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南
目标成本管理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李 南
(一)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巨大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原燃料供应紧张、变动频繁,给传统的高炉“精料炼铁”带来了极大冲击。钢铁行业高产量、高库存、高成本、低效益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钢企普遍进入了微利与亏损的边缘。从业内权威评论等多方面来看,当前的“钢铁严冬”是持久的。为此,经济料入炉,优化炉料结构已是不可逆转的新思路,推行日核算与模型管理,降低炉料结构成本也是今后钢铁行业的必然趋势。钢铁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降低原料成本也成为降低生铁成本的关键,降本目标更关系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
(二)炉料结构的优化空间较大
近年来,炼铁工序入炉料(烧结用铁矿粉、焦炭、原煤等)呈现出“品种多、波动大”的总趋势,一方面给高炉高效运行带来极大困难,另一方面也带来极大的优化空间。如巴粗、澳粗、印粗、国精、氧化铁皮、除尘灰类返矿等六大类铁矿粉品质均有不同程度下滑趋势。但不同料种间下滑方向不同,如巴粗品位下滑、部分澳粗硅成分下滑、部分澳粗铝成分下滑等。本着“配比制衡原则”,建立目标成本,围绕目标成本,炉料结构的优化空间还很大。炉料结构的具体优化空间主要有:由于主题炉料烧结矿、球团矿、生矿存在价格差异,这一差异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波动,为阶段性选择性价比高的炉料提供了条件。本单位制定的月度炉料结构是预算计划,在计划的基础上进行适度优化,不会破坏原料平衡。
(三)目标成本管理是降本增效的捷径
在企业预算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测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成本的分解、控制分析、考核、评价的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它以管理为核心,核算为手段,效益为目的,对成本进行事前测定、日常控制和事后考核,使成本由少数人核算到多数人管理,成本管理由核算型变为核算管理型,并将产品成本由传统的事后算账发展到事前控制,为各部门控制成本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从而形成一个全企业、全过程、全员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成本体系,达到少投入多产出、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这是企业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
炼铁工序的原料主要由铁矿石(烧结矿、球团矿、块矿)、燃料(焦炭、煤粉)和熔剂(石灰石)三部分组成。炉料结构复杂,国际、国内炼铁优质原燃料越来越少,使用更多廉价低质原燃料已是大势所趋。随着市场的动荡加剧,炉料性价比波动呈阶段性跳动趋势。在保证现有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没有太大下降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炉料结构、降低炉料成本,需要全方位的调控,更是一项系统工程。
降本增效的有效路径就是要审时度势,运用目标成本管理,以预算成本为目标,将炉料成本目标任务向下细分转化,构成一套系统的成本目标体系,动态管理高炉入炉料,定期对炉料性价进行比分析,匹配适应的炉料结构控制模型。这也是钢铁企业变挑战为机遇的一大助力。
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炉料结构,即以预算成本为目标,根据炉料结构与预算价格,每月进行炉料性价比分析,根据炉料的性价比匹配相应的控制模型,通过适当调整炉料结构的比例,增加性价比较高的炉料的比例,完成预算成本要求,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借鉴目标成本管理法有四步骤,目标管理控制炉料结构的关键点包括:(1)以预算成本为目标,逐层递解分析到基层,建立起从上到下的,完善的目标分解体系,做到上下可循、数据严谨。(2)以炉料性价比为重点控制指标,定期对直接性指标进行校核。(3)以炉料结构日成本为关键控制指标,不定期对根本性指标进行校核。(4)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动态管理分析高炉入炉料,确保完成降本增效的目标。
