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枯萎病的病害防治探讨

2017-01-21 06:10朱国权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4期
关键词:枯萎病苦瓜病菌

朱国权

(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农业服务中心,广东梅州514000)

苦瓜枯萎病的病害防治探讨

朱国权

(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农业服务中心,广东梅州514000)

文章主要针对苦瓜枯萎病的病害防治展开了探讨,从发生情况、田间症状、病原菌及发生规律4个方面对枯萎病作了分析,并给出了一系列相应的防治建议,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苦瓜 枯萎病 病害防治

枯萎病是由真菌或细菌引致的植物病害,发病突然,症状包括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若苦瓜发生枯萎病害,将会对种植栽培带来严重的危害,需要及时进行病害防治。基于此,该文就苦瓜枯萎病的病害防治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 发生情况

2016年4~5月,该研究对苦瓜产区开展枯萎病调查,发现该病害在不同种植区域均有一定程度发生,其中露地苦瓜枯萎病在始花期平均发病率为0~9.25%,盛花期为1.22%~14.26%;而在大棚连作区苦瓜枯萎病在盛花期的平均发病率达13.50%~51.80%,盛果期达40.35%~80.84%。

2 田间症状

苦瓜枯萎病在苦瓜的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以伸蔓期至坐果期发病最为严重。苦瓜幼苗染病后,子叶发黄,病害持续发展常出现根茎基部变褐缢缩,叶片发黄、叶脉黄化,最终全株凋萎枯死。苦瓜在伸蔓期受到枯萎病为害后,植株藤蔓生长缓慢、衰弱或矮化,根茎基部缢缩、维管束变褐,病株叶片的叶柄与掌状叶连接处变褐,导致叶片脱水发黄或萎蔫,继而整株干枯死亡。苦瓜成株期染病后,从基位叶开始叶片发黄并逐步向上发展,亦会有早晚可恢复的“假死”现象,3~6 d后全株表现为叶片焦枯、死亡。在潮湿条件下,发病植株茎基部常出现红褐色纵裂条纹,表皮腐烂,病部常见有粉红色霉状物,最后木质部干缩成麻状。

3 病原菌

3.1 病原菌形态特征

引起苦瓜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Sun et al.,1983)。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从广西、广东、福建、江西和山东等省采集苦瓜枯萎病植株样品,共分离到镰刀菌培养物35份,经rDNA-ITS序列鉴定和致病性检测,共有32个菌株被鉴定为致病菌。从发病植株茎基部分离纯化获得的苦瓜枯萎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表现为气生菌丝棉絮状、浓密、白色,部分菌株会产生淡紫色或粉红色色素融入培养基内。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0~1个隔膜,大小为(2.4~3.1)μm×(8.5~13.5)μ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2~5个隔膜,多为3个隔膜,顶端细胞稍弯曲,足细胞明显,大小为(2.7~4.9)μm×(20.3~45.5)μm;产孢细胞短,单瓶梗,大小为(2.5~3.6)μm×(6.2~27.5)μm,小型分生孢子呈假头状着生于产孢细胞上;厚垣孢子球形,单生,有疣突,直径为7.6~13.8μm。

3.2 病原菌致病性

用浸根法测定苦瓜枯萎病菌的致病性和寄主范围,发现苦瓜枯萎病菌除侵染苦瓜外,还可侵染瓠瓜的幼苗和成株,也可以使低苗龄的葫芦幼苗发病,但不侵染大苗龄的葫芦及其成株,不侵染冬瓜、黄瓜、西瓜、丝瓜、甜瓜、南瓜、节瓜、番茄、辣椒、豇豆、萝卜、芹菜和结球甘蓝等蔬菜作物(Sun et al.,1983;朱天圣和戚佩坤,1998;Cumagun et al.,2010;陈振东等,2014)。

