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究*

2017-01-20 09:13任天波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人文精神医师

任天波,张 焜

(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4,rtb126@126.com)

关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究*

任天波,张 焜

(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4,rtb126@126.com)

对比国内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分析了我国医学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通过借鉴国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我国医科院校改革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即:革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创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增加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设置,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执业技能培训,建立考核评价导向效应体系,积极探索现代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重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系统化体系。

医科院校;医学人文;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精神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首先从医学教育的角度,培养有扎实医学基础知识,有精湛医学专业技能与技术的医学生;其次从人文医学素质的角度,培养有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高尚的医德素养,良好的医患沟通、协调与服务能力的医师;最后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塑造有较强政治立场、社会责任感、勤于实践的现代医学人才。

1 国内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综述

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注重把基础医学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培训和医师人文执业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医学人才。

1.1 国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状况

许多国家医科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十分重视,将医学专业、医学人文精神和文化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美国大多数医科院校把医学人文课程与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融合,使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深度逐年加深,广度逐年拓展。英国高等医科院校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很高,实现医学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自然科学相互包容渗透,交叉融合教育。法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一直贯穿于医学专业大学六年的学习过程中,使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医学生在校的学习全过程,以坚定医学专业思想、提升医学人文素质。日本大多数医学院校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有明确规定,医学生在校期间医学人文素质必修课低于规定学分,就不予毕业。国外医学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同等对待,要求较为严格。

1.2 国内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状况

2008年9月,教育部、卫生部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中规定:“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和医学伦理学课程,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课程计划中要安排人文素质教育课程。[1]” 《标准》虽然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有实质性的硬性规定,但国内医学院校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按照文件精神严格地去执行。究其原因,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课程学习任务繁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并不理想,一些医学院校未能安排更多的学时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客观上造成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医学人文教育得不到保障,医师的人文素质就得不到改善。这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是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2 在临床实践中医师医学人文素质状况

近年来,社会对改善医疗机构医德医风的呼声越来越高,医师个体人文素质缺失的集合,是诱发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因素,是导致社会对医疗行业医德医风评价越来越低的客观因素。

2.1 医师人文理念认同度分析

2.1.1 临床医师自我人文理念的认知分析。

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自我人文理念的认知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如邹明明等[2]对国内24所教学医院1916名临床医师进行问卷调研统计分析中,医师对医学人文理念核心思想的认知依次是:关爱、敬畏、呵护生命、服务热诚、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和满足病人的要求,这一点表明医师的职业观、价值观的主流向好。但是,医师在医疗实践中对医学人文理念的认知体现,有21. 7%的医师认为临床实践中,医学人文认知水平不好或非常不好。临床医师自我人文理念认知的不一致性,反映出医师医学人文理念核心思想认同度的模糊性,从侧面印证了社会对医师医学人文精神认同度低的事实。

2.1.2 患者对医师诚信度的认知分析。

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对临床医师人文素质的评价,认同度较低。如杜治政、赵明杰等[3]对4000名患者进行问卷调研统计分析中,患者对医疗保健服务满意度的认知依次是:医师的责任感、医疗技术、医疗收费、医院设备、医疗环境。有44.8%的患者对医师的责任心不满意,有22.5%的患者担心医师不负责任,表明患者对医师人文素质的认同较低,而且比例偏高,反映出患者普遍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患者对一些危重病情诊断结果心存疑虑,往往要到第三方医院或找其他医师去复诊。医师不应该视之为对其的不信任,这种做法有利于避免复杂病情的误诊,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美国对一些重要的医疗决定,征求第二者、第三者的意见,医生通常是支持的,并主动提供相关资料[4]。

从以上学者的调研结果分析,可以印证临床医师人文素质确实存在一定比例的薄弱环节,是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

2.2 临床医师人文素质薄弱的方面

2.2.1 哲学辨证思维缺乏。

医师哲学知识面过窄,哲学思维不活跃,不去分析患者致病的生活状况、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等,缺乏创造性辨证思维能力,除了看病就是看病。人文哲学知识修养结构不合理,给患者分析病情时,就病论病,无法做到全面辨证分析,科学论证思辩能力差。导致患者即使痊愈出院,还没有搞清楚致病的原因,无法更好地做到预防控制。

2.2.2 缺乏综合医学人文素养。

个别医师对患者情感冷漠,缺乏起码的社会同情心,只把自己当成一个“修理病痛的师傅”,把患者当作一个损坏的“机器”,缺乏同情心,漠视患者的病痛和生命,缺乏救死扶伤的人文精神。医师换位思考意识淡薄,使得患者存在惧怕医师的心理。医学本是人学,医患双方本应该是一个并肩与疾病战斗的共同体,医师的冷漠与患者的畏惧心理,将这个与疾病战斗共同体割裂开来,时时都有可能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