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目标体系,将炉料成本目标任务向下细分转化,构成一种锁链式的目标体系。如“高炉→烧结+球团+焦炭”、“烧结→巴粗+澳粗+杂矿”等。在完整的炉料成本目标体系基础上,结合实际组织设置情况,建立炉料成本日核算制度,建立高炉炉料成本控制模型,定期分析炉料性价比,不定期适当调整优化炉料结构,不断优化炉料结构,降低生铁成本,完成目标任务。
(一)建立日核算制度
首先,明确日核算内容。受市场价格影响,各种矿料单品位成本变化大,供应情况也不稳定,在密切关注市场供应情况的同时,通过日核算、勤调整,及时按照精确性价比排出次序。以预算成本为目标,将炉料成本目标任务向下细分转化,构成一种锁链式的目标体系,达到“有据可依、人人有数”。以高炉炉料结构成本分解为例,第一层为炉料成本,由技术部门专人负责;第二层为烧结成本、球团成本、块矿成本、燃耗成本,由财务部门专人负责;第三层往下,再由技术、财务部门进行类推分解。在实际执行中,预算指标需由上往下分解传达,实际完成指标则由下往上汇总,预算指标与实际指标,即为系统日核算内容。
其次,结合实际情况,按重点分级执行。在成本日核算基础上,每日核算精确性价比、生铁成本,再根据日统计的、由下往上汇总的炉料性价比情况,每周对第二层炉料性价比、第三层次重点炉料性价比(巴粗、澳粗、低价矿、国精、焦炭、煤粉等)进行一次综合性排序,并结合高炉实际运行情况,对炉料结构进行适当优化、调整。
实施案例一:经计算,进口块矿始终是本年度单品位成本最低的炉料,应安排各高炉优先配加,并要求达到5%-10%的比例。为避免出现经济矿料配比过高影响冶炼指标的情况,以首先满足高炉炉况稳定顺行为原则,累积比较日核算数据,探索最佳配比。在高炉炉况出现波动情况下,及时调整配比,经过反复优化调整,在满足高炉炉况稳定顺行需要和降本增效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高炉炉况稳定性提高,保持了稳定顺行,同时生铁成本也显著降低。
(二)建立高炉成本控制模型
稳定运行,是高炉高效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精确性价比加日核算是确保炉料结构最佳性价比的前提,是宏观性价比排序的基础。每月经过系列性价比分析,确定宏观炉料性价排序分别为块矿、外购球团矿、烧结矿、自产球团矿,并以此作为高炉炉料结构调整的依据,特别是块矿使用。从次月开始高炉大幅度增加块矿配比,最高达到12%,宏观性价比排序降本效果明显。
在宏观性价比排序的基础上,建立了宏观性高炉成本控制模型:
(1)矿石性价比:烧结矿<球团矿<生矿,选择65%+15%+10%。
(2)矿石性价比:烧结矿=球团矿<生矿,选择75%+15%+ 10%。
(3)矿石性价比:烧结矿<球团矿=生矿,选择65%+30%+ 5%。
(4)矿石性价比:烧结矿>球团矿=生矿,选择75%+20%+5%。
实施案例二:当炉料结构为烧结矿68.33%+球团矿23.99%+生矿7.68%时,该结构与月度预算相比,降低成本10.56元/吨。本月度初步分析:炉料结构组根据预算价格及时测算,块矿仍然价格最优,在月初通过与采购部门联系,增大了块矿的采购量,逐步提高了块矿入炉比例。高炉炉况的稳定性相对不错,有利于炉料结构的优化工作,考虑到烧结矿的碱度过高对生产的不利影响,当月碱度控制稳定,通过碱性球团矿和生矿来控制炉料结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又及时协调球团矿的进量,保证了外部球团矿的合理供应,达到了降低炉料成本的目的。合理平衡金岭球团矿的供应,转底炉球团矿的供应,有效降低烧结矿的比例,降低钛球的比例,降低了炉料成本。下月度炉料结构优化措施是稳定高炉块矿配比在10%以上,高炉在消化完南非块后,生矿比例提到10%,力争全月块矿比例超过8%。高炉车间进一步研究烧结矿配比降低、生矿比例提高的问题,根据当前的成本压力,研究生矿比例提高到12%-15%的可行性,研究烧结矿降低到60%-65%的可行性,作为技术储备,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做准备。严格控制高炉车间的洗炉料的供应量,降低钛球配加量,用转底炉球团矿代替钛球。严格控制各高炉的蛇纹石配加,用氧化镁含量较高的莱矿球、金岭球来提高渣中镁含量,争取当月不产生洗炉料带来的费用。上月度返矿控制较好,在返矿大比例降低的情况下,维持了炉况的稳定顺行,下月度重点降低高炉的返矿量,做到不让合格料流失。预计月度平均炉料结构为烧结矿68%+生矿8%+球团矿22%,月度吨铁成本降低11.5元。