4 发生规律

4.1 初侵染源和传播途径

苦瓜枯萎病菌主要借助厚垣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存活。病原菌通过大田漫灌和田间耕作等途径近距离传播,而采用带菌土壤育苗并转移种植是病原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原菌从苦瓜植株的幼根、根系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地下害虫如根蛆、线虫等为害产生的伤口使病菌更易侵入植株根部。苦瓜连作的地块,在雨水较多的初夏季节,田间病情发展较快,常会出现突然凋萎的病株。

4.2 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苦瓜枯萎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8~30℃,平均气温为20~30℃时,非常适合该病菌生长发育。高温高湿、多雨的初夏季节是该病害发生高峰期,田间病情发展急剧,常出现整株突然凋萎,或出现大量发黄焦枯病株。连作年限越长、种植密度越大,发病越重。坡地及山区冷水田发病轻,平地农田发病重。品种是影响枯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田间自然条件下,各地区栽培品种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有报道认为某些野生苦瓜最为抗病。

5 防治建议

苦瓜枯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传播速度较快,防治十分困难,生产上应采用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5.1 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市场上的苦瓜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有明显的分化,大多对枯萎病中感或高感,而用于枯萎病育种的高抗或免疫材料更少。各地引进苦瓜品种种植时可以先开展抗病性测定,再进行大面积推广。

5.2 嫁接防病

嫁接可以提高苦瓜植株保护酶活性,从而达到预防枯萎病发生的效果,并提高苦瓜的品质,使苦瓜产量增加。其方法有插接法、劈接法和靠接法。用于嫁接的砧木可以选择白籽南瓜、黑籽南瓜和丝瓜,也可以选用苦瓜嫁接专用砧木。

5.3 轮作

土壤中及病残体内的病菌是苦瓜枯萎病的重要初侵染源,其中表土的病菌需12~18个月才能失去存活力,菜地5~10 cm土层的病菌在6~12个月相继失去致病力,而在水稻田土层5~10 cm的苦瓜枯萎病菌3个月内即失去致病力(刘阳华等,2009)。因此,实施菜—稻水旱轮作模式对于防治苦瓜枯萎病是十分有效的。如果无法实施水旱轮作,则应与其他作物实施至少18个月以上的轮作。

5.4 土壤处理

夏季整地时深翻土壤暴晒5~7 d,使土壤充分晒白风化,然后每667 m2施石灰50~75 kg,可抑制病菌生长。育苗营养土消毒可用40%甲醛200倍液进行淋润,盖膜进行密闭熏蒸,7 d后揭膜透气,2~3 d后使用。定植田块每667 m2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1.5~2.0 kg加入适量细土配制成药土,施于栽植穴内;或者在定植田块土壤湿度30%~50%时,用旋耕机深翻土壤30 cm,松土后开沟,每667 m2用42%威百亩水剂20~30 kg兑水500 kg,浇施后盖土覆膜,熏蒸处理10~15 d,揭膜后翻耕透气7~10 d,待气味散尽后,再播种或移栽(谢学文等,2012)。土壤中添加有机物如养蛆副产物,或施用拮抗真菌木霉等,可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加速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病菌的死亡,有效减轻枯萎病的为害。

5.5 药剂防治

及时清除田间路边病残体和杂草。拔除病株后,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700倍液灌淋病穴及邻近植株,每株用药量为200 ml,一般每隔10 d左右用药1次,连用2~3次,以上药剂最好交替使用,以取得更好的防效。

6 结语

综上所述,枯萎病的发生将会给苦瓜的种植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因此,为了促进苦瓜种植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认真分析枯萎病的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杜绝枯萎病给苦瓜种植产生不利影响,保障苦瓜的产量。

[1] 何美仙,罗军.苦瓜枯萎病非化学药剂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安徽农学通报.2013,(11)

[2] 赵桂兰,蒋玉梅.桂林市郊苦瓜枯萎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措施.南方园艺.2015,(03)

猜你喜欢
枯萎病苦瓜病菌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青脆李枯萎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种植苦瓜抓哪些管理
吃苦瓜
2014―2017年长江流域及江苏省区试棉花品种枯萎病抗性评价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病菌的克星
Trouble in Disney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