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华,李全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基于优势农畜产品区域布局的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夏国华,李全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通过介绍“十二五”期间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赤峰市发展优势农畜产品进行了区域布局,提出了促进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策略。
现代农业;赤峰市;优势农畜产品;区域布局;策略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辽沈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是,近年来赤峰农业生产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致使农业生产效率很低,农民生活贫困。赤峰市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赤峰市资源环境约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和必然的解决手段,也是实现赤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赤峰市约占内蒙古人口的1/5,其中蒙古族人口94.3万,占比20%。地区生产总值1 861.27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3 269元。从贡献情况看,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58%和34.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支出分别为104.46、425.3亿元。城镇、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 195、8 812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5%和38.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2.16万hm2。粮食总产量516万t。牲畜存栏2 285.08万头(只),牲畜出栏率55.9%,肉类总产量46.36万t。赤峰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已形成粮、肉、菜、草、乳五大主导产业,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2015年,赤峰市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76.96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99.59亿元,年均增长4.3%。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十一五”期末增加4 263元,年均增长14.1%。2010—2015年是改革开放以来赤峰市农牧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0年的2.82∶1下降到2015年的2.60∶1。
赤峰市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超过50亿kg大关,跻身国家产粮大市行列,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市”。2015年,赤峰市粮食总产比2010年增加16.1亿kg,年均增长8.5%。肉蛋奶等畜产品稳步增长。2015年6月末,家畜存栏比2010年增加585万头(只),增长34.4%,连续10年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
赤峰市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种植业内部结构逐步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2015年,赤峰市粮经饲之比达到78∶16∶6,优质高效农作物种植比重达到80%,加大了对肉牛、肉羊和生猪的专项推进力度,畜种结构、畜群结构和品种结构渐趋合理,家畜良改率达到96.5%,已经形成“粮肉菜草乳”五大主导产业,优势农畜产品区域布局已经确立。
2015年底,赤峰市13个重点园区入驻企业总数达到240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472家,完成销售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2.9%;年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流通企业81家,完成交易额53.1亿元;年交易额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40家,完成交易额147亿元;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种植、养殖基地型企业达到90家,完成销售收入34.5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达到264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5家、自治区级91家、市级168家。涉农涉牧商标达到223个,其中驰名商标10个、著名商标55个、知名商标158个。赤峰市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增强。
赤峰市积极引进和推广了农业新品种和适用新技术。截至2015年,赤峰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6%,家畜良改率达到96.5%,昭乌达肉羊新品种的育成填补了国家草原型肉羊育种工作的空白。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1%,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7%。
截止2015年底,赤峰市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32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85个、绿色食品80个、有机农产品4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2个,成功打造了“昭乌达肉羊”、“赤峰荞麦”、“赤峰绿豆”和“赤峰小米”等具有赤峰地理要素的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
通过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赤峰市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不断提升。截至2015年底,赤峰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28.89万hm2,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1%;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34.41hm2,占草原承包总面积的7.2%。种养大户10.4万户、家庭农牧场800多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5万家。
2015年,赤峰市玉米膜下滴灌面积累计达到34.4万hm2、设施农业达到7.45万hm2、节水灌溉人工种草达到9.07万hm2、节水露地蔬菜达到3.53万hm2、节水马铃薯达到3.2万hm2、节水谷子示范达到1.67万hm2。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08.7万kw、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9.7万台、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生态家庭牧场达到2 799个。