(三)做好模型的技术支撑
高炉成本控制模型的建立,必然会带来入炉料的频繁波动。高炉是优化炉料结构的执行者和操作者。保持炉况稳定,是优化炉料结构的支撑性条件。为此,要针对高炉作业特点,全方位入手,在强化炉料结构最佳性价比的基础上,执行炉料结构“短期微调”原则,以从源头上增强高炉抗波动能力。
操作方面,在完善自身操作中提升“免疫力”,消除炉况对炉料结构变化的不适应。如针对生矿配比提高后,高炉透气性差,气流不稳定,炉料下降不均匀等问题,科学调整炉顶布料制度,严格控制布料圈数偏差,保证料面规则,煤气流通畅。炉料优化后造成渣量大,炉温不容易把握,这需要强化工长操作,微调加湿、风温等参数,运用炉温趋势管理,做到超前调剂,保持炉温在规定范围内波动,最大限度保证炉温稳定性等等。
炉料方面,把握好高炉冶炼条件包括:高,提高入炉品位,其次是强度高、烧结矿碱度高;熟,增加高品位块矿可以有效提高入炉料含铁品位,有利于节能减排,目前钢铁企业已不再追求高熟料比,但一般不应小于80%,否则燃料比会升高;稳,原燃料供应的数量、比例和质量的稳定;均,原燃料的粒度和成份均匀,以利于提高炉料透气性;小,原燃料的粒度偏小;少,含有害杂质S、P、F、Pb、Zn、K、Na等要少;好,冶金性能好,软熔温度大于1350℃,熔化区间小于250℃,低温还原粉化率低,还原率大于60%等。
另外,为优化炉料结构,加大经济料配加比例以及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等,以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产难题,如除尘灰降低了烧结料层透气性,增大了燃料消耗,致使烧结机篦条糊堵等等。为全面降低炉料成本,还应注意:根据矿料库存及供应情况调整配比,计算出每种矿料的单品位成本及冶炼性能,在根据经济性及冶炼性能进行排队,优先使用单品位成本最低的矿料,最大限度降低烧结、球团的矿料成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原燃料质量,如根据焦炭加减价的管理制度,将焦炭取样地点由现场取样,确保了焦炭成分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一)达到了企业的降本增效目标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通过目标成本管理控制炉料结构,降低生铁成本,改善了自身短板,缩小了与同行业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有效地降低了生铁成本,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二)提高了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通过借鉴目标成本管理的理念,以预算成本为目标,逐层递解计划成本到基层,建立起从上到下的、完善的目标分解和管理体系,以炉料性价比为重点控制指标,以炉料结构日成本为关键,控制指标,动态管理分析高炉入炉料,确保完成降本增效目标的管理模式,为钢铁企业降低生铁成本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思路。
(三)推动了企业的自主管理进步
通过日核算、周调整、月分析,预算成本指标由上往下分解传达,实际完成指标由下往上汇总,总目标、分项目标、个人目标,左右相连,上下一贯,融会成目标结构体系。在日核算系统中,各任务指标彼此制约,每一步实施都是组织行为,相反,每一步停滞也会带来组织效应,普遍培养了企业员工的自主管理意识,进而有效地推动了企业自主管理水平的进步。
[1]吴雪林. 目标成本管理—现代企业预算管理丛书.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1.
[2]孟全省等.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标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3.5.
[3]潘方勇等. 目标管理实用图解手册. 工人出版社, 2006.6.
[4]巫成功等. 目标管理—概念管理丛书. 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10.
[5]黄宪仁. 如何推动目标管理—聚焦企业动能的最佳利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10.
(作者单位: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