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超
胶州市胶北镇卫生院,山东青岛 266300
医院感染又称为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泛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所发生的感染现象,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潜伏的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内部所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目前,由于医院感染所引发的患者感染率高及病死率高,成为现阶段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也为众学者研究医院感染问题提供了方向。近年来,乡镇卫生院检验科的感染问题得到了各级卫生部门的大力关注,并专门针对该项问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医院检验科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掌握感染新知识及新动态的能力较为缺乏,尤其是对体液、血液、排泄物、细菌分离及飞溅污染等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较差,对消毒及监测管理制度的认识度较为缺乏。大多数医护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未能严格贯彻落实消毒隔离观念,自身的防护意识不强,在工作过程中,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方便,忽视保护自己及保护患者。并且不能及时转变自身的工作习惯,还在使用传统工作习惯,导致无法适应医院感染管理规定要求。在接触感染性标本时,没有及时佩戴口罩和手套,在清洗废弃物标本时,对消毒处理方法掌握不严格,都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的机会[1]。
乡镇卫生院自身的资金较为有限,资金在用房分配方面存在较多的不足,导致实验室的布局出现不合理,实验室面积不够等情况,导致医院的清洁区及污染区存在细菌较差等现象。另外,受医院通风差及采光差等因素影响,增加了医院细菌的感染概率。由于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为缺乏,存在标本放置窗口及采血窗口区分不清等问题,卫生院检验科存在隔离衣、消毒防护设施不齐全、紫外灯、防护镜及生物安全柜相关设备缺失等情况,都增加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力度,增加了工作人员感染的概率。
现阶段,乡镇卫生院的领导对医院感染的危害程度及生物安全问题存在认识不足等现象,重诊疗、轻预防思想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感染几率。尽管乡镇卫生院已经针对检验感染科制定出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及奖惩制度,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未起到实质性作用。大多数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对加强医院感染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管理观念淡薄,甚至将一些重要的医疗物品交由勤杂工管理,勤杂工由于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不能做好医院感染工作的防范及控制,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
流行病学研究理论显示,医院感染通常是经过间接或直接的手所传播的,由于医院人员没能及时清洁手,导致手上残留有大量的病原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检验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手会被污染,由于没能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发生概率。还有一些生活用品,例如电话、工作笔、手套等,洗手或摘掉手套后重复使用,会增加无意识交叉感染的发生概率。检验人员在书写检验报告单时,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就直接交由患者或临床医生,增加了患者或临床医生感染病毒的概率。
实验内出现的大量医院感染通常是由于医护人员的操作程序不规范所引发的,如消毒不彻底、样本遗撒、接种微生物标本不按要求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增加了环境污染的发生可能性。清洁区及污染区物品摆放的不规范,没有定期对检验科内部的桌面、地面及器具进行消除,增加了物品感染的发生可能性。医院中的标本也是病毒的重要聚集地,标本在离心或震荡时需要敞开暴露标本,产生的气溶胶导致环境遭受到严重的污染。医疗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内部蕴含着较多的细菌,构成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2]。
乡镇卫生院中的医疗设备较为缺失,检验科中的大量设备都缺少生物安全柜,紫外线消毒灯的数量较少,导致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无法及时的排除掉,对室内的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针头、注射器、采血针、吸管、试管及试纸条等都是医院中的一次性用品,这些用品在使用时,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消毒浸泡,并且常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增加了细菌的滋生,导致患者及护理人员遭受到严重的污染。目前,医院检验科部门的仪器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在提升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及废液,内部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导致医院环境遭受到严重的污染,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
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知识的教育,开展“标准预防”知识的宣传,提升教育及培训效果,促进乡镇卫生院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的提高。严禁医护人员将食物、报纸、书籍等与试验无关的用品带入到工作区内。在工作时,要佩戴工作帽、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及防护手套,严格按照洗手规则要求进行洗手。在工作结束后,需要对手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结合医院的实际工作环境及检验科的科室设置要求,对检验科的布局进行合理设置,配备足量的检验科用房,解决布局不合理及通风不良问题。将清洁区和污染区进行合理的划分,避免工作区及生活区混在一起。配备足够量的紫外线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重要作用,提升医疗器械的消毒效果。并配备足量的防护眼镜及隔离衣,以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概率。
医护人员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提升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助于确保医院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贯彻落实,对提升检验科人员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乡镇卫生院需要在医院内部大力开展感染知识教育工作,将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培训的内容包括: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方法、医院感染知识、感染应急处理措施等,有助于强化检验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在医院内部营造医院感染控制氛围。要求护理人员在采集血液标本时要佩戴口罩和手套,在工作区中不吸烟、不进食,不用污染的手接听电话等,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中的要求,及时洗手和消毒。加大对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待合格后才可投入工作中去,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预防常识的普及和宣传[3]。
为了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概率,要求乡镇卫生院应保持感染科室内的清洁卫生,对各项医疗设备用紫外线灯照射1 h,用含氯消毒机对各种物体表面及检验科地面进行消毒处理。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用品放入到含氯消毒剂中进行浸泡消毒,并放入到黄色医用垃圾袋内扎紧,由专人进行收集和集中焚烧处理,需要将采血针头放入到黄色的利器盒内。对检验科内的移液器、显微镜、离心机、加样器、计算机鼠标、键盘及电话等用具进行定期消毒。
乡镇卫生院的检验科需要建立健全的操作流程,如,生物危害物的溢出处理办法、具体的清洗流程、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流程、微生物的培养接种流程等。各项操作流程的操作情况,需要与个人的考核成绩挂钩,对操作人员的操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严格杜绝违反操作流程现象的出现,医院感染控制由专人进行定期检查,提升检验工作的执行力度[4]。
建立健全的检验科消毒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医院的消毒卫生标准要求,对回收再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完成对废弃物品的无害化处理,降低致病性微生物的发生概率。无菌用品在使用周期内使用,开启后24 h内应使用完。对于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定期自做好灭毒杀菌工作,每周用84消毒液对工作台、抽血台进行消毒,细菌菌落的总数应该控制在≤10以内为合格。定期对显微镜、鼠标、电话及计算机键盘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乡镇卫生院的检验科是交叉感染的高危场所,了解检验科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按照上述的管理问题对策,做好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细菌防护,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概率,是医院检验科感染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助于保障检验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1]聂宗杰.医院检验科感染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1):6110-6111.
[2]杨德远.高校医院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6):856-857.
[3]贺换平.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20-222.
[4]谭绍芳.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现状及管理措施[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2):1555-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