一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区合作发展、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赤峰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新兴技术如“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科技创新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将引领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内蒙古自治区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将推动 “锡赤通”经济区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对东部盟市多领域发展给予差别化政策,为赤峰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持。四是从赤峰市农业发展自身看,“十二五”期间赤峰市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为赤峰市现代和生态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二是农业面源污染渐趋严重。土壤耕层变浅,有机质含量变低。化肥、农药、地膜和畜禽粪污等污染加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三是资源条件约束日趋紧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受到限制。赤峰市有效灌溉面积46.67万hm2左右,旱作农业占比近70%。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明显低于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水平[2]。四是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当前,农村牧区劳动力、土地、农资等价格上涨较快。2015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下调引发了市场连锁反应,除生猪外,大宗农畜产品价格普遍下滑,粮食、牛羊肉等多数农产品低价运行,“高成本”与“低价格”给农业持续发展带来了双重挤压,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增收难度加大。五是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势严峻。由于当前农业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形式为主,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点多面广,而人民群众对农畜产品多样化需求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更大挑战。
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升产能为目标,重点建设松山区、宁城县、敖汉旗、翁牛特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林西县等水利条件相对较好、热量较高的地区发展玉米类的主粮优势种植区域,使其作为主粮生产核心区,确保玉米总产的稳定提高,保障粮食供给。重点建立以松山区、林西县、翁牛特旗、敖汉旗、巴林左旗为主的高产、优质、杂粮生产区域和以巴林右旗、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旗、林西县为主的杂豆生产区,注重特色杂粮杂豆生产,主推赤峰特色小米、荞麦、绿豆等,做长做好产业链,打造赤峰特色名优品牌,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建立以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和巴林左旗等冷凉地区为重点的马铃薯生产区,提高单产水平,促进马铃薯生产的健康发展。
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按照“围城沿路、线片结合、以线为主”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设施蔬菜产业核心区域和露地蔬菜优势产区。设施农业重点在松山区、宁城县、元宝山区、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和红山区发展,辐射带动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推行“一村一品,一园一品,一乡一品”等经营模式,以规模拓展市场,走规模化发展道路。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强化基地和产品认证,实现场地挂钩。发展有机和绿色产品,培育“赤峰蔬菜”品牌。发展流通型和加工型龙头企业,拓展京津唐、沈大锦等国内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空间,延长产业链,促进设施农业产品转化增值。实现设施农业提档升级,大幅度提高设施农业效益水平。
北部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和翁牛特旗等牧业旗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可以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稳定肉羊存栏,大力增加肉牛规模。南部喀喇沁旗、宁城县、敖汉旗、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和林西县等农业和半农半牧旗县区,可以充分利用粮食和秸秆充足的条件,大力发展标准化草食家畜育肥,形成“北繁南育”的发展格局。同时,要充分利用玉米等资源优势,做好承接南方生猪产业转移工作,做好猪禽产业发展。生猪以松山区、宁城县、元宝山区、翁牛特旗和敖汉旗等旗县区为重点,依托温氏集团、中粮等龙头企业,培育壮大阜信源等本地企业,引导养殖户与企业合作,重点推广温氏“四统一保”合作模式”,壮大企业基地规模。禽类以敖汉旗、松山区、宁城县和喀旗等为重点,依托金沟农业有限公司、慧丰公司、农牧科学院种鸡场、塞飞亚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种子、繁育、产品、商品有效衔接的产业链条。稳定元宝山区、宁城县、松山区、林西县等为主的奶牛存栏,培育奶牛产业新的增长点。
一是在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克什克腾旗五个牧业旗中水源条件较好的乡镇苏木以及沿省际大通道和西拉沐沦河沿岸水源条件较好的退化、沙化较严重的地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利用坡耕地及退耕还林隙地旱作种植紫花苜蓿,加强沙化、退化草地的治理,打造优质苜蓿草产业基地。二是巩固提高和改造敖汉旗、林西县等旗县旱作苜蓿生产基地建设,实现苜蓿产业的高产、优质和可持续发展,把赤峰率先建成中国北方苜蓿优势产区。
依据地域特色、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突出发展甜菜、油料、中药材、烤烟、肉驴和马鹿等特色农业产业。甜菜产业主要以林西冷山糖业、翁牛特旗安琪酵母和松山众益糖业为龙头,重点在林西县、翁牛特旗、巴林左旗、松山区等地区建设甜菜基地。油料发展重点在林西县、翁牛特旗等地区。中药材以牛营子中药材批发市场和荣兴堂药业为龙头,发展重点主要在喀喇沁旗及周边地区。烤烟发展重点主要在喀喇沁旗、宁城县和松山区等地区。笤帚苗产业主要依托巴林左旗北方笤帚制品专业合作社,发展重点在巴林左旗及周边地区。肉驴产业主要依托山东阿胶集团,发展重点在敖汉旗和巴林左旗及周边地区。马鹿产业主要依托健元鹿业,发展重点在巴林左旗。