2.2.3 缺乏心理沟通艺术。

现代医学模式对致病因素的研究证实,心理和社会生存环境是诱发病因的重要因素。现实中部分医师由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时,表现出语言表达生硬,态度冷漠,缺乏语言逻辑艺术,容易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误解,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医师与患者的心理沟通能力差,诊断忽视分析患者心理状态,忽略患者的心理调适作用,把简单的治疗复杂化,在医疗实践中屡见不鲜。

医师心理学知识缺失,社会审美认识欠缺,医患沟通存在障碍以及文字书写能力较差等,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导致医患纠纷和矛盾尖锐化。

2.2.4 法律维权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维权法律意识的增强,相应地也要求医师提高医学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处置与患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现实一些中医师不重视向患者行使告知权,在处理医患冲突时,却以硬对硬方式处理医患矛盾,医师欠缺处理医患纠纷的技巧,更欠缺法律维权意识,导致纠纷激化成恶性事件。

医师缺乏综合人文素质,医疗行业存在医德滑坡现象,首先损害患者的切身利益,导致医患纠纷的恶性冲突不断,也严重的损害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形象,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效果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3 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临床医师医学人文素质的缺失,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存在的问题,其中人文素质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学生没有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内化,自觉地在实践中升华为人文精神,没有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3.1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缺失

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缺失,是造成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根本原因。国内部分医学院校甚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作医学人文素质课程,只考虑了思想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学科性质的相容性,没有考虑二者课程教育理念、教学目的和知识体系的不兼容性。人文素质教育以人文精神培养为目的,不能等同于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教育,二者教育目的是不能等同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存在知识交叉融合的问题,但不能等同视之,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建立正确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

3.2 医学人文素质课程设置不合理

医学院校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缺乏认识的高度,导致医学人文素质课程设置不合理。国内部分医学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多以非限定性选修课开设,授课安排在业余时间或晚上,或者把人文素质教育当作学术讲座,甚至当作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开设,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系统性,更缺乏培养人文精神的针对性,根本谈不上医学人文素质的全面性综合培养教育。医学人文素质课程设置不系统,医学人文素质综合训练就成为空谈。

3.3 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效果不佳

从教学角度看,医学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师上课还是老一套的教学手段,解释名词概念、阐述基础知识和传授基本原理满堂灌,缺少课堂讨论和现实案例分析等教学互动环节,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枯燥无味,忽略对学生开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层面看,社会学科教师缺乏医学知识,医学专业教师缺乏人文素质知识,没有把医学人文知识体系和医学知识体系有机地融合起来,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医学专业教育中;从学习层面看,学生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对学习医学人文素质课程根本不重视,抱着应付考核的学习目的上课。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教”与“学”,教师的行为示范和情操陶冶,言传身教的影响至关重要。医学生的文化底蕴本来就较薄弱,教师如果不能针对人文素质课程的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思考和内化的空间,人文素质教育就得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4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与重构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正确认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现代医学模式中的重要性。医学院校要重视人文素质与医学专业教育的融合,创新医学人文素质模块化教育的新模式,探索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现代医学教育融合的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综合的医学人文精神。

4.1 革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

现代医学模式彻底改变了医学教育的理念,现代医学不仅要研究人体的生理疾病治疗,还必须要关注人体患病的社会、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一观点已在医学界达成了共识。现代医学模式不仅需要医师具备高超的医学技能,还需要医师具备综合的医学人文素质。因此,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

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就必须全面推进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革新教育理念。为此,《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推动医学教育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医药卫生人才”。[5]全面推进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就必须革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医学人文素质知识的教育,二者的教育相互渗透,开展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

创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除了调整医学教育的培养方案外,首先要调整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课程体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其次要改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走出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误区,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当作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纳入医学教育的大纲之中;第三要广泛地把医学专业学习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合为一体,强化人文素质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第四要对医学生进行全程化医学人文素质训练,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覆盖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延伸实行终身制的教育模式,培养医务工作者的医学人文精神。

4.2 增加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设置

国外医学院校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由自然科学、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三大模块组成,各国三大模块的课时分配比例不尽相同。其中美国、德国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最多,高达20%~25%,英国、日本约为 10%~15%;相比之下,我国医学院校社会科学课程设置比例,较国外医科院校设置偏低,大约只占总学时的 8%左右[6]。

