中来。另外,医护人员要有规律的为患者按摩相关的肢体关节与肌肉组织,增强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产生[4]。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护理模式,医护人员会对患者介绍相关的治疗方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此外,医护人员将保持患者的住院环境干净整洁,及时更换被品,定期通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变化进行监测和观察,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和评价指标
对所有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分数越低,代表患者的神经功能越正常[5]。同时,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具体包括应激性溃疡、关节痉挛、继发性感染等,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NIHSS评分为(20.87±2.56)分,护理后评分为(18.46±2.38)分;实验组患者护理前评分为(20.82±2.26)分,护理后评分为(12.57±1.76)分。由此可见,两组患者经过各自的护理模式护理后均取得了一定的护理效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同时,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为:对照组应激性溃疡4例,关节痉挛3例,继发性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实验组应激性溃疡2例,关节痉挛0例,继发性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0%;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现今,康复护理模式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同时取得了一定的康复效果[6]。康复医学属于新兴学科,最早在20世纪中叶兴起。该学科最初是通过运动训练来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机体各项功能,进而达到康复目的。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康复护理除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内容外,还应用各科专门的护理技术,使患者的残余机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现今康复护理已成为国内强劲的护理技术手段,并在各类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广[7]。由于脑卒中疾病的特殊性,单纯的药物治疗对此类疾病患者的康复是无法完成的,而康复护理以及功能训练等很好的体现和诠释出了这一点。康复护理能够通过对患者的四肢功能训练并结合心理的治疗护理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增加治愈率。因此,临床上对于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除常规的护理方式以外,康复护理模式的增加能够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适于临床各大医院在护理工作中的推广和应用[8-10]。
根据本文选取的100例脑卒中患者的护理统计情况可知,康复护理的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护理方式,高效的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最大可能的避免患者的肢体残疾,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而减少了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并由此证明应用康复护理针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这一方案是可行、有效的,本文的统计结果也可为脑卒中疾病的治疗工作的深入研究提供良好的数据参考。
[1] 曾艳琪. 脑卒中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 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2):211,213.
[2] 冯洪,谢家兴,李淑会,等. 品管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8):794-797.
[3] 倪忠梅.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2014,33(2):165-166.
[4] 陈云芳,陈琳. 实习护生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认知调查[J]. 齐鲁护理杂志,2017,23(5):42-43.
[5] 郇姗姗,孙芙蓉,孙秀杰. 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现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 护理与康复,2015,14(9):821-824.
[6] 苏弦.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3,19(24):125-126.
[7] 季立轩. 规范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3):225-226.
[8] 王晓丽,王娇.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150-151,153.
[9] 王燕.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7):134-135.
[10] 郭晓红.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血脂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3):260-262.
Clinical Nursing of Neurological Nursing Care for Stroke Rehabilitation
YANG Sha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Xiaog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ogan Hubei 432000,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ffect of neurology nursing for stroke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100 stroke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6, an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The NIHSS score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Rehabilitation care in the neurological stroke patients has good results.
neurological care; strok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ffect
R473
A
1674-9316(2017)13-0194-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3.110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孝感 4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