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与应急融合的远程会诊实践与思考

2017-01-20 18:25董天舒张梅奎
中国医院 2017年11期
关键词:远程专家应急

■ 董天舒 张梅奎

预约与应急融合的远程会诊实践与思考

■ 董天舒①张梅奎①

远程会诊 远程医疗 预约 医疗信息化

远程会诊应用至今,其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瓶颈已基本消除,现阶段,模式的创新和管理成为远程会诊大范围推广和质量提升的关键。研究者们统筹临床需求、医疗资源供给和工作实际,形成了预约制融合应急特需的远程会诊服务模式。此模式将预约理念和应急思路相融合,调整了会诊相关的流程规划、系统搭建和管理。远程会诊的服务路径和受众因而得到拓宽,响应能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Author's address:General Hospital of PLA, No.28, Fux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853, PRC

远程会诊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至今,已发展成为远程医学在中国的最普遍应用之一。近年来,在国务院“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部署和有力推动下,远程会诊从社会普及率到临床接受程度都有跨越式的提高。在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相关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的大环境下,远程会诊这种医疗活动能够让医疗水平较好的医院或医疗组织将其自身优势通过信息化手段传送给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在各地、各级医院间流动,达到满足患者需求、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1-2]。我国多数医疗单位都已开展了远程会诊。近年来虽然行业内交流频繁、技术壁垒也基本消除,但对于大多数应用单位来说,其服务效果和社会接受度仍有待提升。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远程会诊的单位,在年均会诊量1万余例的实践积累后发现,远程会诊的流程是基础、医疗资源是保障、系统平台是支撑,而服务模式是推广和应用的关键。远程会诊开展到一定阶段后,服务模式上的优化更能够有效提升远程会诊为临床服务的深度和远度,降低技术上的重复投入[3-5]。

经过对临床需求的不断探索和对各类型远程会诊服务模式的尝试与实践,解放军总医院总结出将预约与应急融合的远程会诊服务模式,实践中发现这种做法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专家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提升会诊的受理率;又拓宽了患者的会诊申请路径,贴近临床需求。

1 模式的融合与介绍

在实践中发现,远程会诊的受众群体是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但罹患重症或疑难病症的患者,病情急缓有别。对于求诊需求是复诊、慢性病、治疗方案调整等的患者,可引导通过预约制会诊即挂号后择日问诊解决问题,而对于因病情恶化或因重症紧急收治入院、急需远程指导治疗甚至制定手术方案的患者,一条随时、及时、快速开放的远程会诊途径更符合这部分患者的需求。因此,解放军总医院在远程会诊工作中将专家资源区分整体和碎片进行分别管理,在远程会诊平台上设置预约和应急两个功能模块,实现两种会诊申请模式的开放。

预约制远程会诊路径保障平日会诊,会诊申请方根据会诊专家方发布的专家名录、出诊时间及号源在远程会诊平台上预约次日至7天内会诊[6-8]。应急远程会诊路径保障预约制路径未覆盖部分,满足医疗特需,会诊申请方在会诊平台上提交求诊科室、求诊专家、求诊日期,经过人工响应和临时调度,会诊可在2小时内建立。

2 模式配套平台的搭建

2.1 客户端设置

这种模式的实现需要功能更加完整的系统平台作支撑。解放军总医院自研发的远程会诊管理系统是在实际工作中配套成型的。这套系统包含会诊管理端、会诊申请端和会诊专家端3个客户端,客服端之间的功能交互和信息传输构成了新模式的系统支撑。

2.2 系统功能设置

为达到各路径会诊流程的顺畅,系统设置上针对申请方情况和专家方管理的不同,开放两个独立的功能入口,并在人机交互的界面设计上做了优化。

“预约制”服务模式针对流程特点在远程会诊管理系统内设置“预约制会诊”功能模块,下设预约页面和病历页面,后台建立多个数据库,前台对应设置下拉菜单和功能键。用户在预约页面可见专家姓名、疾病专长、号源、会诊时间段等显示,在病例页面可填写和上传病历资料。会诊申请提交后传输到3个客户端,其中会诊管理端可审核病例资料,3个客户端经数据交互后提示会诊建立[7-8]。

“应急”特需的会诊申请,如加急或点名近日无号源专家出席会诊,系统内设置“交互式会诊”功能模块。模块设置申请单页面,开放用户编辑和资料上传功能。申请单提交后传输到会诊管理端,会诊管理端后台建立多个相关数据库,前台设置下拉菜单,管理人员调度后在管理端建立会诊,经会诊专家端应答,3个客户端提示会诊建立。

3 流程、管理和成效

预约路径主要考虑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的加强,通过改进会诊平台功能从而减轻会诊管理人员在调度及系统操作方面的工作强度[7-8]。应急路径主要通过流程规范和管理做好会诊的及时响应和专家资源的合理调度。实现两种路径的高效应答和处理还要依靠做好会诊双方医务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的规范和培训工作并建立值班和听班制度。此外,调整了两种路径的会诊申请费用,分别制定两种路径的各项医疗费用标准。