借鉴国外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经验,我国医科院校要增加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设置,起码也要达到国外医科院校课程设置的平均水平,增加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的设置,创新医学人文素质模块化教育。把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如医学法学、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美学、风俗文化、语言艺术、中西方医学史、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等开设为限定性选修课,突出人文社会科学为行医能力服务的目的,提高医学哲学的思辩能力、语言沟通的艺术能力和文学艺术欣赏能力,研究中西方医学科学与文化风俗的交融,使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跟上国际先进教育的水平。

4.3 创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成共识,要求医学生需要具备相应的医学人文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所以,多渠道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3.1 改革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模式。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体系,要实行全程化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创新性地开展研究型教学、专题型教学、主题型教学、社会实践型教学、案例型教学和执业技能培训等模式,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教师以自己的高尚品格和优秀的师德表现感化学生,营造宽松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氛围,促进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思想的内化,使其修养升华为内在的医学人文精神。

4.3.2 改革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性地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互动研讨式、案例引导启发式、人文教育嵌入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产生思想共鸣,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创新性地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医学知识,促进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升华,陶冶学生的医学人文情操。

4.3.3 校园活动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医科院校学生的医学专业课程学习任务重,主动参与医学人文素质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是医科院校的共性问题。但只要我们能用现代教育理念,以多维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参与率,重实效轻形式,设计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校园活动中,丰富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内涵。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设计与参与活动,促进学生对医学人文素质的内化理解,让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认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社会实践中学习与获得知识,实现人文精神的自我养成。

4.4 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执业技能培训

针对医学生开设医学人文素质执业技能培训,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融合的新尝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医患沟通技巧,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理念,掌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技能;医科院校要重视在临床实习阶段学生的人文医学素质执业技能教学,建立临床人文素质执业技能培训机制,以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培训为中心,提高临床医学人文执业技能水平,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实效性。

在医疗工作实践中,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考核成绩的高低,与其医德的水准不一定成正比。医科院校充分利用医学人文素质执业技能培训,把临床执业技能培训和人文执业技能相结合,强化医学生人文关怀的意识。把医德医风建设和人文医学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医患沟通能力,重实效轻考核,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实践知识能力的应用。

4.5 建立考核评价导向效应体系

医学院校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考核评价,要建立导向效应体系,既要注重人文素质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考核,也要注重实际能力的评价,建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导向效应体系。改革和建立模块化的考核评价方式,论文撰写、调查报告、活动总结和作品形式等多种方式,都可以作为考核评价的形式呈现,只要学生能达到学得进、记得牢和用得上的学习效果,可以灵活多样,发挥考核评价方式的导向作用。

医学院校要创新医学人文素质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探索医学人文素质升华为人文精神的内在本质规律,有效地拓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内容,探索现代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探索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开拓全程化的教育体系,促进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化机制,构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系。加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把专业医学知识教育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整合为一体,创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评价体系,塑造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医德高尚、勇于实践的医务工作者。现代医学教育要求创新教育理念,实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系统化,在教育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尊严,是医学人文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以达到促进学生“内化”吸收,上升为医学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做一个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学人才。

[1]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EB/OL].(2008-09-16)[2016-09-16].http://www.moe.edu.cn/s78/a08/gjs_left/more_740/s3864/201001/t20100129_109606,html.

[2] 邹明明,李枞,刘利丹,等.临床医师医学人文认知情况的问卷分析——大连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联合调查之一[J].医学与哲学(A),2013,34(8):12-36.

[3] 杜治政,赵明杰,杨阳,等.中国医师专业精神患者视角一般观点:全国10城市4000名住院患者问卷调查研究报告之一[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3):2-9.

[4] 杨华生.美国医疗[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18-19.

[5]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2004-06-03)[2016-10-01].http://www.moh.gov.cn/qjjys/s7935/200804/edca0fabfe824d10a2b8768923f9bdec.shtml.

[6] 高继成.21世纪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修回日期 2017-02-22〕

〔编 辑 曹欢欢〕

Study on the Medical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RENTianbo,ZHANGKun

(CollegeofMarxism,NingxiaMedicalUniversity,Yinchuan750004,China,E-mail:rtb126@126.Com)

Compare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medical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ason for the lack of medical humanistic quality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iming at the reform of medical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learning from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foreign medical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There countermeasure include: reforming the concept of medical humanistic Character education, innovateing the model of medical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crease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ities quality curriculum system, training the professional skill of medical humanistic quality, establishing the evaluation-oriented effect system, exploreing the new model of modern medic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medical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actively, and reconstructing the systematic system of medical humanisticing quality educatio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dical Humanities;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Humanistic Spirit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教育科研项目“宁夏创建和谐医疗人文环境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NGY2014077

R192

A

1001-8565(2017)04-0516-05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4.29

2016-12-01〕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人文精神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中国医师节》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