一是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开展粮草轮作,推进种养结合。扩大优质耐旱高产品种种植面积,严格限制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鼓励种植耗水少、附加值高的农作物。二是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和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推进草食家畜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支持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引导形成牧区繁育、农区育肥的新型产业结构。根据资源承载力和农业废弃物消纳半径,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推广生态养殖模式[3]。三是着力发展绿色农业。一要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突出赤峰地理、文化元素,打出具有“赤峰”要素的农畜产品品牌。开展基地农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等商标的注册。二要加强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尽快形成“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结合的涉农涉牧商标体系。四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构建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
一是构建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土地、技术、资本等要素优化配置,进一步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和农业服务业,推动产业集聚、融合和功能拓展,着力构建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4]。二是构建完善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科学审视农业资源潜力,以水定粮,以草定畜,合理安排农畜产品生产优先序,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优粮优畜,优化品种品质,积极推广农牧结合。三是构建完善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培养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草牧场适度规模经营。四是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和驱动作用,使创新和研发适应农业特点,符合农村牧区实际,满足农牧民需求。二要研发推广经济合理、操作简易、实用性强的农牧民易于接受和推广的农业新技术。五是构建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服务改造传统农业,稳步扩大农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农业电子商务试点范围,推进农业遥感技术和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配套应用[5]。
一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推进农业水、电、路和农业机械、信息化平台等一体化配套建设。强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大中型灌区田间工程配套,增强农业抗旱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强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大力发展以温室和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对现有设施棚室进行升级改造[6]。三是加强农业机械装备建设。积极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加快形成农机农艺融合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有针对性地示范推广农机农艺结合紧密的机型、作物品种和种植养殖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7]。
一是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畜产品示范基地、养殖小区和示范农牧场及原料基地建设力度。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畜产品质量平台,实行优质农畜产品标签制[8]。二是推行农业清洁化生产。加强土壤环境源头管理和农业生产流程改造,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实现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程清洁转变。严格化肥、农药、饲料、兽药、添加剂等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管,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
[1]朱永华,李畅游,史小红,等.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赤峰农业非点源污染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6,35(10):109-112.
[2]谢花林.典型农牧交错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测度及其持续利用对策——以赤峰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9,31(7):1257-1263.
[3]张立华.西部地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路径选择与支持体系创新[J].经济问题探索,2011(3):157-160.
[4]马飞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3):191-194.
[5]张杰,臧贺藏,冯晓,等.农业信息化在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6):163-167.
[6]李大勇.温带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研究——以内蒙古赤峰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1):169-174.
[7]周鹏飞.农业部出台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12):5-6.
[8]宋明顺,张华.从农技推广到知识传播:农业标准化作用的新视角——以浙江省农业标准化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1):37-42.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of Chifeng City Based on Area Layout of Advantages of Livestock Products
XIA Guo-hua,LI Quan-xi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The paper analyze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by introducing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of Chifeng city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eriod,put forward the reasonable area layout of developing advantages of livestock products to promote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of Chifeng city.
modern agriculture;Chifeng city;advantages of livestock product;area layout;strategy
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项目编号:643-1)。
夏国华(1965— ),男,博士,研究方向:农业区域发展。
李全新(1966— ),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区域经济。
(责任编辑 唐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