预约与应急融合的远程会诊服务模式通过调整流程规划、加强管理及提升系统配套功能来实现患者需求和资源分配的兼顾。预约会诊路径集中专家号源及会诊时段,增强了专家出席远程会诊的稳定性和积极性,也保障了患者会诊申请的受理率;会诊系统大量使用数据库,在页面上设置便捷菜单,起到简化系统操作、避免人工差错、降低工作强度的效果;开辟应急远程会诊通道同时拉开收费差距,一方面满足危重症患者的求诊特需,另一方面引导各医疗需求方合理安排会诊计划,把轻症缓疾的患者向预约制路径分散,使专家资源向确有需求的患者倾斜。

4 问题与思考

在我国医疗资源分配欠均的现实条件下,远程会诊已率先架起了医疗资源流动的桥梁,优质医疗资源得以便捷、公平地被获取。与此同时,从业者也应当看到,远程会诊在应用中仍存在着信息技术、政策方针和治疗理念等方面的桎梏。

4.1 远程会诊活动的数据共享

国内大部分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依托局域网建立且由三方公司进行开发和维护,远程医疗接口各异,因此远程会诊时患者的病历资料不能直接系统对接直接获取,加重了远程会诊、复诊前双方的准备工作,也限制了远程医疗活动在机构间开展的自由度[9-12]。

4.2 远程会诊的费用及支付方式

现阶段,政府尚未出台远程会诊收费的行业标准和法规,各单位的远程会诊收费多是参考当地各类型门诊收费标准制定,或根据第三方技术支持公司的运营成本整体核算后制定,这就造成各地区甚至同地区不同医院的远程会诊收费的随意性大、不易监管。并且现在全国各地的医保政策及目录存在较大差异,多数地处边远又亟需远程会诊解决医疗困境的地区的远程会诊收费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影响了患者对远程会诊这种就医方式的接受和选择[13-15]。

4.3 远程会诊治疗方案的落实

远程会诊作为一种医疗活动,其临床效果与会诊后制定的治疗方案的落实直接相关,但是由于拟定的治疗方案的机构不负责落实治疗,加上能否妥善落实治疗也因治疗机构的医疗仪器设备、技术水平及药品储备情况而异,从而影响远程会诊的效果。

远程会诊面向临床服务,因此更应将临床需求,特别是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医疗刚需放在首位,让远程会诊为更广泛患者、更危重疾病的救治提供可能,成为医疗改革、分级诊疗的有力抓手。

[1] 周丽君,张丽萍,于京杰,等.远程医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8):119-121.

[2] 贡欣扬,苏婷,杨崑,等.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2015, 12(2):160-164.

[3] 郭正辉,曾恺,谢云芳,等.互联网时代在基层医院开展远程会诊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2): 111-113.

[4] 李勇,修燕,温浩.5.6万余例远程医疗咨询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6): 19-28.

[5] 翟运开.基于远程医疗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8):564-567.

[6] 刘海静,游向东,兰美娟,等.我院门诊化远程会诊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8(5):36-38.

[7] 董天舒,张梅奎,艾雪伟,等.预约制远程会诊模式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10):71-73.

[8] 董天舒,张梅奎.医院预约挂号模式在远程会诊调度环节的运用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1):40-41.

[9] 黄薇,郑小华,胡锦梁.综合医院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11):11-15.

[10] 朱晓勃.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1):76-79.

[11] 连冠.关于 HIS 系统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5(12):118-118.

[12] 于全德.医学影像资料的数字化管理[J]. 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3):38-39.

[13] 尹琳.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开展对口支援的思考[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3):58-61.

[14] 翟运开,周银龙,孙东旭.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的政策约束及其纾解[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0):728-731.

[15] 成秋娴,李秀明,冯丹,等.协调利益关系促进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J].医学与哲学, 2015,36(12):88-92.

The practice and consideration on combining emergency with appointment in remote consultation


/ DONG Tianshu, ZHANG Meikui

remote consultation, remote medicine, appointment, medical informatiz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consultation, the related technical bottlenecks in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have been basically eliminated. The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service comes to the key issue of improving the capability and quality of remote consultation. Clinical demands, medical resource and work reality were integrated considered to shape a new mode which combines emergency with appointment in remote consultation. The mode integrate the concept of appointment with emergency, and adjust procedures planning, system building and management correspondingly. The mode broadens both service path and medical audience, and promotes the responsiveness and service capability of remote consultation.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2015FC-CXYY-2003)

// Chinese Hospitals. -2017,21(11):70-71

张梅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E-mail:dongtianshu515@163.com

2017-06-10](责任编辑 张晓辉)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猜你喜欢
远程专家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远程求助
致谢审稿专家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远程诈骗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