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对策略探

2017-01-20 01:18木尼拉·阿布都外力
青年时代 2016年30期
关键词:和谐校园构建高校

木尼拉·阿布都外力

摘 要:高校和谐校园的内涵是理念,目标,管理,环境,社会声誉等的协调发展和有机整合。因此,必须把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视角和层面加以认识,理解和把握,探讨构建和谐校园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和谐校园;构建

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的建设理念不清晰、多渠道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计划不完备两大方面,下面从这两方面具体分析构建新疆高校和谐校园的途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校园的构建理念

新疆地区和谐校园建设是围绕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提升、激发各方面积极性这一核心内容开展的,并严格践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展人的宗旨。学生是教育的根本,而师资是办学的根本。促进人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技能的提升是当代教育的一大核心内容,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教育最高价值追求以及一切思维的基础,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出了对人性的尊重。充分展现人文关怀以及道德情感,本着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目标,以现代精神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并不断激发人创造性,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将对教育发展有帮助的积极性全部发挥出来,促进教育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及发展,为社会及人民贡献力量。

(一)教育要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教育之本,就是突出大学生在高校教育中的主体性,以便管理及指导更具针对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具体来说,以人为本的教育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观念上奉行人本化,将学生摆在首要位置,对学生的合法权益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第二,突出教育教学活动的个性,分析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人性化的教育管理,为学生服务,使其感受到关爱。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的核心和目的;是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

l.教育观念上的人本化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新疆高等院校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认识还不够。 在教育理念方面,要由“科学发展观”引领并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科学的人才观”和“科学的管理观”。要努力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对于高校以及各个教师而言,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对学生的个性及人格予尊重,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加大课程、教材以及考试评价等制度的改革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生健康发展。

2.教育教学中的个性化。

当前的大学生在潜能、智力、性格、爱好兴趣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不同,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尊重、激发并鼓励学生个性,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按照不同学生独特个性,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方式,因材施教,使学生真正掌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动权,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以及自我评价意识。

3.教育管理上的人性化。

新疆高校教育管理人性化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关心弱势群体,彰显教育平等性。由于新疆尚处于经济较落后的状态,新疆高校还存在大量经济较为贫困的大学生,特别是来自南疆三地州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确有困难的学生,要予以必要的资助,保证这些学生不会因为经济原因失去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对于大学生关注的住宿、评优、选干以及入党等问题一定要科学客观,排除一切可能产生不公的因素,最大限度地确保公平公正;第二,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及经济的发展直接导致了社会、家庭、学习以及就业等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难以适应,并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对此,要对高校心理咨询及辅导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建立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有效利用课上课余时间,通过教育、指导、咨询以及自助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及时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障碍,为其提供有效心理指导,在关于交友、择业等具体问题上为其提供正确意见和建议,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使其勇于正视困难、面对挫折;第三,组织形式多样的高校文化活动,为学生会及学生团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这对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以及严谨科学精神具有积极意义,并且还会为各民族大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第四,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是每个高校毕业生即将面临的重大问题,相关部门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强化服务意识,广泛开展就业指导,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二)办学以教师为本

办学的主体是教师,所以,以人为本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关注教师发展,尤其是职业发展。只有教师获得充分发展,才能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对于新疆地区高校管理者而言,权力意识要淡化,与之相对,服务意识和观念要进一步强化,教师是学校的发展的中坚力量,不应将其视为行政管理对象,而应视其为服务主体。构建友爱、和谐、平等的人际交往氛围,努力创造出一个充满朝气、民主积极、具有浓重学术气息的氛围,打造积极进取、和谐稳定、共同进步的环境;生活上,对教师身心健康予以关心,实现生活质量及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多渠道努力打造和谐校园的环境氛围

这就要求在新疆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时候,要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打造和谐校园的环境氛围,这些环境包括教育环境、思想环境、文化环境。

(一)促进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

校园教育环境建设要引起高校的关注和重视,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科技艺术活动,创建富有内涵、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健康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展示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校园文化,这样,大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全员德育观念,营造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校园氛围;此外,校风学风建设也不容忽视,积极致力于校风、系风建设工作,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投入专门力量搞好学习的绿化等环境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自我提升和自我展示的机会,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度,还能养成为社会及人民服务的意识。

另一方面,在新疆高校校园教育环境建设中,特别要注意对于新疆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体现出新疆高校特有的文化风貌,将这种文化风貌通过校园环境建设传递给广大各族师生。新疆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在广大年青一代中的保护和传承是每个新疆高校的重要职责,也是应尽的义务。新疆高校校园环境建设中,既要注意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也要展现出新疆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民族众多、团结进步的文化特色。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在构建新疆和谐校园过程中,如何让各民族学生增强其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新疆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同时,尤其针对新疆特殊的社会环境,高校必须不断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有效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渗透,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为主旋律,始终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民族团结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内容。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党情和区情。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突出爱国教育、民族团结的主旋律

在新疆高校校园文化中,首先而且最重要的一种校园文化是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文化。在新疆做好任何一件事没有民族团结都是不行的,而民族团结必须要将爱国主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作为新疆培养各族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一定要将这些思想和信念传递给各民族大学生,并且由各民族大学生作为在社会上进一步传播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宣传员和实践者。因此,新疆高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加强校园广播、报刊、网络、宣传橱窗等宣传载体的舆论引导功能,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正面主题教育,唱响主旋律,要充分利用好有利的教育契机,在一些特别的节日都应举办富有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各个高校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文化体育、学术科技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不断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传递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思想,使其在维护稳定和育人工作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光寒.对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

[2]藏胜利.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校园[J].中国冶金教育,2006(l).

[3]岳柏冰.关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理论思考[J].科技信息,2007(21).

[4]谭益民.和谐校园构建与学校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6(7).

猜你喜欢
和谐校园构建高校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